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珊王朝打过多少对外战争?萨珊王朝的黄金时期介绍

【千问解读】
短暂就任的巴赫拉姆三世,并再次与罗马人开战。
纳尔斯领导的萨珊王朝在296年于幼发拉底河上的卡利尼古姆(Callinicum)附近击败罗马伽列里乌斯,伽列里乌斯在298年春季得到在多瑙河召集的一支援军支援,纳尔斯不能在亚美尼亚及美索不达米亚再进寸步,伽列里乌斯于是在298年经亚美尼亚对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发动攻势,纳尔斯撤至亚美尼亚迎战罗马人,地势崎岖的亚美尼亚对罗马步兵有利,反之对萨珊王朝的骑兵不利,加上在当地人的协助下,伽列里乌斯在接连两次战役里击败了纳尔斯。
罗马军队在第二次遭遇战当中攻占了纳尔斯的营地,掳走了他的财物及妻妾。
伽列里乌斯冒进米底及阿迪亚波纳,,特别是在埃尔祖鲁姆一役的获胜最为重要,他在298年攻陷了尼西比斯,并沿底格里斯河攻陷泰西封。
纳尔斯曾经向伽列里乌斯派遣使节乞求释放他的妻妾儿女,伽列里乌斯向使节表示他还记得沙普尔一世如何对待瓦勒良,并把他赶走。
或许是对厚待大流士三世家人行为的仿效,罗马人得体地对待纳尔斯的家人。
299年春季,在戴克里先及伽列里乌斯的主持下双方展开了和谈。
罗马对萨珊提出的求和条件相当苛刻,波斯人须割让领土,波斯与罗马以底格里斯河为疆界,条款列明亚美尼亚归罗马控制,以齐亚塔要塞为波斯与亚美尼亚的疆界。
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要向罗马效忠。
罗马控制的尼西比斯成为了波斯与罗马之间的唯一贸易管道。
罗马控制恩基里尼、索斐涅(Sophene)、阿格赫德兹尼克(Aghdznik)、科杜内(Corduene)、扎迪西尼(Zabdicene,今土耳其哈卡里)五个在底格里斯河及亚美尼亚之间的地区。
根据和约,萨珊王朝须割让底格里斯河以东五个地区予罗马,并同意不得干预亚美尼亚及格鲁吉亚的事务。
受此影响,纳尔斯逊位予他的儿子霍尔米兹德二世,纳尔斯在一年后悲愤而亡。
萨珊王朝的局势动荡不安,霍尔米兹德二世下令镇压锡斯坦及贵霜的动乱,他再也无法驾驭贵族,终在309年的一次围猎当中被阿拉伯人杀害。
第一 霍尔米兹德二世逝世后,南方的阿拉伯人开始毁坏和抢掠南部城市,甚至袭击萨珊帝王的出生地法尔斯地区。
同时,波斯贵族杀害了霍尔米兹德二世的长子,又令他的次子失明,三子被囚禁(霍尔米兹德二世的三子后来逃到罗马帝国的领土)。
皇位遂落在霍尔米兹德二世的一位遗腹子沙普尔二世身上,他在尚未出生的情况下便被加冕,王冠置在母亲的肚皮上。
在他的幼年时期,萨珊王朝由他的母亲及贵族们掌控。
成年后的沙普尔二世马上上台,并证明了他是一位活跃、有影响力的皇帝。
沙普尔二世上台后领导一支规模少而精锐的军队抵抗南方的阿拉伯人,保障了萨珊王朝南部的安全。
他又在西线对罗马人发动攻势,虽然波斯人在一系列的战役里获胜,但由于他们未能攻陷尼西比斯以及罗马人重夺辛格拉(Singara)和阿米达,他们始终未能攻占罗马帝国的领土。
萨珊王朝也受到东线游牧民族的牵制,他们威胁著的战略重地中亚河中地区。
沙普尔二世于是亲自领兵转向东方,让旗下的军官继续向罗马人发动骚扰性的攻击。
沙普尔二世制伏了中亚各个民族,并将他们的领土并入萨珊王朝,征服了现今称为阿富汗斯坦的地区。
随着对阿富汗完成征服,萨珊王朝的艺术和文化开始渗透突厥斯坦,影响远及中国。
359年,沙普尔二世联同部落领袖格伦巴底斯(Grumbates)向罗马人发动攻势,很快便再度攻占了辛格拉及阿米达。
罗马国王尤利安突入波斯领土,在泰西封击败波斯军队,但未能攻陷泰西封,尤利安在班师回朝途中被杀。
尤利安的继任人约维安被困在底格里斯河东岸,为了安全返国,约维安只得同意放弃罗马在298年从波斯手中得到的领土,包括尼西比斯及辛格拉。
沙普尔二世奉行严酷的宗教政策,在他的统治时期,拜火教的经典《波斯古经》已经完成,宗教异端及叛教的行为会被严惩,基督徒受到迫害,以抗衡君士坦丁一世在罗马帝国奉行的基督教政策。
沙普尔二世温和对待犹太人,犹太人在这段时期得到的自由和权利较大。
在沙普尔二世逝世时,萨珊王朝的势力前所未有地强大,使东面的敌人也不敢妄动,亚美尼亚落入波斯的控制范围内。
和平时期 除了在421年至422年及440年发生过冲突外,从沙普尔二世逝世到喀瓦德一世登基这段时期里,萨珊王朝与罗马人(当时是东罗马帝国或)大致保持和平。
萨珊王朝的宗教政策在这段时期里会随着不同的君王而有很大的差别。
虽然这段时期的君王较为软弱,但沙普尔二世建立的行政制度依然健全,萨珊王朝的管治仍有效运行。
