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天6000人死于癌症,医生忠告:45岁以后,5件事马虎不得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8-28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曾伯在家看电视,突然感觉自己右边肩膀传来阵阵疼痛感

以为上了年纪,身体老化,也就揉一揉、按一按,没当回事。

可是5个月后,肩膀疼痛不见好转,即便贴了药膏也无济于事,疼痛越发强烈,就像有烈火灼烧,让曾伯受不了了。

在家人的劝说下,曾伯决定去医院看一看。

医生了解曾伯情况后,让曾伯先去拍了胸片。

结果胸片结果疑似有肿瘤状物,经过一系列诊断,最后确诊为肺癌......

一、我国每天6000人死于癌症

日前,美国癌症学会官方期刊发表《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评估了185个国家中的36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数据指出,2018年全球大约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新增病例中,亚洲占据了一半,而死亡患者中,亚洲占近7成。

全球新发癌症发病率最高的依次为:肺癌(11.6%)、乳腺癌(11.6%)、结肠直肠癌(10.2%)、前列腺癌(7.1%)、胃癌(5.7%);

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依次为:肺癌(18.4%)、结肠直肠癌(9.2%)、胃癌(8.2%)、肝癌(8.2%)、乳腺癌(6.6%)。

新增癌症病例及癌症死亡病例中,我国新增病例数占380.4万例、死亡病例数占229.6万例

也就是说全球每100个患者,中国就占21个,每100个因癌症而亡的患者中,中国人占24个,相当于我国每天有6000人死于癌症

二、身上4处疼痛,或是癌症征兆

疼痛是身体的一种疾病信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生孟尧表示,癌症也会引起疼痛,当身体这些部位发生疼痛,就应该提高警觉:

1、神经性痛

当肿瘤压迫、侵袭,或者损伤神经系统,可引起的疼痛,这种疼痛占癌痛的20%。

这种痛表现为刺痛、麻木痛、烧灼痛,往往难以定位和描述,常见于头颈部、胸腰椎等。

2、内脏痛

肿瘤阻塞或者刺激内脏器官,可引起持续性或间接性绞痛,这种疼痛占癌痛的15%左右,通常疼痛难忍,且会发生转移,如胸部、腹部、背部。

3、软组织痛

肿瘤侵袭皮肤、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可引起表浅性、深部钝性、刀割样的持续性或间歇性胀痛,这种癌痛较为少见,占10%左右,容易定位,会随着肿瘤生长而加重。

4、骨痛

骨痛是最常见的癌痛,占所有癌痛50%以上,当肿瘤转移到骨骼或直接侵袭骨骼,会对骨骼造成损伤或压迫,引起剧烈疼痛或胀痛,常见于脊柱、肋骨、髋部等。

不过,当身体某一部位出现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癌症造成。

那么如何区分癌痛和一般疼痛呢?

一般疼痛的持续时间较短,在去除病因后有所缓解。

癌痛会随着病情加重,而持续存在,且这种痛苦往往难以描述和定位,药膏和普通镇痛药物也无法缓解

三、权威发布:中国常见的致癌“元凶”是这5种

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一项研究总结出中国各省份主要的23个致癌危险因素,共分为5类,包括行为因素、饮食因素、代谢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感染因素

研究显示,每年约有103.6万国人死于23种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种癌症,若对致癌因素做好防控,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是可以避免癌症死亡的

想要远离五类致癌因素,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科医生给出以下建议:

1、行为因素:戒烟是头等大事

大量研究证实,烟草是全球癌症死亡的单一最大可避免风险因素,可导致肺癌、口腔癌、食道癌、咽喉癌等十数种癌症。

除了戒烟,还要少饮酒,以及避免久坐不动,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

2、饮食因素:吃对很重要

减少摄入或不吃具有致癌性的加工肉类、中式咸鱼等腌制食品,并按照膳食营养指南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控制红肉摄入量,多摄入水果、蔬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

3、代谢因素:减肥不容忽视

肥胖被证实与多种癌症相关,肥胖往往会导致代谢紊乱,激素失衡等问题。

想要远离癌症,就要控制体重,BMI值应在18.5-24kg/m2之间.

