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白求恩最后遗言:将哪些遗物赠予开国将帅们
【千问解读】
诺尔曼·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890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
1935年被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
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5年白求恩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
中国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一个医疗队来到中国,组织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积极投入到救死扶伤的工作中,最终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事业。
最后的岁月 1939年10月中旬,为了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募集经费和药品,白求恩准备回国一次。
中共中央和聂荣臻同意了他的请求,军区卫生部特地为他举行了欢送会。
正在这时,日军调动了5万兵力,对北岳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冬季大“扫荡”。
白求恩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推迟回国。
10月下旬,他带领一个医疗队,从唐县出发,赶往滦源摩天岭前线,在离前线只有3.5公里的孙家庄停下来,将手术室设在村外一个小庙里,抢救伤员。
10月28日下午,白求恩正紧张地做着手术,哨兵报告说:“敌人从北面包抄过来了!”但白求恩决然地说:“再添两个手术台,加快速度!”20分钟后,只剩下最后一名受伤的战士朱德士。
这时枪声四起,子弹呼啸着从头顶掠过。
哨兵再次催促:“白大夫,你一分钟也不能停留了!” 躺在手术台上的朱德士也挣扎着恳求:“白大夫,不用管我,你快走吧!”白求恩却坚决地说:“不,我的孩子,谁也没有权力将你留下,你是我们的同志!” 朱德士的大腿粉碎性骨折。
为加快手术速度,白求恩把左手中指伸进伤口掏取碎骨。
其间,碎骨刺破了他的手指,他迅即把手指伸进消毒液里浸了浸,又继续手术,直到缝完最后一针,才跟随担架转移到村后的山沟里。
10分钟后,敌人冲进了孙家庄。
第二天,白求恩手指上的伤口发炎了,他忍着肿胀和剧痛继续医治伤员。
11月1日,白求恩准备转移时,从前线送来一名患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这属于外科烈性传染病。
白求恩不顾劝阻,立即进行手术抢救。
为保证他的手术安全,医生特意给他拿了副新手套,可是就在白求恩为伤员纵横切开伤口时,手套被手术刀划破,带伤的中指受到致命的细菌感染。
无情的病毒侵蚀着白求恩的血液,高烧像火一样炙烤着他。
可他仍不顾战友的劝阻,继续随医疗队向火线开进。
从11月2日到6日黄土岭战役前夕,他为伤员做手术13例,并写了治疟疾病的讲课提纲。
其间,白求恩的手指感染加重,肿胀得比平时大两倍,但他却说:“不要担心,我还可以照样工作。
”他不顾伤痛,发着高烧,坚持留在前线指导战地救护工作。
11月7日,黄土岭战斗打响时,白求恩的病情已日趋严重,肘关节下发生转移性脓疡。
白求恩听到前方传来了炮声,断定有激烈战斗,一定要到前线去。
天下着雨,山路非常泥泞,他折了根树枝做拐杖,艰难地走着,夜晚住在太平地,晚饭吃得很少。
他由两名护士搀扶,坚持为伤员做初步疗伤。
11月8日,白求恩冒着严寒,迎着炮声走了70里,赶到王家台的一个团卫生队。
这时,他的体温升高到39.6℃,但他仍叫通讯员通知各战斗部队,把伤员都送到这里来,并说:“凡是头部、胸部有伤的伤员要首先抬来治,即使我睡着了,也要把我叫起。
”下午,他的左臂发生了转移性囊肿,病情又加重了。
11月9日上午,他的精神忽然好转,准备到前线去。
可到下午,头又剧烈地疼起来,高烧至40℃。
11月10日,白求恩高烧不退,聂荣臻派人送来急,再次命令他:“立即回唐县花盆村军区后方医院治疗!”随后又派医生携带药品器械赶来,要部队不惜一切代价把白求恩安全转移出来。
医疗队采取了一切紧急措施和外科处理办法,但他的病情仍不见好转。
下午3点,护送白求恩的担架到达唐县境内黄石口村。
白求恩已感觉到了自己的危险,他坚决要求担架停住。
村长陈同勋安排一行人下榻在村口邸俊星家。
这时,白求恩脸色蜡黄,左臂已变成黑色。
当聂荣臻派来的人员赶到时,白求恩的病情更加重了,曾一度昏厥过去。
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
白求恩病危的消息,牵动了晋察冀边区每个知情人的心。
村民送来了上等的红枣、柿子;路过的八路军战士隔窗献上了特有的军礼…… 由于病情没能好转,医生林金亮只好建议截掉左臂。
白求恩摇摇头,平静地说:“没必要了,我是相信你们的,但我已经不单是胳膊里的问题了,我的血液被病毒感染,得了脓毒败血症,没有办法了……请转告毛主席,感谢他和中国共产党对我的教育。
我相信,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解放,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新中国诞生了……” 11月11日早晨,在生命弥留之际,白求恩顽强地坐起来,用颤抖的手给聂荣臻和翻译朗林分别写了一封长信。
最后的遗言 他给聂荣臻所写的最后遗言如下—— 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蒂姆·布克(时任加拿大共产党书记)写一封信,地址是加拿大多伦多城街第十号门牌。
用同样的内容写给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和平联盟会。
