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袭是宣皇帝司马懿的军师,为什么历史鲜有记载呢?
【千问解读】
末年,手下可谓人才济济。就武将来说,既有、、、、这,以及、、、、曹休等曹魏宗室武将。
就文臣谋士来说,则有、、、、、、等人。
其中,在曹操的谋士之中,杜袭明明,却没有相对应的名气,也即经常被人们所忽略。
杜袭(生卒年不详),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人。
时期官吏,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济阴太守的。
杜袭的曾祖父杜安,祖父杜根,在前代很有名气。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杜袭避乱到荆州,按宾客的礼节接待他。
同郡人繁钦多次向刘表显示自己的奇才。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杜袭没能得到荆州牧刘表的重用。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接建都。
杜袭逃回故乡,曹操任命他为西鄂县的。
自此之后,杜袭为曹操效力,立下了不少功劳。
在曹操去世后,杜袭还曾担任曹真、司马懿这两位大将的军师。
一 具体来说,建安六年(201年),荆州牧刘表派步骑一万人攻西鄂县,杜袭于是召集所有担负守城的官吏百姓共五十多人,和他们订立誓约。
虽然杜袭偏向于一位谋士,不过,在这场以少对多的战役中,杜袭却身先士卒,亲自拿着弓箭和石块,带领他们合力拼杀。
官吏百姓十分感动,都愿为他献出生命。
临阵杀刘表军数百人,而杜袭的部属也死了三十多人,其余的十八人都负了伤,贼寇才得以攻入城内。
杜袭带领负了伤的官吏百姓突围出城,他们几乎全都战死,但却没有一个叛变的。
杜袭于是聚集逃散的百姓,转移到摩陂扎营,官吏百敬慕他,跟着他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
后来,司隶校尉钟繇表他任议郎。
后来,杜袭又获荀彧推荐,被任为丞相军祭酒。
对于丞相军祭酒这一官职,无疑担负着直接为曹操出谋划策的职责。
而这,意味着杜袭的表现获得了曹操的认可,从而能够在曹操身边展现自己的才华。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国,杜袭与王粲、和洽等同被任命为侍中。
王粲记忆力强,见闻广博,所以曹操出外游览观赏,王粲多次同车随行,至于受到的尊敬却不如和洽、杜袭。
杜袭曾经单独被曹操召见,一直到半夜。
因此,此时的杜袭,无疑是越来越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了。
二 建安二十年(215年),杜袭改领丞相长史,随同曹操征伐盘据汉中的。
面对曹操大军,张鲁选择了归降,这让曹操几乎兵不血刃就攻占了汉中之地,从而暂时阻挠了吞并汉中的计划。
次年曹操回邺城,任命杜袭为驸马都尉,留守汉中这一兵家必争之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将士们十分惊恐,杜袭与郭淮和张郃商讨如何安定军心,于是决定以张郃替代夏侯渊的位置,成功安定军心。
曹操撤出汉中时,要选定留府长史,镇守长安。
在各种意见之下,曹操下令说:“放着千里马不去乘坐,何必急急忙忙地向别处寻求呢?”于是任命杜袭为留府长史,驻守关中。
从这一角度来看,杜袭可以称之为曹操的左膀右臂了,也即这个时候的杜袭,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
在公元219年的时候,郭嘉、荀彧、荀攸等曹操起兵之初的谋士,基本上都已经去世了。
在此背景下,杜袭获得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即其官职和地位可以平步青云。
当然,杜袭也没有让曹操失望,比如在夏侯渊被斩杀之后,就是杜袭当机立断,和张郃一起稳定了夏侯渊大军的军心,避免曹魏在汉中之战中遭受更大的损失。
三 当时,关中将领拥有自己的部曲,不肯归附曹操,而且对曹操有轻慢的言辞。
注意,这里面的许攸,和部下许攸只是重名,也即这是两个人。
面对许攸这位将领的傲慢,曹操大怒,首先打算讨伐他。
大臣们有很多人劝谏他:“可以招抚许攸,共同讨伐强敌。
”曹操把刀横放在膝上,阴沉着脸不肯听从。
在这个关键时刻,杜袭这位谋士劝谏曹操:“只有贤人才能了解贤人,只有圣人才能了解圣人,平常的人怎么能够了解不寻常的人呢?如今豺狼当道却首先去攻击狐狸,人们将会说殿下是避强攻弱,进攻不算勇敢,后退不算仁爱。
