丕平献土是如何回事?教皇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面积仅0.44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人,其中8
【千问解读】
面积仅0.44平方公里,人口约1000人,其中85%是意大利人;四周有高墙与罗马城分隔,惟东面的圣彼得广场向外敞开,步行环绕一周只需45分钟。
公元4世纪,教皇康斯坦丁为控制基督教,在这块教会所称谓的耶稣门徒圣彼得的殉难处建立了教堂,称君士坦丁大教堂。
公元15世纪起改建为圣彼得教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教堂前面有可容纳10万人的圣彼得广场,两翼的回廊有240根大理石巨柱,回廊顶端屹立着140座雕刻巨像。
别看它如今占地不过0.4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数,上溯1000年,它可是中世纪历史舞台上一个颇为重要和显赫的角色呢! 那么,教皇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教皇拥有自己的领土又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故事还得从国王矮子丕平献土说起。
公元7世纪至8世纪上半期,在亚平宁半岛上存在东罗马帝国、伦巴德王国的和教皇三种势力。
751年,伦巴第人攻陷中东罗马帝国控制的意大利拉文那总督区,直接威胁教皇统治的罗马公国。
此时,东罗马帝国的注意力集中于东方,且远离罗马,无力为教皇提供保护。
于是,教皇便不得不在“蛮族”国家中寻求支持力量,他转向了当时比较强大的法兰克王国,要求与法兰克王国结成政治和宗教联盟。
宫相丕平、法兰克王国的实际独裁者就成为罗马教皇争取的对象。
丕平的家世颇为显赫。
当年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之后,法兰克人在高卢地区定居建国,最初的统治者乃是墨洛温王朝诸王。
但是这些克洛维的子孙远远没有其先祖的胆识才能,不学无术、贪图安逸、慵懒懈怠,顶多选个的日子乘坐牛车巡游一番,国家大事是一概不管,文治武功半点也无,直搞得国家、干戈扰攘。
史书上记载:“王室久已失去了一切权力,除了国王的空洞称号以外,什么都没有了,因为国家的财富和权力都入于宫廷长官——宫相之手,他们操纵全权。
”宫相一职,原来不过是国王的大管家,负责宫廷财务和王室地产。
后来随着诸“懒王”的衰败,宫相权力日重,逐渐掌管了王室法庭、官员任免、土地封赏等事务,甚至能统帅军队,将“懒王”作为傀儡操纵,到七、八世纪之交,宫相俨然已是国家实际统治者。
公元741年,矮子丕平继承父位,担任了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掌握了实权。
但他并不满足,还想获得王国最高荣誉,篡夺王位。
丕平不想使显得名不正言不顺,惹起他人反感,他也需要勾结教皇,寻求教皇方面的支持,使自己篡位称王披上合法的外衣。
公元751年,矮子丕平派出使臣去见罗马教皇扎恰里(741—752),切实了解教皇对丕平夺取墨洛温王朝的王位的态度,然后决定对教皇的取舍。
使臣来到罗马谒见教皇,并向教皇提出了如下问题:“是徒有虚名的人做国王好,还是让真有实权的人做国王好?”教皇面对使者的提问,自然懂得矮子丕平的用意,于是讨好地答复道:“在我看来,让真有实权的人当国王要好些,掌权者应为王。
”得到教皇的认可,矮子丕平便马上动手,在法兰克贵族及其附庸的苏瓦松会议上,“根据全体法兰克人的拥戴,众主教的奉献和贵族的宣誓”,废黜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把他关进修道院作僧侣,终于在这年11月达到篡位称王的目的,建立起了加洛林王朝。
新即位的教皇斯提芬三世(752—757)则亲自到高卢为新国王举行宗教仪式。
教皇模仿圣经上所载以色列——犹太国创始人大卫王(前1013——前973)的榜样,将丕平和他的妻、儿涂上圣油。
这一仪式使新王朝的国王具有一种神圣的色彩,表示国王是“蒙上帝之恩当选”的神权国王,从而使丕平担任的国王成为上帝在世间统治的代表,反对国王就是反对至高的神。
丕平如此顺利地实现了称王的心愿,自然对教皇满怀感激。
754年,伦巴德人入侵罗马,威胁到教皇领地,教皇亲往法兰克,向丕平求援。
丕平出迎教皇于庞帝翁,让教皇乘马,自己徒步行走,装出一副恭谦的样子。
教皇赐给丕平以“罗马贵族”的头衔,使加洛林王朝的君主成为罗马教皇的武力支持者。
756年6月,法兰克王丕平应教皇的请求,出兵征服了伦巴德人,并把从伦巴德人手中夺回的土地——罗马城及其原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拉文那总督管区划归教皇管辖,这便是教会史上称谓的“丕平献土”。
也是教皇国的起始。
“丕平献土”后,东罗马帝国曾要求收回在意大利的这些失地,但是却遭到矮子丕平的严词拒绝。
他的理由是:他来意大利是“出于爱圣彼得,而不是出于爱拜占庭之情。
