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子的养生重点并不是肾而是肝
【千问解读】
男性一旦过了“而立之年”,健康状况就开始滑坡。
比如身体发福,体力、精力衰减等。
此时,该为健康做点什么呢?有一些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补肾,事实是这样的吗?并非如此。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上了年纪、肾偏虚的男性适当补肾无可厚非,但需注意的是,中年男子的养生重点并不是肾,而是肝!
一、为什么中年男性养生首养肝
肝藏血,主疏泄,被誉为人体内的“将军之官”,它在调节气血、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肝脏的功能一旦出现异常,人体的气血循环便会陷入混乱,宛如军队失去统帅,整个身体的秩序都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消化不良、乏力、代谢障碍、凝血异常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特别对于中年男性而言,他们往往处于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心理承受巨大压力,精神容易压抑。
这种长期的心理负担容易导致肝气郁结,疏泄不畅,从而引发烦躁、易怒、焦虑等心理问题。
此外,工作生活中他们应酬通常比较多,免不了需要经常喝酒,而过度摄入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是不容小觑的!同时,出差、加班、熬夜等也都在考验着肝的健康。
无限极健康养生理念温馨提示,保护肝脏健康,对于中年男性来说尤为重要。
二、日常如何养肝护肝
1、选对可护肝的食物
注意饮食,选对正确的具有护肝功效的食物,如奶、蛋、鱼、瘦肉、豆制品等食品,每日膳食轮换安排,为肝提供足量优质蛋白。
适当食用葡萄糖、蔗糖、蜂蜜、果汁等易于消化的单糖与双糖类食物,以增加肝糖原储备。
山楂含有熊果酸,能降低动物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积,有一定的防止或减轻动脉硬化的作用。
如平时吃些鲜山楂,用干山楂泡水喝,或在炖肉时加入山楂,既调味,又能帮助消化。
另外,要多喝白开水,每天3~4次,每次500毫升。
白开水可增加循环血量,增进肝细胞活力,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除而收到护肝之效。
2、喝酒前后勿忘护肝
日常要注意戒烟限酒,如果平时聚餐或应酬避免不了喝酒,提前做好解酒护肝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守护肝脏健康。
两大经典名方,宋代医学名著《严氏济生方》中的经典方剂“葛根汤”,元代《世医得效方》中的经典解酒方剂“枳椇子丸”,均有葛根、栀子、枳椇子三大养肝好帮手。
栀子能泻火解毒,清热利湿,配以葛根为君药可清解肝胆;枳椇子则能润五脏,通利二便,帮助湿热毒邪从二便排出。
三药同用,既可清热利湿解毒以调肝胆,又能生津润脏而养肝。
3、培养管理情绪的能力
肝喜条达,抑郁、暴怒最易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或肝火旺盛的病理变化。
因此,要逐渐培养控制自己的过极情绪和疏导不良情绪的能力,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无忧无虑,从而使肝火平息,肝气得顺。
4、进行适度的锻炼
保健肝脏的运动锻炼的原则是动作舒展、畅达、缓慢,符合肝气生发、畅达的特点。
散步、踏青、打球以及无限极养生操等,既能使人气血通畅,促进吐故纳新,强健身体,又可以怡情养肝,达到护肝保健之目的。
温馨提示:养肝不论什么年龄段都应该重视起来,日常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适度舒缓压力,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保证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起居有规律,培养兴趣爱好,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紧急求助!突然病危,已无法站立
随后,白马发烧到40℃的消息也引发网友担忧。
图/被访者供图 当时,新疆男子依立拜骑着白马,到汉江中救人,成功将一名落水男子救起。
图/被访者供图 2月5日凌晨三点,白马开始发烧,依立拜就自己配了药给白马吃。
当天下午,仙桃市畜牧局的工作人员也来到现场,给白马打了点滴,依立拜表示,当时白马病情有所好转。
然而2月11日,当时白龙马救人视频发布者张先生给经视直播记者打来电话,表示白马病情加重,现在有生命危险。
“昨天白马状态不行,拉肚子,还攻击人。
” 图/被访者供图 张先生表示,从2月10号下午开始,白马突然出现了病情加重的现象,尽管马的主人依立拜专门给白马配了药,但是白马的病情并没有好转,还加重了,又发烧到40℃。
通过张先生发来的视频,记者看到,白马已经无法站立起来。
张先生表示,他们在仙桃当地没有找到专门治马的兽医专家,希望有相关的专家能够帮忙,救治白马。
“我们希望有人能帮助救治,如果不行的话,我们就要将它送到伊犁,一是因为那里是它的家乡,另外那里有专门看马的兽医。
” 转自:经视直播 来源:厦门广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真实唐僧并非文弱无能!唐僧竟是个精壮美男子!
