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麾下有“四大名将”,他们各自有何特殊之处呢?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字仲颖,末年权臣,因废汉少帝立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起东汉的第一位,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

他是东汉的建立者,是从手里面夺回的政权。

王莽由于步子卖的太大,虽然先进思想领先时代,可是国民和士族难以接受,这才给了刘秀机会。

要说这刘秀也是一个真正的幸运儿,因为每一次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都有绝处逢生的机会。

但是,任何一个王朝都会经历兴衰,就算是东汉也不会是例外。

到了汉恒帝时期,东汉已经处于架空朝廷的状态,在汉恒帝末年时候,出现了一个作战厉害,的人。

他立了很多战功,官运亨通,在东汉王室内乱的时候成为了真正的掌权人。

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董卓。

董卓在东汉末年专权了很长时间,本身势力很强大,在他夺权的时候,也有很多实力非凡的将领跟着他。

在有些史料中,还有人特意列出了董卓手下的“四大”,这四大将领各自有什么自己的特殊之处呢? 第一、 可能很多人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吕布非常英俊潇洒,甚至犹如现在的“白马王子”。

但是,真实的吕布真的是这样的吗?真实的吕布武艺确实值得肯定,《曹瞒传》记载,确有“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一说。

不过,吕布的人品却是真的不行。

当时的人都是以三奴来称呼他,这足以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忠诚的人。

吕布是丁原的部下,之后受到了董卓的认可,他杀了丁原并且叫董卓为干爹,为董卓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在董卓专权以后,不少人都不满意,就是最不满意的一个。

王允说服了吕布,使出美人计,吕布选择了杀死自己的义父。

在董卓被杀以后,吕布开始不断的更换自己的主子,最后死于手里。

所以,要论武将中最不忠心的,大家都会投吕布一票,可是要论武功,他可是董卓手下第一的猛将。

第二、李傕 李傕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一位战将,他的战绩显著,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抗朱儁、吕布、等等,而且还挟天子帮助辅政四年。

就算是跟董卓相比较,他的实力也是很强的。

也因为有这样的实力,所以在董卓手底下做事情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了不甘人下的想法。

在董卓被杀以后,李傕就开始联合周边的势力去对抗吕布,吕布只能选择出逃。

吕布出逃以后,李傕就开始把持朝政,开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生活。

但是,他把天子丢了。

没了这张“王牌”,也就没了依靠,最终死在了曹操手里。

第三、郭汜 郭汜在历史上并没有很高的名气,他跟李傕是一条战线的,因为李傕自身实力比他更强,所以他只能是副手。

在对抗吕布的时候,也有郭汜的功劳。

之后他跟李傕因为权力的问题出现了矛盾,这些矛盾让双方不断相互斗争,也就是说这两个人起了内讧。

最终郭汜也成为了曹操的刀下亡魂。

第四、华雄 说起华雄这个人,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成名路上的一个关键性人物。

在《》里面,关羽更是成为了佳话。

在历史上确实有华雄这么一个人,但是,这两个人可能并没有碰过面,更不要说斩杀,所以关羽的情节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

华雄是董卓帐下的都督,地位并不高。

公元191年,董卓派胡轸统进攻,开始大胜,孙坚败逃。

随后反转,孙坚又合围董卓大军,取得盛林。

当时在董卓军中的华雄首当其冲,被孙坚的部队“枭首”,记录在史书中。

正因此,华雄被罗贯中的小说强行“改命”,让人们误解了1000多年。

其实这个排名里面有一定的水分存在,真实的历史上,对董卓很重要的人,牛辅就算一个。

但是,因为董卓在历史上的标签是枭雄、,他手底下的将士因为《三国演义》小说的原因,都不被看好。

而且,他手底下的将士大部分都是有异心的,或许这也是吕布会成功杀掉董卓的一个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东汉董卓之乱的经过简介:废帝虐民是怎么回事?迁都长安

之乱,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

次年关东诸侯推为盟主,讨伐董卓,卓败,挟持献帝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口西迁长安。

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

到192年被、所杀,历时3年。

3年时间虽短,社会却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基本决定了以后历史的走向,群雄在此期间先后登场,作为三国乱世的开端。

