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了,为什么多数人不肯剪辫子?
【千问解读】
1912年6月,梅兰芳剪掉了自己的辫子。此时距离中华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剪发令”,已过去了3个月。
梅的行动显然称不上积极,但相对身边的其他人,却已可算走在时代的前沿。
比如,为梅管理服装和处理杂物的“跟包”,无论梅怎么劝,就是死活不愿意剪掉辫子。
梅只好趁他们睡觉的时候强行动手: “我的跟包大李和聋子,我劝他们剪辫子,怎么说也讲不通。
有一天我只好趁他们睡熟了,偷偷地拿了剪子先把聋子的辫子剪掉。
等他醒过来,感觉到脑后光光的,非常懊丧,把个大李吓得也有了戒心。
他每晚总是脸冲着外睡.好让我没法下手。
结果,我趁他酣睡的时候,照样替他剪了。
……第二天他含着眼泪,手里捧着剪下来的半根辫子,走到上房向我祖母诉苦……过了好久,他谈起来还认为这对他的身体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在当年是真有这许多想不开的人的。
”① 清帝退位了,老百姓却不肯剪辫子。
这样的情况,具有普遍性。
在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很多人去掉了辫子,但未必皆是出于自愿。
革命军当年发起的强制剪辫运动,曾引起颇多民怨。
在南京,1912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注意到:“(浙军)带着剪刀作为武器在南京各街道上游行,剪掉所有那些仍然蓄发的中国人的辫子。
……南京人民对浙军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恨。
”②同期,在成都、长沙、昆明等地,也因军队强制剪辫而引发了民众恐慌,甚至发生了血案。
再次一级的城市及乡村,没有革命军的强迫,剪辫者更少。
比如,云南军政府于11月5日限令民众5天之内剪掉辫子,但在腾越县城,英国驻当地代领事史密斯观察到:“公众舆论对革命是冷淡的。
人们没有任何热情……在街上很少见到剪了辫子的人。
”③革命军势力甚大的浙江,也是同样情形——在上虞县,“自光复后,剪辫者寥寥”,虽经新政府一再劝喻,但“该处人民终观望不剪”;在嘉兴县,竟有“顽民千人之众,以反对剪辫为号召”,把积极推动剪辫令的官绅之家捣毁。
④ 事实上,民国成立后,相当数量的中国人,仍留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辫子。
1914年,赴美留学的胡适,收到来自家乡安徽绩溪的书信,信中说道:“吾乡一带,自民国成立以后,剪去辫发者已有十之九,其僻处山陬(如上金山、张家山、寺后十八村,并歙之内东乡各处),剪发者只有半数。
”⑤在山西,直到1918年,阎锡山仍在大力推行“剪发”政策,派出政治实察员至各县,逐级追查剪辫情况,县促区,区促村,村促户,县区官员到村蹲点,警察下村巡查……至1919年,山西的辫子才算大致剪完。
⑥1923年,上海广益书局出版《中华全国风俗志》,对各地民众留辫情况,也颇多介绍。
如河北保定,留辫未剪者,“十居五六”;天津开埠虽早,但“蓄辫之恶俗,反较他埠为独甚。
无论上中下三等人,剪发者殆居最少数。
” 遗忘”和“美化”,是民众不愿意剪辫子的两大主因 民众不乐意剪辫子,与民众遗忘了“薙发令”这段历史,有很大关系。
据台湾学者王汎森的研究,清人对“发”字的使用格外小心,尤其是一些如“一发千钧”,更是极为敏感,“因为它令人产生一种联想——以千钧之重来形容一发,似乎是对‘薙发’政策的不满”。
清廷花了八十余年修纂《》,但这部巨著“从头到尾未曾用过‘一发千钧’或‘千钧一发’”;《清实录》里同样找不出“千钧一发”这个词。
⑧ “千钧一发”这个词都找不到,当然更不能指望留下“薙发令”这段历史。
事实上,经过近300年的遗忘,到晚清,这段历史已仅限于在知识分子和革命党当中流传。
(清廷也有意淡化这段历史,默许臣民的辫子越留越粗。
清初的“薙发令”,本只允许脑后留一小绺头发,名曰“金钱鼠尾”;至清末,则已允许保留较多头发。
)一般无知识的普通汉人,则“已将剃发留辫当成自己民族固有的习俗加以遵行和维护”。
⑨据溥仪的洋老师庄士敦讲,有些满人也已经忘了自己的祖先曾强迫汉人剃发留辫这段历史,反而认为剃发留辫本就是汉人的习俗,故辛亥时,有满人割了辫子对“革命”表示抗议。
⑩钱穆生于清末,甚至一度不知道皇帝乃是满人——“伯圭师随又告余,汝知今天我们的皇帝不是中国人吗?余骤闻,大惊讶,云不知。
归,询之先父。
先父云,师言是也。
今天我们的皇帝是满洲人,我们则是汉人。
”——钱穆是幸运的,他的老师钱伯圭是一位革命党人。
(11) 但仅仅是“遗忘”,还不足以解释那些对“剪辫令”的暴烈反抗。
1912年7月,在清帝退位半年之后,山东都督周自齐派了宣传员前往昌邑县劝导民众剪辫。
在县衙门口举行的宣讲会上,宣传员公开剪掉了当地两位乡绅的辫子。
次日,被剪了辫子的乡绅聚集民众,公然打杀了二十七名“无辫之人”。
(12)这种暴力背后,显然有着某种对“辫子”的强烈认同在其中。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虐待里发现快感,奴役中寻出美来。
时日长久,这样的事情难免发生。
人类文化史上也不乏先例。
具体到“辫子”问题,辜鸿铭可算一个典型。
辜当然不会不知道“辫子”承载着一段黑暗的奴役史,但他仍把辫子推为“国粹”。
