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毁后圆明园的恐怖照片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击数:

【千问解读】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历了数百年的屈辱,那段历史是很多中国人心中的痛,自那以后中国就饱受外来侵略者的欺凌,列强都想要把中国这块肥肉给割走,火烧圆明园是无数中国人的痛,一个伟大的建筑,让英法联军的一场打火化为了灰烬。

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被毁后圆明园的恐怖照片,那是中国人心中的痛。

被毁后圆明园的恐怖照片

被毁后圆明园的恐怖照片,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

1860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令无数中国人心痛的事,来自西方的强盗入侵了我国当时最豪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无数珍贵的财宝被掠夺,那是多么悲痛的一件事,那段历史是很多中国人心中的痛,一个伟大的建筑,让英法联军的一场打火化为了灰烬。

被毁后圆明园的恐怖照片,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

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

被毁后圆明园的恐怖照片,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

圆明园修建于康熙年间,历代帝王都会去避暑小住,处理政事,所以经常修缮,里面的建筑风格不仅由传统的中式建筑,也有风格别致的欧式建筑,但是这样的景象已经荡然无存。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的一场大火,使这座皇家园林化为灰烬。

曾经的圆明园美得耀眼,美得让世界赞美!然而,你现在看见的圆明园都是荒草芜杂,四处断壁残垣。

被毁后圆明园的恐怖照片,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

在那个落后挨打的年代,我们有很多无奈,无法保护好家国财产,但是今天的雄狮觉醒了,那些野心勃勃的魔爪,在不能够任意践踏我国领土,休想在中国的任何角落,拿走属于中华民族的任何东西。

圆明园1900年再遭劫难:八旗兵与土匪趁乱势洗劫

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与新兴的日本帝国签订了1840年以来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侵占最为严重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不可调和。

中外矛盾迅速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种局势下,19世纪的最后五年间,义和团迅速发展,并于1900年控制了京津地区。

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意在中国大地上驱逐外来势力,恢复中国原有的社会秩序。

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击毙后,各国以保护公使馆为名,派兵进入北京,以东江米巷(后来的东交民巷使馆区)为中心,与义和团展开了激烈的攻夺战。

为了解救在京被困的西方外交官与教会众、各国侨民,英、法、德、俄、奥、意、日、美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八国联军于8月16日攻陷北京,太后携于前一天仓皇逃走,北京再一次落入外国入侵者的手里。

拆园最烈者为兵 1900年的入侵者比1860年的人数更多而且更为凶残。

他们又一次展开抢掠和纵火,范围更广,持续更久。

抢掠的地点包括有钱人和满洲贵族的家,掠夺者不仅仅是军队,外交人员与传教士亦参与其中。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抢掠现场看到,那些掠夺者的争抢场面只能用“暴动”来形容,许多中国俘虏遭到残暴的虐待和无情的枪杀。

当时一位美国作家感觉“这些中国人遭受的对待就像罗马暴君尼禄在位时期的基督徒”。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战争发动的一年前,这八国列强全都加入了1899年的海牙公约,明文禁止战时抢夺和恣意杀戮。

