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下半身若有4个变化或离衰老不远了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9-27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在人们对衰老的担忧中,男性的“下半身”似乎成为了一个富有启示性的指标,它毫不客气地揭示了身体的真实状况。

因此,当我们开始意识到“下半身”发生了四个变化时,或许就意味着衰老近在眼前了。

男性下半身若有4个变化或离衰老不远了

一、男性下半身的4个变化意味着衰老将近

1、下肢沉重

当进入40岁时,人体骨骼逐渐变得脆弱,体内钙物质急剧流失,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的风险迅速增加。

许多中年男性可能会因为关节和骨骼的退化而感到力不从心,偶尔进行轻微的活动或走一段路程后,腿脚会感到酸痛,甚至可能会出现肿胀的现象。

2、腿毛变少

在男性年轻力壮的阶段,腿部毛发通常浓密,这与雄性荷尔蒙水平的高峰期相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雄性荷尔蒙逐渐减少,导致腿部毛发变得不再那么浓密,变得柔软,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3、尿频、尿急、尿失禁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前列腺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并引发一些与尿道相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出现,对男性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你经常发现自己排尿次数增多,排尿时感到尿流不畅或排尿伴随疼痛感,以及半夜频繁起夜排尿的情况,这可能是前列腺发出的衰老信号。

此时,及早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4、性能力变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体内荷尔蒙分泌量逐渐减少,可能导致男性性功能衰退。

对于男性来说,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自身衰老情况。

研究表明,在超过50岁的男性中,大部分人都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

随着年龄增加,这种功能障碍会变得更加明显,甚至有些男性可能伴随早泄情况。

二、男性养生注意事项

为了有效应对上述变化并维护整体健康状态,以下几点建议值得参考:

1、均衡饮食: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来维持肌肉质量和修复能力;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有助于保护骨骼健康;多吃蔬菜水果以获取抗氧化剂和其他营养素。

2、规律运动:

结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与力量训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及肌肉强度,同时还有助于控制体重。

3、充足睡眠:

确保每晚7-9小时高质量睡眠,这对于激素平衡、记忆力保持及情绪稳定都至关重要。

4、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等项目,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

5、心理健康:

学会管理压力,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也非常重要。

6、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加速衰老进程的因素之一,应尽量避免或限制。

三、生活方式调整小贴士

尝试站立办公一段时间,以促进血液循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鞋,减轻腿部负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私密部位的清洁如果遇到持续的不适感,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温馨提示:虽然衰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我们可以显著减缓其速度,让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男性朋友应当重视自身下半身出现的各种变化,尽早采取行动加以改善。

记住,预防总是优于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是长久之计。

希望每位男士都能拥有一个充满活力且健康的晚年生活!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出自唐代:李贺的诗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感伤离别怀古 李贺的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 《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古诗》。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

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

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

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

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

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注释⑴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孙。

青龙元年:旧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龙无九年,显误。

元年亦与史不符,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公元237年(魏青龙五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在这一年。

⑵宫官:指宦官。

牵车:一作“舝车”。

舝,同“辖”,车轴头。

这里是驾驶的意思。

捧露盘仙人:王琦注引《三辅黄图》:“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⑶潸然泪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汉晋春秋》:“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⑷唐诸王孙:李贺是唐宗室之后,故称“唐诸王孙”。

⑸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

刘郎:指汉武帝。

秋风客:犹言悲秋之人。

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有句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⑹“夜闻”句:传说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有人曾在夜中听到他坐骑的嘶鸣。

⑺桂树悬秋香:八月景象。

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⑻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土花:苔藓。

⑼舝:一作“牵”。

千里:言长安汉宫到洛阳魏宫路途之远。

⑽东关:车出长安东门,故云东关。

酸风:令人心酸落泪之风。

⑾将:与,伴随。

汉月:汉朝时的明月。

⑿君:指汉家君主,特指汉武帝刘彻。

铅水:比喻铜人所落的眼泪,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⒀衰兰送客:秋兰已老,故称衰兰。

客指铜人。

咸阳:秦都城名,汉改为渭城县,离长安不远。

咸阳道:此指长安城外的道路。

⒁“天若”句:意谓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天若有情,也会因常常伤感而衰老。

⒂独出:一说应作“独去”。

⒃渭城:秦都咸阳,汉改为渭城县,此代指长安。

波声:指渭水的波涛声。

渭城在渭水北岸。

《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古诗赏析《《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古诗》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

此诗所抒发的是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

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

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

结果,还是像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

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

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四句是第一个层次,借金铜仙人的“观感”慨叹韶华易逝,人生短暂。

世事无常。

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为“客”,表现了李贺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精神。

中四句为第二个层次,用拟人化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的酸苦惨凄情态,亡国之痛和移徙之悲跃然纸上。

特别是“酸”、“射”两字,把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末四句为第三个层次,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

