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骑兵对上步兵有多大优势?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7-08 点击数:
简介:古代不同兵种,基本上都是一种相互克制的状态。

但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骑兵的战斗力几乎都是最强的。

曹操的精锐部队虎豹骑就是一支骑兵部队,早期把刘备打跑了好几次。

如果是步兵遇到骑兵真的就没办法战胜了吗?历史上大多数次的情况是这样的,不过也有特殊情况是少数步兵战胜了骑兵,那就对地形还有战略的要求比较高了,这次就为大家讲讲骑兵还有步兵的作战方式

【千问解读】

古代不同兵种,基本上都是一种相互克制的状态。

但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骑兵的战斗力几乎都是最强的。

曹操的精锐部队虎豹骑就是一支骑兵部队,早期把刘备打跑了好几次。

如果是步兵遇到骑兵真的就没办法战胜了吗?历史上大多数次的情况是这样的,不过也有特殊情况是少数步兵战胜了骑兵,那就对地形还有战略的要求比较高了,这次就为大家讲讲骑兵还有步兵的作战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骑兵对上步兵有多大优势?

在古代军队里,骑兵就好比是现在的重型坦克,对步兵形成巨大的威胁。

战马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

宋朝失去燕云十六州以后,没有产好马的地方,以至于一直疲弱,被动挨打。

但是其实骑兵对于步兵来说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存在,步兵也可以倚靠特殊的武器、方阵、战法取胜骑兵。

早先的骑兵其实并不是那么强。

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出马镫,所以骑兵无法直接对敌军冲锋,只能充当骚扰消耗的角色。

那个时候战车是军队中的战略武器。

看一个国家的国力和军力就看这个国家有多少辆战车。

古代骑兵对上步兵有多大优势?

后来马镫的出现让士兵在马背上能做出更多的动作,骑兵也在战争中唱起了主角。

但是步兵在对抗骑兵中总结出了办法。

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缺少马匹,都是以步兵为主。

魏国的骑兵披坚执锐,所向披靡。

蜀相诸葛亮就为阻挡魏国的骑兵总结出一套车阵战法。

诸葛亮制作出一种小车叫做偏箱车。

这种车分为两种,一种在上面放上枪尖,一种在上面用木板搭成一个小屋,里面有一个弓弩手朝外射箭。

这种车一个人就能启动,有效防御骑兵的冲击,堪称低配版的坦克。

诸葛亮还使用扎马钉和诸葛连弩来遏制骑兵。

扎马钉能扎伤马蹄,使骑兵的冲锋中断,而诸葛连弩的强大火力更是魏国骑兵的噩梦。

古代骑兵对上步兵有多大优势?

步兵对抗骑兵还有特殊的阵法。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曾经用两千步卒抵抗三万骑兵。

刘裕使用的阵法叫做“却月阵”。

还是以战车为核心,把战车围成一个弧形,像一弯月亮面对骑兵的进攻。

战车上有枪兵也有弓弩手。

还有少量的骑兵游走策应。

骑兵接触却月阵以后,不但冲不破步兵的防守,还被弓弩和长枪杀得死伤惨重。

宋朝的时候,战车在武器的升级换代中被淘汰,抗金名将岳飞发明了更为先进的“三叠阵”。

古代骑兵对上步兵有多大优势?

此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作战部是长枪兵。

这些士兵把枪尖朝向骑兵举起,坐在地上不能动,充当拒马枪,遏制骑兵的冲锋;第二部分是处于最后方的弩手。

宋朝时期有一种弩叫做神臂弩,威力大射程远。

骑兵快到的时候,这些弩手就朝骑兵开始射击,造成杀伤;第三部分是处于中间的弓手。

骑兵更近一些的时候,他们就和弩手一起攻击骑兵。

岳飞就靠这种阵法,在野战中多次战胜金朝的铁骑。

宋朝缺少骑兵,岳家军是如何快速组建骑兵旅的?

北宋王朝覆灭以后,统治者放弃领地往南逃奔,在淮河以南建立政权,南宋领地大致在长江以南,照理来说,江南地区物产丰富,唯独缺少战马,南宋军队只能以步兵为主,其实真实情况并飞如此,南宋初年,脱颖而出,成了最具战斗力的部队,手下足足有10之众,其中有两万多名骑兵,岳飞的军队中为何会有这么多战马呢? 一、宋朝没有产马区,只能依靠进口 古代历史上,每一个强大的王朝都会有一支战斗力惊人的骑兵集团,与就是如此,然而发展到了宋朝,引以为傲的骑兵却不见了,只能发展步兵,古代盛产战马的地方只有东北和西北地区。

