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何以如此短命?探析隋朝灭亡的真正真相

前后三十七年;如果从统一全国算起,则不过二十九年。
【千问解读】
前后三十七年;如果从统一全国算起,则不过二十九年。
中国历史上,由分治而被一统的王朝,有秦的结束战国诸雄、西晋的结束、隋的结束、宋的结束。
这当中,秦、西晋和宋,都经历了“统一-分裂-统一”的循环。
“”以后,晋室南迁,相继为宋齐梁陈;北方则是五胡十六国、北魏以及东魏-、西魏-北周。
虽南北分治,但并非由“统一到分裂”。
这有些像宋以后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部族的对抗(只是这时所谓“中原王朝”的版图已退至江淮以南,而北方的游牧部族所控制的区域南下到了黄河流域)。
但又不同于蒙元、满清那样以“异民族”的姿态、般整合东亚大陆的“统一”方式。
五胡十六国,特别是此后的北魏。
因长期占据黄河流域这一“中原”的核心地带,及其深入的汉化,自认为具备了与江淮以南政权争正统、争正朔的政治、文化资本,从而又具有了传统的“从分裂到统一”的政治色彩。
隋帝国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么快就被推翻了呢? 535年,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9年,隋朝征服了陈朝,统一了中国。
西魏-北周,与东魏-北齐,本属“同根”,但长期的征伐,使双方有强烈的敌意。
这种敌意,并没有随着北周吞并北齐而减弱。
相反,北周以征服者的姿态,歧视原北齐控制的所谓山东之人,称其为“机巧奸伪,避役游惰”之民。
这就是《·食货志》所称的:“是时山东尚承齐弊,机巧奸伪,避役游惰者十六七。
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
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
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
” 对北齐社会的高层,也采高压态势,牟发松《旧齐士人与周隋政权》(《文史》2003年第一期)已多所论述。
灭陈后,隋对南方也采取高压政策。
时苏威受命巡抚江南,《·苏威传》称:“江表自晋已来,刑法疏缓,代族贵贱,不相陵越。
平陈之后,牧人者尽改变之,无长幼悉使诵五教。
(苏)威加以烦鄙之辞,百姓嗟怨。
使还,奏言江表依内州责户籍。
上以江表初平,召户部尚书张婴,责以政急。
时江南州县又讹言欲徙之入关,远近惊骇。
饶州吴世华起兵为乱,生脔县令,啗其肉。
于是旧陈率土皆反,执长吏,抽其肠而杀之,曰更使侬诵五教耶。
”当地民众这场规模不小的武装反抗,终被镇压。
周隋攻灭了北齐、陈朝,建立了统一的帝国,由地方政权变成了全国性的中央政权,但是,在政治理念上,却没有随着版图的扩大而扩大。
没有同时完成“地方政权中央化”的历程。
强迫原北齐、陈朝的上层人物入关,并不是为了扩大统治基础,而是旨在控制。
中下层人士想入仕,却遭到排挤。
仍旧以一个地方人物为中心、以一个地方政权的心态,来控制一个全国性的政权,这是当时政治上的一个主要问题。
统一全国十五年之后的604年,死,其子即位,是为历史上著名的。
隋炀帝在位不足十五年,以618年他在江都遇害为标志,隋帝国实质上已结束了。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执政的十五年,没有能完成关中地方政权的中央化,那么在隋炀帝执政的十五年,是否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付诸解决呢? 604年七月,隋炀帝即位于仁寿宫。
十一月到洛阳,“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今山西临汾河津)东接长平(今山西高平)、汲郡(今河南汲县)。