“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语,设想奇伟,意境辽远,感情深沉,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双”;末联进一步描述了金铜仙人恨别伤离,不忍离去,而又不能不离去的情怀,感人至深。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

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

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

此时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

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

公元233年(魏明帝景初元年),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

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

”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

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

而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

“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

“指千里”言道路遥远。

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

“东关”句言气候恶劣。

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

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

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

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

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

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

“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

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

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

”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

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

而此刻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

“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

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

这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独一无二,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

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

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

“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

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

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奇。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

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

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

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

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

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

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渐渐远去的身影。

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

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

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

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

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

这确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在李贺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几首类似的作品来。

《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 古诗创作背景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

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此诗写作时间距公元907年唐王朝的覆灭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产生兴亡之感的原因,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

自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

唐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

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

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

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

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李贺名句推荐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作者:李贺:出自《送沈亚之歌·并序》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作者:李贺:出自《春坊正字剑子歌》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作者:李贺:出自《开愁歌》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作者:李贺:出自《七夕》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作者:李贺:出自《开愁歌》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作者:李贺:出自《七夕》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作者:李贺:出自《秋来》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

作者:李贺:出自《塞下曲》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

作者:李贺:出自《塞下曲》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作者:李贺:出自《塞下曲》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出自宋代:贺铸的诗的《行路难·缚虎手》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

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

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

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失意友情豪放行路行路难 贺铸的简介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

字方回,号庆湖遗老。

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

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

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行路难·缚虎手》贺铸 翻译及注释翻译徒手搏猛虎,辩口若河悬,车象鸡笼驰马如狗窜。

头戴平民白丝巾,黄尘追着飞马卷。

谁知我们这些人,是否来蓬篱草民间?道边衰兰泣落送我出京城,苍天有情也会衰老不忍把眼睁。

谁管旗亭美酒一杯值万钱,我要痛快淋漓倾酒坛。

睡如雷鸣行如颠,只管将来,搬,搬,搬!倒大杯,满,满,满!为我们健康,干,干,干!鬓发常青古未有。

转眼红颜变苍颜。

你看卖酒秦地女,婚然一笑有多甜。

翩翩起舞赛天仙,刚刚十五如花年,莺歌燕语如琴弦。

还记得汉武帝遗音《秋风辞》,千年过去,至今犹恨人生短!抓住流逝光阴不松手,把太阳拴在扶桑颠。

哎,无奈,忧愁袭来,一天一天长一天。

注释①缚虎手:即徒手打虎。

②悬河口:言辞如河水倾泻,滔滔不绝,即“口若悬河”,比喻人的健谈。

③车如鸡栖马如狗:车盖如鸡栖之所,骏马奔如狗。

④白纶(guān)巾:白丝头巾。

⑤扑黄尘:奔走于风尘之中。

⑥“衰兰”二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句子。

⑦旗亭:即酒楼。

此指送别之地。

⑧当垆秦女:用辛延年《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语如弦:韦庄词《菩萨蛮》:“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这里指胡姬的笑语象琵琶弦上的歌声。

⑨遗音:遗留下的歌曲。

秋风曲:指汉武帝《秋风辞》,其结尾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感叹欢乐不长,人生苦短。

⑩扶桑:神话中神树,古谓为日出处。

《淮南子》:“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

”系扶桑,即要留住时光,与“揽流光”意同。

⑪争奈:怎奈。

《行路难·缚虎手》贺铸 鉴赏贺铸这一首词就抒写了词人报国无门、功业难成的失意情怀。

“缚虎手,悬河口”均借代人才。

手能暴虎者为勇士,可引申为有军事才能的人;口如悬河者为谋士,可引申为有政治才干的人。

倘若逢辰,这样的文武奇才当高车驷马,上黄金台,封万户侯。

可眼前却穷愁潦倒,车不大,像鸡窝,马不壮,像饿狗。

“车如鸡栖马如狗”极形车敝马瘦,与“缚虎手,悬河口”的夸张描写适成强烈对照,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以下正面申抱负,写感慨:“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白纶巾亦犹白衣之类,为未出仕之人所著。

黄尘指京城的尘土,黄庭坚《呈外舅孙莘老》诗:“九陌黄尘乌帽底,五湖春水白鸥前。

”任渊注引《三辅黄图》:“长安城中,八街九陌。

”这六字两句参用陆机《代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意,谓白衣进京。

结合下句“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谓此行不知可否取得富贵。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诗题说“入京”,诗句说“游说万乘(皇帝)”、“辞家西入秦”,皆贺词“扑黄尘”注脚。

词径取李诗末句,而易一字增二字作“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虽自负而带一种傍徨苦闷情态,与李白的仰天大笑、欣喜如狂不同,读来别有意味。

以下“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则袭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原句。

