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一斗米十斤肉一斛酒这么多怎么吃下去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08 点击数:
简介:说到古代人吃饭喝酒的问题我们一直以为他们都应该是那种经常吃不饱系列的,但是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什么有的古人吃什么一斗米啊,十斤肉啊,还有一斛酒这样的,这样看来的话这样的食物量就非常大了,那么这么多食物小编真的是看不懂了,古代人是怎么吃得下去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啦分析揭秘看看吧! 1.古人吃肉少,所以偶尔吃一顿很厉害 古代的中国人其实很

【千问解读】

说到古代人吃饭喝酒的问题我们一直以为他们都应该是那种经常吃不饱系列的,但是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什么有的古人吃什么一斗米啊,十斤肉啊,还有一斛酒这样的,这样看来的话这样的食物量就非常大了,那么这么多食物小编真的是看不懂了,古代人是怎么吃得下去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啦分析揭秘看看吧!

古人的一斗米十斤肉一斛酒这么多怎么吃下去的?

1.古人吃肉少,所以偶尔吃一顿很厉害

古代的中国人其实很少吃肉,副食严重不足。

人不吃肉,肚子里面油水不足,吃主食就会特别多。

以朝鲜为例,人民军战士一天定量为800克,也就是1.6斤。

这1.6斤的米,给看这篇文章的人来吃,10个有9个怕是吃不下。

但朝鲜人民军战士,几乎人人都不够吃。

为什么?

解放军战士的主食定量,其实一天也有650克,但肉类有200克以上,这才能够适应训练的消耗。

相反,人民军战士没有这200克肉,只有800克粮食,自然觉得不够吃了。

萨沙的1个亲戚,在丹东做边贸,90年代曾经接待过1个朝鲜的科长。

这个科长第一次出国,亲戚知道他在那边没油水,不敢请他吃大鱼大肉怕肠胃受不了,就请吃面条。

谁知道,这个30岁左右的科长,一次竟然吃了1个大铁锅的面条。

平时早饭,能吃10几个包子或者10块烧饼。

他最厉害的一次,曾经吃下了16个小笼包!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真不敢相信。

道理也是这样,古人平时吃主食是很厉害的,酷似今天的大胃王。

如果偶尔让他们吃一顿主食夹肉,自然能吃多少吃多少,就像我们今天吃自助餐一样。

古人的一斗米十斤肉一斛酒这么多怎么吃下去的?

2.古代的计量单位不同

古代的斤两要比今天小得多。

古代的一斗,也分大斗小斗,大概是今天的1到2公斤,也就是2到4斤米。

2到4斤米虽然夸张,但古代的米多少还有壳子的,舂米以后剩下的也就1到3斤多。

对于体力劳动者,一顿还是能够吃的下的。

至于肉,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而不是今天的500克。

10斤肉也就是2580克,2.5公斤。

一顿吃下5斤肉,似乎不太可能,但如果是带骨头的肉,除去骨头肉也就是3斤多,还是吃得下的。

话虽如此,如果一次吃1到3斤米加上3斤多肉,一般人恐怕还真不行。

得要大胃王来了。

古人的一斗米十斤肉一斛酒这么多怎么吃下去的?

3.这是夸张的表现,一般展示这个人身体好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能吃的大汉一般都能干活。

在俄罗斯,地主雇佣临时工时,一般先请他们吃一顿,然后选择吃的最多的。

一般认为,吃得多,说明消化能力强,新陈代谢好,身体肯定壮,体力也好。

所以,这些古人的数据,不可避免又夸张的成分,主要是赞扬这个人身体多么的好。

其实古书很多数字都是靠不住的,习惯就好。

为什么说“应州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非常奇怪的战争?只有几十人的伤亡

亲自指挥的战胜蒙古小王子达延汗的“应州大捷”,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非常奇怪的战争。

