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员工资有多高?王安石、包拯一个比一个高

两万贯以上的年薪,比人家一个州每年上缴的税收还要多。
这个结论
【千问解读】
两万贯以上的年薪,比人家一个州每年上缴的税收还要多。
这个结论有点儿吓人。
中国古代的“秩禄”制度,等级森严,不允僭越。
秩是官秩,是官位的高低;禄是俸禄,是朝廷发给官吏的薪饷。
官秩品在秦汉时以谷物多少计算。
西汉从万石到佐史分为二十级,曹魏时以一品至九品定分为九级,逐渐改为正从九品十八级,隋唐沿袭南北朝的秩品等级,以后各朝也大抵如此。
的官俸以谷物计算,最高秩万石月俸350斛(一斛相当于14公斤),最低秩月俸仅为3.6斛。
两者相差近百倍。
官俸有职田、禄米、钱货。
京官一品、外官二品授田12顷,京官八品、外官九品授田2顷50亩。
武德初年,正一品禄米700石,从九品禄米50石。
贞观时一品官月俸钱6800文,九品官为1300文。
唐后期,俸禄厚外官、薄京官。
百官的俸禄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优厚,月薪饷最高达400贯(一贯为千文),是汉代的10倍,的2至6倍。
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宋朝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
正一品官,月领禄米150石,俸钱12万文,外加每年绫20匹,罗1匹,绵50两; 从九品官,月禄米5石,俸钱8000文,外加每年绵12两。
除以上薪饷外,各种福利补贴名目繁多,计有茶酒钱、厨料钱、薪炭钱、马料钱,等等。
官员家中役使的仆人衣食及工钱也由政府“埋单”。
公用钱借贷利息与职田的收入,除由部门长官支用外,大部分进了部门“小金库”,隔三差五发放给官吏们,成为收入的一部分。
官员出差或赴任时,可以凭朝廷发的“给卷”在地方上白吃白住,甚至领用粮食衣服等。
宋朝还设立“祠禄之制”,的高级官员进行定期疗养,一切费用均由国家承担。
宋朝的不少官员能领取两份薪饷,名曰“职钱”。
优厚的待遇,使宋代官员很少有自愿致仕(退休)的,有的为延长任职期限,竟改动年龄。
因此,朝廷只好强迫官员致仕,对年满七十的老官僚,不予考课,不给升迁。
官员致仕时,往往给予加官晋级,类似当今公务员的“即提即退”。
宰相级的官员致仕后,仍可参议朝政做“高级顾问”。
官员自动致仕的,其子孙可以“荫补”一定的官职,致使“官二代”从政者众多。
白居易月薪一万五生活清闲自在 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白居易为校书郎时,他在诗歌中写道:“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
……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
……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不久,白居易便升左拾遗,工资跟着增加了一倍,“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史载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54岁的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不知是因为苏州是江南头等富庶地方,还是白居易资力比较老了,反正那时候他的工资已经比较的丰厚了。
“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
白居易为宾客分司时,曰:“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
”“嵩洛供云水,朝廷乞俸钱。
”“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
”“官优有禄料,职散无羁縻。
”“官衔依口得,俸禄逐身来。
” 随后,白居易调进中央政权机关,为太子宾客,分司洛阳时,工资已是他刚做官时的十倍。
“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
接着,升为太子少傅,工资涨到了顶峰,“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而且还相当清闲自在,很是令人羡慕。
连也表示艳羡:“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
到晚年,白居易退居林下,回到洛阳履道里的大宅子颐养天年,还可以领到一半的养老金,“全家遁此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余。
”,“寿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
《白公说俸禄》还记载:兼京兆户曹,曰:“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
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
”贬江州司马,曰:“散员足庇身,薄俸可资家。
”壁记曰:“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
”罢杭州刺史,曰:“三年请禄俸,颇有余衣食。
”“移家入新宅,罢郡有余资。
” 从白居易的诗里,我们可以大约地了解到时做官人拿的工资是多少,不过白居易个别诗词里自说俸钱亦有误。
如白居易有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诗云:“公事忙闲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
”白居易当时与王司马同级,五品官。
一司马,俸钱怎能敌尚书?他贬到江州不久,即写信给,略云: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
浔阳腊月,江风苦寒,岁暮鲜欢,夜长无睡,引笔铺纸,有念则书,言无次第,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之话也。
信内言月俸四五万,这才是老实话。
唐代官制,司马薪级约略如此。
至于尚书官俸,唐制为一百贯文,即十万也。
司马仅为五十贯文,即五万,差一半,怎可敌尚书﹖可能是白居易当时的夸大之词。
不过这个按照唐时一文铜钱约折合后世人民币三毛计算,月俸四五万相当于人民币12000至15000左右。
月薪九万超出宰相收入5倍 王安石深得赏识。
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
王安石受命危难之时,立志通过改革,“均天下之财,使百姓无贫”,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
因此,王安石被罢相。
后来,王安石与宋神宗又产生分歧,最终,王安石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