”向法兰克王国求援的教皇,虽然称矮子丕平是“意人利的摄政和保护者”,但又感到从“蛮族”国王那里接受献土,终归不光彩,于是又杜撰了一段所谓发现了“君士坦丁的恩赐”的档案文件,来为“丕平献土”一事蒙上较为光彩的法理根据。
这个伪造的文件说,早在四世纪,罗马君士坦丁大帝就把拉特兰宫、罗马以及帝国的西部交给教皇塞尔维斯特(314—335)统治,而他自己在希腊旧城拜占庭建立新都,号为新罗马,定名君士坦丁堡。
这个伪造文件暴露了罗马教皇渴望扩张领土的野心。
为了给自己的领土野心和世俗权力辩护,历代教皇都把这个捏造的故事作为护身符、遮羞布。
丕平献土以后,罗马教皇因掌握土地,所以他既是天主教会的领袖又是教皇国的世俗君主,权势日增。
11世纪时在发动中教皇势力逐渐强大,13世纪时达到鼎盛,罗为西欧教会和政治生活中心。
往后随着西欧各国民族教会的兴起,罗马教皇的势力才逐渐削弱。
14世纪初,教皇受法王腓力四世控制,教廷设在靠近法国南部的阿维农。
1377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一世将教皇驻地迁回罗马。
19世纪中叶,教皇的领土曾扩展到4万平方公里。
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统一运动兴起,教皇的驻地仅限于罗马城内,受三世军队的保护。
1870年,爆发,的军队撤回巴黎。
意大利王国于当年9月20日下令占领罗马。
1871年,意大利政府发布对教皇的《保障法》。
但当时的教皇庇护九世拒不投降,坚持认为意大利的暴力占领和《保障法》都是非法的。
他认为,教皇受基督的委托,不必由任何国家认可,也不受任何约束。
他及其后继者,在几十年中,既不承认《保障法》,也不进入被占领的区域,自称“梵蒂冈囚徒”。
教皇还规定,凡信奉天主教的外国元首,如果要到罗马来晋见教皇,不得与意大利国王和意大利政府发生任何关系。
此外,教皇还禁止意大利天主教徒参加意大利国会。
意大利政府针锋相对,解散了几千个修道院,没收了他们的财产,禁止在学校内进行宗教教育等等。
意大利政府和教皇之间的这个对峙局面一直相持到上台。
墨索里尼本是一个极端的反教权主义者。
但是他上台后,觉得搞好与教皇的关系有利于推行法西斯主义。
因此,于1929年开始与教皇进行秘密谈判。
1929年2月11日,在双方互相妥协的情况下,签订了《拉特兰条约》。
1929年7月,新的梵蒂冈城国正式成立。
现在,教皇有130余个“外交代表”,分别驻在各国或国际组织中,同时有100多个国家在这里驻有外交代表。
根据《拉特兰条约》,梵蒂冈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教皇拥有“充分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
梵蒂冈有自己的国旗、国徽、行政机关、法庭;有自己的机关报《罗马观察家报》和官方通讯社国际费特通讯社。
据教会的说法,罗马教皇共有266任,不包括被打入另册的对立教皇。
其中任期最长的是第257任庇护九世,从1846年6月至1878年2月,任期达32年之久;而任期最短的是第230任乌尔班七世,从1590年9月12日至9月27日,一共才13天。
在罗马266个教皇中,有30余人死于非命。
据教会说,1517年一些红衣主教企图毒死利奥十世,事败后,这些红衣主教或被处死,或被监禁。
按规定,新教皇必须由选举产生,但事实上一般都逃脱不了受世俗政权控制的命运。
如在位将近20年的教皇维吉利(537—557)是由东罗马帝国皇后狄奥多拉扶立的。
维吉利原是教皇西尔维驻君士坦丁堡的代表,因与皇后发生了暧昧关系,故被立为罗马教皇,而原教皇西尔维则被废黜,并发配充军。
约翰十世(898—900),和塞吉阿斯二世(904—911)都是由在罗马掌握实权的情妇扶立的。
教皇也废黜过几个国王,并把他们革除出教门。
如11世纪中叶,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就被教皇格里高利七世逐出过教门。
教皇的权力象征是三重冠、权戒和权杖。
权杖与一般主教教杖相同,但在杖的上端有一个横条,象征教皇三种权力:司训(对教徒教诲)、司祭(行祭礼)、司牧(为上帝放牧教徒)。
现在梵蒂冈城墙、庭院仍由瑞士卫兵守护。
随机文章重庆云阳龙缸天坑,被誉为天下第一缸(深达326米)鬼不敢欺负的五种人,连鬼都怕的五种人/鬼都避而远之国外海滩惊现两具美人鱼尸体,如丝般顺滑的头发/魔鬼的样貌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恐怖,实验证明世界虚假(造物主玩弄你的人生)陕西淳化7.20盗墓案大起底,涉案文物达1100件(10盗墓团伙被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朱棣迁都燕京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是怎么回事?迁都燕京的影响有哪些
洪武元年,下诏以汴梁为北平,以金陵为南京,效仿周唐的京平故事。
洪武二年,又在故乡河南凤阳营建中都,同时下令从江南移民中都。
