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是如何分裂成东正教和天主教的?从破坏圣像开始的

这里的“西欧”指的是哪呢?前边讲过,西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灭亡了,但这个灭亡,并不是说“在地球上就不存在
【千问解读】
这里的“西欧”指的是哪呢?前边讲过,西罗马帝国在公元5世纪灭亡了,但这个灭亡,并不是说“在地球上就不存在了”。
实际上无论是罗马城,还是那些罗马人都还在。
甚至包括以罗马城为中心的“教会组织”也都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只是原来的西罗马政府被推翻后,国家就分裂成了一个个“小王国”。
这些小王国,就包括今天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
由于它们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历史上管欧洲西边的这半部分,叫做“西欧”。
这个称呼,其实一直沿用到现在。
西欧依然还是信仰基督教。
并且,由于之前罗马城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罗马的主教,自然就成了整个西欧的精神领袖,被称作“罗马教皇”。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教皇虽然也带个“皇”字儿,但他只有宗教上的权力。
不过这个权力,也不小了。
至少能让他和东罗马帝国的教会。
这个时候,东罗马帝国教会的首领,叫做君士坦丁堡“大牧首”。
大牧首这个词,是基督教上的一个术语。
简单说,就是欧洲东部基督教的精神领袖。
和西欧的区别是,这个时候东罗马的还在,所以东部的“大牧首”并没有那么大权力,很多时候要听命于皇帝。
就比如下面要讲的“破坏圣象运动”,实际上就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在主导。
所谓破坏圣像运动是指在8到9世纪这一百多年当中,一系列在东罗马发生的,以破坏基督教画像为目的的行动。
这次运动,不仅给帝国内部带来混乱,也让它和西欧的关系产生恶化。
甚至由此引发了东西教会大分裂,让东罗马帝国灭亡的最后一刻,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圣像”会引发这么大的动荡呢?在前面我们讲过。
基督教的兴起,让罗马帝国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最终成了“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还衍生出一系列内部矛盾,这些矛盾一直都没真正的解决,一直延续到了东罗马时代。
这其中重要的争议之一就是:要不要对耶稣和基督教其他圣人的“画像”进行崇拜。
本来这只是个基督教内部的理论问题,但是它又和经济、社会,甚至军事问题都有纠葛,发展到最后却演变成了一个政治问题。
按照早期基督教的教义,是不允许偶像崇拜的,这也包括耶稣本人的形象。
但问题是:早期的基督教徒,很多都是来自之前的希腊、罗马地区。
这些地区原来是多神教,有着非常浓厚的“形象情节”。
就比如你看到的那些,古希腊古罗马神话里的男神女神。
几百几千年的传统,都是看着“有形的神”做祈祷。
现在突然皈依了基督教,你告诉他们:从今以后不能再拜有形的神了。
很多人还真是不适应。
所以早期那些有手艺,能够刻画男神女神的工匠,都转而为教会服务,开始做“圣像”,也就是基督教里面圣人的画像。
教会方面为了能够吸纳更多信徒,也默许“圣像”的存在。
这种“圣像崇拜”后来到什么地步呢?有的信徒甚至把圣像上掉下来的颜料,都放酒里一起喝下去,就好像这真能有什么神圣的力量。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很多年,都没什么问题。
但在七世纪以后,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产生了。
那就是伊斯兰教的兴起。
因为伊斯兰教是严格禁止偶像崇拜的,再加上离着东罗马又不远,时间一长,很多边境地区的军事贵族就的受到了影响。
由于圣像也是偶像的一种,所以这些人,非常反对圣像崇拜。
如果说是一般人也就罢了。
但现在边境地区的军事贵族有情绪了,那皇帝可不能再视而不见了。
并且除了这些原因,皇帝还有自己的“小算盘”。
那就是:基督教势力越来越大,教会已经成了东罗马帝国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
它们占着大量的土地,而且还不用交税,这对国家财政的收入来说,可不是个什么好事。
所以从八世纪开始,皇帝利奥三世便发起了破坏圣像运动。
要是从字面上理解,这只是捣毁基督教的圣人画像,但是实际上,皇帝那可是“之意不在酒”。
他真正的目的是:借着这次运动打击教会势力。
运动开始以后,他不仅宣布捣毁圣像,并且下令没收了大量教会的土地,并强迫修士还俗。
很多地方,还废除了教区的税务减免。
这就很像我国古代,曾经有一些皇帝开展“灭佛运动”。
