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文明:古埃及为什么突然灭亡?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导读:历史的长河中埋葬着许多古老的文明,埃及就是其中一个。

古埃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灾难使得一个文明就此毁灭,史书中没有记载,专家也无法解释其中的原因。

所以我们只能从的零星文物中寻找埃及毁灭的线索。

总督墓葬记录“古王国”末期的食子悲剧 大约5000年前,远在大名鼎鼎的少年法老图坦卡蒙之前,也远在埃及艳后奈芙尔提提之前,埃及出现了第一个伟大的文明,这就是考古学家所称的“古王国”(也称“旧王国”)。

在这一时期,埃及社会繁荣而稳定,在艺术、建筑和文字等方面都颇有建树,着名的吉萨大金字塔群就是古王国的杰作之一。

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寝,法老企图在金字塔中永垂不朽。

然而,大约4200年前,在经历了近1000年的繁荣之后,古王国突然瓦解,埃及陷入持续近200年的黑暗深渊。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古王国的突然崩溃呢?传统理论认为,是法老死后的继位之争引发了血腥政治冲突,从而导致了国家的最终毁灭。

可是,有人对这种理论表示怀疑,理由是历史上虽然不乏因权力争夺引发严重后果的事件,但因此导致国家崩溃的却不多见。

不过,持这种观点的人却拿不出相关证据来对此加以证明。

1971年,在埃及南部,考古学家发掘了一座古墓,墓主是距今大约4200年前的埃及古王国末期的一位总督,名叫“安克哈提非”。

在这座古墓的墓墙上,考古学家惊奇地发现了一段用象形文字记述的事件:在古王国末期,整个上埃及(即埃及南部地区)发生了极其严重的大饥荒,以至于许多人开始吃自己的孩子! 如果这段记述是真实的,那么关于埃及古王国突然崩溃的千古之谜或许就找到了答案。

可是,怎样才能证明这些记述是真实的呢? 过分简陋的古王国墓葬验证了曾经的灾难 直到1996年,相关证据才第一次出现。

当时,考古学家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古王国墓葬。

说它们奇怪,是因为这些墓葬里的死者仅用草席包裹后浅埋,陪葬物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

不仅如此,还有多具遗体被堆在一起埋葬的情形。

这可与古埃及人厚葬死者的传统丧葬习俗格格不入。

考古学家一共找到了大约9000具人类遗骸。

经考证,这些人都死于古王国末期,而且都是那个时代的穷人。

那么,当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穷人死亡?人们为什么会如此草率地安葬他们?联想到安克哈提非墓墙上的记载,考古学家认为这跟古王国的突然毁灭不无关系。

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灾难呢? 众所周知,古埃及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于尼罗河一年一度的洪水泛滥。

降雨每年都在尼罗河流域引发洪水,从而赐予埃及肥沃的土壤。

每当洪水退去后,尼罗河两岸的农民就开始耕作。

因此,对古埃及人甚至今天的埃及人来说,尼罗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河,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

那么,尼罗河泛滥跟古王国的衰败有关系吗? 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他们每年都在埃及首都开罗的一根柱子上测量记录尼罗河的涨水情况,这样的记录持续了上千年。

观察这些记录可以发现,哪怕尼罗河的水位稍稍降低,也会造成很大的灾难。

例如1791年和1792年,尼罗河洪水的水位只比平均水平低了一二米,却仍然造成了饥荒,接着发生暴动,最终引发灾难——在得知埃及国力羸弱后,趁机大举入侵埃及。

遗憾的是,阿拉伯人对尼罗河洪水的记录远远不足以回溯到古王国时期,考古学家从中并不能找到古王国崩溃的证据。

埃及最南部的沙漠地带曾经有人居住过 为了寻找更直接、更确凿的证据,科学家将目光转向埃及人生活的另一个核心——沙漠。

今天,偏远的埃及最南部沙漠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但是,考古发现,在数千年前这里却有人居住,并且留下了痕迹——科学家在这片沙漠里发现了一些小石堆,在石堆下有数千块木炭遗存,这些烧焦的木炭成为最重要的考古证据。

通过分析木炭的构造和年代,考古学家证实,在大约7000年前,这片沙漠里生长着合欢树。

合欢树通常只生长在地下水丰富的低洼地或绿洲,这就意味着,当时这里一定有地下水。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时这里是一片干燥的疏木草原,显然适合人类居住。

后来,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草原最终变成沙漠,就像古诗人所记述的沙漠化带来的灾难:“全国都变成了沙漠,土地受害,城镇遭殃,飞沙蔽日,没有人能活下来。

我们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事。

” 草原变成沙漠,这会不会就是古王国分崩离析的原因呢?很可惜,从年代上看,似乎对不上号,因为今天的埃及南部沙漠在4500年前就已经成形。

换句话说,沙漠化早在古王国崩溃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它不可能是古王国灭亡的原因。

