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背后的故事:日本崛起只用了三年半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历史的发展比人们意识到的会更快,当人们还在为了中华的崛起而研究“大国崛起”的时候,中华事实上已经完成了崛起的进程,现在对于中华更加重要的是研究大国的失败,研究大国失败的原因和过程,学习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在这一点上,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都与中华相近的日本的经验教训就更加值得中华学习,特别是在五十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位列世界五强之一的日本在三十年以后只花了三年半时间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事实更加值得我们重视。

1894年7月25日,在仁川附近的丰岛近海,由坪井航三少将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吉野、浪速和秋津洲三艘巡洋舰和的巡洋舰济远、广乙以及炮舰操江发生战斗,结果是广乙受伤搁浅,操江被俘,仅济远逃脱。

同时北洋水师租用的英国商船高升号被浪速号击沉,船上1200名大清陆军和14门野炮,除被路过的法国军舰救出一些之外,几乎全部葬身海底,北洋水师大败。

怎么会出这种事情? 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水师,怎么会被人敲了一记闷棍?在这场海战已经过去100多年后的今天,再喋喋不休地去指责日本海军的突然袭击和背弃义其实于事无补,我们应该寻问的是,为什么被人敲了一记闷棍以及为什么被打了闷棍以后就真的闷了。

被人敲了一记闷棍的事情是时常发生的,美国人后来在也被日本人敲了一记闷棍。

其实日本人的闷棍都有一个特点:实际上不重,不会置人死命,对方如何反应才是关键。

这记闷棍是不是传说中的无影无踪拳?回答还是“不是”。

北洋水师左翼总兵兼镇远号管带林泰曾已经警告过了。

6月29日,林泰曾在指挥平远号前往仁川时在海上遇上了浪速号。

浪速号舰长是大佐。

东乡历经萨英战争、戊辰战争等诸多海战,之后又被明治政府派往英国学习海军军事。

东乡在英国生活了8年,由于被英国政府拒绝进入海军学院而转入商船学校,实习时也是从最下级的水手开始做起。

但英国人也没有欺负日本人,说是商船学校,实际上毕业生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进入海军服务,商船学校就是按照海军军官的标准培养商船船员的。

本来大英帝国的商船队和舰队就密不可分,皇家海军存在的目的就只有一个:确保大英帝国商船队的安全,确保通商道路的畅通。

皇家海军的米字旗在七大洋七大洋指大西洋、地中海、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太平洋、印度洋、北极海。

飘扬的目的,就是为了大英帝国的商船队在七大洋通行无阻。

为了确保通商海路,皇家海军的宗旨就是“见敌即进攻”,没有废话。

东乡平八郎日后的出名是从当浪速号舰长开始的,可是他这个浪速号舰长来得很侥幸,浪速号差点就没东乡平八郎什么事,因为他险些被炒了鱿鱼。

1892年,山本权兵卫在西乡大臣的支持下进行了他改革日本海军的第一次行动,整顿海军组织,让那些已经不适应形势的海军军官们下岗。

山本让下面收集了一个包括8名将官、89名佐官尉官的名单,和西乡去商量。

西乡有些为难:“这都是萨英战争以来的功臣,光将官就是现有将官的一半了,都是萨摩的同僚老乡,能下手吗?” 山本权兵卫回答得非常坚决:“有功劳发给他们勋章就行了,没有一定要保留官职的道理,至于萨摩的同乡关系,现在已经被国会攻击得够厉害了,这些人里面有人连蒸汽军舰都不懂,有这些人在海军,海军就不能进步。