过程 废帝虐民 董卓是凉州人,无缘同族,借废立以增加自己的威权。

于是他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并自任太尉领前将军事,更封为郿侯。

随后鸩杀了何,成为汉室实际控制人,担任相国。

他在洛阳实行恐怖统治,纵容士兵奸淫掳掠,连皇族、公主、宫人也不能幸免,以致人心恐慌,内外官僚。

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也激起各地群雄的痛恨。

不过,董卓受周毖、伍琼之言,为收纳名望和平息反对,重新任用党人,荀爽、陈纪、韩融都不自愿地受到任用,又以袁绍为渤海太守、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等。

但这些举动也不能平息各地愤恨。

在京都的因畏惧董卓而逃到南阳,而认为董卓必定会败亡,所以亦逃出京都。

逃到陈留的曹操,散尽家财,又得到孝廉卫兹的帮助,组织约五千义军准备讨伐董卓,终于在189年十二月在己吾起兵。

另一方面,桥瑁向诈称京师三公发给各州郡,陈述董卓的恶行,希望各地方举兵,当时韩馥对袁绍有戒心,派人看守袁绍。

当韩馥接信后疑虑该帮袁绍还是董卓,但被其治中从事刘子惠反说救国又何以是帮袁绍还是董卓,认为先看其他人的举动才作行动,韩馥同意,便书信给袁绍陈述董卓的恶行,让袁绍举兵。

迁都长安 初平元年(190年),函谷关以东的各州、郡全都起兵讨伐董卓,推举勃海太守袁绍为盟主。

袁绍自称车骑将军,诸将全都被临时授予官号。

袁绍与河内郡太守王匡驻军河内、冀州牧韩留守邺城,供应军粮。

豫州刺史孔驻军颖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郡太守张邈、张邈的弟弟广陵郡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和曹操都驻军酸枣,后将军袁术驻军鲁阳。

各路军马都有数万人。

董卓认为关东联军声势浩大,打算把京都由洛阳迁到长安进行躲避。

大臣们都不愿意,但没有敢说。

董卓既怨自己封拜的东方州郡官吏背叛自己,又因大臣反对迁都,十分恼怒,乃杀原来替袁绍等人说话的伍琼、周毖,并免去杨彪、黄琬的三公职位,还征召屯兵扶风的左将军皇甫嵩回朝,以防他配合关东联军夹击自己。

京兆尹盖勋与皇甫嵩长史梁衍劝皇甫嵩起兵讨卓,皇甫嵩因兵力不足,不肯听从,还是应征回朝了。

皇甫嵩回朝以后,洛阳以西再无能够反抗董卓的人。

初平元年(190年)二月,董卓强令献帝及群臣西行,洛阳城内外人民数百万口被迫西迁,路上被卓军车骑践踏,加以饥病交迫,死亡相继,积尸满路。

董卓自己留镇洛阳毕圭苑内,纵火焚烧洛阳二百里内的宫庙、宫府、居家。

又令吕布发掘诸帝及公卿陵墓,取其。

还遣将四出虏掠。

使东汉近二百年来在洛阳的建筑文物毁灭略尽。

罪孽难逃 董卓西归以前,他已自为太师,官位居诸王之上。

他到长安,公卿迎拜,董卓不还礼。

董卓所乘车装饰极为华丽,同于天子御驾。

董卓以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鄠侯;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分别统率军队,董卓的宗族亲戚,盘居要津,董卓侍妾怀抱中子亦封侯,未及笄的孙女,则封邑君。

