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坠落,曾经真的发生过?
【千问解读】
文章转载自中国国家地理BOOK
灾难,真的是灾难吗?
近日,灾难电影《月球坠落》发布了预告片,讲述一场灾难引发了神秘力量,将月球从运行轨道上撞下,朝着地球袭来。
△《月球坠落》海报
作为类型电影的代表导演,从冰雪末日的《后天》到自然系统崩溃的《2012》,罗兰·艾莫里奇把各式灾难表现到了极致。
而罗兰·艾莫里奇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他手下所展现的灾难,并不是毫无根据,信口拈来的,而是有一定的现实根据和理论假说作为基础。
比如《后天》参考了第四纪冰期假说,即我们目前生活的时代其实是一次大冰期的间冰期,寒天冻地随时可能会到来。
而《2012》则参考了玛雅人的预言和太阳峰年、中微子爆发假说。
△第四纪冰期假说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冰期的间冰期中
那么本次的《月球坠落》参考了什么呢?根据导演本人所言,是他在七年前无意间听闻的月球空心说。
月球空心假说
1969年11月14日,阿波罗 12 号登陆月球,航天员皮特·康拉德按照预定的任务用一吨 TNT 的力量撞击了距离着陆点约 40 英里的地方。
△皮特·康拉德指挥官研究勘测者 3号飞船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这次撞击产生的冲击波在短短八分钟内建立并达到顶峰。
然后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完全消散。
根据安装在月球上的地震仪的数据显示,月震的波段曲线是从小震动开始逐渐增大,随着震动增大后又持续的减小,直至震动消失,整个过程一直持续了一个小时。
简单来说,月球就像一个钟,被撞击了一次后余音回绕,久不散去。
△月球是像钟一样空心的吗?
众所周知,像铅球这种实心物体受到撞击是不会发出余音的,难道月球是空心的?这次事件被刊登在当时的权威媒体《大众科学》上,瞬间引起了无数人的注意,各种猜测和阴谋论开始层出不穷。
而就在此时,有人想起了早在几十年前已经被提出的月球空心说。
1901年,科幻小说家H.G.威尔斯便在小说《月球第一人》中幻想了月球是空心的存在。
1970年,苏联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瓦辛和亚历山大.谢尔巴科夫也提到了月球空心说,在《共青团真理报》上指出: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产物,15亿年以来,月球一直是外星人的宇航站,月球是空心的,在它的内部存在一个极为先进的文明世界。
△月球空心假说:月球内部是一个巨大的人造体
这种假说虽然很离谱,却由于阿波罗撞击事件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相信,那么月球真的是空的吗?
实际上,这一切都归结于水。
构成地球的材料中含有水分,当地震的能量穿过我们的星球时,这种潮湿的材料就像海绵一样,吸收波的能量并最终减弱其影响。
但月球干燥、凉爽、坚硬,更像是一块坚固的岩石而不是海绵。
△月球的构造,干燥、凉爽、坚硬
因此,即使月震不那么强烈,振动也会显得格外强烈。
震波在月球内部来回穿梭,回绕的钟声就是通过坚硬石头回荡的冲击波。
月球空心说的传闻解决了,那么问题来了,月球坠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艾默里奇会通过月球空心说联想到这么离奇的灾难?
实际上,月球坠落曾经可能真的发生过。
月球坠落——月球的形成
2004年,普林斯顿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合作写了一篇标题简单而粗暴的报告:Where Did the Moon Come From?(月球是哪来的?)
这样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如同那个经典的费米悖论一样,简单的背后却蕴藏着无穷的疑问。
如果深入思考的话,一般人很难能给出答案。
月球是哪来的?是从地球诞生起就在那里吗?还是在地球诞生后慢慢形成的?