这一时期,新建成的和残破的也遭到了摧残。

八国联军入京后,董福祥率战败的甘军北逃出京,德国马步队追击董军直至南口,此时董军已逃至怀来,德军追赶不及而返。

德军部队一部分驻朗润园,英军驻颐和园,意军驻玉泉山。

当冬天来临时,盘踞朗润园的德国侵略兵,窜到正觉寺拆走大殿的门窗当柴烧,砍坏佛像的鼻子,抢走寺内珍存的大量西藏进贡的锦边彩画佛像及青铜梵文大钟。

与1860年的浩劫有着同样的丑行,入侵者为了分赃而成立了一个奖金委员会,并在英国的使馆举行拍卖会。

但也有专家认为,到目前为止,尚无史料证明八国联军曾经进入圆明园进行劫掠,在这一时期真正让圆明园遭受劫难的是当时清政府驻守西郊的八旗兵、以及地痞流氓。

据王威所著《圆明园》一书记载:“城外的驻军与恶霸们活动得更凶,他们乘机大肆洗劫西郊各园的陈设,圆明园也不例外。

他们将殿座亭榭及宫门和铜狮等一齐拆下来出卖,连砖瓦、石料都不肯放过。

” 外国军队撤离时,京城暂时处于无政府状态,驻守西郊的散兵游勇、太监以及恶霸蜂拥闯进圆明园,再次劫掠院内陈设,大肆拆毁园内的殿堂、亭榭,盗运园内的砖瓦、木料等。

其最甚者为本地土著的各旗营,曾经调驻城内,此时却都逃出城来。

他们手中操着斜五排快枪,回到家中化兵为匪,自由结合,聚众大拆圆明园宫殿、砍伐树木。

只一个月时间,整个圆明园内的树木及原来残存之建筑荡然无存。

圆明园的西路毁于精捷营,北路毁于河北黄营,长春园毁于白旗大小营,其拆园最烈者为厢白旗小营与精捷营的八大恶棍首领。

守园太监与拆匪激烈枪战 长春园中环形的“海岳开襟”原是建在湖中双层汉白玉石园坛上的一座、宏伟高大的建筑,由于船只被焚,无船可渡,在1860年英法联军之役幸免于难。

光绪年间,慈禧还专门到此游幸,因此修葺一新,并由湖西岸上之“榴香渚”方亭至此添修长木板桥一道,桥侧安装红色栏杆。

由于八旗拆匪扬言要拆此处,该处太监首领杨四率领四名太监,园户头目周德海也率领园户十名,日夜共同驻守。

精捷营正白、正黄两旗头目扬言将于九月初七夜拆“海岳开襟”。

于是杨四、周德海等人将木桥拆毁一段,堆积树枝与沙袋,修成工事,又从熙春园请来六名枪手,帮助防守,其他太监与园役也架上大抬杆枪埋伏在沙袋后面。

当天夜里,近百名旗民,携带斧锯绳杠由西岸上木桥,发现桥被拆断,八大匪首喊话,责令杨四、周德海搭上桥板,否则如攻上去难逃一死。

周德海一声令下,众枪齐发,当场击毙10余人,落水六七人,拆匪被迫退回西岸逃走。

至10月初,“海岳开襟”仍十分完整。

后来,守方意见不一,又恐天寒结冰,无法防守,更怕敌方拆匪的报复,于是,守方人员纷纷辞职回原籍。

此消息被厢白旗小营知道,该旗匪头目,常作绑票勒赎的勾当,他们已从圆明园中掠到不少财物,现在知道周、杨二人撤出,便于10月14日率60名旗民,将“海岳开襟”全部占领,撬开大量陈设箱子,将珠宝奇珍一夜抢光。

硬木桌椅一类的笨重之物,又抢运了三昼夜。

最后将殿宇柱子锯断,用马车运走可使用的木材,砍掉园内巨大的松树和柏树来卖钱。

事实上,这种肆意的破坏让圆明园内的完全消失,那些被偷来的木材,从柱子到窗框全都拿到附近的清河镇,堆积成一座“小山”,等着变卖。

即使从园内拿走的小木片和树枝都可以在市集上找到,并被人当做烧火的木柴来使用。

至此,一组水中楼阁建筑群,便只剩下废墟。

另外还有全部铜铸品,也是在这时被洗劫的。

万春园的西南角,有东庙和西庙,二庙相连。

东庙为“敕建河神庙”,祭祀本园的河神,西庙为“惠济祠”,祭祀运河龙神。

两庙前各有两根旗杆,周围有黄柏林木数百株。

这两座庙与大片柏林,在1860年之役中免于火劫,保存相当完整。

事后,每年二月初九与八月初四春秋大祭,均由河工大臣与圆明园总管致祭。

在这次庚子劫难中,旗民准备拆除发财,他们甚至为“争拆”发生冲突,进行了枪战,双方各死十余人。

后经中人调停,改为合作共同拆售,售出之价由双方平分。

至此二庙与大片柏林均夷为平地。

万春园中的“庄严法界”,也是英法联军毁园时的幸存者,其位置在“鉴碧亭”的北岸,入内正殿5间,东西配殿各3间,东边还有“蔚藻堂”,为南向5间,建于太湖石的高台上,也都在这次被毁。

清廷无力执掌圆明园 圆明三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破坏洗劫之后,一直还是作为皇家的禁园,由老太监守园看护。

对圆明园一直念念不忘的,在她即将从西安返回北京的前夕,1901年8月28日在西安颁发了一道懿旨:命令正与各国公使谈判的全权大臣奕劻,在议订和约,将颐和园、圆明园一带收回清廷后,要派得力官兵小心守护,“毋稍疏虞”。