沙普尔二世在379年逝世后,王位便落在兄弟阿尔达希尔二世(379年-383年在位)及他的儿子沙普尔三世(383-388年在位)身上,两人都没有遗传到沙普尔二世的管治天赋。
阿尔达希尔二世未能令人满意地接替沙普尔二世的角色,沙普尔三世也未能取得令人曯目的成就。
虽然沙普尔三世的儿子巴赫拉姆四世(388年-399年在位)较他的父亲积极,但也未能为萨珊王朝作出重要的贡献。
受和约的约束,亚美尼亚被罗马帝国及萨珊王朝瓜分,罗马帝国控制亚美尼亚西部的一部分,而萨珊王朝则重新掌管大亚美尼亚地区。
巴赫拉姆四世的儿子伊嗣埃一世(399年-420年在位)经常被用来与君士坦丁一世进行比较,两者的体格及外交手腕同样强而有力,而且都是机会主义者。
伊嗣埃一世与君士坦丁一世同样奉行宗教宽容政策,宗教少数社群可以获得较大的自由,伊嗣埃一世停止了以往对基督徒的迫害,甚至对迫害基督徒的贵族和祭司进行处分。
萨珊王朝在他的统治时期内显得相对和平,他与罗马人维持着和平的关系,也并将年幼的狄奥多西二世作为人质监管。
伊嗣埃一世迎娶了一名犹太人公主,并与她诞下了一名叫纳尔西的儿子。
伊嗣埃一世的继任人是巴赫拉姆五世,巴赫拉姆五世是最广为人知的萨珊王朝皇帝,也是许多神话当中的英雄,这些神话甚至在萨珊王朝结束后仍被阿拉伯人流传下去。
在其在位期间,在公元400年人口达到1400万人,巴赫拉姆五世以 野驴 之名而为人所知。
当伊嗣埃一世在对抗反对派时突然死亡后,巴赫拉姆五世在得到希拉(Hirah)的阿拉伯人统治者支持下继其位,巴赫拉姆五世的母亲是一位犹太督办的女儿。
427年,巴赫拉姆五世击退了侵略王朝东部的嚈哒人,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中亚,布哈拉(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硬币上还刻有他的肖像,这种硬币流通了多个世纪。
巴赫拉姆五世废黜了亚美尼亚的傀儡国王,使亚美尼亚成为萨珊王朝的一部分。
巴赫拉姆五世是波斯传说的宠儿,这些传说竖立了他的勇猛、优秀形象,他的故事围绕着对罗马人、突厥人、印度人及非洲人的征战,以及他对狩猎和爱情的冒险精神。
他的外号 野驴 表示了他对狩猎的钟爱,他特别喜爱狩猎野驴。
他是黄金时代帝王的象征人物,虽然巴赫拉姆五世经常休闲地狩猎及举行宫廷宴会,但他仍能透过对外征战及与兄弟竞争而夺得王位。
他体现了皇室的繁华昌盛,最好的萨珊文学都是出自这个时期,著名的萨珊王朝音乐乐章也在这个时期被撰写出来,马球等运动成为了宫廷的消遣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帝王13岁爱上了嫂子,王朝也因此变得更强大
的梁皇后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是一个罕见的战争女疯子。
现在让我们来谈一谈这个女狂人。
西夏李元昊因抢夺儿子宁令哥的妾而被宁令哥杀害,不过宁令哥的命运也是十分悲惨,就这样年轻的李凉祚就在仓促之下登上了帝位。
但皇帝李凉祚并没有掌权,此时的权利一直掌握在他的母亲的手中。
但由于太后的行为遭到了众怒,所以太后被大臣们软禁了起来,于是,权力落在了太后的哥哥,也就是皇帝的舅舅身上,他就是。
随着李凉祚的成长,他势必会重获权力。
但毕竟,没藏讹庞是皇帝的舅舅嘛,再加上没藏讹庞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皇帝,所以李凉祚经常去看自己的舅舅。
就在一次宴会之上,他遇见了表哥的妻子,并对梁氏一见钟情,后来他们就发展成了情人关系。
没藏讹庞知道这件事后,他让梁氏引诱李凉祚并借机除掉他。
梁氏私下里答应了他,不过她把计划告诉了李凉祚。
于是在皇帝13岁那年,李凉祚率先出兵灭了没藏讹庞全家,娶了梁氏为皇后。
不久李凉祚在战场上负伤身亡,支持她最小的儿子登上帝位,自己便开始了垂帘听政。
虽然梁太后是汉族,但是为了获得朝中贵族的认可,她废除了李凉祚的汉化改革,并经常向宋发动战争。
在西朝统治时期,西夏对宋的战争比辽,金等国家要多得多,她也被称为战争女疯子。
然而,在她的管理下,西夏变得越来越强大,所以她没有辜负李凉祚。
随机文章马谡死前大喊「8个字」!诸葛亮听后痛哭流涕小行星飞掠地球虚惊一场,最近3.15亿公里存在潜在威胁谷歌可自由拆卸的积木手机,能添加血糖检测仪等附加功能外道魔像vs人柱力,九尾人柱力集齐面前能与魔像一战揭秘灵魂最好的归宿是什么,宗教的轮回转世/科学的量子意识复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后唐的进展史