董卓府第在长安城东坚固营垒中,尚书以下官员处理政务都要到卓府请示。

董卓在郿县修建了与长安城等高的坞,号称“万岁坞”,多积粮谷于内,够三十年食,董卓自言:“大事告成,可以雄据天下;如果不成,守住这里也足以终老。

” 董卓残忍嗜杀的习性,至此也充分暴露出来,大臣讲话稍不合意,即遭诛戮。

被俘虏的关东士兵和被捕获的关西人民更遭到惨不忍睹的拆磨与屠戮。

因之众叛亲离,人心惶惶。

当时朝中大臣受卓倚重的是王允。

献帝西迁后,董卓留镇洛阳期间,朝政全由王允主持。

王允对董卓佯为尊重,得其信任,献帝及大臣也靠王允佑护,得以粗安。

董卓性情残暴,部下将领言语稍有差错,就被当场处死,致使人人自危。

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尚书杨瓒等密谋除掉董卓。

中郎将吕布精于骑射,力气超过常人。

董卓知道自己待人寡恩无礼,害怕遭到暗害,无论去什么地方,都常常让吕布做自己的随从侍卫,对他十分宠信,发誓说情同父子。

但是董卓性情刚愎,曾经为了一件不合自己心意的小事,拔出手戟掷向吕布。

吕布身手矫健,避开手戟,又和言悦色地向董卓道歉,董卓才息怒作罢。

吕布从此暗中怨恨董卓。

董卓又命吕布守卫中,吕布乘机与董卓的一位侍女私通,越发心中不安。

王允一向待吕布很好。

吕布见王允时,主动说出几乎被董卓所杀的事情,于是王允将诛杀董卓的计划告诉吕布,并让他做内应。

吕布说:“但我们有父子之情,怎么办?”王允说:“你自,与他本没有骨肉关系,如今顾虑自己的生死都来不及,还谈什么父子!他在掷戟之时,难道有父子之情吗!”吕布于是应允。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献帝患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朝中百官。

董卓身穿朝服,乘车入朝。

从军营到皇宫的道路两侧警卫密布,左侧是步兵,右侧是骑兵,,由吕布等在前后侍卫。

王允命士孙瑞自己书写诏书交给吕布。

吕布让同郡人、骑都尉李肃与勇士秦谊、陈卫等十余人冒充卫士,身穿卫士的服装,埋伏在北掖门等待董卓。

董卓一进门,李肃举戟刺去,董卓内穿铁甲,未能刺入,只伤了他的手臂,跌到车下。

董卓回头大喊:“吕布在哪里?”吕布说:“奉诏令,讨伐贼臣!”董卓大骂说:“狗崽子,你胆敢如此!”吕布没等董卓骂完,就手持铁矛将他刺死,并催促士兵砍下他的头颅。

主簿田仪及董卓的奴仆扑到董卓的尸前,又被吕布杀死,共杀了三个人。

吕布随即从怀中取出诏书,命令官兵们说:“皇帝下诏,只讨董卓,其他人一概不问。

”官兵们听后都立正不动,高呼万岁。

百姓大街道上唱歌跳舞,以示庆祝。

长安城中的士人、妇女卖掉珠宝首饰及衣服,用来买酒买肉,互相庆贺,街市拥挤得水泄不通。

董卓的弟弟董、董璜以及留在坞的家族老幼,都被他们的部下用刀砍死,或用箭射死。

董卓的尸体被拖到市中示众。

当时天气渐热,董卓一向身体肥胖,油脂流到地上,看守尸体的官吏便作了一个大灯捻,放在董卓的肚脐上点燃,从晚上烧到天亮,就这样一连烧了几天。

受过董卓迫害的家族的门生们,把已被斩碎的董卓尸体收拢起来,焚烧成灰,所撤在大路上。

坞中藏有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绫罗绸缎、奇珍异宝堆积如山。

随机文章德国付出了怎样的代价才换来东德与西德的统一?世界十大天坑望而生畏,燕子洞天坑深达426米(可跳伞)揭秘佩特拉古城为何被遗弃,因丝绸之路改道而被遗弃(世界奇迹之一)神秘的曼哈顿怪兽,外形似猪但有5根脚趾/疑为地球新物种南极为什么没有人类,平均海拔2350米/时常有风力12级暴风雪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盘点董卓的四位上司,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

末年权臣,因废汉少帝立并挟持号令,东廷从此。

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

末年,董卓被授为羽林郎,跟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讨伐汉阳羌人,粗猛有谋,力建战功,拜郎中,历任广武、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事免职。

得到司徒袁隗征辟,出任并州刺史。

参与平定、凉州之乱,颇有功勋。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张奂和袁隗来说,都可以说是董卓的上司。

当然,在董卓篡夺东汉大权之前,还有另外两位上司,分别是皇甫嵩和张温。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董卓的四位上司来说,最终都是什么结局呢? 一、张奂 张奂(104-181年),字然明,凉州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一带)人。

东汉时期名将、学者,“”之一,书法家张芝的父亲。

对于张奂来说,早年师从太尉朱宠,研习《欧阳尚书》,自行删减《章句》。

汉桓帝在位时,张奂举贤良出身,授议郎,历定都尉、武威太守、度辽将军、护匈奴中郎将等职。

多次平定叛乱,功勋卓著。

即位,张奂迁大司农,讨伐大将军。

事后,张奂上奏为窦武等人伸冤。

累迁太常卿,辞官归乡,授课著书,不再出仕。

光和四年(181年),张奂去世,时年七十八。

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延熹九年(166年),鲜卑人入塞,与叛乱的羌人联合,对抗东汉朝廷。

