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是什么派是怎么回事?林则徐流放之后发生了什么

【千问解读】
林则徐什么派 魏源(1794~1857)蒙思想家、政治家。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后期政治家、思想家; 林则徐和魏源是同一个时期,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是:“开眼看世界” 而洋务派则是后起之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特别是在镇压运动(1851年—1864)过程中逐渐形成、壮大的政治派别。
这一期间,林则徐、魏源后离世(1850、1857) 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在中央是以奕昕、文祥为代表的官员, 在地方是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官员。
林则徐流放之后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
但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使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
功臣当了“”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功绩,最初得到了的充分肯定。
1839年7月28日,道光帝阅毕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报告,欣喜万分,誉为:“可称事!”不久,林则徐过55岁生日,道光帝又亲笔书写“福”、“寿”二字的大楷横匾,差人送往广州,以示嘉奖。
不久,林则徐先后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两广总督。
但时隔不久,林则徐所面临的形势就迅速恶化起来。
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珠江口,进攻广州。
林则徐严密布防,使英军的进攻未能得逞。
英军受阻后沿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北京。
这时,道光帝惊慌失措,急令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意欲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
从此,各种诬陷、打击和指责连续降临到林则徐的头上。
琦善是妥协派的骨干,当然不会错过这一陷害和打击林则徐的机会。
他声称英国所不满的只是林则徐一人,只要清廷惩治林则徐,所有问题都可解决。
其间,林则徐两次上奏,大胆陈述禁烟抗英的合理性和正义性。
道光帝翻脸,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实在可恶! 9月29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则徐的职,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
这只是林则徐受到的初步惩罚,后面还有更严重的惩罚在等待着他。
10月25日,林则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暂留广州,等待新任钦差大臣琦善的审问和发落。
1841年5月1日,林则徐又接到圣旨: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
到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海防建设事宜,力图“戴罪立功”。
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将军奕山在率军与英军作战中打了败仗。
为了开脱罪责,他竟造谣说,英方是愿意议和的,他们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则徐一人。
言外之意,就是必须再次惩办林则徐,英方才能罢兵议和。
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广州战败的责任再次归罪于林则徐,说他在广州任职时没有积极筹划防务,以致英军发起进攻后,奕山。