他的解释是:“曰:微,吾其矣!我今亦曰:微曾文正,我其剪发短衣矣!”(13)——对“辫子”的恨,成就了辜鸿铭对“辫子”的爱;太平天国“丑陋的长毛”,让辜鸿铭不惜美化脑后的“辫子”。
当然,天平天国其实只是诱因,起主导作用的,仍是文化心理的异化。
注释 ①梅兰芳,《梅兰芳自述》,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P89-90。
②朱尔典爵士致格雷爵士函,1912年2月9日。
收录于《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下),中华书局,1984,P443-445。
③代领事史密斯致格雷爵士函,1911年11月20日。
收录于《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下),中华书局,1984,P231。
④沈航,《辛亥革命后的剪辫与留辫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浙江学刊》2013年第3期。
⑤《胡绍之等致胡适的信》,《辛亥革命史丛刊》(第一辑),中华书局,1980年,第222页。
⑥阎锡山,《呈大总统筹补山西人民生计,先办六政,特设考核处暨办理情形文》,1918年5月25日。
⑦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气象出版社,2013,P412;P407。
⑧王汎森,《权力的毛细血管作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P385。
《清实录》中仅不慎出现过一次“一发千钧”。
⑨沈航,《辛亥革命后的剪辫与留辫问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浙江学刊》2013年第3期。
⑩金满楼,《门槛上的民国》,新星出版社,2013,P250。
庄士敦的回忆有一定的可信度,王汎森也同样认为:当时,“不只汉人不清楚历史的真相,满人对自己的历史也不清楚”。
(11)钱穆,《师友杂忆》,东大图书,1983,P34。
(12)王霞亭,《忆昌邑县“五·一八”惨案》,收录于《文史资料选辑 第1辑》。
(13)《张文襄幕府纪闻·不排满》,收录于《辜鸿铭文集》,海口出版社,1996,P413。
随机文章四川兴文天坑群的地下王国,深达100米的坑底被动植物包围揭秘黑天鹅和白天鹅的区别,黑天鹅轻易换配偶/白天鹅至死不渝专家解读导弹是核武吗,导弹更先进但不是核武雷暴不过河指的是,一句中国谚语解释热雷暴/过河很危险(切记)龙卷风最高的时速达到多少,速度可达480公里每小时/可摧毁铁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成都读中专不交学费会怎么样处理中专交了钱没有读可以退吗
具体情况如下:1. 催缴通知学生不交学费后,学校会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发送催缴通知。
催缴通知一般会提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缴清学费,否则将采取进一步措施。
2. 学籍冻结如果学生长时间不交学费,学校会将其学籍冻结,影响正常上课和参加考试。
学籍冻结期间,学生无法享受学校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图书馆借阅、体育设施使用等。
3. 开除学籍如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仍未缴清学费,学校可能会开除其学籍,意味着学生不能再继续在该校学习。
此时,学生需要重新报考或转入其他学校。
4. 法律诉讼如果学生长时间不交学费,学校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学生缴纳欠款。
如果学生仍然拒绝缴纳欠款,学校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结在成都中专,不交学费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未来发展。
因此,学生应该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缴纳学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确实有困难无法缴纳学费,应及时与学校沟通协商解决。
圣诞老人是如何出现的?为什么圣诞节会被圣诞老人抢了风头
那么,圣诞老人到底是谁呢?又是怎样把耶稣生日都“据为己有”的了呢? 这要从公元4世纪说起了。
那时候的罗马帝国依然十分强盛,横跨亚欧大陆。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自己带头,并要求国民皈依基督教。
基督教的地位一下子大大提高,成为欧洲最强势的宗教。
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希腊米拉城的一个笃信基督教的富豪家庭新添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被取名为尼古拉斯。
用现在的话来讲,尼古拉斯是一名标准的富二代。
