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明朝红丸奇案,三百余年来一直是个谜?
【千问解读】
明代在神宗朝末年已经是风雨飘摇,宫墙内外都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在公元1620年,及万历四十八年和泰昌元年,这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更加明显。
其中著名的“红丸案”就发生在此时。
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的七、八、九三个月,是明朝建国以来气氛最阴沉的三个月。
七月中旬,当了48年皇帝的朱翊钧驾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即位刚一个月的新君朱常洛因服了两粒神秘的“仙丹”一命归西,顿时,朝野哗然。
为什么老成持重的内阁首辅方从哲会成为众矢之的?谋害朱常洛的凶手究竟是谁?请看本文。
病急乱投医,新皇帝欲服“仙丹” 万历帝宾天后,皇太子朱常洛已于八月初一即了皇位,史称明光宗。
但万历的丧事尚未操办完毕,新登基的皇帝却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势来得凶猛。
太医院几位医术高明的御医共同会诊后,连开了四服重药都没有扭转病情。
新君刚即位半月就不能理朝政了,这可急坏了内阁的几位阁臣,因为每天由六部及各省督、抚呈上的奏折不下数百件,其中有不少急待办理,皇帝病倒,只好压着不办。
明朝红丸奇案三百余年来一直是个谜?
内阁首辅方从哲开始时还沉得住气,但几天后也坐不住了。
方从哲是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资格入阁的,他在万历朝担任了七年首辅,很能处理君臣间的关系。
万历皇帝三十多年不和群臣见面,但方从哲替万历草诏的各项谕旨,几乎没有受到过驳斥,那是由于方从哲设法交结了万历最宠爱的妃子郑贵妃的缘故。
今天方从哲刚一来到朝房,内廷就送来了一道紧急公函。
原来是新皇帝有病乱投医,昨天竟擅自斥退太医院医官,而请内侍崔文升给他看病。
崔文升开了一个方子,皇帝吃后大泻不止,一夜之间如厕三四十次,现已昏迷不醒,急请内阁处置。
当方从哲带着阁臣们赶到太和门时,内廷已经乱成了一团,皇帝昏迷不醒,太医们束手无策。
方从哲心中紧张地等着太医的诊断结果。
天近中午了,几位御医才从宫中出来。
领班的御医已经七十多岁了,平日与方从哲交往很深,一见面就压低了声音说:“上头的病不妙。
”方从哲有些疑惑:“刚刚四十出头,怎会病成这个样子。
”老太医摇了摇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皇上精损过重,所以太医们一向使用固精建中之类的药物。
这类药物本是慢工,岂能神仙一把抓?皇上埋怨服之无效,而滥用泻药,以致我们数月调治之功毁于一旦。
”方从哲脱口问道:“莫非不好办了?”老太医叹了口气说:“如果不再乱用庸医,只以充血生精之药调理,还是有望的,只怕……”方从哲赶紧说:“我当进宫劝谏,请皇上按太医院的医案调养。
”
送走老太医,已经过了午时,方从哲匆匆用了一点午餐,正准备写劝谏皇帝相信太医院的札子,却听到太和门里一迭声的传呼:“皇上急召首辅入宫。
”
方从哲又火速进了乾清宫。
引路太监轻轻撩起了低垂的竹帘,只听新皇帝朱常洛用微弱的声音传旨:“请方先生进来!”方从哲整了整衣冠,面色庄重地走进暖阁,双膝跪倒,恭敬地说:“臣方从哲见驾吾皇万岁!”“起来,赐坐!”