臣听说千钧力的弓弩不会对小小的老鼠发动机关,万石重的大钟不会被细弱的草茎撞出音响,现在一个小小的许攸,怎么值得殿下烦劳自己的神明威武呢?”对此,在笔者看来,杜袭的一番话,无疑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曹操,于是曹操优厚地安抚许攸,许攸便马上归顺了曹操。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杜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化解了一场不必要的战役,让曹操用最小的代价收服了许攸这位关中将领,这自然是杜袭能力的最好体现了。
四 最后,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后,继位魏王,赐杜袭爵关内侯。
同年,曹丕代汉称帝,又任命杜袭为督军粮御史,封武平亭侯。
后又先后任督军粮执法和入朝任尚书。
《》中记载: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督军拒亮,徙袭为大将军军师,分邑百户赐兄基爵关内侯。
真薨,司马宣王代之,袭复为军师,增邑三百,并前五百五十户。
以疾征还,拜太中大夫。
薨,追赠少府,谥曰定侯。
子会嗣。
太和元年(227年),继位,进封平阳乡侯。
次年,蜀汉丞相中原,大将军曹真领兵抵抗,并迁杜袭为大将军军师。
因此,对于曹真这位大将军,也需要杜袭这位谋士的辅佐,所以让他担任军师这一官职。
太和五年(231年),曹真逝世,由司马懿接替,杜袭亦转任其军师。
面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北伐,司马懿同样需要杜袭为自己出谋划策。
对此,在笔者看来,连续担任曹真、司马懿的军师,同样体现出杜袭的能力和经验了。
当然,后来因为年龄较大的缘故,杜袭称病回朝,改任太中大夫,也即基本上不过问朝政了。
不久之后,杜袭去世,曹操朝廷追赠少府,定侯。
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奇怪失踪的大西洲到底藏在哪里?
亚特兰蒂斯也就是大西洲就这样进入了公众们的视线,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分不清到底是一个传说中的理想国还是确有其事。
大西洲沉没之谜 最早记载大西洲故事的是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
他在公元前350 年写的两篇对话录《克里斯提阿》和《泰密阿斯》中写道:“传说12000 余年以前,有座阿特兰提斯岛(大西洲),建立在岛上的阿特兰提斯王国曾征服过埃及与北非地区;在与希腊人作战后,阿特兰提斯人退回了自己的国土。
后由于火山、地震的突然爆发,仅一日一夜的工夫,这块陆地便沉入了海底。
” 据传,这块大陆靠近直布罗陀,面积比亚洲和利比亚合起来还大。
这里曾有一个经济文化相当发达的国家——阿特兰提斯王国。
岛上气候温和,森林茂密,风景优美,资源丰富,人民生活在和平安乐的国度里,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王国由许多小国组成,首都座落在岛的中央,交通,商业活动兴盛,建筑物布局宏伟壮丽,色调配置和谐。
市中心的海神庙宇,以金、银、象牙为饰,,灿烂夺目。
大西洲沉没之谜 柏拉图记述的有关的传说,是从他的表弟柯里西亚斯那里听来的,而柯里西亚斯又是从其曾祖父卓彼得斯那里听来的,而卓彼得斯又是从当时雅典著名政治改革家和诗人梭伦(约公元前638~559 年)的口里听来的。
梭伦任满去职后,曾用了10 年时间,漫游于埃及、塞浦路斯、小亚细亚等地。
回国后,他幽居简出,想把他在埃及听到的有关大西洲的传说写成一篇长卷的叙事诗留给后人。
但是,他还没来得及完成这一写作计划便了。
到了柏拉图的时代,关于大西洲的故事已广为流传,几乎妇孺皆知。
据说,柏拉图为了证明其真实性,曾亲自到埃及去作过调查访问。
他请教了一些有名望的僧侣、祭司,但是也只是听听传闻而已,并没有找到他所需要的有分量的材料。
大西洲失落何方 大西洲的故事,是否纯属捏造?如果不是捏造,它又失落何方?迄今为止,阿特兰提斯沉没之谜的书籍数以千计,但是都无法提出确切的证据。
早在中世纪时,就有一些探险家费尽心机,企图找到这座传说中描绘的 “人间天堂”。
在西方寻找新大陆的热潮中,有人把大西洲画在地图上,但这只是一种虚拟,谁也不能断定哪里是确切的方位。
直到现代,这块失踪的 大陆,仍然沉没海底,没有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
这是一种观点。
柏拉图在记载中说它沉没在海克力斯之柱外沿的西海中。
他说的西海,就是今地中海通向大西洋的出海口直布罗陀海峡,可能就是指的大西洋。
1882 年,美国学者唐纳利运用、语言、人种、地质、植物等学科知识,作了综合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假说。
他认为:在发现美洲以前,美洲与埃及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可思议的共同之处,说明了新旧大陆并非完全隔绝而有可能紧密相联。