而答案,还真和月球坠落有关。
在遥远的冥古宙,也就是距今约46亿年前,地球出现了,初生的地球并没有现在这样大,只有当前体积60%—90%左右。
而且初生的地球环境极其恶劣,是一片由火海构成的炼狱。
△初生的地球,充满火焰的地狱
过了大约一亿年的时间,有一颗现在被命名为泰亚Theia的行星以直接命中的角度向地球袭来,而这颗行星的体积足足有火星那么大。
剧烈的撞击迅速粉碎和融化了泰亚,也把地球地幔的一部分物质撞了出来。
这些碎屑物质喷射、散落在地球四周,又通过引力和碰撞重新聚集起来,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月球。
△撞击撞出了一部分地球物质,形成了月球
这就是著名的大碰撞说,这个假说最早于1975年发表在《伊卡路斯》(Icarus,太阳系研究期刊)期刊上,研究中也给出了相应的证据:来自阿波罗计划带回来的月球岩石,其中所含的氧同位素组成比例与地球的地幔几乎完全一样——这暗示地月是一个共同的起源。
△大碰撞过程示意图
另外,化学元素的检查发现月球岩石几乎不含挥发性的元素和轻元素,因而被推断是在极端高温与异常的高热下形成——这暗示着碰撞的存在。
虽然大碰撞说也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BUG,比如按照理论,撞击产生的碎屑应该是大部分来自忒亚,小部分来自地球,而实际上月球岩石的以氧为首的一些同位素更接近于地球,还有例如金星经过类似撞击并没有行成月亮这种卫星。
但是这仍是目前最被广为接受的学说,即使是近几年,也有众多科学家为假说提出了新的证据。
所以在遥远的过去,月球(的母体泰亚)可能还真坠落过。
灾难,真的是灾难吗?
无论是电影中表现出的灾难或我们脑海中幻想的灾难,似乎都指向一个共同点:灾难是异常的,它带来的只有毁灭和死亡。
那么真是这样吗?冰天雪地、火山喷发、陨石撞击...这些自然界的事件,带来的只能是破坏和混沌吗?
△灾难带来的只有毁灭和死亡。
图/视觉中国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能生存在今天这个稳定的世界系统,可能大部分都是拜灾难所赐。
而说到这,不得不搬出另一大学说地球殊异说。
地球殊异假说是围绕我们为什么是孤独的(为什么地球如此特殊)的理论,它认为地球上多细胞生物的形成需要极其不可思议的天体物理及地质事件和环境的结合。
△地球殊异假说认为像地球这样具有复杂生命的行星极为罕见
生命的出现,需要有星系适居带、拥有合适的行星系统、适当的行星大小、拥有一颗巨大天然卫星(比如月球)的有利条件、行星拥有磁圈和相应的板块运动、岩石圈、大气圈以及海洋、巨大冰川及小行星撞击等作用和影响。
只有在复杂到极致的事件作用下,生命才有一个极小的概率会出现。
△如果没有这样的行星排列,地球上就不会出现复杂的生命
而地球,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是由众多巧合事件构成的生命之星,而大碰撞假说为地球殊异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比如根据大碰撞说,泰亚的撞击角度十分巧妙,既避免了将地球完全毁灭,又能产生大小和轨道都适当的月球,使地球自转轴的进动能够稳定下来。
同时,它也将地球撞出了今天的倾角,稳定了地球的气候。
△大碰撞装出了地球的倾角,也撞出了生命的诞生
这种撞击还加大了地球的质量,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地球对水分和空气的吸附能力增强。
这开始为生命的发生搭建合适的环境。
在潮汐的作用下,海洋生物开始争先恐后向陆地进发,陆地植物也开始出现,陆地这块超大空间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毁灭性的灾难带来了新生。
还记得玛雅人的那个预言吗?实际上,玛雅人并没有说2012是世界末日,而是一个轮回的结束,和一个轮回的新生。
蜕变和扬升或许才是2012的真正含义。
从宏观来看,灾难带来的不一定只有毁灭,但对我们每一个生存在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最好在有生之年还是不要经历灾难为好。
曾经的乔家大院富可敌国,却从未受到土匪侵扰!