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多有贡献。
这些信可以用中文写成,寄到那边去翻译。
把我的相片、日记、文件和军区故事片等一概寄回那边去,由蒂姆·布克分散,并告诉他有一个电影的片子将要完成。
所有这些东西都装在一个箱子里,用林赛下先生送给我的那18美金作寄费。
这个箱子必须很坚固,用皮带捆住锁好,再外加3条绳子保险。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生活的款子,或是分期给也可以。
在那里我(对她)应负的责任很重,决不可以因为没有钱而把她遗弃了。
向她说明,我是十分抱歉的!但同时也告诉她,我曾经是很快乐的。
两个行军床,你和聂夫人留下吧,两双英国皮鞋也给你穿了。
马靴和马裤给冀中的吕司令。
贺龙将军也要给他一些纪念品。
…… 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并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
照相机给沙飞,贮水池等给摄影队。
医学的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感觉遗憾的就是稍显孤闷一点。
同时,这里的同志,对我的谈话还嫌不够…… 我不能再写下去了。
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
诺尔曼·白求恩 聂荣臻这位身经百战、有泪不轻弹的将军,读罢禁不住。
11月12日清晨,白求恩长辞人世。
随机文章过山风泡了两年还活着,揭秘过山风蛇追人怎么办(成S形逃跑)龙卷风是怎么形成的,大气的不稳定性产生强烈的上升气流赤木晴子和谁在一起了,她都没有选择却为流川枫剪了发水星为什么没有生命,昼夜温度相差600度(水星上没有水资源)电磁轨道炮威力有多大,可摧毁卫星或导弹/能轻易穿透坦克装甲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如此推行的“满化” 最后为什么还是敌不过汉化
语言是构成特定文化的基础之一,每个不同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语言系统。
汉语虽然博大精深,但是在历史上,有数个中原受到少数民族统治的阶段,汉语都是受到少数民族所携文化压制的。
但即便如此,汉语最终还是没有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消逝,反倒流传到了今天。
每当入主一个新的领地、建立一个新的王朝,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这片土地上的子民,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算对一个地区使用了军事压制,最终还是难以抵抗这个地区的文化形态的。
因为有了前朝的各种借鉴,所以满清入关之后,除了对中原实行了各种政治、经济方面的压制,还实行了一些文化压制的手段。
首先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剃发易服”,大体就是让所有有着蓄发传统的汉人强行更改发型,剃掉额头前面的头发、并且将剩下的头发束成辫子;另外,服饰也要向满人看齐靠拢。
除此之外,还下令全国学习满语。
为了将满语普及,清朝统治者规定满人的社会地位要高于汉人,并且入仕当官只能够由满人担任,而在一些正式场合,所有的官员都只能说满语。
只不过,如此推行的“满化”,到了清朝末期,却被汉文化完全地“融化”了。
不仅官员里汉人成群,而且连都不会说满话了。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清朝统治者如此推行“满化”,却还是没能敌过“汉化”呢?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其中,还隐藏着许多满语无法普及的不可抗力。
首先就要说到这个满语的教育问题。
在最初,满人的确是想要通过改变中原人的语言,来让文化渗透到王朝的每个角落的。
但是实行的成效却并不理想,其一就是因为汉人实在太多、满人实在是太少,会讲满话的比会讲汉语的人要少很多,老师比学生要少很多。
能够教学满语的人少是一点,更何况对汉人来说,满语本来就晦涩难懂,老师再讲解不到位,满语就更加难学。
,中原人讲汉语的还是很多。
满语没能普及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汉人太多、汉文化实在是太过根深蒂固,这是满清所难以撼动的事实。
所以到了后来,爱新觉罗·皇太极甚至良心发现,觉得依照前朝的经验,一味对汉人进行文化压制是不可取的,不久民众可能就会对清朝统治者有意见了。
于是皇太极甚至开始了“汉化”,首先是大规模地采用汉臣,另外就是让一些满人贵族官员和汉人接触,学习的文化。
汉人的社会阶层和满人的社会阶层相互融合,不同的文化两相交织。
这样一来,文化融合的迹象就愈发明显了。
只不过,虽然这个时期的汉人已经可以当官了,但还是要学习满语的,毕竟不会满语的话,连试卷上是什么内容都看不懂。
于是大批的人为了当官入仕开始学习满语,但这个时候的满语对这些人来说,已经是一门需要系统学习的外语了,更大的母语还是汉语。
至于清朝皇室,越到后来,不喜欢满语课的皇室子弟就越多。
因为这些皇室子弟虽然身上流淌的都是满人的血,但终究是出生在中原的孩子,打生下来就被汉文化耳濡目染,对满语自然没了兴趣。
所以到了最后,末代皇帝溥仪甚至只会在上朝的时候说一句满语,意思是“平身”。
满清对中原实行的文化控制,最终还是没能抵挡汉文化的庞大潮流,并且被淹没在汉文化当中。
且不说末代皇帝溥仪,就连我们所熟知的,在觉得无论上朝还是开会场合都要讲满语实在是太麻烦之后,干脆用一纸谕令将满文废除。
最终,原本被规定为“(清)国语”的满语还是消逝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国乱世,为什么是秦国最后统一了六国呢?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