4、环境因素:出门口罩要戴好

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环境致癌因素主要是受污染空气中的PM2.5和紫外线辐射,因此外出最好佩戴口罩,以及做好防晒措施,避免被紫外线直射。

5、感染源因素:接种疫苗+定期筛查

接种疫苗,如HPV疫苗、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肝癌等发生几率。

定期做好身体筛查,以免及时发现病原体。

癌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可以通过有效规避,大大降低发病风险。

参考资料:

[1]《中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 这10大致癌因素 多数能避开》.央视新闻.2018-12-24

[2]《右肩疼竟查出肺癌?警惕!身上4处疼痛,或是癌症预兆…》.中国科普.2023-05-30

[3]《远离中国人最常见的23种致癌因素,超过40%的癌症死亡可避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科.2023-04-2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现科学表明癌症将来或可自行消失

美2015年九个重大科学成果,癌症将来或可自行消失  1.治疗癌症新手段:“自相残杀”的癌细胞  15年3月,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披露了一种或许能使恶性白血病细胞变成无害的免疫细胞(即巨噬细胞)的方法。

这一发现可能指引人类将癌细胞变成巨噬细胞,之后巨噬细胞可以吞噬和消灭癌细胞与病原体。

不仅是中和癌细胞,还可以真正地对抗癌症。

而这个激动人心的研究结果竟然来自于一次偶然的发现。

癌细胞会自相残杀  2.三十年来新的一种抗生素:Teixobactin新型抗生素 Teixobactin  在药物被滥用的情况下,病毒的抗药性日益严重。

在15年初,科学家发现一种不易产生抗药性的 Teixobactin ,这是近三十年来首次发现新的抗生素。

该抗生素可以治疗肺结核、败血病等多种常见的感染。

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只是发现一种抗生素,而是找了发现抗生素的新方法。

经常吃辣胃肠道癌症风险低吗?爱吃辣的人或收获哪些好处

关于辣椒,大家对于它的评价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喜爱的人嗜之如命、无辣不欢,而不喜欢的人,则敬而远之、一点也不想品味。

那么经常吃辣胃肠道癌症风险低吗?爱吃辣的人或收获哪些好处?下面小编带来介绍。

  经常吃辣胃肠道癌症风险低吗研究表明,经常吃辣可能降低某些胃肠道癌症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吃辣可以预防癌症。

首先,辣椒中含有一种名为辣椒素的化合物,它具有抗癌特性。

研究发现,辣椒素能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增加抗癌细胞的活性,同时还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因此,适量食用辣椒可能对预防某些癌症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辣椒并不是万能的抗癌食品。

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而且,过量食用辣椒可能会对口腔、食管、胃等器官造成刺激,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甚至引发一些消化系统疾病。

因此,为了保持健康,应该采取综合的预防措施,包括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

同时,如果有胃肠道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食物,避免过度食用辣椒或其它刺激性食物。

  爱吃辣的人或收获哪些好处促进新陈代谢:辣椒中的辣素能够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燃烧脂肪,促进减肥。

降血压:辣椒中的辣椒素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可以帮助控制高血压。

防癌:辣椒中的辣素具有防癌作用,能够抑制癌细胞生长。

改善心血管健康:辣椒中的辣素能够降低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水平,保护心血管健康。

提高免疫力:辣椒中的辣椒素对提高免疫力有帮助,增强身体抵抗力。

缓解疼痛:辣椒中的辣素有止痛作用,能够缓解关节疼痛、神经痛等不适症状。

增进食欲:辣椒中的辣椒素能够刺激唾液分泌,增加食欲。

改善口腔健康:辣椒中的辣素具有抗菌作用,能够预防口腔疾病。

改善皮肤健康:辣椒中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保持皮肤健康,减少皱纹和色素沉淀。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好处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长期坚持适量食用辣椒才能获得明显的效果。

同时,辣椒的食用量也要根据个人的口味和健康状况来合理控制,避免过度食用辣椒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我国每天6000人死于癌症,医生忠告:45岁以后,5件事马虎不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