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胃息肉?胃息肉究竟有什么危害?
【千问解读】
近日,读者王永(化名)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在体检时发现胃里长了7个息肉。
在此之前,王永本人也曾因胃息肉住院治疗。
到底什么是胃息肉,它究竟有什么危害?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一家人大多有肠胃病
王永今年37岁,两年前因为肠胃不适前往医院体检。
在做肠胃镜检查时,医生告诉他,其胃中长了3个息肉,约有花生米大,当即做了微创手术切除。
近日,其65岁的父亲胃部有灼热感,有易噎、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
2月8日,其症状加重,服药几天后无好转,遂前往郑州人民医院就医。
经肠胃镜检查发现,其胃中有7个大小不等的息肉,医生和王老先生进行充分沟通后,实施了和王永类似的治疗方法。
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冯军安叮嘱他,术后饮食要从流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普食,禁食粗糙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饮料,禁烟酒,定期复查。
“我父亲年轻时就有胃病,我家姐弟四个,有三人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胃灼热感,等空闲时,我会带其他家人也去做一下胃肠镜检查。
”王永说。
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最高
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王郁杰表示,胃息肉医学标准术语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一个家族中父亲有消化道息肉,其子女有相关疾病的概率会增加。
部分患者属胃肠道息肉病,其息肉个数多达100个以上,这种病人往往属于家族性遗传。
消化道息肉到底是怎么来的?王郁杰说,息肉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抽烟、喝酒、遗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食用较多红肉、腌制品、油炸食品,食用较少的蔬菜水果、肥胖等也会提高罹患胃息肉的风险。
所以,随着年龄增长,消化道息肉发生率逐渐增高,40岁以上者是高发人群。
消化道息肉是否会癌变?王郁杰告诉大河健康报记者,息肉包含多种病理类型,常见的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胃角腺瘤性息肉等,不同类型的息肉癌变率不同。
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最高,但发生率也不是100%。
发现胃息肉需尽快切除
经内镜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
该方法治疗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一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
经常锻炼身体、尽量少吃高脂高糖类食品、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可有效预防消化道息肉的发生。
王郁杰介绍,40岁以上人群要进行定期检查,如果发现息肉及早切除,就可以打断这个疾病进展,所以胃息肉发现后实施切除术很有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胃息肉,肠息肉与癌症的关系更为密切。
王郁杰表示,建议5年到10年要进行一次肠胃镜的整体检查,消化道息肉易感人群肠胃镜检查频率最好缩减至3年至5年。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