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年人,都把杜甫视为知己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8-29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文/陈思呈

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3期

中年也许是人生中压力最大的阶段:中年人不管是从时间上、体力上,还是荷尔蒙分泌上,都不如年轻人,但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却要求他们必须比年轻人更耐扛。

中年人是疲倦的,中年人也很容易疲倦。

从某种意义上讲,年轻时越出色的人中年时越容易疲倦,因为卓尔不群的年轻人多数是理想主义者,理想的尺寸太大,现实的尺寸太小,两者之间的不服帖,往往在中年阶段最为明显。

这个时候绝望感就会涌现出来——他们不再是站在世界前排的人了,也不再想站到前排中去。

在我身边,有很多中年人开始把杜甫视为知音。

杜甫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热爱家庭的诗人。

他的诗歌里面,频频出现他的家事。

忧伤的时候,他最牵挂的事物是家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最快乐的时候,他仍不忘写写他的妻儿:“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他写过对孩子的期望,写过因贫困对女儿的亏欠,还写过他在成都如何建房子、装修、借物、娱乐……各种日常。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杜甫为什么那么重视家庭?

我想,这就是中年心态。

受挫的中年人,从年轻时的壮志满怀和博爱情怀中抽身出来,转而看重生命里那个小小的共同体。

杜甫的诗,得到了很多中年人的共鸣,我以为原因也在于此。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写的是杜甫在成都时的生活。

彼时,他虽然家贫、妻老、子稚、身病,快愁死了,但是他借助某种圆融的哲学取得了平衡。

这是种什么状态?就是在他的小共同体里,他获得了圆满。

咱们不是不能远行壮游吗?没关系,咱们家门前有清江,堂上有飞燕,水上有鸥鸟。

咱们没有玩具?不要紧,老妻会画棋局,孩子会做鱼钩,都是用天然的材料。

咱们还有故人送米。

再说,清风明月也不需要买。

最要紧的是一家人齐齐整整,那么此生还有何求?

杜甫用平凡生活的水滴石穿成全自己,把最平凡的事物逐一归位,让它们在无趣的序列中呈现有趣的秩序之美。

与杜甫相比,李白则是属于青春的。

李白推崇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他说“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典型的青春症候群的人说的话。

千金散尽可以说,还复来可能吗?

不说别的,如果儿幼母老,妻又无业,中年人能今朝有酒今朝醉吗?

但中年人是否就注定了这沉重的命运?这沉重里面是否全是悲催?

窃以为,这个懂得老妻画棋取乐的杜甫,与那个写出“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杜甫,是一脉相承的。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可以看到杜甫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写过:“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他对种种人生况味,似乎有着异于常人的兴趣。

他深入地感受这些况味,把它们变成诗,这就是他为什么即使写家庭生活,后面也有对这世界上万千人士的悲悯。

诗人车前子说,热读李白,冷读杜甫。

这种心理,正好跟我所说的“年轻读李白,年老读杜甫”相宜。

车前子还说,汉语之美,是有不同面目的。

打个比方,李白就如丝绸。

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看似接近,却大有不同。

杜甫的这个句子,总有些扭结、不平整——总有些褶皱。

与李白的丝绸感一比较,杜甫就是土布之感。

我爱土布,土布质地较厚,是不如丝绸凉快。

看来杜甫的诗的确适合于寒夜朗读。

抛开土布与丝绸的比喻,抛开文学与美学的理论,杜甫的诗作之所以适合在冷天里吟读,只是因为,他更能抚慰失意人的心。

作者:陈思呈,来源:《读者》杂志2018年第3期,原标题《中年宜读杜甫》。

李白入狱之谜:解析是哪位把诗仙李白送进了监狱?