在宋时,宰辅去职,或调任,或罢免,或致仕,或去世,只要不是被贬谪的,朝廷都有格外恩典,以示优厚大臣。
王安石便带个外任的职衔,到那地方资禄养老。
那么,曾身为宰相的王安石此时的养老金是怎样的呢? 宋朝的宰相一旦离任,给予这些曾经的国家重臣最通常的赏赐是进官加职。
据《宋史?王安石列传》,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
……慈圣、宣仁二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
”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
王安石进的“职”是观文殿大学士。
宋代官制,官、职、差遣分离,“职以待文学之选”。
殿学士指诸殿大学士、学士,包括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保和殿,以及曾置而改名的文明殿、紫宸殿、延康殿、宣和殿等的大学士和学士,都是职名。
各“殿学士”为宋朝最高级职名。
《宋会要?职官》称,朝廷设此,特用以恩宠离任的宰相和执政,“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
无职掌,惟出入待从备顾问而已”。
《通考?职官考八》说:“观文殿大学士,非曾为宰相不除;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及学士,并以宠辅臣之位者;端明殿学士,惟学士之久次者始除。
” 宰相的进官加职,有一个演变过程,其趋势是越来越丰厚。
《宋史职官志》里列有宋朝各级官职的俸禄。
其中,资政殿大学士的“工资”是:“料钱、衣赐随本官。
”端明殿学士的“工资”为:“贴职钱五十贯,米麦二十石,添支米三石,面五石,万字茶二斤,春、冬绫五匹,绢一十七匹。
罗一匹,冬绵五十两。
”因为王安石的观文殿大学士是诸学士之首、从二品,他所得也比较丰厚,王安石的养老金是:料钱、衣赐随本官。
衣赐,相当于服装补贴,是俸禄的一部分;宋神宗改革官制,分别阶官和职事官,用阶官定俸禄,阶官的俸禄称为“料钱”。
宋代中、上级官员的待遇一般比较优厚,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
外任地方官还配给职田,自三四十顷至一二顷不等。
宋神宗后,一些下台的或势将下台的官员有的还被授予或自请担任宫观官、监岳庙等闲官,坐领“祠禄”。
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官员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祐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宰相、枢密使月俸三百贯,有人据当时每石米价约六七百文到一贯文折算,得出宰相的月薪几近90000元人民币。
至于林林总总的福利,如禄粟月一百石,春、冬衣共赐绫四十匹、绢六十匹,冬绵一百两,随身傔人的衣粮七十人,每月给薪一千二百束,每年给炭一千六百秤、盐七石。
有一种说法认为,宋朝宰相的官方收入大约至少是明朝宰相首辅的五倍以上。
据此,宋的宰相离任之后也可有着丰裕的生活。
如王安石辞官后就闲居“半山园”,追求精雅的山水闲情生活过得轻松惬意。
包拯年薪:高于一个州每年上缴的税收 包拯年薪最高的时候,应该是在临终前,他既是枢密副使,又是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同时还被封为东海郡开国侯,官品和爵位之高仅次于当朝宰相,所以这时候肯定是他一生中拿工资最高的时候。
包拯“倒坐南衙开封府”时,头上戴有三顶帽子,即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
按嘉佑年间颁布的公务员薪水法规《嘉佑禄令》,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有1656贯的货币收入,还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绵的实物收入。
按《宋史?职官志》,包拯在开封府做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
此外每月还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
另外,作为外任藩府的高级地方官,朝廷划拨给包拯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
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
再查《嘉佑禄令》,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每年冬天又发给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
总计包拯一年的各项收入: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
熙宁二年,开封米价400文一石,麦价300文一石。
宋仁宗嘉佑四年,官定绫价1600文一匹。
宋真宗咸平年间,开封每匹绢最低1200文。
宋徽宗宣和年间,每匹罗定价4000文。
宋仁宗天圣七年,官府规定每两绵不得超过85文。
宋真宗时某年冬天,官府出售木炭,每秤售价100文。
宋仁宗后期,官府收购柴禾,每捆定价50文。
宋仁宗宝元二年,开封干草最低19文一捆。
以上是史料中出现的距包拯任职开封府时间较近的物价数据。
利用这组物价数据,我们可以把包拯每年的各项实物收入都换成钱,加起来大致是1022贯,加上20856贯货币收入,总共是21878贯。
这就是包拯任职开封府时的年薪。
按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和现在2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是相仿的,21878贯铜钱合计1367万元。
据宋徽宗时淮南转运使张根说,他掌管淮南20个州,每年上缴中央的财税有30万贯,平均一个州缴税才1.5万贯。
包拯两万贯以上的年薪,比人家一个州每年上缴的税收还要多。
这个结论有点儿吓人。
随机文章为何夏朝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隋炀帝杨广的政治行为是怎样的最有观赏性的悬崖跳水,从58米悬崖跳入水中腿骨脱臼梦魇女妖莉莉丝传说,因不满性爱位置而背叛亚当揭秘世界上最漂亮的美人鱼,超模Hannah化身绝色美人鱼(海洋斗士)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如果宋朝延续下来,会成为发达国家吗
时期,我们曾世界领先,但也是在清朝时期,我们落后,我们挨打,我们被欺负。
历史是没有假如的,过去就是过去,已经发生就是已经发生。
但是,今天就来假设一下。