抵临清关(今河南延津),度河,至浚仪(今河南开封)、襄城(今河南临汝),达于上洛(今陕西商县),以置关防”(《隋书·炀帝纪上》)。
这是围东都洛阳一圈,掘堑、设置关防。
营建东都,政治中心东移,说明隋炀帝有“关中政权中央化”的意识,但仍然是自设关防、设关自固的思维。
这实际是将关中的“关”向东扩大而已。
与此相关的,就是疏通运河,以东都为中心,西北抵涿郡(今北京),东南到江都(今扬州)。
加强了关中与山东、江淮的沟通和联系,以促进在政治地理意义上的联为一体。
当然,他的几次巡行和耀兵,都是通过威慑而旨在加强对久与关中为敌的山东、江淮,特别是对山东的控制。
我们再通过《隋书·炀帝纪》来看一下他在位十五年的行程。
605年八月,幸江都,606年四月返东都。
607年四月至八月,沿黄河西岸,北上至榆林,入楼烦关,至太原,返东都。
608年三月至八月,至五原,祠恒岳,返东都。
609年二月,自东都返京师。
三月,巡行陇右,沿洮河西上,在今刘家峡附近渡黄河,至今青海乐都;经祁连,至张掖,九月入长安。
十一月幸东都。
610年三月,到江都。
611年二月,自江都乘船,经通济渠,北上涿郡,准备攻打辽东。
612年正月,大军集涿郡,七月失利班师,九月至东都。
613年二月征兵讨高丽,四月至辽东,六月发生杨玄感之变,班师。
614年二月,议伐高丽,三月至涿郡,八月班师。
十月至东都,还京师,十二月又至东都。
615年五月,至太原,避暑汾阳宫,八月至雁门,被突厥围,九月围解,十月返至东都。
616年七月,到江都。
618年三月,被等杀。
他即位后,在长安呆的时间极少。
除巡行外,他主要是在江都和东都。
进攻高丽,是他执政期间的一个转折点。
自此,山东民众,即所谓“山东豪杰”开始暴动。
613年,伴随着民众暴动的扩大,作为统治集团的高层人物,杨玄感起兵反叛。
这一年,隋朝政治急转直下,以615年隋炀帝被围雁门为标志,隋帝国的控制力大为减弱;次年隋炀帝到江都。
最后的两年多时间,他一直呆在江都。
隋炀帝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攻打高丽,一直是学界的一个话题。
按理说,高丽并没有对隋帝国构成实质性的危害。
对隋帝国构成实质性威胁的突厥,隋炀帝倒很理性,采取的是守势。
我们认为,结好突厥,是为了震慑高丽;而攻打高丽,是为了威慑河北和河东。
607年、608年他两次巡行河套地区,612年、613年、614年三次攻打高丽,其真实的政治目的,始终是针对河北和河东。
河北、山东一直是成为中央政权却仍固守“关陇”地域性的隋王朝的假想敌。
这既与关中的西魏-北周与东魏-北齐的长期征战有关。
也与隋文帝杨坚控制北周政治、尉迟迥起兵于邺(今河南安阳北),炀帝即位、其弟汉王杨谅起兵于并州(今山西太原)有关。
尉迟迥起兵,“北结高宝宁以通突厥,南连陈人,许割江淮之地”(《北史·尉迟迥传》)。
尉迟迥起兵是在河北,但隋文帝颇以绛、汾为忧。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韦)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
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隋书·韦世康传》)汉王谅起兵时,他的两位重要谋士是南朝梁的大将王僧辩之子和陈将。
劝汉王说:“王所部将吏家属,尽在关西,若用此等,即宜长驱深入,直据京都,所谓。
若但欲害据旧齐之地,宜任东人。
” (《隋书·文四子杨谅传》)无论正方、反方,都是从区域政治的对抗着眼来思考问题,利用或防范的,都是关东和江淮,尽管也许这种区域对抗在当时的实际政治生活中,并没有当事人想象得那么严重、那么大。
对隋朝短命的认识与理解,亦复如此。
这也多少印证了那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名言。