为什么说这场战争很奇怪呢? (明武宗画像) 这场大战,明军参战兵力有五万余人,蒙古小王子参战的兵力也有四五万人,双方的兵力加起来,至少有十来万人。

这场战争最后以蒙古小王子败退结束。

按照《·鞑靼/" 鞑靼列传》记载:“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

”也就是说,这场大战给予了蒙古沉重的打击,此后蒙古人虽然还是会按照惯例,每年都会到边关抄掠,但也就是抢一点东西就赶紧逃走,不敢往内地走得太远。

而且按照《蒙古黄金史》的记载,这个蒙古小王子达延汗,在蒙古历史上可是个了不起的人,他6岁即位,在位38年,16岁亲政以后,就东征西伐,先后征服了、火筛、亦卜剌等部落,统一漠南蒙古,被称为蒙古历史上的“中兴之主”。

而且,按照《蒙古黄金史》的记载,达延汗恰好也就是在与交战的这一年去世的,去世时44岁。

去世后,统一的漠南蒙古再一次分裂。

虽然史书上并没有说明,达延汗的去世,是否与应州战败有关。

但是,本来他还能,指挥部队长途奔袭,攻打明朝,突然就去世了,肯定与这场战争不无关系。

可以这么说,明武宗指挥的这场应州大捷,不仅仅让蒙古人从此不敢轻易进犯明朝边关,而且还及时阻止了蒙古统一的进程,避免了蒙古草原上第二个的崛起,其意义是相当深远的。

(达延汗画像) 既然这场“应州大捷”参战人数这么多,战斗取得了如此大的胜利,战斗所产生的影响那么深远,为什么史书上对这次大捷的记载,会如此奇怪呢? 说史书对这次大捷的记载很奇怪,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是《明史·武宗本纪》记载比较简略。

就一句话:“甲辰,小王子犯阳和,掠应州。

丁未,亲督诸军御之,战五日。

辛亥,寇引去,驻跸大同。

” 二是《明史·鞑靼列传》的记载充满戏说的味道。

“十二年冬,小王子以五万骑自榆林入寇,围总兵王勋等于应州。

帝幸阳和,亲部署,督诸将往援,殊死战,敌稍却。

明日复来攻,自辰至酉,战百余合,敌引而西,追至平虏、朔州,值大风黑雾,昼晦,帝乃还,命宣捷于朝。

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

”这段记录,有过程,有结果,但满满都是戏说的意味。

三是《明实录·武宗实录》对战果的记载耐人寻味。

其中对战果有一个详细的说明:“是役也,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死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

”一场十万人参与的大战,战了五日,竟然只有几十个人的死亡。

这仿佛打的不是的肉搏战,而是现代的高科技战争。

(应州大捷) 那么,为什么正史会有这么奇怪的记录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其一,史书把明武宗定性为荒唐。

所谓盖棺论定,古代皇帝去世后,史官一般都会着手写这个皇帝的“实录”。

在写“实录”的时候,一般都会给他定个性。

从为尊者讳的角度出发,一般都不会把皇帝写得很惨。

但是明武宗是个例外。

一来,他在世的时候,说话行事都与大臣们格格不入。

包括应州之战,大臣们本来就是反对他亲自带兵参战的,他却一定要去。

所以就算战胜了,写史书的大臣们也对他这场大战不以为然。

二来,明武宗去世后,继位。

朱厚熜在“大礼议”中就表现出来了,他不把明武宗放在眼里。

所以肯定就默许史官们那样轻描淡写地写。

其二,应州大捷的时候没有文官在场。

因为文官们都坚决反对明武宗亲自率军指挥作战,因此明武宗一赌气,一个文官也不带在身边。

后来战争打赢以后,明武宗回去向文官们讲这件事。

但是文官们都不相信,觉得他在吹牛。

但是又不敢明说他在吹牛,所以才写了个很荒唐的数据,通过“微言大义”,表明文官们的态度。

但文官们没想到的是,这个记载一下暴露了他们的无知。

一场十多万人参加的大战,残杀五天,怎么可能才死十几个人! 其三,清人贬低的一贯做法。

《明史》是清人编写的。

清人在编写《明史》的时候,本来对明朝皇帝就很不公允。

现在他们得到的明朝史料《明实录》就已经对明武宗不公允了,所以乐得在原先史料上,进一步戏说。

因为这样原因,我们现在读到的史书,就成了这个样子。

随机文章源氏家族简介汉武帝马邑之谋之后美国黑鹰战斗机简介,最先进海军直升机(531万美元一架)巴西亚马逊外星人事件,外国游客意外拍到外星人/真实外星人图片空中屠夫德国FW-190战斗机,杀得英法联军丢盔弃甲(生产2000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摩诃迦叶有着怎么样的轶事趣闻?他是如何帮助别人的