北宋年间,辽国崛起占据东北,而西北则在西夏的控制下,宋朝境内没有产马区,只能向大理国等地进口战马,进口始终解决不了问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其他王朝匹敌,宋朝对外宣称拥有22万骑兵,真实情况却大相径庭,据统计宋朝骑兵发展鼎盛阶段也只有5万人。

南宋建国初年,爆发了富平之战,南宋统治者一系列的错误指挥葬送了大好前程,仅有的5万骑兵,此战过后,宋朝再也没有实力组建骑兵部队。

金国崛起之后,先后消灭了辽国和北宋等势力,逼迫宋朝统治者南逃,金军趁机率军南下攻下了许多地盘,南宋军队多以步兵为主,不善于,只能依靠城池据守,根本无法与金国军队进行攻坚战。

南宋建立初期也曾取得几次大胜,都是依靠城池防御取胜,野战能力根本无法与金国相比,由于金国迟早会南下,宋朝统治者也想到了这一点,命人造了许多大船,随时准备从水路逃跑。

宋朝官员人人自危,“其势如泰山,我朝如累卵。

”比喻双方之间的差距,但是也有不怕金国的人,以岳飞为代表的主战派,靠自己的能力发展组建了一支骑兵部队。

二、岳飞依靠战场缴获,组建了骑兵部队 金国消灭北宋之后,并没有长驱直入占领中原,金国人也清楚作为外来者不可能得到当地人的支持,于是扶持宋朝官员刘豫成立伪齐政权,伪齐政权控制黄河流域大片地区,金国人为了扶持刘豫,向他们提供了大批战马。

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伪齐政权多次主动出击,进攻宋朝,不过实力上的差距难以弥补,宋朝虽弱,那是针对金国来说,摆平一个伪齐政权非常轻松,尤其是在湖北,双方爆发多次大战,岳飞率领岳家军连战连胜。

从战场上缴获了大量战马,对于缺少马匹的宋朝军队来说十分珍贵,依靠战场上缴获得来的马匹,岳飞组建了赫赫有名的背嵬军,在岳飞北伐的过程中,背嵬军接连击败金国军队,一系列的惨烈的战斗之后,背嵬军打响了名声,在骑兵对战方面,宋朝丝毫不落下风。

依靠从战场上缴获得来的战马,宋朝军队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但是依旧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宋朝马匹缺少的问题,宋朝拥兵40万,多数人都是步兵,主要对手金国马匹充裕,一个人都能拥有两匹战马,是宋朝军士不敢想象的。

战争打的就是消耗,除了钱财和物资之外,马匹也是重要损耗,常年战争之后,宋朝战马逐年老化,没有新战马充军,骑兵部队的战斗力逐年下降,尤其是在岳飞去世之后,岳家军混编成多个部队,宋朝再也没有拿的出手的骑兵了。

完颜亮率领大军进攻南宋的时候,宋朝统治者只能依靠长江据守,至于长江以北的区域,只能拱手让人。

三、金国后期,问题同样严重 宋朝缺少战马是公认的事实,强大的金国统治后期,战马问题同样严重,金国南下进入中原之后,迅速被汉化,众多统治者沉迷中原习俗,甚至连女真话都忘记了,金国中后期,各项制度都已瓦解,金国腐败问题十分严重,战马数量越来越少。

蒙古崛起之后,开始挑战金国权威,此时金国军队也是以步兵为主,面对神出鬼没的骑兵部队,只能向西夏国求助,西夏认为蒙古作为新兴势力不能得罪,金国虽然败落,却依旧强大,为了讨好双方,只好向金国出产劣质马匹,这些马匹根本不足以上战场,最终金国惨遭灭亡。

随机文章宋朝历史上获评价最高的皇帝是如何拒吹枕边风?南极无雪干谷之谜,2000米冰层覆盖的南极竟有无雪区西方神话十大魔神,萨麦尔加百列榜上有名(地位曾仅此上帝)揭秘中国第一战国女尸案,古尸被扒光损毁/盗墓贼逃亡23年被抓宇宙黑洞是怎么形成的,霍金说掉进黑洞不会死会进入另一个宇宙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不敌匈奴单于?匈奴已经有了重装备骑兵

「白登之围」是亚洲史上一个划时代事件,标志着中原-游牧对抗的千年战争史诗正式拉开帷幕。

因为此时的匈奴已经是第一个「草原帝国」,中原也恰逢秦汉帝国刚刚稳定,双方可谓,可惜代表的中原文明却遇到了重大挫折。

其中原因究竟何在呢? 一,欧亚草原涌动新一轮军事技术爆发 根据前苏联学家吉列谢夫的《南西伯利亚古代史》一书研究,公元前4世纪-3世纪是欧亚大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亚洲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骑兵,其次是铁制武器的应用。

