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春花的诗词名句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描写春花的诗词名句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吧,诗句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春花的诗词名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描写春花的`诗词名句1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3、春到临春花正妩,迟日阑干,蜂蝶飞无数。

  4、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

  5、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霁日幸同终日笑,春花有似此花无。

  8、残春花尽黄莺语,远客愁多白发生。

  9、春花春好,秋花秋好,每日看花尤好。

  10、春花秋叶几飘零,只有庐山君眼、向人青。

  11、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2、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噇空腹茶。

  13、开尽春花芳草涧,遍通秋水月明泉。

  14、秋稼连千顷,春花醉几场。

  15、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16、春花春月年年客,怜春又怕春离别。

  17、寂寂春花烟色暮,檐燕双双落花度。

  18、秋花未落春花开,办得工夫万宠辱。

  19、门柳叶已大,春花今复阑。

  20、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2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2、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23、春春花开岂有极,日日我醉终无涯。

  24、金谷千年后,春花发满园。

  25、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6、春产不贪春,为厌春花泛。

  27、春花秋月暗消磨,一岁相看又过。

  28、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9、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30、凌晨不事铅华,化工却付春花。

  31、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3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3、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

  34、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35、春花那见照,暮色已频欺。

  3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7、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3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9、长吟尽日西南望,犹及残春花落时。

  40、惊春花落树,闻梵涧摇风。

  41、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42、春花复春花,红红间白白。

  43、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44、几时却似鸳鸯旧,九十日春花在手。

  45、君心天意与年光,春花未遍已秋霜。

  46、看春花又看秋花,不管颠风狂雨。

  47、春花开残秋复花,簸弄东君权不已。

  48、春花秋月冬宜雪,夏有芰风荷雨。

  49、春花不及寒花耐,山鸟何如水鸟清。

  50、今夜试青镫,依旧春花小。

  5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52、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53、莫道春花独照人,秋花未必怯青春。

  [描写春花的诗词名句]相关文章:  1.描写亲情的诗词  2.描写燕子的诗词大全  3.描写樱花的诗词  4.描写传统佳节的诗词  5.描写失落心情的诗词  6.描写荷花的诗词  7.描写牡丹的诗词  8.描写雪景的诗词  9.描写雨的诗词大全  10.描写失眠的诗词大全

  描写春花的诗词名句2

  1、春院无人花自香。

——无名氏《浣溪沙》  2、恰如春入浣花村。

——辛弃疾《浣溪沙》  3、花上春禽冰上雹。

——苏轼《减字木兰花》  4、只为春花竞发。

——张抡《西江月》  5、花前失却游春侣。

——冯延巳《采桑子》  6、酒美春浓花世界。

——欧阳修《玉楼春》  7、春花春月年年客。

——纳兰性德《菩萨蛮》  8、灯下揉花春去早。

——吕渭老《浣溪沙》  9、花动两山春。

——曹勋《好事近》  10、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相见欢》  11、花漏怯春宵。

——贺铸《菩萨蛮》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3、花谢絮飞春又尽。

——苏轼《定风波》  14、逢春总有看花情。

——宋太宗《缘识》  15、春在溪头野荠花。

——辛弃疾《鹧鸪天》  16、千盖笼花斗胜春。

——吴文英《浣溪沙》  1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8、泪眼花前只见春。

——贺铸《减字木兰花》  19、花间春鸟语喈喈。

——宋太宗《缘识》  20、花柳逢春谁不惜。

——宋太宗《缘识》  21、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22、花靥斗春娇。

——无名氏《水调歌头》  23、野草闲花不当春。

——辛弃疾《定风波》  24、来春空好花。

——舒亶《菩萨蛮》  25、过尽春花秋叶。

——向子諲《好事近》  26、一花六叶殿春归。

——杨泽民《浣溪沙》  2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28、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29、春入花梢红欲半。

