隋朝到底有多富饶?留下的粮食供唐朝吃了50年

含嘉仓遗址早已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而大家对回洛仓比较陌生。
回洛仓是大运河上建设
【千问解读】
含嘉仓遗址早已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而大家对回洛仓比较陌生。
回洛仓是大运河上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粮仓,被称为“大运河上第一仓”。
为配合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2012年1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对回洛仓遗址进行新一轮考古发掘。
回洛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小李村,始建于大业年间,是隋炀帝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仓”,其主要功能是为洛阳都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
经过1年的努力,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的国家粮仓全貌“浮出”地面,面积约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足球场。
内径10米的大仓窖,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气势恢宏地分布在河洛大地上,整个仓城仓窖大致有710座,是目前已知隋唐时期粮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
除了仓窖,仓城内还发现有管理区、道路和漕渠等遗址。
据史书记载,回洛仓建于隋炀帝迁都洛阳以后,地处隋唐洛阳城北,是当时供应洛阳城的国家级粮仓。
在中,回洛仓作为战略要地,被瓦岗军占领。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曾参加杨玄感叛乱的贵族李密,进入瓦岗寨,翟让推其为首领。
在李密的策划下,瓦岗寨众人公开举兵叛乱,号称瓦岗军。
当时隋炀帝在江都,留守洛阳的越王派兵围剿瓦岗军,但由于裴仁基等将领养寇自重,官军屡败。
后来,李密成功诱降了裴仁基。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瓦岗军长途奔袭洛口仓。
占领该仓后,建立政权,国号魏,建元永平,李密自称魏公,分封百官。
公元620年农历七月,唐朝以李世民为统帅,大举东征郑王朝。
李世民告诉其部下,欲剿灭,必须占领回洛仓城,同时截断大运河,断其粮道。
公元621年农历二月,洛阳被围半年之久,并且李世民下令,不许任何人从城中逃出,目的是耗尽城中存粮。
王世充派人求救于。
窦建德亲率10多万大军西援洛阳,水陆并进,与王世充部将郭士衡会师于虎牢关。
这时,若迅速西进,可解洛阳之围。
但是,窦建德轻敌,贻误战机。
当年五月,窦建德中了李世民的计,。
消息传至洛阳,王世充无奈投降李世民,郑王朝灭亡。
李世民将其满朝文武全部屠杀于洛河边,毁其都城的标志性建筑乾阳殿、则天门等,回洛仓城也被弃用。
根据发掘情况分析,仓窖修建初期,先在生土上挖一个外直径16~17米、内直径10~12米,宽约3米、深1.5~2米的环形基槽,在基槽内进行夯打,形成坚实的仓窖口,这样可以防水、防坍塌。
随后,将内层中土层挖去,挖一个深10米左右,口略大于底的缸形仓窖。
仓窖挖成后,需要用火烧烤仓窖壁面、涂抹一层青膏泥、铺设一层木板、木板上铺一层席,这才算“大功告成”,才能做存储粮食之用。
“隋朝仓窖制作水平很高,粮食保存得很好。
根据史书记载,隋朝的粮食到了唐贞观年间还没吃完,依然可以食用。
”“一个这样大的仓窖,可以存储约50万斤粮食。
” 隋朝时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
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
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隋朝已灭亡了20年,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
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时才达到。
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
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
隋炀帝登基时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差距可以想见。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纵然是真的有什么“贞观之治”,那也是隋朝的功劳。
到了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李治,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还是15万户。