随机文章雌性巨型蜥蜴不需要雄性就能生育下一代,老鼠攻击信天翁,这些动物都经历了什么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特点,性价比高种类多(单价150万美元)宇宙黑洞是怎么形成的,霍金说掉进黑洞不会死会进入另一个宇宙伽马射线暴威力多大,地球会瞬间蒸发/人类或死于伽马射线暴之手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字是142857,埃及人发现的神奇数据改变认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隋朝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
正如《·百官志》所说:“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多依前代之法。
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
……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
”隋代朝官制度的最大特点,是集以来朝官制度发展变化之大成,并使其规范化和固定化。
尚书省 尚书作为官职,始设于秦代,但仅是少府属官。
西时,开始提高尚书的权力,赋予其决策的职能。
到东时,尚书增加为六曹,并称为尚书台,成为实际上的国家政务中枢机构,“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
到两晋时期,尚书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称为“尚书省”,正式成为总理全国政务的最高机构,结构也逐渐复杂。
但直到末年的和陈时,尚书省的下层机构与官吏配置,仍未稳定和规范,如的尚书省设置尚书五员,郎官二十一员。
而北齐尚书省设置尚书六员,但下辖二十八曹,其中的都官尚书则统辖都官、二千石、比部、水部、膳部五曹。
其设官数量不等,管辖职权和范围也不同,差异甚大。
隋代的尚书省地位很高,管理全国政务。
《隋书·百官志》说:“尚书省,事无不总”。
这句话说明了尚书省在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权力之大,地位之尊。
当然,这并不是说尚书省包揽一切。
尚书省的总官署名叫尚书都省,置尚书令、左右仆射各1人,总领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开皇三年改)、度支(开皇三年改民部)、工部等六部。
六部长官是尚书,与尚书令、左右仆射合称“八座”。
吏部掌文官选授考课,绞吏部侍郎2人,主爵侍郎1人,司勋侍郎2人,考功侍郎1人。
礼部掌学校、礼乐。
统礼部。
祠部侍郎各1人,主客,膳部侍郎各2人。
兵部掌军籍舆马,统兵部,职方侍郎各2人,驾部,库部侍郎各1人。
都官掌刑政司法,都官尚书统都官侍郎2人,刑部,比部侍郎1人,司门侍郎2人。
度支掌财税出纳,度支尚书统领度支。
户部侍郎各2人,金部、仓部侍郎各1人。
工部掌工程建造,统工部。
屯田侍郎各2人,虞部、水部侍郎各1人。
六部共24曹36侍郎,分司曹务,直宿禁省。
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实际上一般不授人,隋代只有炀帝时的因为有翊戴之功,又平定了汉王谅,方进位尚书令。
但是炀帝对他“外表殊礼,内情甚薄”。
他有病,炀帝虽然频频遣名医赐药,“然密问医者,恒恐不死”。
所以隋代尚书省长官实际上是左右仆射(从二品)。
其中左仆射判吏部,礼部,兵部,兼掌纠弹;右仆射判都官,度支,工部,兼知财政用度。
仆射的属官有左右丞各1人,都事8人。
炀帝时把都事拨到六部去了,另增设左右司郎各一人来代替,他们就是左右司郎中的前身。
