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罪犯们的集中营:宁古塔究竟有多恐怖?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8 点击数:
简介:在《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以及《宰相刘罗锅》等清宫剧中,经常会听到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

【千问解读】

在《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以及《宰相刘罗锅》等清宫剧中,经常会听到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 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

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

宁古塔属边远地区,旧时,这里环境恶劣,气候异常,很适合罪犯改造。

既然无塔,而为何又称为“塔”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兄弟六个,曾居住于此。

满语谓六为“宁古”,谓个为“塔”,故称“宁古塔”。

清时,罪犯来到这里要开荒种地,修桥筑路,而且还要为当地官员、旗人服役。

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清代逐步健全了罪犯流配制度,设置了多处罪犯流放点。

初年制定大清律,对罪犯的流放作了详细规定,主要是流放人员的起因、种类,流放人员的刑期、生活等。

初年公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强盗免死减者,行劫数家止首一家者,伙盗供出首盗即时拿获者,偷盗坟墓二次者……具佥发宁古塔等处。

”发往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为期,然后考查他的现实表现,如能悔过自新,又情愿回原籍者准予回籍。

但如果被判处无期徒刑,将永远不得入关。

根据《中国通史》、《清史稿》等记载,发遣到宁古塔的罪犯,除了平民百旗人外,还有朝廷大臣。

顺治十二年(1655年)吏科副给事官彭长庚、一等子爵许尔安因上疏称颂睿亲王,并要求为多尔衮恢复爵号。

皇上将此事交给大臣们密议,拟判处二人死刑。

但皇上念其二人曾有功于朝廷,便下召免死,流放到宁古塔。

清朝期间,发配到宁古塔的“名门望族”不计其数。

康熙年间,轰动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案、方孝标《滇黔纪闻》案,先后涉及三四百人,包括康熙的宠江苏巡抚张佰行、名人志士方苞等均受到株连。

康熙看过奏折后,认为涉案人太多,而且过一个多月就是他的六十大寿了,他也想讨个吉利,遂只斩戴名世一人,并未罪及家人。

对方孝标,因其已过世,并未深究,只是将其子及家人一并发往宁古塔。

四百年前的清初, 宁古塔曾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名字。

因为明清易代之际,清统治集团对归顺的汉人官僚极为敏感,动辄便遭流放,而宁古塔便是当年有名的流放地之一。

许多流人出塞时,从关内带来蔬菜和花卉的种子,移植塞外。

流人方拱乾《移居》中有:“花杂依晴砌,蔬迟趁雨天。

都中携种远,马上带根鲜。

”第三句加注道:“坦公(张缙彦)分蔬子数掬”。

张缙彦,从马上带来种子和植物的根茎,分给了友人。

宁古塔流人的遭遇与文革后期干部到农村插队落户倒是有些类似。

流人们在耕作之余,依然延续着谈学论道、吟诗作赋的遗风,由此出现了“七子之会”,据说这是黑龙江历史上的第一个诗社。

“七子之会”的核心人物即前述将种子带到宁古塔的张缙彦。

张缙彦为南明降臣,在清朝内汉臣发生的“南党”、“北党”相争中,“北党”失势,依附于“北党”的张缙彦受弹劾被流放宁古塔。

身处逆境,留连诗酒,不废庄老风度。

康熙四年(1665年),他集姚其章、吴兆骞、钱威,及苕中的三兄弟钱虞仲、方叔、丹季结为“七子之会”,“分题角韵,月凡三集”。

吴兆骞流放宁古塔计23年。

他的出身及特殊际遇结合了他的诗名,使他一直为士人所关注。

当年,沈德潜编选《清诗别裁集》中,选吴兆骞诗16首,将其列为重要诗人。

吴兆骞对“七子之会”的每个人都有评价,称张缙彦“河朔英灵,而有江左风味”;姚其章之诗“春林翡翠,时炫采色”;钱威“议论雄肆,诗格苍老”;至于三钱兄弟则是“才笔特妙”。