朝廷拜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负责平定幽、并、凉三州叛乱。

董卓大概是此时出任张奂的司马,也即成为了张奂的部将。

永康元年(167年)冬,叛乱的羌人进犯三辅,张奂派遣司马董卓、尹端大破之,斩其首领,俘虏万余人。

次年,张奂班师回朝。

董卓因功拜郎中,赏赐九千匹缣,董卓全部分给下属官吏和士兵。

此外,在张奂退隐之后,董卓派兄长董擢向其赠送一百匹缣,张奂厌恶董卓为人,拒绝不受。

当然,因为张奂早在公元181年就去世后,自然没有经历后来的董卓之乱。

二、袁槐 约在熹平年间,董卓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

掾吏,意思是官府中辅助官吏的通称。

出自《东观汉记·吴良传》。

后来,董卓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袁隗(?-190年5月10日),字次阳。

豫州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一带)人。

东汉太傅,安国康侯袁汤之子,袁逢之弟,、之叔。

对于袁隗来说,因袁绍反对董卓而被牵连,遭董卓杀害。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尽管袁槐曾是董卓的上司,甚至还有提拔董卓的恩情。

但是,董卓依然将其处死,这自然是董卓的重要原因。

当然,董卓此举,或许也影响到了。

对于吕布来说,同样经常背叛自己的上司,到了公元192年,在的劝说下,吕布除掉了董卓。

三、张温 张温(?-191年11月5日),字伯慎。

东汉末年南阳郡穰县(今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一带)人。

对于张温来说,官至司隶校尉、太尉,封互乡侯。

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对于张温来说,曾经为董卓、、等人的上司,奉命讨伐韩遂、边章、北宫伯玉的叛乱,威震天下。

中平三年(186年),东汉朝廷于长安拜张温为太尉,这促使张温成为第一位不在朝廷的三公。

同年,张温受征召回京师。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令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领军出征,董卓拜中郎将为副。

七月,皇甫嵩因作战不利而被罢免。

八月,朝廷拜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接管三辅一带的作战事务,袁滂为副。

在张温麾下,董卓为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

东汉大军与叛军在美阳县对峙,张温、董卓初战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张温召见董卓,董卓姗姗来迟,张温怪罪董卓,董卓还言语冒犯。

张温参军孙坚见状,劝张温趁机杀掉董卓,以此立威,张温不许。

对于张温来说,虽然放过了董卓一马,但是,后者不仅没有感激张温这位上司,反而。

中平四年(187年),张温因未能平乱被罢免官职。

初平二年(191年),当时张温为卫尉,并不与董卓结交,为董卓所怨恨,所以董卓诬蔑张温与袁术私通,于十月初一在市街上将张温拷打致死。

四、皇甫嵩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

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一带)人。

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

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被举为孝廉、茂才。

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北地郡的太守。

黄巾起义爆发后,皇甫嵩被授为左中郎将,率兵讨平黄巾之乱,“威震天下”。

中平五年(188年)十一月,凉州叛军首领王国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在此用人之际,汉灵帝又任命皇甫嵩为左将军,督领董卓,各率两万士兵拒敌。

由此,对于皇甫嵩来说,也曾是董卓的上司。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重,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部队交给皇甫嵩统领。

但是,董卓不肯奉命。

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认为董卓力劝皇甫嵩兴兵讨伐。

皇甫嵩于是将此事上奏,朝廷责备董卓,董卓对皇甫嵩心生怨恨。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篡夺大权后,将皇甫嵩征召到朝廷。

彼时,朝廷大臣秉承董卓之意,将皇甫嵩下狱,并准备将其处死。

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跟董卓有交情,从长安跑到雒阳,投奔董卓。

在皇甫坚寿叩头落泪之后,不少大臣也为皇甫嵩求情。

于是,董卓最终还是下令放了皇甫嵩,这促使后者得以逃过一劫,保住了性命。

最后,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后,东汉朝廷任命皇甫嵩为。

兴平二年(195年),皇甫嵩病逝,朝廷赠以印绶,任命他家里一人为郎官。

此外,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槐里侯皇甫嵩”。

到了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依照的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皇甫嵩。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皇甫嵩是一位古代历史上深受认同的名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董卓麾下有“四大名将”,他们各自有何特殊之处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