那么,古王国毁灭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答案逐渐浮现。

在埃及的邻国以色列,科学家在一个山洞里发现了能够反映古代气候的独特标记——钟乳石。

洞穴里的水全部来自降雨——雨水从洞顶岩石的缝隙渗进洞里,溶解石灰石,形成钟乳石和笋石。

在漫长的岁月中,钟乳石和笋石不断生长,并在此过程中俘获古代雨水。

古代雨水中含有两种氧元素——较轻的轻氧和较重的重氧,如果轻氧所占比例大,说明当时的气候潮湿,反之则干燥。

科学家提取钟乳石不同层面的样本(钟乳石是逐层生长起来的,每一层代表不同的时期),用质谱仪对其中的轻氧和重氧的比例进行分析测定。

结果发现,大约在4200年前,该地区的降雨量骤减20%,这是该地区5000年来最显着的一次气候改变,而这样的改变无论发生在哪里,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虽然以色列的气候系统与埃及的不一样,但两国毕竟是邻国,因此科学家推测,当时的埃及是否也发生了气候突变,而且是剧变,从而引发古王国的崩解?在古代,连续几十年的全国性降雨减少无疑会带来大旱与饥荒,从而影响很多人的生存,继而引发国家的灭亡。

全球性的气候剧变对埃及影响尤深 有关埃及古王国时期气候剧变的最令人的证据,竟然来自冰岛!有科学家在冰岛的冰山中发现了黑色条纹,并证实是由当地火山爆发时喷出的黑色灰尘形成的。

科学家继续追踪冰山离开冰岛后在北大西洋向南漂移的旅程。

我们知道,漂流的冰山在抵达较温暖的水域后就会融化,其中的灰尘颗粒将沉到海底,最终混入逐年堆积的海底沉积物里。

科学家在全球海洋中采集了几千条海底泥柱,其中包含着过去一万年中的沉积物。

结果发现,在来自北大西洋的海底泥柱里包含着火山灰。

这可让科学家们——在很偏南的地方居然也找到了火山灰,也就是说,冰岛的冰山在融化之前已经漂移了很远的距离,这就意味着当时的气候一定非常寒冷,应该属于小冰河期。

科学家更惊人的发现是,这种小冰河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大约每1500年会发生一次,每次持续几百年。

那么,这个气候变化周期与埃及古王国的饥荒有关系吗?大有关系——其中一个小冰河期正好出现在4200年前。

当时北大西洋的水温很低,所以冰山一直漂到了爱尔兰外海。

小冰河期在造成整个欧洲严寒气候的同时,也让埃及遭遇了严重的饥荒。

这,难道只是巧合吗? 科学家继续搜索世界其他地区的气候记录,寻找从花粉、泥土到冰中包含的古代气泡等种种证据,结果都印证了4200年前的一次剧烈的气候变化。

尤其是通过分析深海沉积物,科学家发现,当时的气候变化不仅来得很突然,而且影响范围很广,堪称全球性事件。

科学家还推测,当时的埃及可能受害尤深。

为什么这么说呢?1999年,考古学家在对埃及南部的一个古王国城市遗址进行发掘时,在一座神殿的墙角下发现了多具人类遗骸,其中每具骸骨上都留下了被屠杀的痕迹。

经过多年发掘,到今天,在这里已经发掘出了好几千具遗骸,其中有一些让考古学家困惑不解:有3组遗骸呈扭曲姿态:一个老年男性压在一个老年女性的上面,而后者又压在一个小孩的上面;有一个成年男子趴在一截断墙上,被碎石压着,在他的旁边有两个男子,中间夹着一头动物;在神殿的正前方,有一个少年趴在地上,他已经身首分离,好像是被砍了头一样,在他的手里还抓着一只老鼠,看上去他当初可能正在奔跑…… 至今,考古学家仍然不能解释埃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灾难。

事出必有因,一个国家不可能灭亡。

所以考古学家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导致古埃及毁灭的原因。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建筑简介揭秘史前利莫里亚文明之谜,不重物质修炼精神成神(乌托邦文明)三星堆挖掘诡异事件,为什么停止挖掘三星堆/三星堆可能是外星人遗址中国四大家鱼是哪四种,鲢鱼/草鱼/鳙鱼/青鱼成为中国食用最多的鱼神仙为什么要走南天门,天庭作为高维空间只有南天门一个通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完美的同义词

完美的同义词  美是指完备美好;没有缺陷,是心里遐想的世界,现实中不存在,是人们渴望得到并追求的一种理念和动力,是存在思想中的`。

  一、同义词  完善、完满、完好、完备、完整、圆满  二、基本信息  (形)完备美好,没有缺点。

  三、详细解释  (1).完备美好。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至於庐舍饮食,无不尽心为之驱处,使皆完美。

