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望:李世民杀了太子后李渊说了什么?
【千问解读】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了自己的太子大哥和齐王李元吉也是非常令人震惊了。
我们现在看都觉得非常令人难以置信,就更别说当时人们和李渊了。
估计李渊才是最吃惊的那位,自己的儿子竟然互相残杀逼自己把太子位传给李世民,如果当时李渊没同意的话可能也是性命难保。
李世民不得不说是一位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亲情在他眼里完全一文不值。
可见当皇帝的儿子也不是那么好的事情啊。
隋文帝杨坚结束了南北朝持续了三百年的乱世,重新在中原大地建立了大一统的正统王朝。
可当皇位传到隋炀帝杨广手中时,偌大的隋朝基业几年时间就被他给败光了,自己也落得兵变被杀的下场。
随着杨家的失势,李家人迅速崛起,在李世民劝说下,李渊起兵拿下长安成就了帝业。
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立下了无与伦比的功绩,他统率军队一举消灭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政权,可以说开创唐朝基业的首功当属李世民。
以前李世民劝说李渊起兵的时候,李渊向李世民承诺,如果举事成功,一定立他为太子。
可是李世民实在是太优秀了,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横扫天下,关东诸路豪杰争相依附在李世民的帐下。
李渊怕李世民实力过强威胁到自己,于是便反悔让大儿子李建成做了太子,而只让李世民做了秦王。
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怎能甘心屈居秦王之位,无论是比功劳还是人望,他都远胜于大哥李建成。
于是李世民与大哥李建成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李世民有天策府中众多谋臣猛将支持,而李建成则拉拢了四弟齐王李元吉站在自己这边。
两人之间的对决逐渐由暗斗转为生死大战。
太子李建成奏请四弟李元吉领军出击突厥,想利用这个机会发动政变杀了李世民。
李世民则先发制人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双双射杀。
李世民杀了大哥和四弟后,他还有一个顾忌,那就是父亲李渊对此事的态度。
为了保险起见,李世民命令尉迟恭提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头颅去控制住父亲李渊。
看到二子的惨状后,李渊内心十分悲痛,可他还是识相的让位给李世民以求自保。
李世民得知父亲李渊同意让位后,欣喜万分。
他赶忙赶到父亲身边,一头扎进父亲怀里,吸吮起父亲的乳头,表现的如同婴儿般顺从。
很明显李世民这是在演戏,是在向天下人展示“玄武门之变”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父子之情。
不得不说李世民确实手段十分高明,只是他扑到李渊怀里“干那事”实在让人不忍直视啊!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有多少?唐太宗李世民之后的帝王是哪位?
天天见面,感情肯定很深,得到皇位的可能性就越大。
李治的出身实在太好,父亲是“贞观之治”的英雄李世民,母亲是“贤哉长孙,母仪何伟”的文德皇后,而且,他一降世,李世民就非常高兴,于是下令在这一天出生的所有孩大大有赏,还在宫里举办宴会,邀请了五品以上的大臣。
在贞观五年的时候,李治就被册封为晋王,随后又授予了并州都督一职,据《·地理志》记载,并州即太原府,而且太原贵为北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可谓是地位全面超然,它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更是李唐的龙兴之地!而李世民将这块肥肉赐给了李治,足以见得这位小儿子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是多大了! 从小就被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养着,李治本人也是十分争气,又聪明又善良,还孝顺,唐太宗心里更加舍不得自己这个儿子了。
在李治7岁时,母亲去世,按理说,没有母妃的皇子应该分配宫殿到宫外居住,但是,唐太宗真的太爱这个儿子了,再加上失去母亲,看起来又那么可怜,于是唐太宗坚持把李治兄妹留在了宫里,自己亲自照顾。
《唐会要》上这样记载道“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褚遂良曾说:“然晋王,陛下亲自抚养,至於成立,上圣深慈,偏所锺爱。
”大家都知道,皇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必须到自己受封的封地去,可是李治这位享有皇帝宠爱的皇子怎么能一样呢,贞观十六年,李治不仅没去封地,反而受到太宗的允许,直接参政!!! 要是换做其他皇子,估计太宗就不会这么放心了,皇子参政,向来会使皇帝内心戒备,对于此事,史书上特别用了“特深宠异”这四个字来形容唐太宗对李治的溺爱之情。
可见,太宗当时就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独宠小儿子。
这种做法让身为太子的李泰看不下去了,这么偏心的父亲,万一太子之位不保怎么办?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易储风波,褚遂良给太宗谏言道,您就是因为太偏心了,所以太子才会这么没有安全感,急着让你把皇位交给他,他以后还愿意杀了孩子将皇位传给弟弟。
您应该考虑让李治去封地了!可是太宗对于这个很有道理的建议的反应让人深思,《旧唐书》写到:“太宗涕泗交下曰:‘我不能。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册立李治为太子,李治的为人他最知道不过,李治特别善良,如果他将来成为皇帝,那么一定不会出现兄弟相残的情况。
作为一个父亲,他真是偏心到了极点,当然,更偏心的还在后面,当他立15岁的李治为太子后,他又开始操心了,小儿子太善良,万一守不住这个皇位怎么办,兄弟能力又那么强,大臣挟持他了怎么办,于是他又开始替李治未来登基之后扫清障碍。
这个父亲溺爱小儿子已经到了的地步了,分享一则书信,你看了就知道。
《两度帖》(唐太宗征高丽时写给李治的信)原文: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
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
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
耶耶,敕。
大意就是,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书信,却还不见你的。
爸爸我担心的要死呀。
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一样。
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
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
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
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
爸爸,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太宗李世民的年龄比尉迟敬德小,为什么要将女儿嫁给他?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