有一次,佛陀和诸弟子在舍卫国的时候,王舍城的教区就由大迦叶主持,他经常出入王舍城布施福祉。

他托钵的时候,是远避富豪而选择贫穷之家。

尊者的心中以为,富人虽该怜愍,但总不如每日都要为生活忧愁的人可怜。

那些贫苦的人,因为贫穷而不能享受到五欲的快乐,虽然闻到正法很高兴,但究竟不能获得行布施的幸福。

尊者大迦叶,那慈悲的心如流水一般,流注到这些可怜的人们身上。

在王舍城中,有位很贫穷的老婆婆,既无亲戚,也无家可归。

白天,东街流浪到西街;晚上,随便睡在小巷的角落。

她身上穿的是以竹叶编织而成的衣服,只能掩蔽她那难看的裸体,当身体生起严重的病症时,她只能躺在尘埃中等死。

有时,富家的佣人,将洗米的水汁倒在老婆婆的身旁,被饥饿所迫的老婆婆,赶快用破瓦片去接受那肮脏的米汁来充饥。

大迦叶知道这位可怜被贫病所缠的老婆婆后,特别前去访问。

老婆婆自从贫病加诸身上以后,从来就不曾有人访问过她。

尊者到时,她挺起病身一看,原来是一位很庄严的乞食比丘,难道比丘比老婆婆还贫穷?所以她就说道: 「我的身体被贫病所煎迫,尘埃草堆就是我的家,你看我没有穿衣服就这样躺着。

在这国中,没有比我再贫穷苦恼的人。

唉!难道世上没有一个仁慈的人供养你们沙门吗?你为什么要来访问我?你应该先来设法救济救济我的贫苦!」 大迦叶回答道: 「在这个世上最尊贵最仁慈的人莫过于佛陀,或者是沐浴着佛陀教化的人!今天,我就是为了救济你的贫穷,才特地来向你乞食。

我也想用物质来帮助你,虽然这样可以免你一时之苦,但那会更增加你的贫穷。

不如你随便把身边的一点东西布施我,你以此功德,来世一定可以生在富豪的人家,或是生到天上,享受比较久的快乐。

」 老婆婆虽为尊者的说教与慈悲所感动,但找不到一样东西可以布施。

老婆婆就伤心的哭泣着说道: 「伟大的沙门!你尊贵的教示深深的铭刻在我的心底,不过,你也知道我是一个贫穷下贱的人,我的身边既没有食物供养你,也没有衣服可以布施你。

」 「老婆婆!有意布施的,即非穷人;知道惭愧的人也就是穿著法衣的人。

你既拥有这两种稀世之宝,所以你决不是贫穷的人。

看那些世上占有金银财宝的人,不知道布施,不懂得惭愧,才是极愚痴极贫穷的人。

」 老婆婆听到这样的教示,欢喜得几乎跳起来,法喜洋溢在她的胸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她忘记了自己污秽的身体,竟将瓦片里剩下的米汁,从竹篱上捧给大迦叶尊者,尊者也恭恭敬敬的把它接过来,为了避免她的疑惑,尊者立即把米汁喝干,老婆婆内心欢喜无比。

没有多久,老婆婆终于离开人世,往生忉利天宫,由于布施供养米汁的功德,她做了美丽的天女。

有一次她念起前生的福业,想起大迦叶尊者的恩惠,曾下降人间将天华散在尊者的身上。

随机文章疾病恶魔别西卜,地狱的宰相古希腊人严重的苍蝇之王怎么弄死僧帽水母,僧帽水母有剧毒是真的(触之毙命/离开水会死)老子参透了宇宙真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诠释宇宙奥妙海贼王果实能力排行榜,主角路飞橡胶果实果断第一1984年被贬下凡的神仙,翻遍资料找不到/疑似变成了一个动物(谣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古人的一斗米十斤肉一斛酒这么多怎么吃下去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