它们中间一定存在一个大洲,它就是“大西洲”。
1950 年,美国的堂莱立在他的《阿特兰提斯大洪峰之前的地球》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这一观点:大西洲沉没在大西洋中间。
大西洲沉没之谜 另外,古代欧洲、非洲和美洲民间,都有关于大西洲沉没的神话传说。
古巴比伦人和埃及人以及非洲的一些部落,传说大西洲是他们西边的大陆, 而北美的印第安人则认为大西洲在他们的东方。
这些间接材料,自然是有力的佐证。
1958 年,美国范伦坦博士在考察了巴哈马附近海域的河床后,发现那里有许多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结构,还有长达数里的令人费解的线条。
以后潜水员亚柯、哈罗德、洛贝突在比米尼岛附近的海域发现了一条海底石头路, 还有长达数公里的城墙,几个码头与一座栈桥。
很多人以为,这一沉陆之谜似乎马上就要解开了,然而海洋学者却认为这只是一片高地,是由于海洋水位上了而形成的。
另一些学者认为远古传说中的阿特兰提斯王国沉没在地中海里。
俄国学者诺罗夫院士(1795~1869),在他撰写的《关于阿特兰提斯的研究》一文中,推测这一古代沉陆座落在地中海东部,塞浦路斯岛则是该大陆沉没后的残留部分。
但有人在赞同他的观点的同时,对他确定的方位提出了一些修正、如著名学者卡尔纳日齐基在他撰写的《阿特兰提斯》一文中不同意诺罗夫院士把博斯普鲁斯当做“赫拉克勒斯之柱”。
沉没的大西洲 前苏联考古学家热洛夫力主此说,并提出了五点理由。
他将流传于古希腊和黑海边沿的有关神话和传说中提到的地名与人名同这一地区的地名与人名加以对照和比较,发现有一些惊人的相同之处。
1956 年专家们又在黑海发现了海底城市。
据此,热洛夫推断:大西洲可能就是在高加索地区沉入黑海海底的。
1979 年,美国、法国的一些科学家经过先进仪器探测,发现了百慕大三角海底存在金字塔,而且比埃及的金字塔还大得多。
塔下部有两个巨大的洞穴,海水以惊人的速度从洞中穿过,从而卷起狂澜,形成巨大的漩流,造成这一带海域浪潮汹涌,海面雾气腾腾。
1958 年,两位挪威水手曾在这一海域发现了一座古城。
就他们拍摄的照片看,有平原、大道、街巷、圆顶建筑物、角斗场、寺院。
他俩宣称:“我们发现的是大西洲,和柏拉图的描绘。
”然而,他们没有获得可作论据的任何历史文物。
关于这一历史疑案,千百年来,探索者尽管,莫衷一是,然而持“大西洲沉没于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及其海域”的科学家居多。
这里曾是欧洲古代文明的摇篮,但经历了长期的繁荣后,遭到了像传说中的“大西洲”式的厄运,毁灭于一场不可抗拒的突如其来的火山、地震的爆发,不过, 这些观点和论据,也不是的。
神秘的亚特兰蒂斯,是柏拉图的一时兴起还是确有其事?她真的沉没与海底吗?一切还需要未来的检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兵马俑墓主人不是秦始皇嬴政那到底是哪位
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是陵的一部分陪葬坑。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
先后有200多位国家元首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到中国不看秦始皇兵马俑,就不算真到中国!”这是当今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和国际友人发出的。
网络配图 的确,兵马俑太伟大,太壮观,太神奇了!当你站在秦始皇兵马俑军阵前,心灵就会感到巨大的震撼,犹如,雷鸣电闪,而来,其气势之雄伟逼人,其塑造之艺术高超,叹为观止! 公元1974年2月,一群农民在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
从此,一个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地下博物馆被挖掘出来。
至今,兵马俑已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
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样大的陶俑、陶马约6千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军阵;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这一奇迹被认定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几乎成为一种“公论”,甚至美国《焦点》杂志在介绍兵马俑时也称:“中国第一个秦始皇在2200年前驾崩之前统一了中国,下令修建长城,对中国实行残酷统治。