——王之道《蝶恋花》  30、每见花开即苦春。

——王建《宫词》  31、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32、柳阴花底春将半。

——无名氏《青玉案》  3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4、多少惜花春意绪。

——曾觌《蝶恋花》  35、花落春残。

——冯延巳《采桑子》  36、莺蝶一春花里活。

——辛弃疾《满江红》  37、寂寞春残花谢後。

——杨泽民《蝶恋花》  38、春到临春花正妩。

——王国维《蝶恋花》  39、花乘流水传春信。

——黄裳《蝶恋花》  40、三春景色花荡扬。

——宋太宗《缘识》  41、花下春藏五马。

——毛滂《西江月》  42、薄衫春院闲花落。

——苏轼《菩萨蛮》  43、富春巷陌花重重。

——陆游《忆秦娥》  44、阆苑花开不夜春。

——无名氏《鹧鸪天》  45、春花秋月暗消磨。

——张抡《西江月》  46、试看春残花渐落。

——曹雪芹《葬花吟》  47、二月春花厌落梅。

——晏几道《浣溪沙》  48、酥花空点春妍。

——陆游《朝中措》  49、试问花留春几日。

——辛弃疾《浣溪沙》  50、逢春但笑乐花秋。

——宋太宗《缘识》

  描写春花的诗词名句3

  1、春到临春花正妩。

——王国维《蝶恋花》  2、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  3、春在溪头野荠花。

——辛弃疾《鹧鸪天》  4、花下春藏五马。

——毛滂《西江月》  5、春花春月年年客。

——纳兰性德《菩萨蛮》  6、花乘流水传春信。

——黄裳《蝶恋花》  7、花上春禽冰上雹。

——苏轼《减字木兰花》  8、试看春残花渐落。

——曹雪芹《葬花吟》  9、春入花梢红欲半。

——王之道《蝶恋花》  10、莺蝶一春花里活。

——辛弃疾《满江红》  11、泪眼花前只见春。

——贺铸《减字木兰花》  12、三春景色花荡扬。

——宋太宗《缘识》  13、二月春花厌落梅。

——晏几道《浣溪沙》  14、花漏怯春宵。

——贺铸《菩萨蛮》  1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16、阆苑花开不夜春。

——无名氏《鹧鸪天》  17、花前失却游春侣。

——冯延巳《采桑子》  18、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9、一花六叶殿春归。

——杨泽民《浣溪沙》  20、逢春总有看花情。

——宋太宗《缘识》  21、花动两山春。

——曹勋《好事近》  22、千盖笼花斗胜春。

——吴文英《浣溪沙》  23、春院无人花自香。

——无名氏《浣溪沙》  24、每见花开即苦春。

——王建《宫词》  25、花靥斗春娇。

——无名氏《水调歌头》  26、酒美春浓花世界。

——欧阳修《玉楼春》  27、寂寞春残花谢后。

——杨泽民《蝶恋花》  28、花落春残。

——冯延巳《采桑子》  29、花柳逢春谁不惜。

——宋太宗《缘识》  30、花间春鸟语喈喈。

——宋太宗《缘识》  3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2、多少惜花春意绪。

——曾觌《蝶恋花》  33、来春空好花。

——舒亶《菩萨蛮》

念奴娇·春雪咏兰原文、赏析

念奴娇·春雪咏兰原文、赏析念奴娇·春雪咏兰原文、赏析1  念奴娇·春雪咏兰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

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

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

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

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翻译   我问老天这究竟是为什么,已经是阳春三月, 龙山一带却还千里飞雪?凌波而来送我玉佩的您不见了,还说什么龙宫仙阙。

南方宫殿已经如烟销云散,连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也显得寒冷。

料想那里的花全都给折断,只有我还在这深山中顾影自怜,“不如归去”的啼声让人悲痛欲绝。

  回想当年九畹种兰花的情形,那么多的花含着清彻的露珠,是您亲手为我们分开花叶。

我曾经投入您多情的怀抱,气味相投我们同心相结。

您却走了,玉殒香销,连美丽的身影也消失在浓雾之中,白白里留下送给我的金跳脱。

我在洛水之滨,寻找着再度降临的美好时节。

  注释   解佩凌波:指江妃、洛神,以美人象征国君。

  蕊珠: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

  嫣然:美好的样子。

  鴂:杜鹃。

  九畹:《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薰之百亩。

”后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

  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洛滨江上:指洛水与江水之滨,照应前洛神、江妃。

  赏析  词开头“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即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以问句领起。

作者责问老天,为什么会在春意正盛的时节千里迢迢送来北方寒山的飞雪。

“春深”而有“飞雪”,反常且令人痛苦,这幕情景实际是隐喻明朝的美好河山竞遭受清军铁蹄蹂躏。

下面两句,谓大雪漫空飞舞,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和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都不见踪影,更何况天界的仙宫宝阙。