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
他是末年山西晋商的代表商人,在他的不断努力之下,生意日渐兴隆,资产达到了数千万两白银,在国弱民贫的清朝,可谓是富可敌国。
然而曾经的乔家大院富可敌国,但是在历史上却从未受到土匪侵扰,六大家规值得深思。
清朝末年,清朝王室逐渐走向衰落,大量的白银外流,于是晚年的乔致庸便一改以往不治家宅的传统,于初年开始在家院附近购置地皮,,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宅院,即著名的 乔家大院 ,至今保存完好。
富可敌国的乔家自然会受到很多人的惦记,但是乔家大院却从始至终都未受到土匪侵扰,并非是土匪不敢,而是因为乔家大院建筑得天独厚的防御式建筑特点,就算土匪强攻也是无济于事。
强攻不行,按理来说里应外合也是可以的,然而却无人与土匪勾结,这全都得益于乔家的六大家规。
乔致庸治家很严,为了教育子孙后代,专门制定了六大家规,值得深思。
这六大家规就是: 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虐仆,四不准赌博,五不冶游,六不准酗酒。
这些家规既杜绝了祸起萧墙的根由,又成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证,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准虐仆,在封建社会仆人无疑等级最为低下,而乔致庸将这一点定为家规,就是在告诉众人:仆人也是人,人人平等。
在乔家大院中的佣人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能享受到平等的对待,自然也不会与他人勾结陷害乔家,这一点值得深思。
乔家大院不受土匪侵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乔致庸的为人,他待人诚恳,处世随和,一生颇有善行,经常救济贫民百姓。
特别是在清三年,天遭大旱,,。
民谣有 光绪三年,人死一半 的说法。
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
对此,光绪八年版《祁县志》有记述,并给予褒奖。
如此一来,土匪也是有良知的,自然也就不去招惹乔家了。
其实无论是乔家的6大家规还是乔致庸的为人处世,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的成功绝非偶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三观是成功的必然因素,在百年前的乔致庸早已深谙此道,使得乔家大院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都能逃过一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孙权也曾经用“美人计”,为什么最后没能成功呢?
建安五年(200年),东吴版图的奠基人在临终前,将印绶交给其弟孙权并嘱咐道:“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事实证明,孙权不负兄望,在弱肉强食的军阀混战时代,不但终其一生未失江东寸土,而且使基业不断拓展,算得上一位成功的守业之主。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陈寿在《?吴主传》中对其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英奇,人之杰矣。
” 在陈寿看来,孙权和勾践都是能够“屈身忍辱,任才尚计”的英雄豪杰。
正是由于勾践和孙权都曾忍辱负重,都能知人善任,都有杀害功臣之举,都在战略上使用过“美人计”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史学界几乎一致支持陈寿的看法,认为将孙权比作勾践再恰当不过。
然而,如果将此二人放回各自的历史环境中,对他们的行为做一下客观的比较,就会发现孙权在“屈身忍辱”和“任才尚计”方面和勾践有着本质区别,可谓小同而大异。
越王勾践是中国古代“屈身忍辱”的典型代表。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吴王大破越师于夫椒,接着围困勾践及余部五千人于会稽山上。
勾践走投无路,派大夫文种求和于吴:“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
”又曰:“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也就是说,如果吴王夫差乐意,举国女可以按“”的原则去侍候的男人。
这样,“屈身忍辱”的并非勾践一人,越国所有君臣都将蒙受奇耻大辱!吴王夫差听信谀臣太宰嚭答应求和后,勾践果真偕妻子及等大臣三百人入吴为奴。
勾践不仅亲自为夫差驾车养马,甚至在夫差生病时主动尝其粪便以诊病情。
说孙权“屈身忍辱”,无非是因为他曾先后屈身事曹操和曹丕。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孙权为了避免将来因夺取荆州而陷入两线作战的危险,“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订盟修好之意)”。
