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原文,翻译,赏析
【千问解读】
天净沙·秋原文,翻译,赏析 在平凡的语文学习生活当中,相信大家应该都接触过很多的古诗词翻译赏析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天净沙·秋原文,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天净沙·秋原文,翻译,赏析 1 天净沙·秋 作者:白朴 朝代:元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起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秋:题目。
③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④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⑥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⑦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⑧黄花:菊花。
⑨红叶:枫叶。
赏析: 白朴杂剧代表作《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
剧写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故事。
其情节是:幽州节度使裨将安禄山失机当斩,解送京师。
唐明皇反加宠爱,安遂与杨贵妃私通。
因与杨国忠不睦,又出任范阳节度使。
安禄山反,明皇仓皇逃出长安去蜀。
至马嵬驿,大军不前,兵谏请诛杨国忠兄妹。
明皇无奈,命贵妃于佛堂中自缢。
后李隆基返长安,在西宫悬贵妃像,朝夕相对。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 ,意义深刻。
以秋日萧瑟迟暮之景与明艳清新之景做对比,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读者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
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着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有压力。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
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
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
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
此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前后画面同样都是秋天之景,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读者就不难理解同样的秋景会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
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原”中的“飞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
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却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还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转折。
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读者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
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应属于虚写。
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迹地把“心中之景”与当时真实的环境放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爱恨之情。
此曲虽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
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
“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
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词、曲有雅、俗之别,一般来说,词尚妩媚、含蓄,而曲贵尖新、直率。
白朴的这支小令读来却有词的意境。
曲中虽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类句子,抒情主人公却时隐时现,在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式的寂静。
这首曲押韵的字是霞、鸦、下、花,押的韵(韵脚)是a。
天净沙·秋原文,翻译,赏析 2 天净沙·秋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庭院前的梧桐树叶子已经落尽,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
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
那被染红的霜叶飞离枝干,飞到我的身边让我题写诗句。
注释 芙蓉:指荷花。
辞柯:离开枝干。
题红:在红叶上题诗。
唐僖宗时,有一名宫女在红叶上写了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愍憨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树叶顺着御沟水流出宫墙。
书生于祐拾到后添写道:“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流水上游又流入宫中。
后两人终成良缘。
赏析 一提到“秋”,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马致远那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
殊不知,元曲中有诸多关于“秋”的作品,其中不乏别出机杼的曲子,好比朱庭玉的这首《天净沙·秋》。
此小令开头描绘出一幅萧条的秋景图;然后写作者内心悲秋的伤感和对园林往日美好景色的喜爱;末尾两句写瑟瑟秋风中,辞柯的霜叶主动飞到作者身边,不舍离去。
全篇用典构思别出机杼,结尾处用典,所表达的奋起和豪情,使全篇增添了几分魅力和感染力。
作者在开头便描绘出一幅萧条的秋景图。
庭院前尽是飘落在地的梧桐叶,水边的荷花也早已凋零。
“尽”“彻”二字是起首两句的关键所在,突出秋天树枝萧瑟,水面凋敝的惨淡景色,这与作者脑海中秋天来临前的荷花盛开、绿叶环绕的繁盛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两句对仗描写,写出作者由眼前秋景而生发出悲秋的情感。
他四处寻觅,徘徊不定,目之所及皆为一片衰败的景象,内心不由产生无可奈何的悲痛。
“解与诗人意同”,与前两句的伤感基调不同。
这一句提到景色为了迎合作者的情感才自愿衰败。
通过前后的对比和拟人的手法,反衬出作者此时内心悲秋的伤感和对园林往日美好景色的喜爱。
前面三句的基调都略为沉重,接下来的四、五句则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
末尾两句写瑟瑟秋风中,辞柯的霜叶主动飞到作者身边,不舍离去。
这两句与上句的“意同”一样,都是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霜叶以生命。
在作者看来,流连在他身上的霜叶具有丰富的生命力,“飞来就我题红”化用典故,写出作者在这萧瑟秋景中所体现出的乐观态度和旺盛的生命意志。
一“辞”一“就”,使全曲的基调为之改变,与唐代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为“同调”。
小令结尾处不同于常人悲秋伤感的奋起和豪情,使全篇增添了几分魅力和感染力,同时词句恰到好处的运用,也体现出作者较强的炼意本领和构思技巧。
天净沙·秋原文,翻译,赏析 3 原文: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远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
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注释 天净沙:曲牌名。
秋:题目。
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
黄花:菊花。
红叶:枫叶。
赏析: 这首曲写秋景。
秋天是萧索的,作者先用了孤村、落日等六个描写景物的词,表达出来。
跟着,用“飞鸿”句,把静寂的景物和活动的飞鸿联系起来,静中有动。
最后用“青山”、“白草”两句,把美丽的秋景呈现在眼前,使人更觉得可爱。
《奕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奕秋》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简介 《奕秋》出自《孟子·告子上》,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否则什么也学不会的道理。
作品原文 奕秋 孟子⑴曰:“无或⑵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⑶之物也,一日暴⑷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⑸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⑹哉!今夫奕⑺之为数,小数⑻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⑼,通⑽国之⑾善⑿弈者也。
使⒀弈秋诲⒁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⒂有鸿鹄⒃将至⒄,思⒅援⒆弓缴⒇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作品注释 ⑴孟子,名轲,字子舆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⑵无或:不值得奇怪。
或:同“惑”,奇怪。
⑶易生:容易生长。
⑷暴(pù):同“曝”,晒。
⑸罕:少。
⑹如……何:对……怎么样。
⑺弈:围棋。
⑻数:技术,技巧。
⑼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被人们称为弈秋。
⑽通:整个,全部。
⑾之:的。
⑿善:善于,擅长做…的人。
⒀使:假使。
⒁诲:教导。
⒂以为:认为,觉得。
⒃鸿鹄(hú):天鹅。
⒄将至:将要到来。
⒅思:想。
⒆援:拿起。
⒇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代箭。
原文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作品译文 孟子说:“对于君王的不聪明,不必奇怪。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没有能生长的。
我见君王的次数很少,我一离开他,那些给他泼冷水的人马上又围上去了,(这样,)我对他刚有的那点善心的萌芽又能怎么样呢?(好比下棋,)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
奕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让他教两个人下棋。
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
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
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
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出处简介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
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
温江区掘进工程技术职高学校长沙高新工程技术学校是职高还是中专
它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占地面积达到十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环境。
该学校是全国重点职业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掘进工程技术课程,使他们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并成为未来的掘进工程专业人才。
温江区掘进工程技术职业高中的教育理念是以实际应用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
该学校注重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如参加实习和各种竞赛等。
这样的实践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温江区掘进工程技术职业高中的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
同时,学校还定期邀请业界专家来讲座,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
温江区掘进工程技术职业高中提供了多种培养模式,如普通班、技能班和对口插班等。
其中,技能班的特点是注重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而对口插班则是为符合条件的初中毕业生开设的,可以直接升入本校的高中部就读,将学习重心放在掘进工程技术方面。
在温江区掘进工程技术职业高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基础学科知识,还可以学习到掘进工程技术方面的实用技能。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施工安全、爆破技术、钻井技术、岩石力学、岩土工程学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掘进工程的原理和技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温江区掘进工程技术职业高中是一所注重实践教育,致力于培养掘进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学校,在该校学习可以让学生具备掘进工程相关技能和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