朱常洛伸出有些颤抖的手握住方从哲,说:“朕这几日头目眩晕,身体软弱,不能临朝,一切大事都烦先生操劳了。
”方从哲赶紧道:“万岁天恩浩荡,从哲敢不竭尽全力报效国家?”朱常洛说:“朝中政事先生可代朕朱批,太子生性懦弱,也望先生扶持,后宫妻妾……”说到这里他喘息了好一阵才接下去,“尚未来得及册封,先生可依旧例拟定名分。
”这几句话无疑是交待后事了,方从哲忙安慰说:“万岁春秋正富,偶染小疾,原无大碍,望安心调养,千万不要误信流言,作践龙体。
”朱常洛摇了摇头突然问道:“寿宫可曾齐备?”方从哲感到十分为难,思索了一阵才说:“万岁放心,大行皇帝已安葬完毕,天寿山地宫于前天开始复土……”没等他说完,朱常洛打断说:“朕问的是朕之寿宫。
”方从哲慌忙颤声劝道:“太医院御医已禀报,万岁目前不过是体质虚弱而已,哪里会有天崩地坼的事?”朱常洛厌烦地说:“太医院一帮庸医,朕信不过。
”“万岁若信不过太医院,臣当传檄天下,广召名医。
”
过了会,皇帝睁开双眼,坐了起来,好像一下子健康了许多,脸上露出了笑容,连夸:“果然是仙药,仙药!”又称赞道:“李可灼是个大忠臣。
”说罢探出身来叫道:“李可灼!”李可灼伏地轻应:“微臣在。
”朱常洛说:“朕服仙丹果然奏效,请你明天再进一丸来,大概就可痊愈了。
”李可灼答道:“臣家中尚有一丸仙丹,但仙长曾指点过,需在第一丸后三天再进第二丸,臣当于三天后再献灵药。
”朱常洛说:“朕病好后,一定给你加官晋爵。
”
自吃了李可灼的“仙丹”后,朱常洛的病好似一下子被驱走了一半。
两天来,他除了时常坐在龙案前养神外,居然还有两次走出了殿门。
看到那生意盎然的桂树,想想今天就是八月三十日了,李可灼的第二粒仙丹将要送来,心里更是高兴。
三天前在皇上的催逼下,方从哲引李可灼进宫献药,虽然当时就收到了效果,但凭他多年的阅历,总觉得这似乎是心理作用所致,并不一定是药的神效。
回到府中后,就有几位心腹幕僚前来打听情况,他们都劝方从哲不要再引李可灼进宫。
尤其是太医院的几位太医异口同声否定“仙丹”的作用,他们表示,如果首辅再引人送什么“仙丹”,他们就集体辞职了。
第二天又有几名给事中上疏,弹劾方从哲以首辅之尊,不能制止内侍乱用虎狼药,又滥引荒诞之人进宫献荒诞之药,弄得方从哲有口难辩,所以他准备再次斥退李可灼。
今天一早,皇帝就派人催仙药,方从哲是一压再压,企图拖延,但午时以后,皇帝催促更紧,并发下圣谕,如果内阁阻拦进药,就以抗旨欺君论处。
他才无可奈何地将李可灼召到内阁,再三叮问,李可灼力保仙丹有神效,方从哲这才拉上韩火广一同陪李可灼进宫。
进得宫来,见皇帝居然稳坐在龙案前,气色确比前天好多了,方从哲总算略微踏实了一点。
今天这粒红丸比前次的略大一点,色泽也更加光艳。
朱常洛接过后仔细端详了好一阵,脸上露出了一种难言的喜悦。
宫女捧上淡人参汤,朱常洛很快地就着参汤把药服下了。
李可灼看皇帝服罢药,跪请他上床休息,朱常洛却不在乎地摆了摆手说:“用不着,朕今天精神很好,李爱卿献药有功,来日定当封赏。
”说罢,起身在地上踱了几步方步,又笑着对方从哲说:“方先生,你看朕明天是否可以临朝了?”方从哲委婉地劝道:“万岁且再将养几日,待龙体大康后再临朝不迟。
”朱常洛点头应允。
朱常洛为什么在一夜之间猝然暴死?李可灼献的红丸究竟是什么东西?却一直是个谜。
三百余年来,尽管史学家见仁见智,设想了种种答案,但没有一种令人信服,因此红丸一案成了千古之谜。
关于对明朝红丸奇案的设想
有人认为,李可灼进的“红色丸药”就是“红丸”,是普普通通的春药。
春药属于热药,皇帝阴寒大泄,以火制水是对症下药。
李可灼把春药当补药进上,只是想步陶仲文后尘,只不过他时运不佳而已。
有人认为,那红色丸药是道家所炼金丹。
用救命金丹来对付垂危病人,治活了则名利双收,死了算是病重难救。
李可灼很可能是这样想这样做的。
还有人认为,拿春药给危重病人吃,有悖常理。
李可灼明知自己不是御医,病人又是皇帝,治出了问题,脑袋都保不住,为什么还这样大胆进药?况且,朱常洛纵欲伤身,急需静养,怎么还用这虎狼之药?由此推断,李可灼必是受人指使,有意谋杀皇上。
另外,李可灼是首辅方从哲带进宫来的,也要追查方从哲。
方从哲想逃脱罪责,慌忙上书请求退休。
可是退休之后,声讨他、要求严办他的书文还特别多。
方从哲一面竭力为自己辩护,一面自请削职为民,远离中原。
许多大臣为他开脱,也难了断。
最后,一位刚入阁的,与双方都无牵连的大臣韩上书才平复了众议。
李可灼被判流戍,崔文升被贬放南京。
“红丸”案算了结了。
朱常洛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没当皇帝之时处处小心,当了皇帝没几天又抱憾而终;生前命运坎坷,死后陵寝也是采用当年景泰帝的废陵(景泰帝死后,英宗下令以亲王之礼安葬,所以景泰帝生前所修的帝陵被废弃),命运对帝王竟也如此捉弄。
以上就是关于再谈明朝红丸奇案,三百余年来一直是个谜?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千防万防为什么明朝还是让太监专权?