不过,这种投降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孙权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都不受曹操节制。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袭杀后,深感,更加屈降于曹操。
黄初元年(220年),,孙权马上遣使奉贡,以表臣礼。
黄初二年,孙权又遣使称臣,并送还等曹魏降将。
但曹丕并不满意这种有名无实的藩属关系,遂向孙权征质子,即要求孙权以送儿子做人质的方式来表达对的忠心。
孙权既不愿送儿子为人质,又不愿陷入西、北两线作战的境地,只好使了个“拖”字诀。
黄初三年,曹丕终于对孙权和稀泥的做法忍无可忍,遂遣三路大军南下伐吴。
此时吴将已经大破,取得的胜利,解除了西线的威胁。
于是孙权立即拔刀相向,魏吴臣属关系从此破裂。
孙权比与勾践,看起来好像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其实不然。
曹操打的是“天子”旗号,魏国又是代汉的正统。
因此,孙权称臣于曹魏,犹如地方称臣于中央,算不得什么耻辱。
只是对于孙权这样一位欲夺天下的英雄来说,臣服于他所谓的“汉贼”,确实有损颜面。
“任才”不仅要重用人才,更重要的是善待人才。
勾践虽然能在难时重用人才,却不能在易时善待人才。
若无文种和范蠡的精心辅佐,勾践基本没有灭吴称霸的机会和可能,但后的勾践不但没有让这两位盖世功臣分享成功的喜悦,反而逼得他们或死或逃。
勾践灭吴后,范蠡自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于是及时辞别勾践,变名,乘舟浮海逃到。
文种接到范蠡劝其速逃保命的书信后称病不朝,没来得及逃走就被勾践赐剑自杀。
孙权同样也能重用人才,同样也杀害过人才,但杀人的主观原因和方式方法则不同。
孙权杀害的最重要人才无疑是火烧夷陵、大破刘备的名将陆逊。
但孙权在主观上绝不是要,因为当时孙权还未一统天下,魏、蜀还时刻威胁着吴国的安全,吴国还需要陆逊这样的“良弓走狗”。
而且孙权之所以害死陆逊,主要是因为以陆逊为首的一批大臣反对他废嫡立庶(孙权欲废太子,改立鲁王孙霸)。
陆逊在如此严肃的问题上和孙权较劲,加上鲁王党羽杨竺等人的不断谮毁,所以“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
尽管孙权气死陆逊有失英明仁义,但与勾践赐死文种又。
更重要的是:孙权气死陆逊后追悔莫及:“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
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
”若陆逊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但勾践不同,他逼死良臣已经可恨,更可恨的是他杀贤害才时暴露出的麻木不仁的无耻心态。
勾践在逼迫文种自_杀时竟言:“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 说到“尚计”,勾践最擅长的计谋莫过于“美人计”。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勾践兵困于会稽山,之际,他马上就想到了“美人计”。
君臣一番谋划后,竟派文种向吴王夫差求和:“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
”结果由于识破其计,力主灭越,第一次“美人计”没有奏效。
但越国君臣没有气馁,他们听说吴国的权臣太宰嚭,于是“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黄天不负有心人,第二次“美人计”终于有了效果,在太宰嚭的强谏下,夫差终于答应了越国的求和。
后来,为了用女色迷惑夫差,以乱吴政,“越王勾践得采薪二女、郑旦,以献吴王”。
这是第三次也是民间最广为流传的一次“美人计”。
由此可见,勾践为达复仇目的,不断采用女色诱敌的手段,他每前进一步,都要以女色作为开路的利器,都要以牺牲越国女子的幸福作为代价。
孙权也曾使用过一次的“美人计”。
说它似是而非,是因为严格地说,它实际是一场政治联姻,并非传统意义上靠女色迷惑对手的计策。
后,刘琦(原荆州牧长子)病死,“群下推先主(刘备)为荆州牧,治公安。
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孙权同样是向对手进献女子,但与勾践使用的纯粹“美人计”又大不相同。
勾践进献美女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色相以迷惑和讨好敌人,美女只是供人取乐的玩物;而孙权进献妹妹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结亲以拉近和刘备的关系,其妹是刘备有名有分的妻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