” 西乡从道支持了山本权兵卫。

山本大佐桌上放着一把短剑,挨个接见名单上的军官,向他们宣布下岗决定。

不管是“僭上反乱”的怒吼还是苦苦哀求,山本都毫不为之所动,铁石心肠地完成了日本海军史上第一次“瘦身行动”。

但在一个名字上山本犹豫了,找西乡大臣商量:“这个名字是不是有问题?”那是吴镇守府参谋长东乡平八郎。

“我知道这个人,沉默寡语,不引人注目,不是海军兵毕业的。

因为长期在英国,在国内没有什么朋友,是不是再给他一次机会?” 东乡和西乡都是锻冶屋町的,当然山本也是。

西乡不能出面求情,但此时既然山本开了口,他回答:“可以啊,浪速号正好缺舰长,让东乡试试看。

” 就这样,在甲午战争的前夕,日本海军不失时机地更新了组织,将一批最善任的军官放到了适合的位置。

再看十几年后日俄战争时的沙俄舰队,居然还有只会操作帆船军舰的军官,就知道沙俄海军为什么会失败了。

东乡现在就要将从皇家海军那儿学来的信条付诸实践了。

可是东乡从将旗上认出,林泰曾在舰上。

东乡对北洋水师反复观察以后认定,林泰曾是“清国海军最有能力、最棘手的将领”。

他不会那么好对付,东乡已经有了预感。

东乡发出了同时准备礼炮弹和真炮弹的指令,主炮炮栓打开,炮手隐蔽于护盾之后,听他号令行事,他自己在舰桥上举起望远镜观察平远的动向。

“到底是林总兵!”东乡发出了一声赞叹。

平远号甲板上空无一人,林泰曾在舰桥上举着望远镜在观察浪速号,完全可以推想,林泰曾采取了和东乡的做法——都是从英国老师那儿学来的。

东乡只好打消了先发制人的念头,下命令鸣礼炮、敬礼。

军舰在海上见了军衔比自己高的舰只就要敬礼。

北洋水师没有现代军衔,但日本人把大清的总兵划为少将,管带划为大佐。

这样林泰曾就是少将,东乡大佐见了林少将,应该东乡鸣礼炮敬礼。

军舰的敬礼是敬礼的一方先把军舰旗降到半旗位置,在交会过后再升回原来位置。

回礼一方也是先降旗后升旗,不过不需要将旗降到敬礼的那么低。

双方就这么剑拔弩张、杀气腾腾地交换着敬礼。

林泰曾从东乡的行动上读出了形势紧迫,他向建议增派鱼雷艇,放弃仁川固守牙山湾。

但他的主张被李鸿章、丁汝昌否决,反而将在朝鲜半岛的北洋水师舰只悉数撤回旅顺基地,据说是准备舰队总决战。

清军在7月16日制定的计划包括以下六条: 1.驻守小站的卫汝贵部盛字军6000名由海路赴平壤。

2.驻守旅顺的马玉昆毅字军6000名自大东沟登陆后由陆路赴平壤。

3.部奉军3500名由陆路赴平壤。

4.丰升阿率盛字练军1500名由陆路赴平壤。

5.牙山之叶志超及聂世成部共3000名在被敌包围以前从海路撤往平壤。

6.北洋水师主力首先掩护陆军的海路输送,然后支援在朝陆军,同时守卫渤海湾口。

两相对比,高低立见。

日军作战目的十分明确,为了得到朝鲜,在一开始就计划在中国境内作战。

而清军的作战计划中,除了军队的调动之外,看不出作战意图。

要保卫朝鲜的清军,打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将战火引向日本本土。

在北洋水师的使用上,除了护航之外,也根本看不出一点“制海权”的概念。

可以说在那场战争开始的时候,结果就已经可以判定出来了。

随机文章七福神简介揭秘贵州空中怪车之谜,大型UFO飞船失速撞上林场树木谷歌可自由拆卸的积木手机,能添加血糖检测仪等附加功能人死后一般会给谁托梦,直系血亲和鬼魂亲近的人(真相是思念成梦)雅鲁藏布江国外叫什么,印度叫布拉马普特拉河/孟加拉国叫亚穆纳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自由女神像简介 铜像的由来及背景是什么样的

自由女神像(英文:Statue Of Liberty),全名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位于美国纽约海港内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

自由女神穿着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

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一块铭牌,上面刻着July IV MDCCLXXVI(1776年7月4日,《》颁发的日期);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象征,表达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

自由是美国的象征。

1984年,美国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内涵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

建造背景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又称为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是法国在188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美国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所戴头冠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赠送给美国的礼物,由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巴托尔迪在巴黎设计并制作,历时10余年,于1884年5月完成,1885年6月装箱运至纽约,1886年10月由当时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亲自在纽约主持揭幕仪式。

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

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并揭幕。

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25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