这里“解佩凌波”当喻指抗清的志士。

“人不见”,则是说他们多遭不幸。

以下便转入题中之“咏兰”。

“楚殿”、“湘潭”,所用地名令人联想到流放沅湘的战国楚伟大诗人屈原。

“烟微”、“月冷”都是凄迷之景,见出作者的惆怅悲苦。

而幽兰皆遭“攀折”,就是他心怀恻怆的原因。

歇拍作者以空谷幽兰自拟,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的典故,表达他的伤时之情。

作者在清顺治二年(1645)松江起义兵败后,曾一度隐居,此处“幽谷”云云,即指此。

  下片换头回忆往事,“九畹”用上引《离骚》句意,“光风”用《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句意,表现幽兰在佳人的“纤手”中流芬扬馥的情状,隐喻自己深受大明王朝的国恩。

“数茎清露”,象征着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忠贞的气节。

这里将香草关人结合起来,比兴之义尤为精微。

下面两句,进一步用“多情怀袖”、“同心千结”倾诉自己的忠爱缠绵意绪,“多情怀袖”承上文之“纤手”, “同心千结”承上文之“花叶”。

这几句“当日”、“曾在”应是指崇祯朝之事,此后则“玉腕香消,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也就是说他的报国之心不被理解,颇和明珠投暗之恨。

联系作者身世,他在南明弘光时数次上书指陈时政,均未受重视,遂辞职归家.这里的“空赠金跳脱”便不难索解,“空赠”两字。

惋惜之意极浓,实在是感慨万端之语。

而“香消”、“雾掩”,也隐含对弘光时忠良遭斥、奸佞当道的批评之意,结拍两句。

“洛滨江上”,结构上遥应“解佩凌波”,似指刚成立的南明永历政权,接受其领导的抗清义军有瞿式耜等部,据有两广、云贵、四川等地;“寻芳再望佳节”,就是期望这一股抗清力量能够完成国家复兴的艰苦事业。

  全词主要以兰自喻,个别地方喻抗清志士,另以关人或指忠臣义士,或指君王主上,都与楚辞美人香草之孤忠隐约之言一脉相承,意深情远,亦婉丽亦苍凉。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三月,时作者隐居于幽谷。

作者为了寄托自己深深的‘爱国情愫以及表达自己内心报国无门的情感而写下这首诗。

念奴娇·春雪咏兰原文、赏析2  原文: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  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芷珠宫阙。

  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鴃。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

  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

  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

  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注释:  ⑴此词以兰自喻人,痛悼抗清志士之牺牲,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愫。

  ⑵“问天”句: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以问句领起。

问老天何以在春意正盛的时节千里迢迢送来北方寒山的飞雪?  ⑶“解佩”句:言大雪漫空飞舞,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和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都不见踪影,更何况天界的仙宫宝阙。

  ⑷“九畹”引《离骚》句意:“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王逸注:“十二亩曰畹。

”一说,田三十亩曰畹。

见《说文》。

后即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

  ⑸“光风”,雨止日出时的和风。

用《招魂》“光风转蕙,汜崇兰些”句意。

  ⑹“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词句似指作者在宏光朝廷中任官时,所伤奏疏均未被采纳。

  ⑺“洛滨江”句,谓复明有望,鼓舞自己与志同道合者继续奋战。

  赏析:  这首词约作于1647(清顺治四年)三月。

作者继承《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以雪代指险恶的时代环境,以兰代指坚贞的志士仁人,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愫。

  词开头即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以问句领起。

作者责问老天在春意正盛的时节千里迢迢送来北方寒山的飞雪,“春深”而有“飞雪”,反常且令人痛苦,这幕情景实际是隐喻明朝的美好河山竟遭受清军铁蹄蹂躏。

作者对此痛心疾首,遂效属原呵壁问天,仰天悲呼。

下面两句,谓大雪漫空飞舞,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和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都不见踪影,更何况天界的仙宫宝阙。

这里“解佩凌波”当喻指抗清的志土,“人不见”,则是说他们多遭不幸;“漫说蕊珠宫阙”,似言南明鲁王和隆武政权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

按:鲁监国元年(1646)清军抢渡钱塘江,浙东失守,鲁王逃亡海上,1646(隆武三年)清军入福建,隆武帝逃至汀州,为清将李成栋所杀,时间上与此处所言吻合,以上两韵,扣题中之“春雪”,下面便转入题中之“咏兰”。

“楚殿”、“湘潭”,所用地名令人联想到流放沅湘的战国楚伟大诗人屈原,他的《离骚》多有写到兰的句子,如“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等。

“烟微”、“月冷”都是凄迷之景,见出作者的惆怅悲苦。

而幽兰皆遭“攀折”,就是他心怀恻怆的原因。

联系史事,当时清平南大将军孔有德正进击湖南,而此前挚友夏允彝在江南抗清失利投水殉节,他作诗悼之,曾有“予为蕙兮子作兰”、“拊膺顿足摧心肝”(《七歌》之六)之句,可知此三句慨叹之意甚深。