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万户。
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360万户……不对啊。
难道贞观之治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不过是20万户?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点醒过神来了: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当时的户口总数,是870万户。
李治大惊:你是说隋唐改朝换代时,把全国人口几乎杀光了吗?李治寻思了半天,又问道: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
李治大惊:当时有这么高的生产力吗……我明白了,贞观之治,就是带着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够50年吃的粮食…… 关于这段对话,在《资治通鉴》中写得明明白白,即使我们把这段话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隋唐之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是恐怖到了极点——天底下的老百姓,几乎要被了,余下来的人口,尚不足大隋开皇年间的十分之一。
而大隋时代生产,生产出来的足够全天下人食用50年之久的粮食,就构成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经济基础。
就算是大唐贞观年间的人口并没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可能达到隋开皇年间的50%,而这就意味着,隋帝国时代已经为他们准备了足足100年的粮食。
总而言之,史家通过这段记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秘密:“贞观之治”与李世民没太大关系,任何一个都可以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础之上,坐享“之治”的社会福利。
随机文章拿破仑拒绝钢铁轮船,说发明家没常识,后只能看着英国望洋兴叹美国民兵3式洲际导弹能打多远,14800公里可实施全球打击直立浮尸科学怎么解释,尸体腐烂产生的气体膨胀而漂浮为什么来了美国就发胖,为什么在美国喝水都胖/你是不是有胖人基因虫洞里面是什么样子,速度有限/距离极短/可将遥远两点重叠在一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如果不是隋朝灭亡了,这个女人将成为永垂史册的人
其实这个是一个武将,武术方面几乎无人能敌,他从小就自傲,长大之后他又变成一个张扬跋扈的人,因此在百姓心中,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好人。
从小就喜欢习武的他,长大之后如愿的得到了的重用,成为一个随便出入皇宫的自由人,除此之外他还是宫廷护卫,除此之外,他与太子的关系也是非常好的,虽然一个是君一个是臣,但是在当时,太子直接把他当兄弟来看,根本不会当他是一个臣子来看,正是因为如此,他变得更加厉害了,从此他的底气更充足了,甚至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
尽管杨家人对宇文化及很好,但是宇文化及并不甘心,也不懂得感恩,一心只想扳倒隋朝,然后坐上皇帝的宝座。
后来他拉帮结派,成功地把处死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隋炀帝的妹妹“义成公主“,这个公主是一个好公主,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女子,她为了与隋朝能取得友好关系,远嫁他乡,嫁给了突厥的首领,后来她又为了隋朝而改嫁数次,虽然跟杨广不是亲兄妹,但是她把杨广当作自己的亲哥哥,只要杨广有难,只要她能帮得上忙,她就会使劲全力去帮助杨广。
曾经,隋炀帝在北巡途中被突厥军队团团围住了,要是义成公主不出手相救,也许杨广早就死掉了。
当义成公主知道杨广死了之后,她非常伤心,此时的她告诉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帮杨广哥哥报仇。
“而后她搽干眼泪,开始想尽各种办法帮杨广报仇,后来她成功地帮助隋炀帝报了大仇,此外她还想把隋朝的江山从李家手中夺回来,因为她觉得隋朝才是真正的王朝,所以在她眼中,李唐也是叛军。
为了夺回隋朝的江山,她鼓动自己的丈夫跟开战,但是她低估了李家的实力,低估了新唐朝的实力,所以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了。
其实义成公主确实是一个非常刚烈的女子,为隋朝付出也是挺大的,为了帮杨家夺回隋朝,她不顾千古骂名,鼓动自己的丈夫与李唐开战,这种勇气难能可贵,是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行为。