但是开封和凤阳都是久经战乱,破败不堪,难以承担京师的重任,朱元璋于是放弃了迁都这两处的打算。
洪武十一年,罢北平,改南京为京师。
由此,南京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迎来历史上的发展高峰。
明初京师(即南京)总人口近百万人,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修造历时达27年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
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日本、朝鲜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迁都北平 后的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平北平是“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河南凤阳的做法,立为。
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平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平府,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
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平;被强令迁入北平的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百姓等。
永乐四年,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为蓝本,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
永乐七年,明成祖以北平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
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而不是南京,证明明成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永乐八年,亲征回师后,明成祖下令开会通河,打通南北漕运。
永乐十三年完工,从此北平所需物资可以通过相对经济地运输。
永乐十四年,明成祖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平的事宜。
对于提出反对意见的臣工,明成祖一一革职或严惩,从此无人再敢反对迁都。
次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平紫禁城正式动工。
永乐十八年,北平皇宫和北平城建成。
北平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
新修的北平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符合《周礼·考工记》中理想的都城的形制。
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平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
还都南京 刚刚迁都几个月的永乐十九年初夏,紫禁城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遭雷击,尽皆焚毁。
朝野议论纷纷。
礼部主事萧仪认为,迁都后诸事不便,且弃绝皇脉与孝陵,有违天意。
成祖大怒,立即处死萧仪,并以强权压制朝中大臣。
明成祖死后,明仁宗即位。
明仁宗长期作为太子在南京监国,即位后,面对残破的北平皇宫,立刻有还都南京的打算,下令修葺南京宫殿。
随即,北平六部原印信收回,新印信重又加印“行在”,等于废除了北平作为京师的地位。
但仁宗享国日短,未满一年即已驾崩,此时还都的实际行动尚未展开。
尽管仁宗的遗诏中强烈表明了他希望还都的意愿,继位的还是暂缓了还都的计划。
明宣宗的儿子继位后,正式确定北平为明朝京师,不再称行在,从此终明一代再未改变。
影响 政治和军事 大都陷落、灭亡约半个世纪后,全国的政治中心再度回到北方。
自向契丹割让后,北平附近已有约500年不在朝廷中央政权控制之下;而之变后,整个华北地区也已经有近250年由异族统治。
成祖迁都后,北平及其周边成为明朝的核心统治地域,汉族政权对华北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赞赏成祖迁都的意见认为,其一,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
成祖本人就曾以北平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北平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