吴兆骞、钱威与姚其章均以南闺科场案牵累流放,而三钱则是浙东通海案中被处死的钱瞻伯的三个弟弟。

时人评钱氏兄弟:“虞仲英姿磊坷,皎皎若仙,不愧王榭家风,尝与其兄瞻伯、弟方叔、丹季,刻烛联句”。

张缙彦的文集《域外集》收入《游宁古台记》一文,记录了1661年重阳前,18个流人名士相聚踏青登高赋诗的盛会。

这次盛大的诗人相聚是在七子“月凡三集”之前。

宁古台为距将军府衙城东5里一座小山,海浪河从西北两面绕过,形成西北两面。

当地人又称这小山为龙头山,因为它像吸水的龙头。

这次诗会包括六十几岁的风烛老人方拱乾。

他长流塞外,留在桐城的家人和亲友得知朝廷扩建皇城,颁布流刑之人可以认工赎罪。

方家上下罄尽所有,认修了前门城楼,使他得以在不久后赦还故里。

张缙彦的文中记录:“岩回波绕,升高骋目,天风飕飕,迥然有尘外之思。

遂系马披榛,烧蓬置酒,分曹竞饮。

”与我们时下的野外聚餐差不多。

文中还记录其中一人下套捉到一只野鸡,但没有被烧吃掉,而是被“恻然”的方拱乾暗地里在崖顶放飞掉。

方拱乾当场赋诗《放雉》两首。

众人将放雉处命名为“放雉涯”,“志不忘也”。

方拱乾返还故里后再次写下《忆雉》一诗:“笼外有天地,山梁霜雪春。

别时犹顾我,行处未逢人。

曾否故巢在,应疑旧羽新。

花根见余粒,爪印印阶尘。

” 《游宁古台记》一文写于十年后,其时方拱乾已逝去五年。

这篇记游是因张缙彦整理书稿杂物时,看到方拱乾当时所做诗,不禁眼泪盈眶,执笔写下的,文中有 “坦庵(方拱乾)以是年归里,闻其没复五年,遗迹如新,墓木已拱,百年几何?欲常遇胜游如此日者,岂可得耶?” 当年放雉的崖顶,今人立有石碑“放雉涯”。

宁古塔并不是因什么塔而得名,它是满语的音译,六或六个之意。

据说早年曾有祖父觉昌安兄弟六人,觉昌安在赫图阿拉一带出任都督,六兄弟分别带兵驻守在外,六个兄弟均称“宁古塔贝勒”,他们的驻地则被称为宁古塔。

在长白山一带以宁古塔命名的不止一处,因海浪河畔的宁古塔后来为将军府衙重地,这名字便被沿用下来。

在海林的一个名叫古城村的村头,当年将军府衙所在的宁古塔城的残墙犹在,为原城墙的一个边角,约300米。

它被圈出来,成为宁古塔遗址。

清代的宁古塔类似沙俄时代的西伯利亚,“按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诸流人虽名拟遣,而说者谓至半道为虎狼所食、猿穴所攫,或饥人所啖,无得生也。

” “弥望无庐舍,常行数日,不见一人。

”虽说自然环境恶劣,但到得宁古塔,流人的待遇,却远优于沙俄的西伯利亚流放地。

到了那里虽无返还的自由,但也还不全是失去一切自由的劳改营。

其时,宁古塔为驻边重地,巴海任宁古塔将军。

巴海自幼随父征战沙场,但骑射同时,通晓满蒙汉三种文字,且在顺治九年,第一次为满人放榜的科场上,录取为一甲第三名——探花,由此开始了在京城的仕途生涯,直至接替其父任职宁古塔将军。

当年流放到宁古塔的罪人多为名流,其获罪大都并不关涉人格,巴海对这些流人多有倾慕。

因此,他在安置流人的官庄,搭建了保暖很好的草房。

流人到达戍所,首先要被编入兵丁,参加军事训练。

但巴海对他们网开一面,单独编伍,然后,让他们管理府务、军营粮草账目等,充当随军幕僚。

按大清律例,流人在官庄要从事耕作,但常有例外,比如流人吴兆骞便在宁古塔将军府城内的许尔安家开馆授徒,跟他一起开蒙读书的,除了许尔安之子,巴海的两个儿子,还有较早流放到宁古塔的陈嘉猷之子、孙汝贤之子等。