体魄强健的探险家 他显然不是《西游记》中所描述的懦弱的唐僧,而是一位意志坚定、体魄强健和精力旺盛的强者,这样才能完成这次名传千古的旅行。
一个让许多牛人崇拜的人,只有更牛。
在西方学界地位极高的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斯坦因,是玄奘的铁杆“粉丝”,撇开他带走了大量敦煌文物不谈,他在1900年-1931年中进行了四次中亚考察,某种程度上是受到玄奘的感召,他最后一次怀揣《大唐西域记》到中亚考察时已经年近70岁;另一位玄奘的粉丝瑞典人斯文·赫定是世界级的著名探险家,1890年12月-1935年2月,先后5次进入中国,曾在冬天时独自一个人翻越大雪封山的萨雷阔勒岭,偷渡到俄国的郎库里帕米尔和莫尔加布过了一段时间,然后再偷偷翻越回来,只有一条右后腿绑着绷带的瘸腿狗陪伴。
这两个傲慢的强人在帕米尔高原上追寻玄奘东行路线时,时时向这位先行者致敬,因为他在1200多年前就已经做到了这一切,而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理解,这必须有无比坚强的意志力和行动力。
玄奘显然具备这两点特质,与《西游记》中演绎的唐僧全然不同。
公元627年,誉满长安的佛学界年轻才俊玄奘决定西行印度,寻求佛解。
他要孤身前往。
出发之前,他先用种种苦难考验了自己一番,充分的行前准备足以说明玄奘行动力之强——周密的计划而不是冲动的行动,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至于意志力,他太具备了,当有人告诫他西路艰险时,他说:“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
纵死中途,非所悔也。
” 今年,我们自西向东从霍罗格经瓦罕谷地,过昏驮多,沿帕米尔河至大帕米尔并穿越后,直抵雅尔特拱拜孜(Jart Gumbez),经吉什尔腊布特(Kizil-Rabat)至排依克山口塔吉克斯坦一侧,全程实地复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考证的玄奘东归境外帕米尔段路线。
在《大唐西域记》的记述中,多次提到东归穿越时称“葱岭”的帕米尔高原时“经危履险”。
以一般商队的速度,跟随商队的玄奘横越帕米尔需要3个月的时间。
他在春夏之交进入大帕米尔,天气尚寒,走完时正值初秋大雪封山前。
他在穿越“波谜罗川”即大帕米尔时,看到的情景是“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
地碱卤,多砾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绝无人止”。
这与我们所见所感。
今年8月下旬经过大帕米尔时,天气瞬息变幻,时而阴云密布,时而细雨洒窗,时而冰雹急袭,寒风凄劲,在翻越海拔超过4500米的吉什尔腊布特山口时,已是满地积雪,冷得在车里还要加上羽绒服才足以御寒。
我们不禁感慨自己还能躲在越野车的庇荫之下,玄奘则要完全肉身迎战这些自然界的敌人。
玄奘离开石头城(现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城)后,越乌古里亚特山口至大石崖下的瓦恰,这是一片富饶的农业区,他和商队在此休整后继续东南行,翻越海拔高达5000米的坎达尔山口,前往“奔穰舍罗”。
我们试图到达坎达尔山口顶端,从海拔3800米处开始攀登,上升至4800米处停下。
途中尽量选择突出雪面的石头,但很多时候无从选择,只好一脚踏进深及膝盖的雪中,踩空的失重感让人十分不适;山坡陡峭,常有一不留神便会向后仰下去的感觉,空气稀薄总有心脏随时停跳的担忧。
上升1000米我们花了4个小时,更高的坎达尔山口还在1-2公里之外的天际。
时间已晚,天气突变,我们只好下行。
