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瑕有害!狂犬病(狂犬病传染吗)

病毒会攻击神经系统,导致病人出现狂躁、痉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疫苗接种率低,狂犬病的传播仍然是一个严重的
【千问解读】
本文主要给大家讲解狂犬病(狂犬病传染吗)对应的知识点,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请不要忘记关注宠物汇!
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犬类的咬伤传播。
病毒会攻击神经系统,导致病人出现狂躁、痉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最终导致死亡。
狂犬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疫苗接种率低,狂犬病的传播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狂犬病是否会传染狂犬病是一种通过犬类的咬伤传播的疾病,但并不是所有被咬的人都会感染狂犬病。
病毒需要进入人体,才能引起感染。
如果伤口很小,可能不会被感染。
但是,如果伤口较大,或者犬只患有狂犬病,那么感染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如何预防狂犬病
接种疫苗: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
如果被咬伤,及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防止病毒进入人体。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可以减少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尤其是在一些狂犬病流行的地区,应该尽量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
避免与患病动物接触:如果发现犬只出现了异常行为,应该立即避免与其接触。
如果被咬伤,应该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狂犬病的治疗方法如果被咬伤,应该尽快去医院接受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
清洗伤口:清洗伤口可以有效防止细菌感染。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防止病毒进入人体。
注射免疫球蛋白: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帮助身体更快地产生抗体,提高治愈率。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
结论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是通过接种疫苗和避免接触野生动物等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如果被咬伤,应该尽快去医院接受治疗,以便尽早控制病情。
古人最害怕得的五大传染病是什么?医治的方法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爱卫会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做好防控工作。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流行病”这个名词,但其医学概念是存在的,这就是“疫”,许慎《说文解字》释为“民皆疾也”,即好多人都得病的意思。
如果大规模暴发,则称为“大疫”。
伤寒、瘴气、传尸、疠风、虏疮等五大传染病,曾给古人带来了深重灾难,最害怕…… 伤寒,古代最普遍的传染病 对于流行病的现象,古人认识很早。
《周礼·天官》“疾医”条称:“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春季的“痟首疾”是什么病?从字面来说,是“头疼病”。
晚清国学大师孙诒让《周礼·正义》认为:“春气不和,民感其气,则为痟痛而在首也。
”以的观点来看,就是春天气温不稳,或冷或热便容易患头疼脑热,这就是古代医学所说的“伤寒”。
古代伤寒的概念很宽泛,一切由外部感染的疾病,均可称为“伤寒”。
中国历史上第一波伤寒大流行,发生于东汉时,世界上第一部总结性临床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就是这一时期诞生的。
作者张仲景是当时的名医,其宗族原来有200多口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来,不到十年竟然死了三分之二,其中有七成死于伤寒。
据《·魏书·武帝纪》记载,曹魏大军也曾为伤寒所困,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南征,打了一场著名的“”。
但到十二月份,曹军突发“大疫,吏士多死者”。
实际上,曹军所患的传染病就是冬春时高发的“伤寒”。
伤寒导致大规模死亡事件发生于13世纪上半叶。
据《金史·哀宗本纪上》记载:天兴元年(公元1232年),“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
”汴京就是今河南省开封市,不到两个月,死了近百万人。
现代学者结合当时医家李杲《内外伤寒辨惑论》所记,认为这次大疫就是伤寒疫。
瘴气,古代最凶猛的传染病 在古代传染病中,瘴气大概是古人眼里最为可怕、凶猛的传染病。
瘴气到底是什么传染病?其实就是疟疾。
“疟”字从“疒”从“虐”,“虐”是老虎头,在甲骨卜辞中写作“ ”,似老虎张着大口扑向人。
其意思很明了,这是似老虎一样凶猛的传染病。
古代早期,人们直接将疟写成“虐”,《礼记·月令》即称“民多虐疾”。
东汉人刘熙在其《释名·释疾病》释“疟”中,称此病为“酷虐也”:“凡疾或寒或热耳,而此疾先寒后热两疾,似酷虐者也。
”先秦时期,疟疾最早在中国南方地区流行。
《周礼》中所谓“秋时有疟寒疾”,即指此疫秋天多发。
究其发病原因,《礼记》认为:如果秋天气温偏高,即所谓秋“行夏令”,就会暴发疟疾,因传播疟疾的蚊虫繁衍密集。
在古代,岭南、川贵一带多瘴气,所以这些地区也是疟疾的重灾区。
云南过去民谣称:“五月六月烟瘴起,新客无不死;九月十月烟瘴恶,老客魂也落。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泸江水”条也称,泸江两岸“时有瘴气,三月、四月迳之必死”。
历代官兵南征,多因疟疾而遭遇重挫。
当年蜀国丞相即因畏惧瘴气,而推迟其南征计划。
南征时更因瘴气而失利,据《·唐纪三十三》记载,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六月,廷派侍御史、俞南留后李宓,率7万大军征伐南诏国(今云南境内)。
结果士兵被传上瘴疫,又病又饿,死去“”,李宓被活捉,全军皆没,后再派军征讨,总共差不多死了20万人。
传尸,古代传播最厉害的传染病 “传尸”也是古代最厉害的一种传染病,有“尸注”、“遁尸”、“风尸”、“沉尸”、“飞尸”等许多别称。
所谓“传尸”,其实就是“肺痨”,亦即肺结核。
肺结核对古人的祸害历史久远,成书于先秦时的《内经》中已提到此病。
古人为什么把肺结核称为“传尸”?所著的《中藏经》中有“传尸论”篇认为,“钟此病死之气,染而为疾,故曰传尸也”。
大意是,这种病极容易传染,探视病人、死后吊丧都可能染上。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专门的“治卒中五尸方”,称此传染病“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之旁人,乃至灭门”。
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则为肺结核起了新的病名,他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了“五蒸”概念,其中的“骨蒸”就是结核病,意思是病深及骨,阴虚潮热由里透外,疴久难愈。