隋代尚书是一个机构完整的中枢政务部门,与前代大不相同。
“侍郎”掌一“司”之事,与后代的“侍郎”不同。
中书省 中书也为汉武帝时所设置,以宦官担任,在内廷帮助皇帝传达诏令。
曹魏时正式设立中书省,其“掌赞诏令,记会时事,典作文书”,成为独立的为皇帝起草诏令的机构。
历两晋南北朝,“国之政事,并为中书省……总国内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
形成了中书决策,尚书执行的格局。
但南北朝后期的北齐、北周的中书省兼职太多,如修国史、管理宫廷伎乐、判理刑狱等,不利于决策的专门化。
门下省来源于秦代的皇帝侍从官,作为外朝官吏的加官,还未形成官署机构。
到曹魏时始称为“侍中省”和“散骑省”,到南北朝时期,才开始称为“门下省”。
门下省由掌管对皇帝诏令的传达,逐渐拥有对诏奏的封还与驳正之权,开始形成与尚书、中书两省对朝政决策权力分的态势。
由于门下省从汉代皇帝侍从官演变而来,所以到南北朝末期,仍然负有侍奉皇帝生活起居,如饮食、医药、车马等事务,其宫官性质十分浓重。
如北齐的门下省,下辖有尚食、尚药、主衣、斋帅、殿中诸局,这些完全是侍奉皇帝的机构。
到南北朝末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机构及其在朝廷决策行政系统中的职权地位,虽已基本定型,但其职权的专业化及机构的规范化过程,则还未最后完成。
正是在这一历史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三省制度进行调整使其规范化。
门下省 在隋初是侍奉谏议机关,掌审查政令及封驳诸事。
其长官有纳言二人(正三品),它本是侍奉内廷,以备皇帝之顾问。
《隋书·柳机传》载,柳机在文帝开皇年间为纳言,“当近侍,无所损益,又好饮酒,不亲细务”。
所以不久就出为华州刺史。
次官有给事黄门侍郎4人,负责纠正奏章得失。
《隋书·柳雄亮传》载,雄亮任给事黄门侍郎时,“尚书省凡有奏事,雄亮多所驳正,深为公卿所惮”。
炀帝时去“给事”二字,另加置给事郎4人,这就是唐代给事中的前身。
此外,还有录事、通事令史各6人。
隋初还有散骑常侍,通直散骑常侍各4人、谏议大夫7人,都是谏官。
炀帝说他生性不喜人谏,所以把谏官全部罢废了。
隋初,门下省还掌皇帝衣食供奉等日常生活事务,统城门、尚食、尚药、符玺、御府、殿内等六局。
城门局:设校尉2人,直长4人。
尚食局:设典御2人,直长4人、食药4人。
尚药局:置典御2人,侍御医、直长各4人,医师40人。
符玺、御府、殿内局:置监各2人、直长各4人。
内史省 后来改为内书省,为中枢的制令机关,专司起草皇帝诏令。
隋初置监、令各1人,后来废监,置令1人(正三品)。
内书令,本称中书令,在汉代本是掌禁中书记的,所以称“中书”。
汉武帝时,受腐刑出狱后就当过中书(谒者)令。
魏晋以来,中书令掌出纳王命,南朝多以诸公兼之,至隋代才以专人任其职。
炀帝时,内书令已不常置,往往以其次官内书侍郎行其职。
内书省的属官还有舍人8人,掌起草制令;通事舍人16人,掌宣奏。
不过,在隋代也偶有内书侍郎亲自草拟诏敕,如《隋书·传》载:高祖时薛道衡任内书侍郎,“每至构文,必稳定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
”其劳心焦思若此,所以文帝赞扬他说:“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
” 秘书省 这是掌握具体事务的官署,秘书省掌图书籍藏整理。
这个官署一般比较清闲,长官为秘书监(正三品)1人,次官有秘书丞1人。
属官有秘书郎4人、校书郎12人、正字4人、录事2人,领著作曹、太史曹。
著作曹掌国史修撰,有著作郎2人,佐郎8人,校书郎、正字各2人。
太史曹掌天文历法,置太史令、太史丞、司历各2人,监候四人。
大业年间,又新置儒林郎10人,掌明经顾问,唯诏所使。
文林郎21人,掌撰录文史,检讨旧事。