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
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没有更多的权力可言。
洪武十七年,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
铁牌上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这时候,宦官的权力跌入了历史的低谷,不仅不允许干预朝政,更不能与官吏,甚至连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
到了手中,这道铁的纪律起了一个微妙的变化,他不但不再警惕宦官,而且开始把宦官视为心腹,当作控制外廷大臣的一股重要力量。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被悄悄地改为内臣不得擅自做主。
朱棣之所以任用宦官,委以大权,是因为在夺取皇位的“”中,他靠勾结受建文帝压迫的宦官而掌握了建文帝的动向;在围攻南京时,又与宫内的宦官里应外合取得了胜利,登上了宝座。
因此,朱棣上台后,害怕会有失意的宦官像出卖建文帝一样出卖自己,所以不惜背叛祖训,拉拢宦官。
而朱棣自己的宦官,如狗儿等,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得非常勇猛,率军与南兵对冲,为朱棣在战场上立了功。
于是,明代的宦官悄悄地迈开了问鼎权力巅峰的第一步。
朱棣先后派李兴使暹罗(今泰国),下西洋,侯显使西域,王安等督军营,马靖巡视甘肃。
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增设,委任宦官主持,专门侦察刺探臣子民众情形。
这样,宦官可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以及刺探臣民隐情,大权在握,为后来的专权提供了条件。
至英宗时期,宦官权力进一步扩张,开始握有典兵之权。
朱祁镇即位时年方九岁,还是一个只知道玩乐的顽童,王振带着他游玩,他对这个鬼点子层出不穷的大玩伴十分敬佩,尊称为“王先生”。
王振利用朱祁镇的任假传圣旨,总揽朝政,没有人能控制他,他不但成为太上宰相,而且成为太上皇帝。
朱祁镇成年后,皇家教师刘球上奏章劝朱祁镇亲政,王振认为是讥讽自己,把刘球逮入诏狱,乱刀砍死,尸体肢解,抛掷荒郊。
明代宦官权力全面扩张,是在宪宗统治时期。
朱见深赋予亲信宦官以军政大权。
一些外廷官员想得到升迁的机会,往往走汪直的后门。
只要汪直肯在宪宗面前美言,则此人立刻官运亨通。
由此一来,那些想走捷径的人,莫不以结识汪直为荣,这就抬高了汪直的身价,也给汪直的弄权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武宗15岁即位,这是一个只对女人和游荡有兴趣的花花公子,荒唐而且任性。
从小就跟他在一起的玩伴宦官,犹如朱祁镇的玩伴王振一样,利用皇帝的昏庸和信任掌握了大权。
刘瑾有一个核心集团,称为“八虎”,这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称呼。
刘瑾使刚上台不久的朱厚照相信,以托孤大臣谢迁、刘健为首的的朝臣,是阴谋使皇帝陷于孤立的“奸党”,刘瑾把他们统统地赶出朝廷,连儒家阳明学派的创立人也被廷杖后贬窜蛮荒。
从此朝中文武大臣要么对刘瑾侧目而视,要么争先恐后拍他的马屁,刘瑾牢牢地控制了朝政大权。
刘瑾当权只有五年,右都御史杨一清利用“八虎”之间的矛盾,刺激张永,告刘瑾谋反。
武宗下旨逮捕刘瑾,籍没家产。
武宗从刘瑾家中抄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
其中,有两柄貂毛大扇,里面暗藏机关,以指按动,便弹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