遥想玄奘及商队则是天亮就开始从山下攀登,当天必须翻越山口,到下方的谷地扎营,以我们亲身经历的危险,这样的挑战着实不是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
方位感极强的地理学家 他有着远超其时代的地理意识,根据他的回忆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是对中亚、南亚地理、气候、人文等最早、最为详尽的著述,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亚地理大发现时欧洲探险家必备的指南 有评价称《大唐西域记》“记事谨严有据”,事实上,玄奘在这本书中记录的地理数据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书中精准的地理方位和详尽的地域描述使得它在19世纪欧洲殖民开发、世界东方学兴起时,成为炙手可热的文献资料。
1834年德国学者Klaproth在柏林出版了《玄奘在中亚与印度的旅行》一书,这是迄今所见最早介绍玄奘的西文著作之一。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以超越那个时代的意识,记录了行走过程中的路线走向和距离,实属罕见。
《大唐西域记》写于他回国2年后,他能对十几年间的行程记忆如此准确,想必是有记日记的习惯,而对方位的记录可能是他在一开始便计划好的。
在参与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三次帕米尔路径考察中,我们均对玄奘所记载的距离做了大致的估计,发现有些路线有惊人的准确性。
他从朅盘陁国都城“城东南行三百余里,至大石崖”,经考证从塔什库尔干县城——石头城旧址东南行,翻越乌古里亚特山口至坎达尔山口,里程数为130公里。
在考察中,我们数次遇到转场的牧民驴队,驴是当地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大规模驴队载重行走的速度每天约为20公里,玄奘回国是随商队行进,也许他正是据此估算出每一段路的总里程。
侯杨方认为,国内一些研究者忽视《大唐西域记》中地理方位与地标的线索,才会产生对玄奘归国山口和路线的误判,如将“东南行”归国的山口定为明铁盖山口,并立碑;现在又要将碑移到基里克山口,这与玄奘记述的方位是南辕北辙。
即便如几十年揣着《大唐西域记》在中亚行走的斯坦因,试图确定玄奘在帕米尔高原上的路线时,仍然会忽略掉当中一两个方位。
所以,当他历尽艰险走到齐奇克里克高原时,骄傲地感慨“眼前所看到的一切,与玄奘对这里的描写是多么吻合”,并且到死都认为这就是玄奘走过的“奔穰舍罗”时,无论如何也不会回头去看书中记载,玄奘由石头城先是“东南行三百余里”至大石崖,再东北“行二百余里”至奔穰舍罗,而去齐奇克里克恰恰是从石头城直接往东北方向进发。
斯文·赫定则忠实地在他的书中记载了他听当地人说石头城东南有一个山口,认为玄奘由此经过,但他没有亲自走过,只是随手在他著名的中亚地图上画了一个东南行的弧线,但偏差甚远。
斯文·赫定犯了另一个错误,他始终认为玄奘提到的“波谜罗川”是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小帕米尔,“大龙池”是小帕米尔中阿富汗境内的切克马廷湖。
虽然由于签证原因,我们没能去成阿富汗,但在霍罗格中央公园游客中心看到的一张切克马廷湖的明片,给出了足够的信息。
这张明信片上,两个游客在湖边闲坐,两侧湖界则完全纳入明信片范围中。
根据卫星图片,湖宽不过2公里,如此大小,与玄奘描述的大龙池长宽相去甚远。
国外学者多认为大帕米尔上的佐库里湖是大龙池,而我们穿越大帕米尔时所见的佐库里湖及其周边河湖,在视界内,,侯杨方认为大龙池非它们莫属。
有趣的是,唐代远征小勃律的名将还为玄奘当了一回证人。
在前往瓦罕的途中,我们讨论起高仙芝率军进攻吐蕃连云堡,《旧唐书》记载高仙芝的军队“又行二十余日至播密川”,即玄奘的“波谜罗川”,再到“五识匿国”,即玄奘提到的“尸弃尼国”。