相关阅读:宁古塔见闻 据《研堂见闻杂记》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

第一任宁古塔将军巴海。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发配到宁古塔。

除了宁古塔外,还有尚阳堡。

尚阳堡在辽宁省开县东20公里处。

顺治四年,深秋季节,秋风瑟瑟,秋雨飘飘。

在清军占领的南京守军,正查进出城门的行人。

忽然,在一个欲离宁南下的广东和尚函可的行囊中发现了违禁品——一本记录抗清志士事迹的书稿,名叫《变记》。

清军大惊失色,立即将其扣押,并施展酷刑,但一无所获。

后刑部以“文字干预时事”罪判决,将其流放到关外沈阳。

顺治六年,函可逝于的异乡。

同年,山东高密山李因对当时的法律不满而上书皇上,换来了死刑,后皇上念其情有可原,改为杖责,徒步宁古塔;后又免其杖责,流放到尚阳堡。

可以想象在300多年前,那冰冷遥远的宁古塔是被流放人的土地,也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当他们对着“流放宁古塔”圣旨谢恩后,便迈着失落、沉重的脚步,带着夹板,带着不白的屈辱,经过几千里路途的艰辛和苦楚,来到这里。

这些人给这片黑土地带来的新鲜血液,也带来了文明。

“流人”创造了这片黑土地文明,创造了黑土地的博大精神。

前面说了,宁古塔不是“塔”,那又干吗取了个“塔”字呢?相传,清皇族的远祖有兄弟六个,曾居住在这里。

满语谓六为“宁古”,个为塔,古称“宁古塔”,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六个”。

如居住宁古塔地区的就叫“宁古塔氏”。

除了的,的汉姓,也叫“宁古塔氏”。

宁古塔——承载了三百多年的历史,而被流放在这里的人们目睹了世事沧桑。

宁古塔——听到过流人的浅酌低唱和痛苦呻吟,也见证了长空飞雁和硕米肥鱼。

宁古塔——满族的发源地。

这里是流人断魂的墓志和思归的梦乡,也是满族后人追忆的故乡。

面对天下苍生和满朝文武而言之滔滔,文之灼灼。

言辞冒犯了天朝威严。

面对龙颜大怒,妻离子散,邻里株连的痛苦声直干云霄,不绝于耳。

宁古塔——透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沉重和已是一片历史的汪洋。

随机文章如果没有秦始皇,那秦国是否能够统一天下?北伐失败!诸葛亮临终前叹:当初没杀他就好了!踢猫效应是什么意思 ,想入这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最终全部遭殃)过山风泡了两年还活着,揭秘过山风蛇追人怎么办(成S形逃跑)顶级掠食者蛇发女怪龙图片,头大如牛秒杀各种陆地恐龙(体长8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三郤何时出现的?他们是如何进展起来的?

是春秋中期出现的一个权臣集团,主要由郤锜、郤犨、郤至三人构建。

三人皆晋国家族成员,时人称之三郤,又作三郄。

三人皆有才干,为政要职,且关系密切协调,可谓同生共死。

郤氏本出晋公族。

春秋前期,晋献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奋勇当先,带领晋军攻破翟人营垒,打败了翟人。