武宗看了,也吓得目瞪口呆。
刘瑾最终多行不义必自毙,但整个明政府的结构,几乎被他拆散。
至此,明代宦官的权力完成了其扩张的全部过程,明代宦官终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以后的专擅独断,不过是这些前辈们权力的再现与延伸。
于是,历史就上演了这样一幕讽刺剧:朱元璋最怕宦官专权,但恰恰是,成为中国历史上宦官最有权势的时代,被人们耻之为“最大的太监帝国”。
随机文章四川兴文天坑群的地下王国,深达100米的坑底被动植物包围美丽的北极光之谜,解读北极光是怎么形成的外道魔像vs人柱力,九尾人柱力集齐面前能与魔像一战长剑20巡航导弹射程,俄专家认为在3000公里以上收集雷电的科学家有哪些,俄国院士利赫曼为收集雷电不幸惨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朝内阁大臣斗不过东厂的太监吗?
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对于皇帝来说,身边的大概是最能够信任的了,为了能更加有效控制朝臣,从朱元璋开始,设立了厂卫制度,厂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体系,他们直属皇权,为了皇帝做事,厂指的是、,里面完全由太监组成,卫指的是,最早是朱元璋将自己的锦衣亲军。
在夺取江山以后,没有战争任务的亲军被改造为了锦衣卫,专门负责替他打探各种情报,监控手下的大臣。
朱元璋去世以后,继任者不管是建文帝还是都延续了这一个政策,基本上成为祖传的制度,朱棣因为皇位不正,又增设了东厂,还在后续的继任者中衍生出了西厂和东厂。
为了应对日益庞大的官吏,皇权不得不一步步的加强厂卫的权力和人力,逐渐制度化的厂卫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演变成后来的。
而以文官为主的官吏为了阻止厂卫的迫害,也抱团取暖,形成了势力庞大的文官集团,这一些人要么以地域为纽带,要么以为线索互相攀附。
自始至终,官吏制度都在这条路上畸形发展。
因为有皇权支持,厂卫无孔不入,他们由太监负责,直接对皇帝进行汇报,和外廷的官员有着天然的分割线,常常水火不容,出于忌惮皇权的本能,大部分的人都非常忌惮厂卫,从朱元璋开设伊始,就有无数的人要求废除厂卫。
但是被皇帝视为左膀右臂的他们不会被皇帝丢弃。
相反还大力加强他们的权力,比起厂卫组织,皇权更加忌惮文官,原本像锦衣卫这样的机构,权力已经相当大了。
没想到东厂,西厂后来居上,到明末的时候,成熟的太监势力已经成为和文官分庭抗礼的一股势力,和这时候文官结成的争得你死我活,直接导致明朝国力内耗? 整个厂卫中,锦衣卫历史最悠久,而西厂类似于临时机构,出现的玩,存在的时间短,权力最大的属于东厂,整个明朝都属于常设机构, 它不仅有着监察百官的机构,甚至可以直接监察锦衣卫。
越往后,随着皇帝对东厂宦官越信任、给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锦衣卫已经隶属于它们麾下。
即使名义上是独立机构,已经变成宦官阉党的打手机构,此后和文官的斗争当中,宦官始终不落下风,就是因为各种权力累加的结果。
和文官比起来,即使由内阁雏形产生的大臣权力非常大,可是东厂的负责人是司礼监的二号人物,也被称作秉笔太监。
他们是内阁大臣直达天听的桥梁,没有他们的点头,内阁首辅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如果再加上一个掌印太监,可以分分钟玩死内阁大臣。
让人可怕的是,很多时候,掌印与秉笔是一个人兼任的,这时候既可以代替皇权,又握有锦衣卫和东厂的势力,对付文官,简直不要太简单,譬如他们的代表人物,像王振,,这些人都是负责东厂的宦官,他们也是专权宦官的代表。
放到整个历史上也属于首屈一指的宦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