为了维持隋朝与突厥的友好关系,她改嫁了几次,嫁给了两个可汗,在这么封建的社会,她都敢这么做,难道不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吗?在当今社会,改嫁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在古代,改嫁可是大新闻,光舆论就能把人给压死。
可是她不在乎,只要国家相安无事,她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世界上这样有情有义的人确实不多,要不是隋朝灭亡了,她必定会永垂史册,必定会让隋朝世世代代铭记于心。
随机文章1998年大洪水出现龙尸真相,疑似数百米巨龙翻身所致私人飞机一年的费用是多少,湾流g650为什么那么贵(飞得远和快)菠菜法则的意义,能明确责任减少矛盾(生活中可以减少夫妻误解)印度神庙的五头蛇惊爆网络,网友PS误导读者(100%假新闻)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能突破世界上任何导弹防御系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灭亡时有多少个铁帽子王?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我们知道,清朝近300年间,一共产生了12个世袭罔替的亲王和郡王,俗称“”。
他们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
当清朝灭亡时,这12个铁帽子王又在干什么呢? 有的组织军队与革命军决战 这以恭亲王溥伟为代表。
溥伟是第一代恭亲王恭亲王奕訢的嫡系,生于1880年12月13日,1898年承袭王爵,历任官房大臣、正红旗满洲都统、禁烟事务大臣等要职。
在溥字辈的皇族子弟里面,溥伟年龄最大,办事干练,还得到了太后的肯定,“溥伟最亲,可引以为助。
”1807年,病重,急于寻找继承人,溥伟也在备选之列。
不过,后来,还是选择了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
1911年,武昌起义引发了辛亥革命,清朝统治岌岌可危。
溥伟与良弼、铁良等人成立宗社党,由铁良任总司令,组织军队与革命军决战。
隆裕太后考虑到溥仪年龄太小,准备让他退位。
此举遭到溥伟的激烈反对。
他向隆裕太后和溥仪提出请求:“太后和皇上赏兵去报国。
” 当然,此时清朝的覆灭命运,已经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改变了。
1912年,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后,溥伟大怒,叫嚷道:“有我溥伟在,大清就不会亡。
”然而,这种螳臂当车注定没有什么用,很快溥伟见大势已去,便离开了京城。
有的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在1911年前后,清朝政治舞台上掌握实权最大的铁帽子王,当是醇亲王载沣。
在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载沣的儿子溥仪被立为皇帝,父以子贵。
载沣成为摄政王后,掌握朝政大权。
就连如日中天的庆亲王、领班军机大臣奕劻,在处理政事上都得听命于载沣。
载沣跟他父亲老醇亲王一样,行事低调、小心谨慎。
辛亥革命发生后,载沣看到清朝统治已经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完全不是起义之初的情况所能比拟,便果断将权力让度出来,回到醇亲王府,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溥仪颁发《退位诏书》后,载沣不再理会任何政治活动。
哪怕家里来了客人,高谈阔论之际,他也只是在一边听着,从不发表什么意见。
载沣深居简出,极少外出。
偶尔参加亲戚本族的,也是到了之后,简单寒暄几句,便告辞回府。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低调谨慎,载沣直到1951年才病逝,享年68岁。
有的顺应时势主张和平交权 在清朝末期,庆亲王奕劻以贪得无厌著称。
他与儿子载振、大臣那桐勾结在一起,公开卖官鬻爵,获取巨额收入,被人称为“庆那公司”。
不过,奕劻对时局的判断能力倒是挺高的。
1912年初,皇室内部对皇帝是否退位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许多人,如溥伟、载泽等人都坚决反对皇帝退位,主张顽抗到底。
只有奕劻等少数几个人主张皇帝退位,和平交接权力。
那时候,由于醇亲王载沣已经隐退,奕劻在皇室内部辈分高、权力大,起到的作用。
溥伟、载泽等人纠结10多人前往庆亲王府,围攻奕劻。
奕劻不为所动。
最终,在奕劻的坚持下,溥仪颁发了《退位诏书》,终结了清朝近300年的统治。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1917年1月,当奕劻病逝后,溥仪赐予了一个谥号“密”,暗示他应该对清朝的灭亡负责任。
随机文章探寻唐代黑石号沉船宝藏,6万件古董价值4000万美金法国不屈级导弹核潜艇,携带弹头相当于100颗广岛原子弹印度lca战斗机最新消息,开第2条生产线年产16架科学解释人死后的世界,鬼魂竟然去了四维空间(伪科学)进击的巨人九大巨人的能力,始祖巨人可以控制所有无脑巨人(最牛)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