后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统治疆域最广的朝代。
"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
"时梁晋吴蜀四分天下,后唐以一灭二,天下四分已得三分"。
891年河东节度使被封晋王,建立前晋,从此割据河东。
907年篡唐,建立,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期间晋国视梁朝为闰朝,仍奉正朔。
909年李克用去世,子即晋王位。
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
同年底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京;926年灭前衍;928年高从诲内附;930年南楚马希声内附;936年以为代价,借辽兵攻入洛阳,称帝建立,后唐灭亡。
937年,在江南建立,延续大唐正统,南唐也是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王朝。
后唐疆域广阔,主要控制着中国北方地区,东接海滨,西括陇右、川蜀,北带长城,南越江汉;925年至933年,南方诸国除、南汉外皆奉后唐正朔;930年,后唐控制国土到达极盛;有今豫、鲁、晋、冀、湘、渝诸省,陕、川、鄂之大部,宁、甘、黔各一部分,以及苏、皖淮北等地。
五代十国,天下分崩,中原五朝更迭。
历来皆以中原梁、唐、晋、汉、周为正统一脉相承。
然五代末及宋初,皆视后梁为闰,究其原因,是因后唐以中兴唐祚为号召,用唐天佑年号,复唐立国,且后唐、后晋、后汉、皆出自河东集团。
中和三年(883年)沙陀族将领李克用因收复京师长安有功被封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
大顺二年(891年),受封晋王,建立晋国。
由于朱全忠曾有意暗杀李克用,但被李克用侥幸脱身,所以李克用与朱全忠誓不两立。
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篡唐建立后梁,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晋国成为后梁北方最大的威胁。
天佑五年(908年)李克用死后,子李存勖即晋王位。
天佑七年(910年)企图彻底消灭义武军和成德军,派大军进赵地。
成德节度使赵王无法抵御后梁的进攻,向晋国求救。
同时义武节度使北平王王处直也遣使表示愿意归附晋国。
李存勖把握时机,派大军救赵,与梁军大战于柏乡,大败梁军。
柏乡之战后,义武军和成德军都归附于晋国,使得晋国的势力逐渐强大。
天佑八年(911年)卢龙节度使燕王刘守光称帝,改元应天,国号"燕",史称"燕"。
李存勖以平叛为名,大举进攻。
天佑十年(913年)晋国灭亡燕国,杀刘守光于太原。
经过此战,河北之地大都归属于晋,为晋南下灭后梁奠定了基础。
天佑十二年(915年)天雄节度使邺王杨师厚去世,梁末帝企图分魏博为两镇,魏博军乱,相继以州县归降晋国。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后,魏博诸州为晋国所有。
自此,全部都归入晋国的统治之下,使得梁晋形势发生逆转,晋国由弱势一方变为强势一方。
天佑十五年(918年)晋王李存勖率军攻梁,在今河南胡柳陂一带与梁军大战,晋军先败后胜,但也伤亡惨重,无力再攻汴州。
天佑十八年(921年)发生内乱,赵王王镕为其养子张文礼所杀,李存勖派大军讨伐,张文礼病死。
天佑十九年(922年)李存审攻陷镇州,杀张文礼之子张处瑾,自此赵地彻底为前晋所有。
天佑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为国号,又追赠父祖三代为,与唐高祖、唐太宗、、并列为七庙,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史家称之为后唐。
同光元年(923年)十月初二,李存勖亲率大军由杨刘渡河,初三,进至郓州,以部将为前锋。
当夜越过汶水,次日晨与梁将章相遇,一战而胜,并克中都(今山东汶上),擒王彦章。
他又采纳李嗣源关于、急趋汴州的建议,命其率前军当夜出发,自率主力继后。
初七,进至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梁将不战而降,见援兵无望而自杀。
初九,唐军至汴州,王瓒开门出降。