内侍省 是内廷的侍奉机关,隋初由宦官担任。
置内侍(从四品上)2人为其省长。
次官有内常侍2人。
属官有内谒者监6人,内寺伯2人,内谒者12人,寺人6人,伺非8人,统领尚食、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六局。
炀帝时改内侍省为长秋监,有长秋令、少令、丞等皆用士人,低级役使人员则用宦官。
以上是隋代中枢机构的“五省”,朝廷内外政务皆由其统辖,为中央最高执政机关。
随机文章有关秦.隋朝的灭王和功迹?世界十大天坑望而生畏,燕子洞天坑深达426米(可跳伞)七/八/九/十/级地震威力有多大,12级地震直接震碎整个地球(吓尿)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处破产边缘,硅谷钢铁侠火星移民计划将破碎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奸臣有钱买不到食物,饿死前感叹说:没料到世人如此讨厌我
因为在任期间荒淫奢靡,鱼肉百姓,被世人称之为"六贼之首"。
流放经过潭州时,他随身带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却因为恶贯满盈而被百姓所忌恨,竟然没有人肯卖食物给他吃,没有客栈肯让他住。
这位奸臣被活活饿死于潭州崇教寺。
临死前作诗一首,回顾了自己一生的跌宕起伏,并感叹说:"京失人心,何至于此。
"这位被活活饿死的北宋大奸臣就是。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
北宋兴化军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东宅村)人。
关于蔡京一生的跌宕起伏,可以从有载的三件事情看出个大概。
01、 投靠新党起家,参与宫廷政变 1070年,蔡京与胞弟蔡卞一起考中进士。
但是与早有家室的蔡京不同,蔡卞被时任宰相的新党领袖看中,招其做了女婿。
蔡卞朝中有人好做官,没有几年就超过了哥哥蔡京,成为中书舍人(相当于宰相的高级秘书)。
这种升迁不符合北宋朝的官制。
于是蔡卞向朝廷提出降职申请,愿意排在哥哥蔡京之后。
朝廷以此为荣,不但没有降蔡卞的职,还将蔡京提拨为开封府知府、龙图阁待制。
从此蔡京从无党派人士,变成了新党的。
1085年,病危,朝廷由中间派任宰相主持朝政。
新党首领欲拥立宋神宗的弟弟雍王或曹王中的一位为,以防止反对新法的高(宋神宗亲生母亲)掌权。
但是宰相王珪却支持宋神宗年仅10岁的长子(即)继位。
章惇命开封知府蔡京带领杀手埋伏在宫殿门外,一旦王珪不同意他的计划就将王珪杀了发动政变。
结果在商议皇位继承人时,宋神宋回光返照,不但头脑清醒还可以开口说话。
章惇逼问王珪对皇位继承人的意见,王硅慢吞吞的说:"皇上。
"摆明了支持赵煦继位的态度。
宋神宗听了微微一笑,将此事拍板了下来。
章惇等人见是宋神宗自己的意思,无可奈何的接受了这一现实。
02、背叛师门,位及人臣 1085年4月1日,赵煦继承父亲宋神宗的皇位,是为宋哲宗。
宋哲宗年幼无知,朝政大权掌握在高太后与司马光等保守派人手里。
司马光任宰相不久,就下令废止宋神宗与王安石等人花费巨大心力施展的各项新法,史称元佑更化。
开封知府蔡京见新党领袖全部被贬出朝廷,自己官位不保,马上背叛师门,投靠了司马光。
三天之内,蔡京尽除开封辖内新法,消息传到江陵(即南京),赋闲在家的王安石扶床叹息不止,不久含恨而终。
蔡京由此得到赏识,几年后就做到了右丞兼的位置。
要不是因为向朝廷抗议,说蔡卞已经做了枢密使(国防部长),而现在蔡京又做了右丞,不符合朝廷官制,故而才没有成为宰相。
1102年,宰相与曾布搞内讧,双双被贬出朝廷。
擅长书法的蔡京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花重金搜罗了几副名士字画进献给宋徽宗,得到赏识,将其从定州知州提拨为尚书左丞,不久又任命为右仆射(右宰相),蔡京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从此至到1124年被罢官,蔡京整整当了22年的北宋朝宰相。