6月28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
遣戍途中治水患 林则徐再次遭到惩办,真是晴天霹雳。
他深感报国壮志未酬,却身蒙不白之冤,心中充满悲伤和愤慨。
他自制印章一枚,上刻“宠辱皆忘”四字,意欲把以往皇帝对自己的所有宠爱和屈辱统统抛到,对仕途,今后但愿能为民众多做些好事。
1841年7月14日,他怀着忧郁伤感的心情,一一告别前来送行的友人,凄然乘舟离开镇海。
但是,林则徐毕竟做过高官,也不是平庸之辈,只要有机会,他还是会去 “戴罪立功”。
在路过扬州时,林则徐接到道光帝的谕旨,要他推迟赴伊犁,先到河南开封去协助治理水患。
原来,这年8月初,黄河水势猛涨,开封西北祥符堤防决口,淹没了河南、安徽所辖六府十余县,开封城被洪水围困,当地官员惊骇万状,束手无策。
清廷急命军机大臣王鼎赶赴河南治水。
王鼎是林则徐的至交,他乘机向道光帝提出:林则徐做过东河河道总督,是治河能手,可以让他到河南协助完成抢堵决口的任务。
王鼎的请求得到道光帝的批准。
林则徐接到谕旨后奔赴开封城,旋即来到堵口工地,投入治河工程。
他日夜奔波,亲自督率民工挑土筑坝。
经过6个月的艰辛努力,1842年3月19日,坝口终于合龙,制住了水害。
到开封治河效力“赎罪”,本是道光帝给林则徐许下的诺言,但这一出自圣口的诺言却没有兑现。
林则徐抢堵黄河决口,功劳最大,理应可以受赏免罪。
王鼎也上奏道光帝说:林则徐治河认真得力,论功行赏应是第一,请皇上撤销对他的处罚,委以重任。
但道光帝居然食言不认账,就在河工合龙之日下达了继续惩治林则徐的圣旨:“林则徐于合龙后,著仍往伊犁。
” 虽心怀寒酸,但皇命难违,林则徐只能继续上路西行,踏上了前往伊犁的艰难旅途。
旅途中,林则徐曾因病滞留西安3个月。
病体初愈后,他便告别不辞万里赶来送行的夫人,由两个儿子陪伴着继续向伊犁行进。
他在离别家人时,写下了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1842年12月10日,林则徐历经终于到达伊犁。
在伊犁,林则徐在精神上感到最不愉快的事情是失去与家人、亲友通信的自由。
作为一个充军到边塞的官员,林则徐的言行都要受到严密监视,连来往信件也要被拆封检查,有些甚至被退回。
为了能够保持与家人和亲友的正常通信,了解国家大事和海防情况,林则徐得到了伊犁将军布彦泰的大力帮助,借用官方信封将林则徐的书信寄送关内。
此外,布彦泰还让林则徐借阅只准在职官员阅读的、一种叫做《京报》的内部资料。
就这样,林则徐在迢迢万里之外的边陲,继续与家人、师友保持联系,能够继续了解到时局、国事。
由于这些消息和材料来之不易,林则徐将它们视为,都一一抄录、编辑,汇集成两册《衙斋杂录》和一本题为《软尘私议》的笔记,多少冲淡了一些郁闷心情。
垦荒屯田修水利 林则徐到新疆后,不仅看到了沙俄的勃勃野心,还目睹了这里的荒凉景象。
林则徐认为,要充实边防和改善人民生活,最好的办法是实行屯田备边。
他建议将垦地分给当地人民耕种,并把原来的屯兵制改为操防制,使边防驻军既从事耕种土地,又进行军事训练,做到屯田与边备结合、兵与民结合,在西北边疆筑起一道铜墙。
鸦片战争“替罪羊”林则徐流放新疆大有作为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林则徐向布彦泰将军提出开垦荒地的要求,布彦泰采纳了这一意见。
从1843年秋天开始,林则徐以他衰老的病躯,,当起了“愚公”,负责开垦惠远城东边的阿齐乌苏荒地。
这是一项极为艰巨繁重的工程。
要将变成可以耕种的良田,必须开挖渠道,引水灌溉。
林则徐带领民工,挑挖沙石,建坝筑堤,足足耗时一年零四个月,用工10万余,最终修成一条6里长的主干大水渠。
水渠修成以后,为当地垦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屯田收到显著效果。
到1844年11月,林则徐已开垦了大量荒地:阿齐乌苏地区33350亩、阿勒卜斯地区161000亩。
布彦泰在林则徐的垦地成功后,给道光帝写了一个奏章说:林则徐到伊犁后,劳绩可嘉,是一位好官,平生所见之人,再也没有比林则徐更好的了,如此有用之才,废置边塞,实在可惜,要求对他既往不咎,重新起用。
但由于投降派从中作梗,道光帝不仅没有采纳布彦泰的这一建议,反而命令林则徐到南疆继续开垦荒地。
布彦泰见林则徐年老多病,便关心地问:是愿意去远的地方还是愿意在近的地方?林则徐毫不犹豫地回答:“林某愿远”。
启程后,林则徐到一城,查一城,一年之内先后到达库车、乌什、阿克苏、和阗等九座边城,行程3万余里,足迹遍及天山南北的广袤地域,丈量和查勘垦地共计689718亩。