歇拍作者以空谷幽兰自拟,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的典故,表达他的伤时之情。

作者清顺治二年(1645)松江起义兵败后,曾一度隐居,此处“幽谷”云云,即指此。

  下片换头回忆往事,“九畹”用上引《离骚》句意,“光风”用《招魂》“光风转蕙,汜崇兰些”句意,表现幽兰在佳人的“纤手”中流芬扬馥的情状,隐喻自己深受大明王朝的国恩。

“数茎清露”,象征着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忠贞的气节。

这里将香草美人结合起来,比兴之义尤为精微。

下面两句,进一步用“多情怀袖”、“同心千结”倾诉自己的忠爱缠绵意绪,“多情怀袖”承上文之“纤手”,“同心千结”承上文之“花叶”。

这几句“当日”、“曾在”应是指崇祯朝之事,此后则“玉腕香消,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也就是说他的报国之心不被理解,颇和明珠投暗之恨。

“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联系作者身世,他在南明弘光时数上疏指陈时政,均未受重视,遂辞职归家,这里的“空赠金跳脱”便不难索解,“空赠”两字,惋惜之意极浓,实在是感慨万端之语。

而“香消”、“雾掩”,也隐含对弘光时忠良遭斥、奸佞当道的批评之意,结拍两句。

“洛滨江上”,结构上遥应“解佩凌波”,似指刚成立的南明永历政权,接受其领导的抗清义军有瞿式耜等部,据有两广、云贵、四川等地;“寻芳再望佳节”,就是期望这一股抗清力量能够完成国家复兴的艰苦事业。

因鲁王余部退兵海上,词中又有“江”字,这两句也可以理解为对鲁王政权仍抱有希望。

不过,因鲁王所部主力张名振、张煌言溯长江克京口的一时之盛远在作者殉国后多年(此时他们也都归入永历帝麾下),写此词时鲁王政权正处低潮,而永历政权则方举义旗,更易令人对之寄以厚望,所以,说词的结尾是属望于永历帝,恐怕更合情理。

后来李定国、郑成功等的几次大捷,也证明作者的期望是有道理的。

  全词主要以兰自喻,个别地方喻抗清志士,另以美人或指忠臣义士,或指君王主上,都与楚辞美人香草之孤忠隐约之言一脉相承,意深情远,亦婉丽亦苍凉,堪称明词压卷杰作之一。

  关于此词的写作时间,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云:“宋征璧《含真堂集》六《予以病请假,戏摘幽兰缄寄大樽》云:“采采缄题寄所思,水晶帘幕弄芳姿……’寅恪案:此诗之作成,当在弘光元年二月丙寅即十三日,……今拾陈氏诗集,未发见有类似之作,唯《陈忠裕公集》二十诗余中有《念奴娇·春雪咏兰》一阕,虽未能确定其何时所赋,但必是与尚木(宋征璧字)寄诗时相距不久之作,故疑是因宋氏之诗有所感念而成。

”但玩子龙词意,情调与征璧诗相去颇远,陈先生谓作于弘光元年(1645)二月的推测恐不能成立。

《念奴娇·春雪咏兰》原文及赏析

《念奴娇·春雪咏兰》原文及赏析  念奴娇·春雪咏兰  朝代:明代  作者:陈子龙  原文: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  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芷珠宫阙。

  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鴃。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

  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

  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

  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注释  ⑴此词以兰自喻人,痛悼抗清志士之牺牲,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愫。

  ⑵“问天”句: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以问句领起。

问老天何以在春意正盛的时节千里迢迢送来北方寒山的飞雪?  ⑶“解佩”句:言大雪漫空飞舞,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和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都不见踪影,更何况天界的仙宫宝阙。

  ⑷“九畹”引《离骚》句意:“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王逸注:“十二亩曰畹。

”一说,田三十亩曰畹。

见《说文》。

后即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

  ⑸“光风”,雨止日出时的和风。

用《招魂》“光风转蕙,汜崇兰些”句意。

  ⑹“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词句似指作者在宏光朝廷中任官时,所伤奏疏均未被采纳。

  ⑺“洛滨江”句,谓复明有望,鼓舞自己与志同道合者继续奋战。

  赏析  这首词约作于1647(清顺治四年)三月。

作者继承《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以雪代指险恶的时代环境,以兰代指坚贞的志士仁人,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愫。