但是,动乱后的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清廷的财务压力。

1904年,政府正式下令裁减圆明园部分官员,撤销圆明园的总管机构,使圆明园陷入了无人管理的状态。

尽管圆明园到1909年时仍然有16718人之多,“但他们大部分是以前园户的成员,包括妇女和孩童,而对圆明园来说,他们是破坏者而非保护者。

经过这次严重破坏,园内一些地方已变成芦苇连片,麦垅相望,如同田野一般。

虽河湖水系依然,但因一些桥涵被破坏已部分不能度跨。

除园墙、万春园宫门、正觉寺等极少处圆明园遗址原真性的景区外,其余皆已失去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罪行的真实物证。

1911年,清政府为把废园管理起来,决定将它附属于颐和园,由清廷总管内务府大臣世续等进行管理。

(参考资料:《圆明园风云录》,穆景元著,辽宁大学出版社) 随机文章秦始皇的老婆是谁?ufo事件真实外星人事件,媒体报道的外星人真实事件三星堆挖掘诡异事件,为什么停止挖掘三星堆/三星堆可能是外星人遗址揭秘盗墓人有什么忌讳,点蜡烛预防鬼吹灯/带黑驴蹄子辟邪天王星有多少颗卫星,天卫三最大直径达1578公里(共29颗卫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民国时期身份证:无照片仅仅靠指纹识别

江西近日发现了一张时期的身份证,上面的指纹认证等信息让网友惊呼中国第一代身份证的技术先进性。

那么,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身份证,又与今天的身份证有哪些不同呢? 身份证是用于证明持有人身份的证件,是现代人出门或办事所必备的物品之一,可以说,没有身份证,我们几乎寸步难行。

在中国古代,身份证只是对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所以普通老百姓是不会拥有身份证的。

朝廷只给官员发放一种类似身份验证的物件。

比如,虎符、免符、鱼符、龟符、龙符、麟符、牙牌、腰牌等,都属于等级身份证,此即《新唐书·车服志》(卷二十四)上所谓,“以明贵贱,应召命。

”这一类身份证中,数鱼符最为典型和流行,使用的时间亦久。

后来当政时,一度废鱼符为龟符。

虽然形式改变了,但作为身份证的功能是一样的,并没有改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身份证的用处不仅局限于官员们,并开始向中下层发展了。

据明人陆容《蔽园杂记》载:牙牌不但官员们悬之,“凡在内府出人者,无论贵贱皆悬牌,以避嫌疑”。

严格来说,现代意义的身份证制度,只有短短的75年时间,始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当年,宁夏制定了“居民证制度”,这就是中国现代身份证的雏形。

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国民政府颁布了《修政户籍法》,明确提出“已办户籍登记之地方得制发国民身份证,同年6月,行政院颁布了《户籍法实施细则》,对国民身份证的有关事项作出了具体规定。

凡年满18岁以上的中国公民,不分男女,都应颁发“中华民国国民身份证”。

未满18岁,自动请求者也可以准予发给,现役军人则不填发。

民国时期的身份证与今天的身份证不同,虽然当时已有摄影,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经济能力照个人的身份证照片,自然也就没有“身份证标准照”。

但民国的身份证也有其科学和实用的管理特点。

如采用了一些因素来强调和彰显身份证的唯一特性。

在没有照片的情况下,用不同的指纹记录来标识每个人终身不会磨灭的信息,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有趣的一幕:左右手五指分别从大指开始顺列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用斗和簸箕来标识。

想想看,只要伸出双手,数数您的簸箕和斗,就什么都清楚了,不怕您耍赖。

不过,细究一下,还是有漏洞的,茫茫人海中,斗和簸箕对应相同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民国身份证的另一个特点是详细标注了私人信息:教育程度、工作地点、配偶姓名、从事的职业等。

这与当今的身份证不同,在当时信息不发达的情况下,详细地标识个人资料,有利于快捷而准确地核定信息情况。

随机文章兴义万峰林天坑深达600米,人类在坑底定居了600多年木星跟土星哪个恐怖,都如同地狱无任何生命迹象(木星更大更重)地球的伤疤东非大裂谷,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长6千公里/深2000米)什么人可以葬在龙脉上,十世善人/紫薇命格才能葬在龙脉上(出皇帝)达·芬奇睡眠法猝死,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不适合人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被毁后圆明园的恐怖照片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