从1843年秋到1845年11月,大约两年的时间,林则徐在新疆百姓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总共开辟各方屯田884068亩。
有书籍记载林则徐的这一功绩说:“由于林则徐的查勘开垦,使新疆的大漠广野,都变成肥沃良田,农户炊烟相望,田野耕作皆满,合兵农为一体,每年为国家省经费无数,回民的生计亦由此而充裕。
” 林则徐在开垦荒地中,都十分重视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
在吐鲁番,他发现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卡井”(坎儿井)的水利设施,看到水在土中穿穴而流,惊叹不已。
后来经询问当地群众,才知道这是一种因地制宜、可长期采用、效果良好的地下水利工程。
他很快就把这一灌溉方法加以改进:增挖穿井渠,每隔丈余挖一口井,连环导引水田,使井水通流。
并推广到新疆各地,使“卡井”有如繁星满天,在伊犁河谷一带到处出现。
新疆百姓就把“卡井”称为“林公井”,把水渠称为“林公渠”,以表示对林则徐造福地方的深切怀念和感激。
此外,林则徐在新疆还积极传播纺纱技术。
内地人民使用的纺车,很早就传入吐鲁番等产棉地区,但一向不被重视。
林则徐认为,像吐鲁番这样的产棉地区,棉多质好,更应该提高棉纺技术,改善纺纱质量。
在他的倡导下,各地纷纷采用纺车,使内地的纺纱技术得到比较广泛的推广。
当地人民为了纪念林则徐的这一贡献,便把他推广的纺车称为“林公车”。
跑遍新疆的林则徐绘制了很多翔实的边防地图,专门送给钦差大臣左宗棠,为左宗棠后来收复新疆帮了大忙。
到1845年,鸦片战争早已尘埃落定,投降派官员的罪恶真相大白。
这时,道光帝终于良心发现,觉得还是林则徐可靠。
于是,这年10月28日,道光帝以布彦泰奏陈林则徐在新疆开垦功绩为由下诏,命林则徐回京以四品京堂候补。
至此,经过5年的苦熬,已经61岁的林则徐终于摘掉了“罪臣”的帽子。
后来,林则徐又得到朝廷的重用,先后被任命为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并因制止回、汉冲突有功,被皇上授予“太子太保”头衔,赏戴花翎,重登人臣之极的地位。
1850年10月17日,已经告老还乡的林则徐,又被新登基的皇帝再度起用,派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天地会起义。
但抱病出征的林则徐,未及抵达广西,便于11月22日病死在广东潮州普宁县行馆,终年66岁。
随机文章吸血鬼的始祖该隐,杀死弟弟与妹妹结婚生子(被上帝诅咒)揭秘现在还存活着美人鱼吗,美国海军抓到活体美人鱼秘密研究七大被宣布灭绝又找到的动物,山地矮袋熊灭绝2万年被再次发现神仙千里眼顺风耳来历,历史著名人物被后人崇拜演化成神仙神秘的曼哈顿怪兽,外形似猪但有5根脚趾/疑为地球新物种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晋平公死亡的真正真相是什么?
那么,当年晋悼公逝世的时间是在公元前557年,当时晋悼公不到30岁,也就是29岁左右。
春秋时代14岁左右即可算作成年,可以娶妻生子,也就是说,晋平公继位的年龄界限最多是在15、16岁左右,加上其在位的25年时间,晋平公的死亡年龄大致在40岁前后。
跟其父晋悼公的作为相比,晋平公在史书中略为逊色。
《左传》中有段关于晋平公的记载,可看出晋平公之喜好。
‘近女室,疾如蛊。
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这个晋平公显然是个爱好美色的君主,以致于纵欲过度,在医家中有“淫生六疾统于阴阳”的说法,晋平公的身体数年之间即已亏空。
这个诊断来自秦国名医医和,他对晋平公说的话可谓是直接,幸好晋平公不是讳疾忌医的人,更不是那种疑心重重的人,因此对医和还算客气,向其请教治愈之法。
这个医和见晋平公谦卑,也便劝以“节制”之法。
医和对晋国的命运相当不看好,甚至在与朝臣赵武的对话中,还曾经批评赵武不懂得直谏君主,令其远离女色,只懂得代君主管理朝政大事,即便把晋国管理得井井有条,亦难阻止晋国没落的大势,毕竟此时的晋国卿大夫和公族团队都非常强大,君弱臣强并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医和可谓是一言中的,将晋国历代君主的最大症结给诊断出来了。
这在整个晋国历史上,君弱臣强的时代屡屡出现,便是三家即将分晋的预兆。
赵武也是个聪明人,毕竟医和本是名医,作为忠诚于晋国两代君主的权臣,他一方面对晋国的命运相当关注,一方面也非常担心自己父辈们的灾难又将在朝廷的权力争斗中发生,整日忙于政务,忧心忡忡,劳心费力,也便在当年驾鹤西去。