古人认为,肺结核的元凶是一种“虫”,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劳瘵叙论》便称,“虫啮其心肺”,这些“虫”又称“痨虫”、“瘵虫”,其实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结核杆菌。
对于肺结核,虽然古人谈之色变,但从史书记载来看,隋唐时期一位叫许胤宗的治疗肺结核病专家,曾用偏方绝技治愈过肺结核。
《新唐书·方技传》记载,当时“关中多骨蒸疾,转相染,得者皆死,胤宗疗视必愈”。
疠风,古代病患不宜结婚之“恶疾” 疠风,即麻风病。
又称“大麻风”、“天刑病”、“癞大风”、“癞病”等,是古人畏惧的又一恶性传染病。
《黄帝内经》记载:“疠者,有荣气热腑,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
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据《·仲尼弟子列传》记载,“七十二弟子”之一的冉耕曾患麻风病,孔子前去看望他,从窗子外握着他的手,连声感叹:“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说成白话就是,德行这么好的人却得这种病,这就是命吧!《史记》中未明说冉耕患的是麻风病,仅称“恶疾”。
但东汉学者何休曾就《春秋公羊传》中的“恶疾”作注:“谓瘖、聋、盲、疠、秃、跛、伛、不逮人伦之属。
”结合冉耕被隔离在屋内,只有“疠”这种恶疾符合条件。
古代将感染疠风的病人列为“不宜结婚对象”。
据《大戴礼记·本命》记载,最晚在已有“五不娶”风俗,其中之一就是“世有恶疾不取(娶)”。
古代患麻风病的名人除冉耕外,还有初唐诗人等。
卢照邻病中曾写下《病梨树赋》,诉说自己的痛苦。
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曾给他开方疗病,但一直没有治好,最后投河溺亡。
据记载,麻风病在隋唐时期曾一度大流行,唐朝廷在一些寺院专辟“疠人坊”,这也是中国设立麻风病专治医院的开始。
虏疮,古人最早发现防治办法的传染病 虏疮,又称“宛豆疮”、“天行发斑疮”、“豆疮”,明清时则称为“天痘”、“疹痘”,即国际通称的“天花”。
有关此传染病的最早记载,见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伤寒时气温病方》:“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
” “虏疮”这种传染病非中国本土病毒。
当时坊间传,“永徽四年,此疮从西东流,遍于海中”。
为何称为“虏疮”?葛洪考证:“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
”但葛洪所记疑点多多,“永徽”是李治的年号,“建武”是东汉第一位光武帝的年号,在葛洪之前至少还有等三位皇帝用过“建武”年号。
有学者据光武帝刘秀时的名将马援,在南征交趾(今越南)染疾死亡的传说,认为“建武”是刘秀的年号,进而考证,天花最早是东汉时由马援南征军带回来的。
笔者查《后汉书·马援列传》,确有马援“出征交阯(趾)”,得传染病死亡的记载,但应是感染瘴气(疟疾),而非天花。
虽然葛洪所记存疑,但两点事实应肯定,一是天花是外来传染病,二是中国人对天花认识很早。
现代专家曾在3000年前的埃及木乃伊上发现天花病,并推测,天花在公元四世纪时从埃及或印度向外传播。
整个十八世纪,欧洲超过一亿人死于天花。
天花虽凶,但由于中国最早发现了防治天花的办法,因而天花在中国并未像在欧洲那样造成空前的灾难。
据清朱纯嘏《痘疹定论》记载,在(真宗)当皇帝时,已有“王素种痘”的记载。
此种痘技术后传入欧洲,才有了更有效的“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的手段。
目前,天花是惟一被人类消灭的传染病 随机文章夏朝的皇帝总计有几任呢?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几个儿子?与墨菲定律相反的定律,莎莉定律(你认为糟糕的事往往会出现惊喜)现实中修仙渡劫的例子,陆家嘴有人亲眼目睹修仙渡劫(谣言)海王星是什么颜色,海王星为什么是蓝色的(吸收太阳光反射蓝色)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解析
A.2019年9月 B.2019年7月 C.2019年10月 D.2019年8月 2、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08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 )。
A.达到全球人均水平 B.首次突破1万美元 C.稳居世界排名前位 D.远超全球人均水平 3、2020年3月23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但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疫情在全球出现大流行。
有鉴于此,中央提出的防控策略是( )。
A.严密防控,延缓复工复产 B.重点防控,局部复工复产 C.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D.外禁输入、内禁反弹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签署第4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关于民法典,下列选项正确( )。
A.它是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B.它共有8编、1260条 C.它将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合同法、物权法等并列施行 D.它将于2020年10月1日起生效 5、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是( )。
A.团结统一 B.党的领导 C.参政议政 D.民主监督 6、“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提出来是为了解决(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港澳问题 D.澳门问题 7、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必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牢牢把握党的( )。
A.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B.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C.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D.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8、为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2019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
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8人获得的国家最高荣誉是( )。
A.八一勋章 B.七一勋章 C.友谊勋章 D.共和国勋章 9、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除两极分化 C.共同富裕 D.消灭剥削 10、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 )。
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社会体制改革 D.文化体制改革 1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 )。