  词开头即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以问句领起。

作者责问老天在春意正盛的时节千里迢迢送来北方寒山的飞雪,“春深”而有“飞雪”,反常且令人痛苦,这幕情景实际是隐喻明朝的美好河山竟遭受清军铁蹄蹂躏。

作者对此痛心疾首,遂效属原呵壁问天,仰天悲呼。

下面两句,谓大雪漫空飞舞,解佩相赠的汉皋游女和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都不见踪影,更何况天界的仙宫宝阙。

这里“解佩凌波”当喻指抗清的志土,“人不见”,则是说他们多遭不幸;“漫说蕊珠宫阙”,似言南明鲁王和隆武政权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

按:鲁监国元年(1646)清军抢渡钱塘江,浙东失守,鲁王逃亡海上,1646(隆武三年)清军入福建,隆武帝逃至汀州,为清将李成栋所杀,时间上与此处所言吻合,以上两韵,扣题中之“春雪”,下面便转入题中之“咏兰”。

“楚殿”、“湘潭”,所用地名令人联想到流放沅湘的战国楚伟大诗人屈原,他的《离骚》多有写到兰的句子,如“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等。

“烟微”、“月冷”都是凄迷之景,见出作者的惆怅悲苦。

而幽兰皆遭“攀折”,就是他心怀恻怆的原因。

联系史事,当时清平南大将军孔有德正进击湖南,而此前挚友夏允彝在江南抗清失利投水殉节,他作诗悼之,曾有“予为蕙兮子作兰”、“拊膺顿足摧心肝”(《七歌》之六)之句,可知此三句慨叹之意甚深。

歇拍作者以空谷幽兰自拟,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的典故,表达他的.伤时之情。

作者清顺治二年(1645)松江起义兵败后,曾一度隐居,此处“幽谷”云云,即指此。

  下片换头回忆往事,“九畹”用上引《离骚》句意,“光风”用《招魂》“光风转蕙,汜崇兰些”句意,表现幽兰在佳人的“纤手”中流芬扬馥的情状,隐喻自己深受大明王朝的国恩。

“数茎清露”,象征着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忠贞的气节。

这里将香草美人结合起来,比兴之义尤为精微。

下面两句,进一步用“多情怀袖”、“同心千结”倾诉自己的忠爱缠绵意绪,“多情怀袖”承上文之“纤手”,“同心千结”承上文之“花叶”。

这几句“当日”、“曾在”应是指崇祯朝之事,此后则“玉腕香消,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也就是说他的报国之心不被理解,颇和明珠投暗之恨。

“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

联系作者身世,他在南明弘光时数上疏指陈时政,均未受重视,遂辞职归家,这里的“空赠金跳脱”便不难索解,“空赠”两字,惋惜之意极浓,实在是感慨万端之语。

而“香消”、“雾掩”,也隐含对弘光时忠良遭斥、奸佞当道的批评之意,结拍两句。

“洛滨江上”,结构上遥应“解佩凌波”,似指刚成立的南明永历政权,接受其领导的抗清义军有瞿式耜等部,据有两广、云贵、四川等地;“寻芳再望佳节”,就是期望这一股抗清力量能够完成国家复兴的艰苦事业。

因鲁王余部退兵海上,词中又有“江”字,这两句也可以理解为对鲁王政权仍抱有希望。

不过,因鲁王所部主力张名振、张煌言溯长江克京口的一时之盛远在作者殉国后多年(此时他们也都归入永历帝麾下),写此词时鲁王政权正处低潮,而永历政权则方举义旗,更易令人对之寄以厚望,所以,说词的结尾是属望于永历帝,恐怕更合情理。

后来李定国、郑成功等的几次大捷,也证明作者的期望是有道理的。

  全词主要以兰自喻,个别地方喻抗清志士,另以美人或指忠臣义士,或指君王主上,都与楚辞美人香草之孤忠隐约之言一脉相承,意深情远,亦婉丽亦苍凉,堪称明词压卷杰作之一。

  关于此词的写作时间,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云:“宋征璧《含真堂集》六《予以病请假,戏摘幽兰缄寄大樽》云:“采采缄题寄所思,水晶帘幕弄芳姿……’寅恪案:此诗之作成,当在弘光元年二月丙寅即十三日,……今拾陈氏诗集,未发见有类似之作,唯《陈忠裕公集》二十诗余中有《念奴娇·春雪咏兰》一阕,虽未能确定其何时所赋,但必是与尚木(宋征璧字)寄诗时相距不久之作,故疑是因宋氏之诗有所感念而成。

”但玩子龙词意,情调与征璧诗相去颇远,陈先生谓作于弘光元年(1645)二月的推测恐不能成立。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描写春花的诗词名句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