侯杨方沉吟中突然想到,连云堡守卫着瓦罕河峡谷西端出口,如果播密川是小帕米尔,西行必然经过狭窄的瓦罕河峡谷,万人大军与数万马匹在狭窄的峡谷中排成数十公里的纵队,直接从吐蕃连云堡下西行奔向五识匿,被逐个击破易如反掌。
此战高仙芝分兵布局设计精妙,取得大捷,他显然没有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热衷趣闻的和尚 从《大唐西域记》的记述里,不难发现,他肯定不是一位的呆板和尚,不惜笔墨的故事似乎指向他是位热衷趣闻、富有情调的人 《大唐西域记》言辞优美,笔法简洁,多数段落寥寥数行,记录了所经国界及都城面积,地形地貌,气候物产,人文习俗等,段落末尾往往着笔于当地佛教传播状况。
但有些段落则明显丰腴,洋洋洒洒数百字讲述着当地的佛教传说或神怪故事,细看来有人物、有情节,甚至通篇奢侈地使用直接引语,表述富于现场感。
可以想见玄奘对这些故事记忆多么深刻,他当年在与弟子讲述时,又是多么绘声绘色,可能在漫长而枯燥的旅程中,只有这些趣闻故事滋润着商队和玄奘的生活。
帕米尔高原上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富庶的农业区,如瓦罕谷地、瓦恰、塔什库尔干河谷地带等,这些地方海拔略低,气候适宜,河水漫流,是古代文明聚集、交汇、碰撞与融合的区域。
这次,我们到达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交界的瓦罕谷地时,正值秋收,居高远眺,田野里一片金黄,农人忙碌田间,耕牛缓缓经过,一派桃花源景致。
这里是古代上的重要补给路段,水量充沛的喷赤河和绿洲在此孕育出许多文明古国,《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达摩悉铁帝的都城昏驮多,19世纪瓦罕国的都城卡拉喷赤,其遗址至今仍然可见。
这里至今还有公元前3-1世纪的希腊城堡“Yumchun”,它另外一个名字是“Zamr-i atish parast”,意为“拜火之城”。
在《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路过时当地佛教寺院和僧人已然寡少的景象,但当地幸有那时的佛教遗存,在距离“Yumchun”城堡不远的Vrang村,便幸存一座宏大的佛寺遗迹。
一个英文流利的小男孩带着我们从田间绕上山坡,来到佛塔。
佛塔呈方形,共五层,外围有土墙围护,可见当年建筑规模相当宏大,塔顶是一块印有足迹的石头,当地人传说这是佛祖的脚印。
玄奘在这里驻扎时,听说了当地信奉佛教的缘由:从前这里的国王有一个很疼爱的小孩,小孩得了怪病,怎么也治不好。
国王便去求问天神,天神回话,小孩定会平安无恙。
国王在回宫的路上遇见了一个和尚,心中忧虑,便再相问。
和尚则告诉他,小孩治不好了。
等国王回宫,孩子果然死了。
国王再去问天神,天神不知其子已死,仍然说小孩的病可以治好。
国王于是大怒,废掉供奉天神的祠堂,延请之前遇到的和尚,从此改信佛法。
玄奘翻越排依克山口回到现在中国境内后,来到朅盘陁国(今中国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县境内),看到公主堡,它坐落县城南约70多公里的古丝路要冲的一座海拔3000多米的悬崖上,是中国目前所知最高的古代城堡之一。
玄奘来到这里,仰望“极危峻”的城堡,听到了流传甚广的“汉日天种”的传说,也是朅盘陁国的建国故事。
传说波利斯国王娶了一位汉族公主,迎亲队伍回到这里,因战乱遇阻,找到一处孤岭危峰住下,周围严密禁卫,任何外人不能上山。
不想过了3个月,公主却有了身孕,迎亲使团十分惶惧。
据公主贴身侍女称,每天中午,有一个俊伟男子从太阳中骑马下来与公主相会。
迎亲使团无法复命,就在孤峰上筑城。
公主至期产子,立为国王,成了这片地区的统治者。