02、 荒淫奢靡, 蔡京任宰相初期,国库充盈。
西夏早已经被北宋降服,大辽已不复当年之勇。
真可谓是,太平盛世。
但是蔡京并没有利用有利的时机好好发展经济,富国强兵,而是变着法的诱惑宋徽宗。
蔡京常对宋徽宗说,现今国家钱币多达五千万缗,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做《大晟乐》,制定命宝。
任用孟昌龄为都水使者,开凿大伾三山,建天成、圣功二桥,徭役,服役者不下四十万。
两河人民,愁困不聊生,而蔡京竟以稷、契、、召公自居。
又想扩大宫室规模以求恩宠,召等五人,暗示说宫中狭窄简陋。
童贯等都听命于他,他们各显神通,争相以堂皇奢侈为得意,而延福宫、景龙江的修建,使徽宗等更奢靡,修了更加华丽的艮岳。
蔡京的儿子蔡攸、蔡倏、蔡袺,蔡攸的儿子蔡行,皆官至大学士,掌握了朝廷大权。
蔡鈃娶。
宋徽宗七次到他家玩乐,赏赐不计其数。
让他坐着与宋徽宗饮酒,大致使用家人的礼仪。
蔡京家的仆役有做大官的,陪嫁的婢女有封为夫人的,这样公论渐渐地不赞许他了,宋徽宗也讨厌、看不起他。
蔡京的弟弟蔡卞,原本和蔡京关系很好。
蔡京当了宰相以后,做事荒淫奢靡,完全不顾及天下百姓的死活,弄得,人心尽失。
于是顾不得兄弟之请,上奏弹劾蔡京。
蔡京大打出手,将弟弟蔡卞贬到河南当知府,后又追贬至镇东军节度使。
蔡卞气愤不过,辞官还乡,于1117年病逝在回乡的路上。
1124年,蔡京第五次出任宰相。
因为年迈力衰,大小事务都交给小儿子蔡眥处理。
以至于朝廷众多大臣都将蔡眥当成宰相来看待,见了这个本身没有功名在身的官宦子弟都得唯唯诺诺。
蔡眥的行为,连他大哥蔡攸都看不下去了,向朝廷揭发他们的过失。
宋徽宗大怒,让童贯去逼迫蔡京辞去相位。
1126年,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给。
天下百姓皆认为大宋朝落得如此地步,都是蔡京等奸臣造成的,于是朝廷将蔡京列为六贼之首(:、、、、、),予以严惩。
蔡京有八子,蔡倏早死,蔡攸、蔡袺被诛,蔡眥被流放到白州死去,蔡鈃因娶公主没受处罚,蔡京的其他儿子及都分别被流放到边远的州郡。
蔡京以秘书监的身份管南京,连贬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居住,又迁到韶、儋二州。
到达潭州时,因为百姓忌恨蔡京父子祸国殃民,故而没有人愿意卖食物给他们吃,也没有客栈愿意让他们住。
蔡京父子随身携带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却一样东西都买不到,只能栖身于潭州城外的崇教寺。
蔡京想起以前得势时的富贵,联系目前食不果腹的囧境,作诗一首:"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无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遥望神州泪下。
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谩繁华,到此翻成梦话。
"对一生的荣华富贵进行了回忆,充满了感伤之情。
几天以后,身体虚弱的蔡京终于在饥饿中死去,终年80岁。
临死前对着身边唯一的儿子蔡眥说:"京失人心,何至于此。
"蔡京死后不久,蔡眥也因为暴病没有郎中肯医治而身亡。
随机文章没周瑜、陆逊的战功怎当都督?鲁肃靠「榻上策」助孙权称帝汉景帝和亲政策对汉武帝的影响外星人绑架男孩做实验,解剖身体消除记忆后送回揭秘各国为什么都取消登月,载人登月的实验通过探测器都可以实现黑化版的白雪公主,联合王子让生母穿烧红铁鞋跳舞致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