表面上也是宗教原因,但实际上针对的还是宗教背后的势力。
比如说,比东罗马破坏圣像运动稍微晚个几十年的,他也是用“打击”的手段,没收了寺院土地,扩大了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
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的皇帝想法还真都差不多。
不过利奥三世这样做,如果只是东罗马还好,但问题是现在的基督教已经不只是东罗马帝国一家的事了。
包括之前罗马城所在的西欧地区,现在也已经完全基督教化了。
而这些地方的宗教领导人是教皇。
他们虽然口头上对东罗马皇帝恭敬,但心里却一直不服。
毕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整个西欧已经“山高皇帝远”了。
这次破坏圣像运动造成的结果是,罗马教皇发布声明:把皇帝利奥三世和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开除了教籍。
皇帝利奥三世作为报复,也派兵活捉了教皇。
这场闹剧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
在这个过程中,西欧也发生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
那就是:之前毁灭“西罗马帝国”蛮族后裔的一支:法兰克人崛起了。
他们虽然也占据了罗马的土地,但在政权的“合法性”上始终存在问题。
毕竟法兰克人不是罗马人,法兰克人怎样统治西罗马的土地才能顺理成章呢?公元800年,法兰克人的国王查理曼,在罗马圣彼得教堂做礼拜的时候,被当时的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
这下子“合法性”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当然,顺带也解决了罗马教皇的问题。
因为在这之前,罗马教皇只有宗教上的权力,没有世俗权力。
但在这之后,罗马教皇就有了“武装保护人”。
大大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完全可以和东罗马帝国的基督教抗衡了。
再往后东西教会的分歧越来越大,终于在1054年的时候,演变成了基督教会的大分裂。
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大牧首,互相把对方开除了。
东西两方的教会,开始分道扬镳。
西欧形成了后来的天主教,使用拉丁语传教;而在东罗马形成了东正教,用希腊语来祈祷和礼拜。
这种分裂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如果单纯只是宗教上的分裂也就罢了,但对当时的东罗马帝国来说,最大的伤害是:在后来1453年君士坦丁堡之战,帝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下,西欧袖手旁观。
因为几百年里,虽然同样属于基督教,但积怨太深。
两方都各自把对方看作异端,不肯妥协。
也酿成了后来东罗马帝国灭亡的悲剧。
随机文章请问宋代的兵制分为哪几类?ufo事件真实外星人事件,媒体报道的外星人真实事件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几率二十五万分之一,或发射飞行器改变其轨道死亡天使萨麦尔,真正的撒旦曾统领百万天使(比路西法更早背叛)顶级掠食者蛇发女怪龙图片,头大如牛秒杀各种陆地恐龙(体长8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明上河图》中的那道城门,是“汴京保卫战”中的哪道门
确实如此,如果在“之耻”前,没有张择端记录下北宋这繁华的一刻,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一睹汴京昔日的风采了。
兴盛和衰败,原来就在一瞬之间。
昨天我们说了汴河对于“汴京保卫战”的影响,今天,我们来看看汴京城的城门。
在《清明上河图》中,只出现了一道城门,就是在接近轴底的地方,整幅画的1/6处。
城门左侧,就是城区;城门右侧,就是城外,也就是郊区。
这样看:《清明上河图》大部分都是描写的汴京城外的景色。
在金兵打来以前,我们可以看到:汴京城的城门是比较松懈的,甚至连2个像样的站岗士兵都没有看到。
也许在他们心中,永远也不会想到汴京城有朝一日会成为战火纷飞之地。
看过大型历史战争剧的朋友,心中的城墙估计是这样的: 而《清明上河图》中的城门是这样的: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座城门的时候,心里也感觉有很大的落差。
这种门和城墙,怎么经得起砲石的轰打呢? 但通过专家分析,的城墙就是这个样子的,如果你看到的《清明上河图》上的城墙是很现代的,反而证明你看到的画是假的。
看着这样一道门,笔侠心中不由好奇:这到底是汴京城的哪一道门呢?金军是从这道门攻进去的吗? 要解开这个谜团,就得结合汴京城的平面图,和“汴京保卫战”的进程来看。
第一次“汴京保卫战”,完颜宗望没怎么打,围了一段时间城就撤了,所以很难找到蛛丝马迹。