A.上海自贸区建设 B.京津冀一体化建设 C.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D.环渤海经济带建设 1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13、毛泽东在分析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 )。
A.主要形式 B.重要武器 C.战略阵地 D.基本内容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党的八大召开 1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农业、工业、国防、科技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1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7、在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被称为民生之本的( )。
A.医疗 B.就业 C.住房 D.养老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改革开放 B.科学发展 C.社会稳定 D.以人为本 19、邓小平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
A.新的社会阶层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农民阶级 20、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始终放在第一位的是( )。
A.保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B.反对霸权主义 C.打击恐怖主义 D.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
A.基层民主自治 B.多党合作 C.政治协商 D.人民民主专政 2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民政府 C.人民 D.人民法院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个人层面的内容是(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富强、公正、敬业、诚信 D.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扩大高等教育 B.培育“四有”公民 C.鼓励科技创新 D.增强综合国力 2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原因和结果 B.趋势和道路 C.状态和形式 D.源泉和动力 2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各项属于第一次飞跃的( )。
A.从实践到认识 B.从感觉到知觉 C.从认识到实践 D.从概念到判断 27、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 C.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D.资源与人口之间 28、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 )。
A.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 D.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 29、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指的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
A.表明科学的哲学体系已最终完成 B.标志着人类哲学思想发展到顶峰 C.意味着建立了绝对真理体系 D.为人类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 31、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32、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这表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作用 B.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 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33、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队伍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
A.农民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34、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其理论体系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 )。
A.统一战线 B.党的建设 C.独立自主 D.武装斗争 35、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 )。
A.保护政策 B.限制政策 C.没收政策 D.赎买政策 3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正确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应采取的方针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团结一批评一团结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37、人类认识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认识器官的不断进化 B.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C.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D.人类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 38、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C.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D.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39、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志是各社会集团( )。
A.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B.在国家政权中的地 C.同生产资料的关系 D.获得产品的方式 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2题,共20分) 41、从性质上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42、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共30分) 4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44、简述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缘由。
4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