入狱之谜:自天宝初,时,翰林学士李白在沉香亭为和杨玉环醉赋《清平调》;让脱靴侍候;被赐金放还后,遂到处游山玩水,以饮酒吟诗,学道会友为乐事,倒也逍遥自在。

但这种逍遥的生活,被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的打破了,而直接打破李白神仙般飘逸生活者,是一个叫李?的人。

就是这个人,将一代诗仙打造成了一个罪犯;也是他,将天才大诗人送进了监狱。

“谪仙人”李白所有的人生耻辱都和这个叫李?的人息息相关。

那么,这个李?究竟是何许人也? 李?就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的第十六子。

他从小失去了母亲,虽相貌丑陋,但聪敏好学,在玄宗诸子中以博学而闻名。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三月,四岁的李?被封为永王;开元十五年五月,遥领荆州大都督;开元二十年七月,加开府仪同三司。

永王李?也风光无限地过了几十年舒坦的王爷好日子。

然而,永王的好日子同样也被“安史之乱”打破了。

天宝十五年六月,潼关失守。

六月十三日凌晨,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诸皇子等一干人众,在随行禁军的护卫下逃离长安,准备入蜀避难。

六月十四日中午,逃难的车队到达马嵬坡驿站。

护卫部队哗变发难,杀了宰相等,并逼唐玄宗缢杀了杨贵妃。

十五日,玄宗留下太子以图恢复北方,自己继续逃亡。

七月十五日,玄宗听从了大臣的建议,下了一道重要的分置诏书。

其中两项最重要的任命就是:太子李亨充任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南取长安、洛阳;永王李?充任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岭南、黔中节度都使。

虽然盛王和丰王也充任了南北方的大都督,但他们都不赴任所,而是随侍玄宗左右。

只有太子李亨和永王李?分赴任所。

玄宗的用意非常明白,李亨所负的是恢复黄河流域的使命,李?所负的是经营长江流域的使命。

但在分置诏书下达之前,太子李亨于七月十二日已在灵武即位,是为,改元“至德”,尊唐玄宗为“上皇天帝”。

直到八月十二日,灵武的通报才到达成都,唐玄宗只好听从手握重兵的往日之太子今日之肃宗李亨的摆布了。

分置诏书下达后,永王李?就离开了唐玄宗。

离开时,玄宗无疑是对李?面授过机宜的。

李?于天宝十五年七月至襄阳,九月至江夏。

李?到江陵后,招募士兵好几万,并补署了郎官、御史等官员。

当时,江淮间租赋上亿万,粟米堆积如山,兵源也相当充足,李?希望借此壮大自己。

至此,李?仍是在按分置诏书行事。

已当了的肃宗听到这些情况后,担心李?有割据的企图,诏令李?回到蜀中太上皇的身边,李?不听从。

他的儿子襄阳王李?,刚勇却缺乏谋略,劝李?攻取金陵。

于是李?以深惟明、季广琛、高仙琦为将领,引舟师向东,率披甲士兵五千到达广陵。

但未敢扬言要取江东地区。

随机文章三国志英雄一分高下!是拥有皇室血统的刘备胜出还是以实力决胜负的曹操?河南周口清朝干尸,一夜间疑似还魂自己消失质疑美国宇航员登月造假,质疑证据经不起推敲(谣言)揭秘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谁,蔡伦竟不是发明者/西汉造纸术就出现了宇宙膨胀的三种结果,反弹收缩/大撕裂/绝对零度(都是宇宙末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李白十首经典诗作赏析

李白的诗作,流传千古,其醉意中的佳作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及其赏析。

1总体概览李白的诗作多以豪放不羁、意境深远著称,其中《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更是家喻户晓。

这些诗作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

2经典诗作及赏析(表格形式) 序号 诗作名称 名句 赏析 1 《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2 《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及时行乐的追求。

3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此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诗人的思乡之情。

4 《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此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月下独酌时的孤独与旷达。

5 《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艰险,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3总结李白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通过赏析这些经典诗作,我们不仅能领略到诗人的才情和智慧,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为什么中年人,都把杜甫视为知己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