十二日,段凝率军五万到封丘(今属河南)请降,后梁灭亡。
李存勖入汴州后,贬郑珏为莱州司户参军,萧顷登州司户参军;杀李振、赵岩、张汉杰、朱珪,灭其族。
李存勖与伶人同台演出,并起艺名"";因喜好演戏,而对伶人特别宠信,以致出现了伶人干政的古代少有的现象。
唐末宦官大批被杀,侥幸逃生的宦官多藏匿民间。
李存勖登基后,宦官势力死灰复燃。
李存勖身边的宦官多达近千人。
且以宦官为监军,牵制军中将领。
李存勖听信伶人和宦官的谗言,疏忌宿将,弄得人人自危。
大将李嗣源可谓,也遭到猜忌。
租庸使孔谦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李存勖反而认为孔谦理财有功,赐"丰财赡国功臣"称号。
李存勖听信宦官之言,设立内府和外府;导致外府常虚竭无馀而内府山积。
当时政制混乱,。
皇诰命,皇后教令,与庄宗的制敕交行于地方,地方官府都照办不误。
同光二年(925年)南汉国主听说李存勖灭梁,心生恐惧,派使者进贡,并窥探虚实。
使者何词返汉后,向刘龑汇报说:李存勖"骄淫无政,不足畏也"。
同光三年(926年)九月,庄宗命魏王李继岌,枢密使郭崇韬,领兵六万,自凤翔走大散关入蜀;另以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率荆南军攻取夔州、忠州、万州等地。
同光三年(926年)十月,马步军都指挥使李绍深攻克威武城;蜀将王承捷以凤、兴、文、扶四州降唐。
唐军,李继岌兵临兴州,蜀将宋光葆以梓、绵、剑、龙、普五州降唐;而国武定节度使王承肇、山南节度使王宗威、阶州刺史王承岳分别献城投降;只有蜀国天雄节度使王承休与副使安重霸打算出秦州攻打唐军,至茂州,兵马仅剩两千,安重霸见大势已去,以秦、陇二州降唐。
高季兴乘势率水军逆流而上,攻打施州。
蜀国峡路招讨使张武用铁锁断绝长江航路,大败荆南军,高季兴乘轻舟逃走。
不久,张武闻北路失败,便以夔、忠、万三州降唐。
十一月,唐军昼夜兼行,至利州,王宗弼闻风弃城西逃。
李继岌率大军向剑州、绵州、汉州推进。
蜀国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寿以遂、合、渝、泸、昌五州降唐。
李绍琛到达绵州时,绵江浮桥已被蜀兵破坏。
为速取蜀国,李绍琛乘蜀兵溃败之机,率大军骑马渡江,入鹿头关,攻克汉州,直逼成都。
同光三年(92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李继岌率大军到达成都,翌日,蜀主出降,灭亡。
清泰二年(935年)末帝派遣武宁节度使张敬达领兵驻屯在代州,牵制并监视石敬瑭。
清泰三年(936年)末帝又调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企图以此消弱石敬瑭兵权。
石敬瑭拒绝调任。
于是,石敬瑭叛变,同时石敬瑭还上表指责即位非法,应立即将皇位让给许王。
末帝大怒,撕毁奏表,削其官爵。
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末帝任命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都招讨使,杨光远为副使,率大军讨伐石敬瑭。
唐军包围了太原,筑长围以围困晋阳。
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表示愿意割地称臣。
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亲率五万兵马增援石敬瑭,唐军与辽晋联军大战于团柏谷,唐军大败,死伤万余人。
随后,石敬瑭与契丹军得以顺利南下进逼京师洛阳。
途中先锋指挥使安审信、振武守将安重荣、彰圣指挥使张万迪等将纷纷归降石敬瑭,后唐统治岌岌可危,处于即将全面崩溃的前夕。
清泰三年(93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末帝见大势已去,带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太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
随机文章秦始皇到底为谁建了阿房宫?眼看要成功!司马懿营前来一白发老人诸葛亮叹:吾命休矣清朝的公文制度大不同使用「奏折」向皇帝报告竟需要特权?汉武麾下李陵力战匈奴之可信度樱木花道为什么剪头发,削发是为了谢罪/樱木叛逆染红发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