事后献公把郤邑(山西泌水下游一带)封给叔虎,别出晋宗,另立宗庙,为郤氏,称郤子。

郤叔虎(一曰郤豹,字叔虎)建立郤氏家族后,便少见于史册。

后郤氏很快强盛,而且是晋献公政权坚决的拥护者,与献公所畏惧的桓庄之族泾渭分明。

献公屠戮公族,其手段之残忍,屠杀之血腥,但是并未对郤氏痛下杀手。

郤氏反而成为晋国朝堂的宠儿。

后献公宠幸,太子申生自杀,公子、夷吾逃亡。

这时候的郤氏家族似乎分成两派。

一派以郤豹的嫡子——宗主郤芮为首,坚持拥护公子夷吾。

后夷吾回国继位,是为晋惠公。

惠公即位后,坚持打压昔日的难兄难弟——重耳,郤芮多为其谋。

但是郤氏家族似乎还有相当一部分成员不听从宗主号令,亲附重耳。

后重耳回国,继位是为。

郤芮自觉,与吕甥为乱,事败被杀。

但是这并未太影响到郤氏的发展。

晋文公继位后,郤氏仍然充当要员,前633年,晋文公始作三军,就以郤榖为中军将,郤溱佐之。

后胥臣路经冀野,看见郤芮之子郤缺在田里锄草,其妻送饭到田间,二人相敬如宾。

胥臣回去对晋文公说,郤缺是有德君子,不能因为他是罪臣之子就摒弃他。

由于胥臣的极力推荐,晋文公决定不计前嫌用郤缺,使其继其父之位。

郤缺果然是国之良才,很快就成为晋国朝堂不可或缺的重臣。

前601年赵盾病逝,郤缺成为正卿,成功的保护了晋国霸业。

前597年郤缺死后当年,晋国便被打败。

郤缺(郤成子)死后,(郤献子)继为郤氏宗主,后又为正卿,并于前589年的中打败齐军,巩固晋国霸权。

前587年,郤克死,郤锜继为宗主。

前583年与前577年,郤锜的堂弟郤至、堂叔郤犨亦相继进入四军八卿行列,时人称之“三郤”。

此时郤氏自叔虎立宗以来,郤芮、郤缺、郤克连续三代都是执政,仅历四世,共出八卿(郤芮、郤榖、郤臻、郤缺、郤克、郤锜、郤至、郤犨)。

这个家族发展到郤锜领班时,家族的财富与权势经过长期积累,已经是,四军之中,八卿有其三,真正达到了“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的程度,成为了晋国自灭亡以来,最大的军政势力集团。

首先是郤錡。

郤锜是郤克嫡长子,郤缺嫡孙。

前587年,郤克死后,原下军将栾书继为中军元帅,栾书抑或报答郤克知遇之恩,安排郤锜为下军将,直接超越赵同。

郤锜进入卿士行列,此时郤、栾两家可谓至亲,双方相互提携,共举大业。

其次是郤至。

郤至为郤义曾孙,郤扬之孙,郤扬封于步,立,为郤氏小宗。

郤扬生鹊居,鹊居又封于蒲城。

人称蒲城鹊居。

蒲城鹊居生郤至,郤至别封于温,立,称温季。

最后入围的是郤犨。

郤犨为郤义之孙,步扬幼子,蒲城鹊居之弟,郤克的堂弟。

换言之,他是郤锜的堂叔,郤至的小叔,辈分稍高。

在郤克死去后,郤锜与栾书的关系是不错的。

栾书倒也挺关照这位世侄。

郤锜就在这样在家靠父母,在朝靠栾伯,再仰仗着富可敌国的家底,郤锜的仕途颇为平坦。

前583年赵氏发生内乱。

赵朔死后,留下一子,其妻(《左传》称;《国语》称赵孟姬)寡居,赵朔的叔叔赵婴齐与自己的这个侄媳似乎关系不大正常,“寡妇门前是非多”。

这事本来是赵家的家务事,估计被栾书、郤锜他们一吹,人前人后、闲言闲语,弄得个家喻户晓。

以至于卿士赵同、觉得这个弟弟着实太丢脸,兔子不吃窝边草啊,不管赵婴齐怎么辩解,赵同、赵括执意就是要处罚他。

最后决定将其发配至。

奸夫被赶走了,寡居的情妇赵姬人没了,脸也丢了,便暗自记恨赵同、赵括。

前583年,赵姬突然向自己弟弟晋景公告发赵同、赵括将作乱。

景公问栾书、郤錡,栾、郤共作伪证。

于是景公令人攻灭赵氏于下宫,史称“”。

这次政变将赵氏一网打尽,大宗杀得只剩一个孤儿(即,小说戏剧《》的主人公,赵朔与赵庄姬的儿子)。

赵氏本为晋国最显贵的家族,这下被栾、郤所陷害,卿位就出现了较多的空缺,更不用说大夫的空位。

这该是栾书、郤锜享受革命果实的时候了,就在当年,郤锜安排自己能干的堂弟郤至进入十卿,佐新下军,以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很快,郤至就显示出杰出的政治才干,在各种场合,各类才干发挥的淋漓尽致。

郤氏的势力大大增强,引起了中军元帅栾书的猜忌与担忧。

前577年,郤犨将新军,并担任公族大夫。

“三郤”正式成型。

郤氏家族势力更为庞大,似乎坚不可摧。

前575年,晋楚。

亲征,与直接对话于鄢陵,双方剑拔弩张。

栾书以一个成熟政治家的姿态,认为晋军应该先等到诸侯联军集结待定时,再向楚军发起总攻。

四军八卿列阵以待,共商破敌良策。

这时候,郤至站出来,洋洋洒洒百余字辨析道明楚军必败,晋军必胜,无需等诸侯来,直接进攻,闪击楚军。

厉公采纳了郤至的策略,果然打败楚军,魏锜(即吕锜)射瞎楚王一只眼。

随机文章谁是明朝最后一个武状元?现在世界上真的有龙吗?传闻中国龙袭击美飞机致其坠毁玄武岩超音速巡航导弹,苏联最强反舰导弹(号称美国航母杀手)巴西亚马逊外星人事件,外国游客意外拍到外星人/真实外星人图片我国具有五种地形的省,地大物博的四川是唯一拥有五种地形的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风流皇帝乾隆的宠臣和珅和福康安,他们谁更厉害?谁更有钱一些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位60年,真正宠信的大臣有两个,一是,二是。