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

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自由女神像称不上历史古迹,仅是一件人工塑造的艺术品。

19世纪末,洲际旅行尚无空中航线,越过大洋的运输工具只有轮船,而纽约港是美国沿海最大的港口。

作为进出美国的大多数旅客要经过的一个港口,人们在距曼哈顿岛西南角仅3公里远小岛上矗立起了这座自由女神像。

由于自由女神像恰在航线的附近,进出港口的旅客都可以望见。

当海轮驶入上纽约湾内时,由于海面的曲度,此时船上旅客尚不能望见纽约市内高楼,而首先映入眼帘就是这座巨大的雕像。

雕像手握火炬、向空中高高举起,目视前方,姿态优美。

此时,有的旅客向她招手,有的旅客给她拍照。

尤其是夜间,火炬内的灯光通明,加上从小岛地面射向巨像的探照灯光,使自由女神雕像更为清晰、壮观。

同样,当海轮驶离市区码头时,也要在她旁边经过。

此时,虽然距雕像较远,但由于雕像有高大的基座,依然依稀可见。

旅客中有的人向它摆手,有的大声同她“再见”。

自由女神像已成为船舶进出纽约港的一大景观。

建造历程 创作 1834年巴托尔迪出生在法国的一个意大利人家庭。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酷爱雕塑艺术,自由女神的形象很早就存在于他的心目中了。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推翻第二共和国后的一天,一群坚定的共和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工事,暮色苍茫时,一个年轻姑娘手持熊熊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波拿巴分子的枪声响了,姑娘倒在血泊中。

巴托尔迪耳闻这一事实,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为他心中自由的象征。

起源 1865年,巴托尔迪在别人的提议下,决定塑造一座象征自由的塑像,由法国人民捐款,作为法国政府送给美国政府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

有人认为自由女神像的设计和建造可追溯至1865年,一位在中支持北军的法国学者、政治活动家拉沃拉叶在其凡尔赛附近的家中一次晚饭后的闲谈中说:“如果应当建立一座雕像来纪念美国的独立,我认为只有我们两国共同建造才是天经地义的。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在一份发布于2000年的报告中表示,这一说法来自于1885年募款的宣传小册子,并不准确;建造自由女神像的构想最可能出现于1870年根据巴特勒迪自述,上述说法提到的闲谈中他也在场。

拉沃拉叶的想法没有成为正式的提议,但发了巴特勒迪。

由于的统治对思想自由的压制,巴特勒迪没有立刻行动,而是仅仅和拉沃拉叶进行了讨论。

巴特勒迪还联系了埃及赫迪夫伊斯梅尔帕夏,后者曾计划在苏伊士运河塞得港附近建造一座古埃及女性法拉欣身披长袍、高举火炬的形象的巨型灯塔,并为之绘制了草图、制作了模型,最终没有建造。

和苏伊士运河上这座灯塔类似的计划还有罗得岛太阳神铜像,这座太阳神赫利俄斯形象的古代铜像据推测超过100英尺(30米)高,同样位于港口的入口处,为来往的船只提供灯光引导。

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巴特勒迪作为陆军少校参战。

战争中,拿破仑三世被俘获并废黜,巴特勒迪的家乡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战后巴特勒迪计划前往美国,他和拉沃拉叶认为当时正是和一些有影响力的美国人讨论建造自由女神像的时机。

1871年6月,巴特勒迪带着拉沃拉叶的介绍信横渡大西洋,来到美国。

巴特勒迪甫一到达纽约港便注意到了贝德罗岛。

他发现往来的船只必然经过这一小岛。

他还得知此岛是为美国政府所有,进而欣喜的写信给拉沃拉叶,称此地为“所有州共有的土地”。

巴特勒迪会见了很多纽约各界名流,还拜访了时任美国总统格兰特,并得到其保证,认为取得贝德罗岛作为雕像的选址不会太困难。

巴特勒迪又乘火车两次横穿美国,会见了许多可能对雕像计划持乐观态度的美国人。

然而,他仍认为美法两国公众对这一计划的支持程度尚不足,因此和拉沃拉叶决定继续等待合适时机。

巴特勒迪的作品贝尔福雄狮 巴特勒迪早于1870年即为雕像制作了第一个模型。

他的一个美国艺术家朋友将其访美期间带去的草图收藏于罗得岛州的工作室中。

巴特勒迪返回法国后继续进行雕像的设计。

他同时还参与了若干支持法国爱国精神的雕像设计,这其中包括贝尔福的标志性雕塑贝尔福雄狮。

这座长73英尺(22米)的雕像是为了纪念普鲁士对贝尔福城堡长达三个月的围攻而建造的,表现了挑衅性的情绪,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风格。

这种浪漫主义风格影响了巴特勒迪对自由女神像的设计。

没过多久,巴托尔迪在一次婚礼上同一位名叫让娜的姑娘邂逅,让娜长得美丽端庄,仪态万方。

巴托尔迪认为让她来为“照亮全球的”自由女神像做模特是十分相称的,让娜欣然允诺。

在雕塑过程中,他们之间产生了纯洁的爱情,终于结为夫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韩信临死前说了哪些狠话让汉高祖刘邦脊背发凉?