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例如、平军覆灭之后,明朝坚决地组织了北平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北宋一样放弃北方。
其二,辅佐建文帝的多为江南人士,成组即位后,在南京杀戮过甚,唯恐结怨太深,有损执政基础。
从稳固皇位考虑,返回其发迹之地似乎更为有利。
而反对者则认为,一方面迁都北平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北平地位陡然提升,令整个北方防线在向内收缩的同时也向北平集中,反而破坏了明太祖时北方边防的均衡配置。
明宣宗放弃开平等三卫后,长城以外明军再无据点,令北平暴露了两翼,也失去了战略纵深,使京师长期处于外敌的直接威胁下,同时也是明中期蒙古在大漠、明后期女真在辽东坐大的重要肇因。
经济 明朝初期,华北相对于江南的贫困相当明显。
北平的营建使北方的生产和人口迅速恢复。
但是,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城市,京师对物资的大量需求无法就近解决,必须依赖于大运河从江南转输。
因此在明清两朝,漕运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地位。
漕运的繁盛带动了运河沿线市镇的发展,如扬州、临清和沧州等,进一步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
而反对者一般认为,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过分远离为明朝和继之的清朝经济增添了巨大的、不必要的负担。
另一方面,由于大运河关乎京师命脉,漕运从纯粹的经济行为上升为带有明显政治意义的行为。
在运河沿线发生水患时,公家却只会优先保护漕运的利益,而往往忽视周边百姓的安全。
随机文章新文化运动口号是什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疆楼兰美女干尸价值,超亿元(能购30多辆法拉利)卢浮宫维纳斯断臂之谜,作者亲手敲断维纳斯双臂(残缺美)平行宇宙理论,平行宇宙的存在的例子(平行空间真实存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推动全球人类文明发展(西方崛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阅兵是如何举行的是怎么回事?他们都是如何做的
”入关以后,统治者采取了很多方式来维持自己的这一民族优势,比如木兰围猎,比如阅兵。
早在天聪年间,就曾在沈阳北郊举行过阅兵式以激发士兵破关志气,仪式装备齐全,要求严格,规模相当盛大。
入关以后,统治者确定了比较完备的阅兵制度,有简阅和大阅两种阅法,简阅一般由亲贵或地方督抚主导,规模比较小;而大阅则是皇帝主导的隆重仪式。
《世祖章皇帝实录》记载,年间,向皇帝提出重视阅兵,每三年一大阅的建议,从此,大阅典礼就算是被制度化(此规定未被严格执行,阅兵式往往会因为现实需要而被临时增加或取消),亲贵、大臣都要参加,部队为此要提前训练,阅兵时若有失误会被严惩,地点在京郊的南苑围场。
若至该举行大阅的年份,礼部官员会上奏提醒,若皇帝允准,则下令钦天监选择吉日,之后各部官员就立即开始紧张的准备工作,具体是搭建帷帐,准备甲胄,训练仪仗队、军乐队,训练待阅军队等工作。
等到大阅之日,皇帝将会在大臣的簇拥下,一身戎装地出现在大阅场地,同时,奏响军乐,为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拉开序幕。
《大清会典》记载过康熙二十四年的一次大阅:阅兵的时候,八旗部队分列两边,皇帝在司礼大臣、御前大臣、各种仪仗的引导下,分别简阅左右两边的军队,最后回到中路,再到达设立在最高处的皇帝帷帐,观看军队的演练,演练包括鸣号、鸣炮、表演军操、变换阵型等,所有演练结束后,队形再恢复到皇帝检阅军队时候的样子,最后,皇帝赐酒,行赏。
整个清朝,举行大阅次数最多的皇帝是康熙,前后共14次。
而最有名的大阅典礼则是四年的南苑大阅,以这次大阅为题材,著名宫廷画师郎世宁绘制了一幅《乾隆大阅图》,这幅画将清朝大阅典礼宏伟、气魄的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后人。
随机文章尼古拉特斯拉的惊世预言,精准预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结束时间海王星的卫星有几个,海卫一直径最大/逆海王星而行(共14个)飞机迫降为什么要脱鞋,害怕鞋划破充气滑梯/影响飞机乘客逃生太阳系到底有多奇怪,整齐的系内宇宙空间/里外折腾的木星电磁轨道炮威力有多大,可摧毁卫星或导弹/能轻易穿透坦克装甲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