由于家庭中有浓厚的宗教氛围,所以尼古拉斯自幼就皈依了基督教,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但不幸的是,他的父母在他少年时代就都病逝了,只留下他独自继承巨额的财富。
失去了双亲的尼古拉斯十分悲痛,只有进一步沉浸在宗教之中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
于是,他正式献身于基督教,成为一名神父。
然而,对于一个年少就失去父母的孩子而言,在性格方面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尼古拉斯天性善良,想要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很早就失去了父母的庇佑,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爱,因此性格中也有严酷的一面。
尼古拉斯非常热衷于做好事,他希望给别人带来快乐,尤其是孩子。
他经常花钱购买很多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和糖果,在一些节日分发给孩子们。
同时,对于一些顽皮不听话的孩子,他也会展现出自己性格中冷酷的一面,拿出神父的威严对他们施加惩罚。
由于本身非常富有,尼古拉斯做好事往往非常大手笔。
其中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他用黄金帮助三个贫穷的女孩子,是她们避免了沦为妓女的厄运。
在当时的米拉城里,有一个穷困潦倒的男人欠下了许多债务无力偿还,不得不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卖掉。
按照当时的情况,这三个女孩如果真的被卖掉,下场很可能就是成为风尘女子。
尼古拉斯得知这件事情之后非常同情女孩子们的遭遇。
他准备了三小包黄金,装在长筒袜里,晚上悄悄扔到女孩子的房间里,让她们有钱去帮父亲偿还债务。
由于一直做好事,,尼古拉斯声名在外,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他的事迹。
当时基督教虽然被确立为国教,但是在罗马帝国境内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也有很多,基督教教会敏锐地觉察到,尼古拉斯的事迹或许是一个宣传基督教的良好机会。
教会的人对尼古拉斯的事迹进行了包装和宣传,这便成为了圣诞老人的原型。
当然,教会在进行宣传的时候适当删减隐瞒了尼古拉斯惩罚坏小孩的行为,只是将尼古拉斯塑造为一个和蔼善良的老爷爷。
从此,每年的12月6号,被定义为“圣尼古拉斯节”,小朋友们会在这一天收到心爱的礼物。
可是,现在圣诞老人不都是在12月25日出现吗?为什么日期对不上呢? 这是因为12月25日是耶稣基督的生日,教会为了使圣诞节的氛围更加欢乐祥和,所以在后来将圣尼古拉斯节取消了,把互送礼物的活动转移到了圣诞节这一天,圣诞老人也因此成了圣诞节的象征。
不过,最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虽然圣诞节和圣诞老人都称得上历史悠久,但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圣诞老人形象才出现了不到一百年。
现在普遍看到的圣诞老人,都是红帽子红衣服白胡子,很多人都以为一直以来圣诞老人都是这个形象。
其实早期的圣诞老人形象,蓝帽子、绿帽子各种颜色都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都有差别。
那么,为什么现在普遍看到的都是红色基调的圣诞老人呢? 这是源于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阴谋”。
1931年,可口可乐公司聘请了著名画家Sundblom画出了圣诞老人的广告图,在画中,留着一把雪白大胡子的圣诞老人穿着象征可口可乐公司logo的红衣服,在偷喝可乐。
广告的效果非常好,红衣白胡的圣诞老人很快被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顾客所接受,成为圣诞老人的标准形象。
同时,由于圣诞老人穿的是标准的“可口可乐红”,所以可口可乐公司将“圣诞老人”注册为自己公司的商标,并不遗余力对这个形象加以推广。
20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陆市场,开始将圣诞老人作为一种营销方式引入中国。
此后的近40年间,圣诞节和圣诞老人成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为商家带来了经济利益,因此越来越得到各路商家的推崇和喜爱,圣诞节的节日氛围也因此愈发浓厚。
从圣诞节和圣诞老人的演变来看,曾经是作为教会的宣传工具或商家的营销策略得到推崇,但是从本质而言,反映的都是人们渴望得到温暖与祝福的心理。
其实每个成年人都知道,并不会有一个白衣红胡的圣诞老人会在夜里悄悄为自己送来礼物。
但是这个节日至少可以让我们有所期待:会不会有人愿意为我们扮演一次“圣诞老人”?哪怕没有任何礼物,只是说一句“圣诞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