当时的医和有个非常精准的预言:"若诸侯服不过三年,不服不过十年,过是,晋之殃也",不出十年,晋平公果然就死掉了。
随机文章秦始皇陵是龙脉吗,挖秦陵破坏中华龙脉/中国技术太菜不敢挖美国nasa最新发现血月,超级蓝血月时隔150年再现天空揭秘希腊文物费斯托斯圆盘,4000年前老古董拥有241个神秘符号飞机迫降为什么要脱鞋,害怕鞋划破充气滑梯/影响飞机乘客逃生盘点太阳系边缘发现怪事,神秘金属信号证实外星人监测站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荀林父为什么没有被杀掉?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是这次战役中晋军方面的总指挥,战役失败后,晋景公不但没有下令杀了他,反而还让其官复原职,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吗?晋景公不杀荀林父的原因是什么? 派荀林父出战的是晋成公,但当荀林父败仗回国以后,国君已经变成了晋景公。
之所以没有杀掉荀林父,会不会是由于晋国国君交替的结果呢?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但是还要更加全面的去看待这个问题。
国君之间的交接,的确会造成国家政策的一些改变,晋景公和晋成公虽是父子,但是在执政方式上却大不相同。
晋成公求稳,因为他的国君之位是赵盾所拥立的,所以他极其依赖甚至是忌惮权臣赵盾的势力。
可是,晋景公不一样,他父亲晋成公在晋国经营了好些年,已经培养出了自己的一些势力,虽不能完全和的对抗,但总有资本了不是。
有了资本,胆子就有了呀!再加上,晋景公继位之前,权臣赵盾就已经死了。
赵氏势力相对来说降低了那么一点点,赵氏内部也发生了内斗。
赵朔和叔叔、赵同的政治观念不同,分歧很大。
而赵朔是个短命鬼,死的也很年轻,接下来赵氏就全部掌握在了赵括兄弟手里。
赵括兄弟中的老幺赵婴和赵朔的遗孀赵庄姬私通的奸情曝光,赵括放逐了赵婴,引起赵庄姬不满,导致晋国宗族和赵氏断交,赵氏失去了一把保护伞。
所以,在晋景公时期,他才能够将百年望族赵氏全族消灭,这就是他们父子经营多年以及晋国卿族倾轧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以看出,晋景公和晋成公是不同的,他维护君权的决心更大,且政治手段更加强硬。
既然如此,那么荀林父打了败仗,使得晋国在以后的十多年中始终屈居楚国之下,霸主地位尽失,晋景公有胸襟能够原谅荀林父也是有可能的。
那么,荀林父在晋国是一个怎样的地位呢?他的背景如何? 荀林父是在晋国的原正卿郤缺死后,才正式担任正卿执政大夫的职位。
同时,荀林父还担任了晋国中、上、下三军中的中军将,即中军元帅,属于晋军中的最高指挥人。
也就是说,执政大夫郤缺死后,晋国高层政治集团六卿中,荀林父是职权和地位最高的那一个。
当初,晋灵公时期以及晋成公时期,赵盾都是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盾死后,提拔了自己的盟友郤缺为正卿。
本来中军佐荀林父才是顺理成章成为中军元帅的人,但是赵盾专权多年,强制性的提拔了郤缺为中军元帅。
这一次,荀林父终于可以坐上六卿之首的位置,正准备大干一场。
邲之战战败后,那时候晋景公继位时间还没有多久,此时的晋景公是急需一批骨干力量的。
而这批骨干力量一般都会被安排进中,六卿就是晋景公的政治智囊团以及军师,主管晋国朝政。
荀林父处于中军佐多年,是最接近中军元帅的职位了,也是最熟悉中军元帅的职务的人,所以郤缺死后,荀林父是晋景公最为信赖的人。
荀林父自知失责,回国以后自行请罪,请求晋景公将其处死。
晋景公的心里也是很郁闷的,但是此时他正是用人之际,荀林父又是一把好手,就这样杀掉真的不是一点可惜啊!同时,士贞子也劝说晋景公不要杀掉荀林父。
他认为荀林父是尽职尽忠的臣子,若是杀掉就太不划算了。
于是,晋景公顺着台阶就下了,他让荀林父官复原职,并不惩罚荀林父。
晋景公大度,然荀林父却一直记着自己让晋国处于危难,所以在后来的战役中,荀林父带兵攻打郑国,重新将郑国拉入晋国阵营。
所以,荀林父没死,是因为晋景公精明的政治远见,以及士贞子的劝说。
随机文章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几个儿子?明朝怎样灭亡?为谁而亡?千万别让不值得定律击中你,避免人性的弱点影响前程富士急鬼屋真的有鬼吗,传闻有人被吓死在三楼(90%的人中途退出)全球热气球惨剧事件,飞行员操作不当造成13人死亡/判刑2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