言辞犀利的率性美男 毫无疑问,他是位美男,这是《西游记》唯一没有歪曲他的地方,他对美丑有着明确的好恶,并从不掩饰,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言辞犀利的表达,这也彰显出他是位个性鲜明的人。
玄奘聪明绝顶自不必说,从小便“圭璋特达,聪悟不群”,而他居然还是个美男子,这也是《西游记》唯一没有歪曲他的地方。
不仅他本人形容俊美,他的父兄也不例外。
玄奘弟子所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样描写他的父亲,“父慧……形长八尺,美眉明目”,写他的哥哥,“法师兄亦风神朗俊,体状魁杰,有类于父”,有这样的基因,玄奘想不帅都不可能。
玄奘10岁左右时,有皇命在洛阳度一批僧人,他因为年幼未能入选,站在公门之外。
受命前来度僧的大理卿郑善果有识人慧眼,看到他便深感惊奇,问答几句后,“深嘉其志,又贤其器貌”,将他特别录取。
有着这样雄厚的资本,玄奘才能在《大唐西域记》里毫不留情地批驳帕米尔上的居民,尸弃尼国的人“形貌鄙陋”,朅盘陁国的人“容貌丑弊”,达摩悉铁帝国的人更惨,被描述为“人性犷暴。
形貌鄙陋,眼多碧绿”。
玄奘,自幼“非雅正之籍不观,非圣哲之风不习”,自然看不惯蛮荒之地的人文风俗,一概斥之“俗无礼义”“不知礼义”“不知善恶”。
别的不说,仅玄奘选的“尸弃尼”这三个字,已将他对当地的嫌弃暴露无遗。
以玄奘对地理和自然描述之准确,想来对人的审美和观感也是忠实记录,其言辞之犀利,完全不加掩饰,足见其人鲜明的个性。
1000多年过去,我们在塔吉克斯坦的霍罗格,也就是玄奘所说的尸弃尼国,感受却完全不同。
当地人自称“锡格南”人,是白种塔吉克人的一支,年轻女性大都是瓜子脸、高鼻梁、深眼窝、大眼睛,完全坯子,男性观感略逊,但也不乏帅哥,接待我们的哈奇姆就是一个。
千百年来人种演变不会翻天覆地,可见玄奘可能只以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华容貌为美丑的评判标准。
容颜难改,礼义可变。
当地人大都受过良好教育,去年我们去到的远离霍罗格的巴塘河谷中,村里的孩子也都能去读大学。
所以,我们遇到的很多孩子能说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
哈奇姆曾到德国留学两年,会说德语、英语、俄语(母语)和帕米尔语四种语言,而他说自己只是城市的普通一员,并不算什么精英。
在霍罗格,与路人迎面而过时,对方时常颔首微笑,或道一声“hello”;车静悄悄跟在行动迟缓的老人身后,生怕惊吓到老人,绝不按一声喇叭;晚上两车会车,双方都会连续闪灯示意,不会一直亮着远光灯晃人眼,文明的行车礼仪与他们车辆和道路的破旧形成鲜明对比;哈奇姆不止一次提醒我们关车门时动作要轻,让我们深感惭愧;在没有路灯的郊外,我们在漆黑中跌跌撞撞地步行回市中心,没走多久便有车停在身边,热情地要捎我们回去,还用英语说“不用考虑钱”;周日,一家饭店被包来办婚礼,我们好奇地站在路边看热闹,新郎的父亲迎出来,将我们请进去同乐,虽然语言完全不通,一人一杯伏特加先敬上了;而去年在路边看着满树的杏,被玄奘形容为“形貌鄙陋,俗无礼义”的尸弃尼小孩像个小外交家般,上来和我们逐一握手,英俊的男主人二话没说,上树摘杏,女儿拿来桶装杏,雍容华贵的女主人走出院落,亲自为我们洗干净……此间情谊,从此便结在心里了。
玄奘今日若再从东土前来,不知这《新大唐西域记》会如何写了。
随机文章详解宇宙中最恐怖的星球,温度1000摄氏度以上(堪称地狱)NASA和spacex火星计划对比,NASA将在2033年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盘点世界诺贝尔奖国家排名,美国356人的获得者夺得第一(意大利垫底)撒哈拉之眼有人去过吗,传闻无人能活着到达中心(形成原因未知)长剑10巡航导弹威力,杀伤范围2公里能瞬间摧毁万吨级舰艇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