假如,这个王朝可以再延续百年,我们的历史是否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我们的近代史是否不会那么屈辱,我们是否在那个王朝就可以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让时光倒退到千年前,回到一个名为大宋的王朝。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感说大也不大的王朝。
有趣的是,这是一个由武将所建立的王朝,但却重文轻武,最后也因此亡国。
不过,除了战斗力,宋朝其他都很完美。
宋朝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大,商业能力也很强,它被称为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都达到了一个高潮,一个巅峰。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北宋咸平三年,中国GDP总量达到了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更是达到了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与此同时,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的50%以上,最高达80%。
可以说,当时的宋朝,经济实力如果说第二,那就没有第一的国度。
无论如何,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只有有钱了,才能发展其他的事情,才可以继续繁荣。
在古代,一个王朝的人口和城市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繁荣的标准。
北宋末年,宋朝超过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就有52座。
同时,当时的北宋的都城东京还是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是记载,“东京居民有20万户。
” 你知道吗? 那个时候,在遥远的西方,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等人口都没有超过万人。
可见,东京比其他欧洲城市繁荣。
除了有钱,经济繁荣,宋朝的科技和文艺也是很厉害的。
众所周知,中国有,而这四大发明大多集中在宋朝,或者是在宋朝时期被改善,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甚至,改变了世界战争形势的火药都是在宋朝时期发明的。
在宋朝之前,世界属于。
可惜,尽管宋朝再有钱有科技,但战斗能力太差成了它的原罪。
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大国,战斗能力不行,怎么会震慑其他国家?怎么保护自己的子民?怎么让自己继续延续? 可惜,或是是因为的皇位来得不正,他和他的后人很怕武将,怕出现下一个自己。
可惜,这就使得偌大的宋朝,没有几个厉害的将领。
而当时,少数民族国家又。
这么一来,亡国似乎就成了理所应当。
假如它能继续存在,想来,最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应该就是中国。
随机文章2017西安ufo事件真相,金字塔形状的不明飞行物竟是风筝银河系和太阳系哪个大,银河系至少有1000多亿个太阳系印度十大好看的高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竟不是第一/厕所英雄登顶美国最怕的四个中国人,发明设计出代表大国底蕴的战略武器(点赞)男人10处有痣是富贵痣,脖子上长痣大富大贵/额头长痣财源广进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唐朝时南诏曾屡次侵扰大唐边境,为什么到了宋朝大理和宋朝却能相安无事
不过虽然南诏和大理一脉相承,但南诏和大理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大理比南诏安分的多。
唐朝时期,南诏曾屡次侵扰大唐边境,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唐朝的灭亡就和屡次征伐南诏有很大关系。
而大理和宋朝却不同,两国关系非常好,长期相安无事,战争少之又少,堪称“和平的典范”。
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南诏曾屡次侵扰唐朝,为何大理和宋朝却一直相安无事? 从大理的角度来讲,虽然大理和南诏一脉相承,都是由彝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但大理比南诏汉化程度高得多,而且国内盛行,所以大理更加文明和温和,不像南诏那么好战。
当然,大理国也深知自己不是宋朝的对手,知道双方开战自己根本占不到什么便宜,当年的南诏就是个例子,所以选择了和宋朝讲和。
为了和宋朝搞好关系,大理不禁安分守己,甚至主动遣使入贡,得到了宋朝的高度认可,使得两国关系持续升温。
从宋朝的角度讲,宋朝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不愿意重蹈唐朝的覆辙,所以不再招惹大理。
南征灭掉蜀国后,拒绝了臣子提出攻下大理国的建议,用玉斧划定大渡河为大理同宋朝的边界,称“此外非吾有也”。
实际上,当时宋朝也不好过,大宋周边强国林立,特别是辽国不断南下,党项人不断捣乱,搞得宋朝疲于应付,根本无力征伐大理。
实际上,就宋军的实力其实未必能拿下大理,搞不好会被大理反推,所以还不如和大理保持友好关系。
此外,大理和宋朝虽然是邻国,但实际上两国并不完全接壤。
因为与大理接壤的宋境多为羁縻的州县,有些地方势力甚至连羁縻都说不上,大部分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
由于这些地方势力的存在,所以在两国之间出现了一个比较松散的缓冲带,这使得两国发生战争的概率大大降低,所以在两国边境出现了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这也是两国很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宋朝和大理保持友好关系是一种双赢的关系。
和大理交好不仅让宋朝少了一个强敌,而且还能从大理获得马匹等战略物资,并从双方的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
而大理也不吃亏,既保持了国家的长期和平安定,又通过贸易获得了宋朝的茶叶、丝绸等物资,大大促进了大理的发展。
两国的关系因此进入了良性循环,成为了当时的“和平典范”。
随机文章第十四章 柔然民族的辉煌与没落杨宗保是不是杨家将中的一员,有个说法令人匪夷所思荀子生平简介汉朝哪位皇后被奸人所害打入冷宫?科学解释人死后的世界,鬼魂竟然去了四维空间(伪科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