吉列谢夫通过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区一带)的作坊遗址发现,认为此时的东方草原已经有「铠马」,即重装备骑兵。

于是,从中亚到东北亚的广大地区里,出现了一轮残酷的游牧民族争霸战争。

铠马 匈奴人显然已经掌握从黑海北岸草原播迁过来的新一轮军事技术。

在刘邦与对峙期间,匈奴王子忽然打败东西各部(东胡和月氏),建立了亚洲史上第一个「草原帝国」。

此时的匈奴帝国实力惊人,《-匈奴列传》记载「控弦三十万人」、「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疆域从中亚到东北亚,北到贝加尔湖区。

根据吉列谢夫的发现,此时的匈奴人已经有了稳定的手工业,弓箭制作、铁器冶炼制造都已有独立分工。

这就与早期的戎狄大为不同了。

匈奴骑兵 二,白登之围是骑兵大纵深作战的始作俑者 因技术革新的推动,军事战略和大战术也有了完全不同的面貌。

”白登之围“就是后世千年的游牧兵团作战方式的始作俑者,即大纵深、大迂回、大切割、大包抄。

从整个战略布局来看,冒顿单于精心策划,有意在恰当时机,选择有利现场,给中原这个新兴帝国一次重创。

结合地缘特征,朔方地区就是首选之地。

匈奴首先挫败异韩王信,在韩王信投降后,即深入河东攻击晋阳。

此时看清了匈奴的决战动机。

刘邦大怒之下兴兵40万,在短期内即收复黄河以南郡县。

但这却是匈奴战略布局中的一环。

因为冒顿的整个战略就是诱敌深入,不惜从晋阳一线连续溃败,引诱汉军进入边塞地区。

战前,刘敬曾指出匈奴的险恶战略,但刘邦不为所动。

冒顿单于的特点是心机深刻、权变无常。

为了引发这一战,他甚至做足了掩饰功夫。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

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

使者十辈来,絋言匈奴可击。

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

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

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想要让刘邦这种人上当是不容易的。

因此匈奴战略的重点是「有序溃败」、拉开纵深,在溃败中集结,而后突然包抄。

这个战略类似二战中曼施坦因指挥的「罗斯托夫战役」,对统帅的控制能力要求极高:军队必须一边溃败,一边集结,不能让对手察觉,还要能在统帅一声令下时迅速集结到决战地点。

匈奴骑兵 刘邦被连番胜利冲昏头脑,与大约8万车骑部队孤军深入到平城的白登山,与汉军32万步兵拉开了距离(这个纵深已达步兵行进10天的路程)。

此时,匈奴一路诈败的骑兵四十万忽然出现在白登山,将刘邦团团围住。

这场战役充分显示了游牧兵团作战的新战术,威力惊人,在人类军事史上影响极大。

《史记-匈奴列传》:高帝自将兵往击之。

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

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於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

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汉代壁画 三,解围的真正原因 后世各种说法夸大了奇计的作用,也夸大了单于阏氏的作用,须知,冒顿与东胡决战前,曾把自己的一位阏氏白送给东胡王。

解围的原因还是纯军事的,一方面是韩王信部将的军队迟迟未来,害怕他们突然反水,冒顿也缺乏步兵和攻城装备,久战无益;另一方面是战略目的已经基本达到,这个新兴的中原帝国已经领略了游牧兵团作战的威力,应该感受到了恐惧。

汉代砖画像 陈平、刘敬等自然也看透了形势,于是贿赂阏氏,冒顿单于做个顺水人情,撤掉包围圈的一角,刘邦得以逃脱,与32万步兵汇合。

战后,刘敬又献上「和亲政策」,汉匈双方即进入均势平衡格局。

《史记-匈奴列传》:高帝乃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乃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

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

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

”冒顿与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又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亦取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

於是高帝令士皆持满傅矢外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而去。

汉亦引兵而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

这场战役的历史意义被后世远远低估了,它是欧亚大陆军事变革浪潮在东方的直接反应。

在冒顿手上,骑兵兵团的大纵深作战开始形成,对后世两千年都有重要影响。

随机文章萨德拦截导弹飞行速度,2790米/秒碾压巡航导弹怎么看出来水母死了,水母死了的样子图片(死后身体会分解成水)中国掩盖过的黑暗事件,曝光青海湖龙吸水看到了龙(视频为证)ufo为什么都是圆的?阻力更小/转向升降更灵活(科学分析)盘点太阳系边缘发现怪事,神秘金属信号证实外星人监测站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古代骑兵对上步兵有多大优势?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