但原辞是通过汉魏易代之际铜人的迁移,写盛衰兴亡之悲感,言天若有感情天也会衰老,何况乎人。

此处则紧接上文抒写不遇者奔走风尘,“天荒地老无人识”的悲愤。

以上从志士之困厄写到志士之牢骚,继而便写狂放饮酒。

做了侠义之事不受酬金,像“雷颠”一样;唯遇美酒则不问价。

李白《行路难》云:“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干”,写出不趋名利,纵酒放歌,乘醉起舞,一种狂放情态。

其中含有无可奈何的悲愤,但写得极有气派,使词情稍稍上扬。

简言之,此词上片由愁写到酒,而下片则由酒写到愁。

过片极自然。

不过上片所写的愁,主要是志士失路的忧愁;而下片则转出另一重愁情,即人生短促的忧愁:“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

”词情为之再抑。

以下说到及时行乐,自非新意,但写得极为别致。

把歌舞与美人打成一片写来,写笑以“嫣然”,写舞以“翩然”,形容简妙;“当垆秦女十五”云云是从乐府《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正当垆”化出,而“语如弦”三字,把秦女的声音比作音乐一样动人,新鲜生动,而且不必写歌已得歌意。

这里极写生之欢愉,是再扬,同时为以下反跌出死之可悲作势。

汉武帝《秋风辞》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风曲虽成“遗音”,但至今使人记忆犹新,觉“事去千年犹恨促”。

由于反跌的作用,此句比“青鬓长青古无有”句更使人心惊。

于是作者遂生出“揽流光,系扶桑”的奇想。

似欲挽住太阳,系之于扶桑之树,“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贺《苦昼短》)。

这种超现实的奇想,都恰好反映出作者无法摆脱的现实苦闷。

“志士惜日短”,只有怀才不遇的人最易感到生命短促、光阴虚掷的痛苦。

·所以下片写生命短暂的悲愁,与上片写志士失路的哀苦也就紧密联系在一起。

“行路难”的题意也已写得淋漓尽致了。

不料最末一句却来了个大转折:“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前面说想留驻日光,使人长生不死,这里却说愁人情愿短命;前面说“事去千年犹恨促”,这里却说一天的光阴也长得难过。

一句几乎翻转全篇,却更深刻地反映出志士苦闷而且矛盾的心情,将“行路难”的“难”字写到入木三分。

全词艺术特点有三:“词别是一家”,在当时是很流行的看法,而这首词却写得像诗中的歌行体。

“行路难”本就是乐府歌行的题目,此其一;《小梅花》的调式也很特殊,以三字句、七字句为主,间用九字句,“三三七”、“三三九”、“七七”的句式交替使用,句句入韵,平仄韵互换,都与歌行相近,此其二;大量化用前人歌行诗句,其中以采自李白、李贺者为多,此其三。

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厨密《浩然斋雅读》引贺语),可见善于隐括前人诗意或化用前人诗句,是贺词的一个艺术特点,此词表现很突出。

全词表现作者于失意无聊纵酒放歌之际,既感乐往悲来、流光易逝,又觉愁里光阴无法排遣的矛盾苦闷心情,但却用刚健的笔调、高亢的声调写成,章法上极抑扬顿挫之能事,行文上跌宕生姿,属于贺词中的幽洁悲壮之作,在北宋词坛上也是很突出的作品。

《行路难·缚虎手》贺铸 创作背景据史籍记载,贺铸长得—表人才,身长七尺,眉目耸拔。

既是一位豪爽的侠土,也是一位多情的诗人;既是一位严肃苦学的书生,也是一位处理政事的能手。

他生活在北宋晚期的社会,史称他“喜剧谈天下事,但经历的都是些难展抱负的文武小职”(宛敏灏《北宋两位承先启后的词人——张先和贺铸》),这些个人特点反映在词体创作中,就有“行路难”一类作品。

此词调寄《小梅花》,“行路难”实即词题,它原系乐府诗题,多写志士失路的悲愤(概括内容或节取词语制题放在调名前,乃贺词惯例)。

词本属乐府一支,然自《花间集》以来,文人所作,以歌筵酒席浅斟低唱者为多;而用以书愤,得乐府诗遗意的,还是词坛较新的消息。

这首词便是作者郁愤难抑,从而以雄健之笔,抒发胸中块垒,倾诉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

贺铸名句推荐 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作者:贺铸:出自《惜余春·急雨收春》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作者:贺铸:出自《惜余春·急雨收春》纵明月相思千里隔。

梦咫尺。

勤书尺。

作者:贺铸:出自《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淡黄杨柳暗栖鸦。

玉人和月摘梅花。

作者:贺铸:出自《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楼角初销一缕霞。

淡黄杨柳暗栖鸦。

作者:贺铸:出自《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彩舟载得离愁动。

无端更借樵风送。

作者:贺铸:出自《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

作者:贺铸:出自《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作者:贺铸:出自《南歌子·疏雨池塘见》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作者:贺铸:出自《南歌子·疏雨池塘见》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作者:贺铸:出自《杵声齐·砧面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男性下半身若有4个变化或离衰老不远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