临死前说了哪些狠话让脊背发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被击败之后,刘邦便搞了个突然袭击,夺走了韩信的兵权,并且将韩信改封为楚王,定都于下邳。

钟离眜本为项羽麾下大将,在项羽死后,钟离眜就投奔了韩信,与韩信关系向来不错。

不过,刘邦在和项羽争天下时,没少吃钟离眜的亏,就一直都记恨着钟离眜,听说钟离眜在,于是下令让韩信逮捕钟离眜。

韩信碍于和钟离眜的交情,借口推辞。

后来,有人上表称韩信要谋反,刘邦不得不防,采用了的建议,假装要出门巡视,会见诸侯,但韩信心中明白,这是针对自己来的。

一时间韩信有些犹豫不决,本想反叛,但又认为自己是冤枉的,想要当面与刘邦说清楚,可又怕刘邦下令抓捕自己。

这时,有人劝说韩信:“刘邦记恨钟离眜,只要您杀了钟离眜,那刘邦就没了后患之忧。

” 韩信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召见钟离眜。

钟离眜冷笑道:“如果你非要拿我人头去讨好刘邦,那我无话可说,但你记住,我死之后,你的大祸也不远了。

” 见韩信还是执意如此,钟离眜破口大骂后拔剑自刎。

钟离眜自尽后,韩信斩下钟离眜的头颅,去面见刘邦,企图消除双方之间的误解。

然而,刘邦却丝毫不给韩信面子,直接下令让武士将韩信给捆绑了起来。

韩信见状,悲壮道:“果然如此,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定,我的死期也到了。

” 看到韩信这个样子,刘邦连忙摆手道:“你还真是误会我了,真不是我要陷害你,是有人告发你要谋反呀!” 于是,给韩信戴上刑具,押送至洛阳。

之后,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将韩信贬为淮阴侯。

被贬为淮阴侯的韩信,日夜悲叹,这时的韩信内心是后悔的,并且已经对刘邦生出了反意,于是经常装作不去朝见刘邦。

陈豨是西汉开国将领之一,在受到刘邦猜疑之后,成功被韩信策反。

公元前197年,陈豨公然起兵反叛,刘邦则亲自带人前去平定,韩信却假装生病没有跟随。

等到刘邦出发之后,韩信就派人到陈豨那里传信:“兄弟你尽管放心大胆地去干,我在这里暗中协助你。

” ·《·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 陈豨向来对韩信的才能,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 之后,韩信就暗中和家臣商量,企图发动罪犯与奴隶去抓捕和太子,这样就能够响应陈豨,与他里应外合谋得天下。

结果他的一位家臣的弟弟前去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吕后派萧何前去诈骗韩信,称刚从刘邦那里回来,还说陈豨已经被杀,就算是生病,也要勉强意思意思,前去祝贺。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

刘邦平叛陈豨回来之后,听到韩信已经被杀,刘邦心情很好,于是问韩信临终有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吕后告诉刘邦,韩信临终前说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当年天下局势变化完全取决于韩信,不仅刘邦派人前去安抚韩信,就连项羽也是派人前去拉拢韩信。

于是,韩信的谋士蒯通劝说韩信,反叛,与刘邦、项羽。

韩信却一本正经的说道:“汉遇我厚,吾岂可见利而背恩乎!” 见状,蒯通顿时,他心中明白,劝说不成韩信,韩信也就大祸不远了,为了防止被牵连,就假装疯狂而做了巫师。

刘邦听到之后,顿时后背一阵发凉,自己也在心中暗自假设,倘若韩信真的听信了蒯通的计策,那还尤为可知。

于是,刘邦下令,逮捕蒯通,并且还要将蒯通给煮了。

蒯通连忙说道:“狗各吠非其主。

当彼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

且,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

天下匈匈,争欲为陛下所为,顾力不能,可殚诛邪!” 刘邦听到之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赦免了蒯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甲午海战背后的故事:日本崛起只用了三年半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