他当时唯一惧怕的是天帝的震怒。
他为此下令修建一座庞大的陵墓,让8000名真人大小的彩绘武士守卫。
”但近些年来,有学者却对这一“公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兵马俑的主人根本不是秦始皇。
此论一出,立即在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么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不是秦始皇呢?如果不是秦始皇又是谁呢?对兵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这一观点提出质疑的是南京建筑学家陈景元,1961年他曾参与秦始皇陵的保护规划,1984年他就曾发表文章质疑兵马俑的真正主人是否是秦始皇,但未得到重视。
网络配图 2006年,他又在《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第2期发表了《兵马俑的主人根本不是秦始皇》一文,首先对秦始皇葬于骊山脚下提出了质疑。
现在认为秦始皇葬于骊山脚下,最主要依据是《》的记载。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面说,“九月,葬始皇郦山。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这里面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说秦始皇死后埋在了骊山,二是说他刚一即位就在骊山建造皇陵。
陈景元认为《史记》的记载未必真实。
秦始皇出巡途中死于河北邢台,要回咸阳的一条捷径是向南过黄河向洛阳,再到西安;另一条路线如秦俑馆里所记载的:向西经井陉,过娘子关到太原,再向北到包头转至西安。
无论是哪条路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回到咸阳,而在夏天要保证、为“篡权”所要求的“秘不发丧”,保证尸体不腐烂也是非常难的。
这样看来,秦始皇的尸骨其实是出不了河北省的,即使到了骊山,也只能做个衣冠冢。
而从陕西省文管会1960年初到当地进行现场调查后所写的调查报告来看,位于现在秦始皇陵北面的大量夯土地基上什么都没有,作为宫殿建筑群主要部分的这一地块当时根本就还没有进行施工建设,内城、外城及封土等都是死后的工程。
而骊山上洪水严重,几乎每隔三年就会下一场暴雨,开挖的地宫也不可能不顾积水而在秦始皇死前几十年就预修。
既然秦始皇陵不在骊山,那么位于骊山脚下的兵马俑又是谁的呢?陈景元认为兵马俑其实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的。
秦,姓芈(mǐ),楚国王族,后嫁于。
她在秦国统治了四十一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掌权治国的女国君,甚至有人称她为两千多年前的“太后”。
为何说兵马俑不是秦始皇而是她的陪葬呢?陈景元认为历史上秦始皇曾经下令将陵墓向外扩展“三百丈”,但秦时的“三百丈”只有690米,所以在秦始皇陵封土之东近二公里的兵马俑,不可能被包括在这一个“三百丈”的界址之中,因而也不可能成为秦始皇陵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在《史记·正义》及《陕西通志》、《临潼县志》等史料中,都有“骊山:在雍州新丰县南16里;秦始皇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10里;陵:在雍州新丰县南14里”的记载。
网络配图 雍州新丰县的县城,也就是今天临潼县新丰镇的东北不远处,根据上述明确的方位和里程,很容易判断出秦宣太后陵,就在秦始皇陵的东侧偏南、距骊山山脚约2里处的西杨村、下和村一带,也就是人们现在所熟知的秦俑坑附近。
此外,在兵马俑的身上也发现了一些奇怪之处:一些兵俑的头顶,梳有苗裔楚人特有的、偏于一侧的歪髻;秦俑所着衣服,非常鲜艳,与秦王朝的尚黑制度,有显著差别;在一些陶俑身上还发现了“芈”字,疑为秦宣太后的姓。
如果兵马俑真是秦宣太后的陪葬,那么哪里是宣太后的陵墓呢?但目前考古学者还没有发现足以与兵马俑匹配的宣太后墓。
考据学上强调“孤证不立”,就是单独的一个例子是不能证明一个事物的真实性的,至少凭借现有证据而断定“兵马俑的主人是宣太后而非秦始皇”为时尚早。
这也使得陈景元的质疑更多地停留在猜疑假设阶段,也说明当前的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研究还应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