他们一文一武,在朝廷里地位显耀,权倾一时,格外引人注目。

和珅和福康安,他们谁更厉害? 首先来看出身。

“龙生龙,凤生凤。

”清朝是一个很讲究出身的朝代。

如果你运气好,投胎到满洲人家,一定会比汉人子弟少奋斗很多年。

如果像和珅、福康安这样,大家都是满洲八旗呢?那就来比一比了。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

正红旗人属于下五旗之一,并不特别尊贵。

和珅的父亲常保是福建副都统,也不算权贵人家。

而且和珅少年时代就先后失去了母亲和父亲,家道中落,差点被同族人扫地出门。

福康安是满洲镶黄旗人,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由皇帝所亲统,可谓异常金贵。

福康安是经略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之子,又是嫡后孝贤皇后的侄子。

福康安出身名门世家,很小的时候就被乾隆皇帝安排在宫内抚养,聆听皇帝的谆谆教导。

很显然,福康安的出身比和珅强太多,简直有云泥之别。

其次来看官职。

和珅是文人出身,官至拜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

清朝没有设置宰相职位,殿阁大学士有宰相之名,军机大臣有宰相之实。

所以,和珅算是货真价实的宰相了。

福康安是武将出身,比和珅小了4岁。

福康安以三等侍卫身份进入乾清宫,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后,领兵打仗,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后来,福康安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

虽然和珅和福康安都是殿阁大学士,但按照清朝官制,文华殿大学士的排序在武英殿大学士之前;同时,和珅是领班军机大臣,而福康安没有领班的经历,因此和珅要。

第三来看爵位。

和珅34岁就授轻车都尉世职,后因平息回乱,被封一等男爵。

1788年进封三等忠襄伯。

1798年擒获白莲教起义领袖王三槐,被封一等忠襄公。

清朝对于封爵极为慎重,一般只有通过战功才能获得爵位。

所以文臣少有封爵者。

和珅一个文臣能获得一等忠襄公的爵位,有清一代都相当罕见。

福康安是一名武将,在封爵上显得更加顺利,他在22岁时,就因为平息大小金川之乱,被封为三等嘉勇男爵。

1784年间,福康安赴甘肃平息民变有功,被晋封为嘉勇侯。

1791年,福康安因入藏征讨廓尔喀,获得胜利,被封为一等忠锐嘉勇公。

1795年,福康安率军进剿苗乱,俘获苗王吴八月,被乾隆皇帝破格封为贝子。

一般来说,异姓功臣是不会被封为贝子一类的爵位。

1796年,福康安因连年征战,积劳成疾,死于征战途中。

乾隆皇帝万分悲痛之余,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

显而易见,福康安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爵位都高于和珅。

最后来看财产。

和珅贪得无厌,他长期在重要岗位任职,又擅长敛财,因此积蓄了一笔巨大的财产。

乾隆皇帝死后,皇帝扳倒和珅,对他抄家,将这些家产全部收入囊中,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说。

福康安出身大富大贵之家,生活奢侈是一定的。

《清代之竹头木屑》记载,清朝武将不能乘轿,只能骑马,但福康安喜欢乘坐大轿子,哪怕上阵督战,也要乘坐八抬大轿。

不过,福康安对钱财没有特殊爱好,家产一定赶不上和珅。

随机文章刘弗陵为何早死?汉武大帝刘彻的儿子刘弗陵为何早死?博士称北京出现两条真龙,从锁龙井冲出掀翻郊区厂房神奇的口红效应是什么意思,口红大卖就是经济大萧条时期路西法和撒旦什么关系,路西法是撒旦首领(争议众多)石头鱼有毒为什么能吃,让人致命的毒在哪里/怎么祛除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大清帝国罪犯们的集中营:宁古塔究竟有多恐怖?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