而第二次“汴京保卫战”就详细多了,完颜宗翰(粘罕)和完颜宗望(斡离不)围着汴京城狂攻了1个多月,其中争夺最为激烈的就是城东的善利门、通津门和城南的宣化门,我们结合平面图来看看这几座城门。
大家注意看图:善利门和通津门实际上是两道水门,只有宣化门是一座陆门。
而《清明上河图》里面是一座陆门,那就只有可能是宣化门。
再来看宣化门的位置。
宣化门在城南,而汴河在城东,汴河进城只有2道门,就是通津门和上善水门。
这样看来,上善水门的位置和《清明上河图》里面的那道门更接近。
而且,汴京的粮仓大多集中在通津门和上善水门内,所以,金兵才会疯狂地攻打这2道门。
但问题是:这2道门都不是陆门。
由于实在无法在汴京城找到一个和《清明上河图》描述完全相同的场景,所以,笔侠只有大胆地猜测:张择端有可能把几个不同的片段融合到一起去了。
也就是说:城门是城门、虹桥是虹桥、汴河是汴河,它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取景,只不过被张择端创作到一幅画里面去了。
实际上,金兵猛扑了通津门好几次,都没有得逞,被北宋“四大将门”之一的姚友仲击退了回去。
后来,他们又猛攻宣化门,姚友仲几乎与城门共存亡。
关键时刻,兵部尚书孙傅竟然相信妖道郭京的“六甲神兵”,将原有守军撤下来,才最终导致城门失守。
随机文章乌兹别克斯坦地狱之门,1000度的地狱门户燃烧54年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把苏联骗了十几年(致其解体灭亡)军方唯一承认的外星人事件,比利时不明飞行物事件/13万人目击揭秘蜥蜴是恐龙的后代吗,蜥蜴是恐龙的食物/长得像并无亲属关系进击的巨人世界的真相,大地恶魔赐予的巨人之力/巨人分裂成两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如果不是隋朝灭亡了,这个女人将成为永垂史册的人
其实这个是一个武将,武术方面几乎无人能敌,他从小就自傲,长大之后他又变成一个张扬跋扈的人,因此在百姓心中,这个人并不是一个好人。
从小就喜欢习武的他,长大之后如愿的得到了的重用,成为一个随便出入皇宫的自由人,除此之外他还是宫廷护卫,除此之外,他与太子的关系也是非常好的,虽然一个是君一个是臣,但是在当时,太子直接把他当兄弟来看,根本不会当他是一个臣子来看,正是因为如此,他变得更加厉害了,从此他的底气更充足了,甚至到了目中无人的地步。
尽管杨家人对宇文化及很好,但是宇文化及并不甘心,也不懂得感恩,一心只想扳倒隋朝,然后坐上皇帝的宝座。
后来他拉帮结派,成功地把处死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隋炀帝的妹妹“义成公主“,这个公主是一个好公主,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女子,她为了与隋朝能取得友好关系,远嫁他乡,嫁给了突厥的首领,后来她又为了隋朝而改嫁数次,虽然跟杨广不是亲兄妹,但是她把杨广当作自己的亲哥哥,只要杨广有难,只要她能帮得上忙,她就会使劲全力去帮助杨广。
曾经,隋炀帝在北巡途中被突厥军队团团围住了,要是义成公主不出手相救,也许杨广早就死掉了。
当义成公主知道杨广死了之后,她非常伤心,此时的她告诉自己:“一定要振作起来,帮杨广哥哥报仇。
“而后她搽干眼泪,开始想尽各种办法帮杨广报仇,后来她成功地帮助隋炀帝报了大仇,此外她还想把隋朝的江山从李家手中夺回来,因为她觉得隋朝才是真正的王朝,所以在她眼中,李唐也是叛军。
为了夺回隋朝的江山,她鼓动自己的丈夫跟开战,但是她低估了李家的实力,低估了新唐朝的实力,所以这场战争以失败告终了。
其实义成公主确实是一个非常刚烈的女子,为隋朝付出也是挺大的,为了帮杨家夺回隋朝,她不顾千古骂名,鼓动自己的丈夫与李唐开战,这种勇气难能可贵,是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行为。
为了维持隋朝与突厥的友好关系,她改嫁了几次,嫁给了两个可汗,在这么封建的社会,她都敢这么做,难道不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吗?在当今社会,改嫁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在古代,改嫁可是大新闻,光舆论就能把人给压死。
可是她不在乎,只要国家相安无事,她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世界上这样有情有义的人确实不多,要不是隋朝灭亡了,她必定会永垂史册,必定会让隋朝世世代代铭记于心。
随机文章1998年大洪水出现龙尸真相,疑似数百米巨龙翻身所致私人飞机一年的费用是多少,湾流g650为什么那么贵(飞得远和快)菠菜法则的意义,能明确责任减少矛盾(生活中可以减少夫妻误解)印度神庙的五头蛇惊爆网络,网友PS误导读者(100%假新闻)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能突破世界上任何导弹防御系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