” 明 张居正 《山陵礼成奉慰疏》:“﹝臣﹞至即恭叩元宫,见其精固完美,有同神造。

” 徐迟 《牡丹》三:“ 魏紫 已完美无缺。

她成熟了。

年纪轻轻,她已能侧身于大艺术家的行列之中,而无愧色。

”  (2).犹成全。

《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我没有箇不替你説的,我从前已往,不知替人完美了多少勾当。

”  四、例句  1、这项工作做到这样的程度,已经近似完美了。

  2、这幅画已经很完美了,你就不要再画蛇添足了。

  3、完美的礼品很难寻觅,而且见仁见智。

  4、我们不该苛求别人做任何事情都完美无缺。

  5、人与景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满了诗情画意。

  6、俗话说“人无完人”,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

  7、大剧院的结构和外观都很完美。

  8、小明在这次演讲比赛中的表现很完美。

  9、文章有健康的内容诚然很好,但还需要有完美的表现形式。

  10、他一向要求完美,做起事来总是瞻前顾后,顾虑较多,让人觉得有些畏首畏尾。

  11、表渐渐地达到了现在这样完美的程度。

  12、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文艺作品。

  13、她举止端庄、文静,给我的印象十分完美。

  14、开心并非是指事事完美无缺,而是你不再抱残守缺。

  15、任何一样东西,你不可能要求它完美无缺。

宁蒗县职业高级中学3+2的毕业生在行业中的口碑如何?

宁蒗县职业高级中学3+2毕业生的行业口碑简介宁蒗县职业高级中学的3+2项目自推出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型人才,这些毕业生在各自的行业中逐渐积累了口碑。

3+2模式即是前两年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知识,后三年进入合作单位进行专业实践与工作学习。

通过这种半理论半实践的培养方式,毕业生们在就业市场上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与传统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3+2项目的毕业生在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上更为突出,因此在部分行业内逐渐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实践经验丰富,毕业生更具行业适应能力宁蒗县职业高级中学3+2项目的核心优势在于学生早早接触到行业实际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许多过来人表示,这一项目的实践环节帮助他们更快融入职场,提升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从学员进入合作企业开始,实践环节就会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学生们不仅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行业动态,还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更高效的工作技巧。

这样一来,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时,就能展现出比同龄人更强的专业能力,深得企业认可。

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后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虽然3+2模式强调实践,但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样不可忽视。

学生在前两年里完成了相当扎实的基础课程,涵盖了相关专业的核心知识,这为后期的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

很多企业对这些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在工作中不仅能胜任实际操作,还能根据理论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职场中逐渐受到青睐,因为他们在技术执行与理论思维上有着较强的平衡性。

行业认可度逐步提高,毕业生就业前景看好随着宁蒗县职业高级中学3+2项目的毕业生在多个行业中逐步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这一项目毕业生的素质与能力。

很多企业在招聘时表示,3+2项目的毕业生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同时适应环境的速度也非常快。

尤其在制造、汽车、机械等行业中,3+2毕业生的表现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

随着口碑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公司愿意为他们提供发展机会,职业生涯也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

行业需求与毕业生培养方向契合宁蒗县职业高级中学3+2项目所培养的技能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

随着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3+2项目的设置正好为这些行业提供了所需的专业人才。

例如,近年来,制造业对于具备一定机械操作能力的工人有着较大需求,宁蒗县职业高级中学的3+2毕业生在这一领域的表现就相当出色。

许多用人单位反映,这些毕业生能迅速上手,减少了公司内部的培训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这种“量身定制”的培养模式让毕业生在入职后往往能迅速适应职场环境,从而在行业中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过来人的经验:3+2毕业生的优势与挑战作为一名曾经的3+2项目毕业生,我深知这个模式的优势所在。

首先,早期的实习经历让我积累了许多职场技能,避免了毕业后“空有理论知识却没有实战经验”的困境。

其次,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使得我们在职场中更具竞争力。

我们不仅有机会参加实际项目,还能从企业导师那里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

然而,也必须提到的是,虽然这个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机会,但在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例如,早期的理论基础尚未完全打牢,在某些理论复杂度较高的工作中,可能需要更多的学习和补充。

但总的来说,这些挑战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发展,反而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去适应职场。

综上所述,宁蒗县职业高级中学3+2项目的毕业生在行业中的口碑逐渐提升,他们通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各自的领域中获得了认可。

无论是从企业反馈还是从学员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3+2项目都为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3+2模式的优势将更加突出,未来的就业前景也将更加可观。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失落的文明:古埃及为什么突然灭亡?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