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人节俭的名言警句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3 点击数:
简介: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 2、制俗以俭,其弊为奢。

宋王安石《风俗》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用纯 4、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

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5、创业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俭。

中国谚语 6、一粥一饭皆辛苦,

【千问解读】

  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

  2、制俗以俭,其弊为奢。

——宋·王安石《风俗》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用纯

  4、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

——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5、创业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俭。

——中国谚语

  6、一粥一饭皆辛苦,半丝半缕应节约。

——中国谚语

  7、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

——宋·林逋《省心录》

  8、增产不节约,金碗也打破。

——中国谚语

  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10、勤能生则,俭能聚宝。

——中国谚语

  11、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

——清·钱泳《履园丛话·俭》

  12、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

  13、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4、一滴水,一滴油,不让一滴白白流。

——中国谚语

  15、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16、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

——《周书·韦孝宽传》

  17、凡不能俭于已者,必妄取于人。

——清·魏禧《目录里言》

  18、惟俭养德,惟移荡心。

——《明通鉴》卷六,太祖语

  19、克勤克俭,无怠无荒。

——《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

  20、勤,锄头上的黄金;俭,米缸里的白银。

——中国谚语

  2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2、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

——《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2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

  24、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资治通鉴》卷八九《晋纪十一》

  25、关于勤俭节约的诗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北宋〕司马光

  26、光俭不勤无源水,光勤不俭水断流。

——中国谚语

  27、克勤克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

——中国谚语

  28、奢未及侈,俭而不陋。

——汉·张衡《西京赋》

  29、多求不如省费。

——宋·司马光《言招军札子》

  30、勤俭好似燕衔泥,浪费好似水冲堤。

——中国谚语

  31、俭开福源,奢起贫兆。

——《魏书》卷六二《李彪高道悦列传》

  32、俭朴是我们美德的可靠卫士。

——婆罗门谚语

  33、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

——明·薛宣《读书录》

  34、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明〕薛瑄

  35、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古今对联集锦·农村联》

  36、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虞书·大禹谟》

  37、量入以为出。

——《礼记·王制》

  38、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

——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39、俭则寡欲,侈则多欲。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0、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

——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41、声色之害,甚于鸩毒。

——《明通鉴》郑五,太祖语

  42、节用储蓄,以备凶灾。

——《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43、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管子·形势解》

  44、居丰能俭,在富能贫。

——《晋书·陆云疏》

  45、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时期〕诸葛亮

  46、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47、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8、家有良田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中国谚语

  49、为政之要,曰公与清。

成家之道,曰俭与勤。

——宋·林逋《省心录》

  50、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史记经典名言故事合集

史记是由司马迁著作的一部体通史,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载历史的书籍。

从史记里能得到非常有趣的历史新闻,只不过让现代人读可能会有些吃力和无聊,看看白话文还是非常不错的。

史记是从上古传说开始记载,所以也带有些神话色彩,但是到了后面也就回归正轨了。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些史记当中的经典名言还有故事,一起来看看古代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吧。

1、飞鸟尽,良弓藏。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尽:完。

良:好,优。

【译文】飞鸟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来。

2、断不断,反受其乱。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断:判断,决定。

乱:祸害。

【译文】到了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意图。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4、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译文】有的人相处到头发花白,可是彼此交情还像新认识一样;有的人只路途相遇,停车叙谈、车盖相接那样短暂相处,却好似多年的老朋友。

5、匈奴未平,无以为家。

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译文】匈奴没有消灭,哪有心思顾家呢?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以一己之牺牲来换取整个民族的胜利,他们的精神万古长青。

6、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选自《史记·晋世家》。

举:提拔,推举。

隐:埋没。

【译文】提拔外面的人才,不拒绝自己的仇人,推荐家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

7、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译文】说话讲信用,做事要果断,对许下的诺言必定忠诚地履行。

8、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译文】明智的人不会因违背时势而放弃利益;勇敢的人不会因贪生怕死而损坏名声。

9、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译文】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一大堆不重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能够混淆是非;不止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10、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

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译文】有欲望而不知足,会失去所有的欲望;占有不知节制,会失去已经占有的东西。

鬼谷子经典名句合集 名言翻译

鬼谷子是春秋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也是非常厉害的谋略家。

要知道能在春秋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当时的天下大家都会对哲学思想做出很多感悟和贡献,鬼谷子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看古人说话难免有些难以理解,这次 我们就帮大家准备了部分鬼谷子的经典名句和翻译,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思,感觉来一起看看吧。

战国时期,在一个叫清溪鬼谷的山上(今河南鹤壁市),隐居着一位被尊称为鬼谷子的老人(本名王诩),他每天在山上看书、打坐、冥想,不与世人来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但是,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为王禅老祖。

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

这四人运用鬼谷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鬼谷子的言传身教。

1.天下时势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

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

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风向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

把握时势,就是弄潮。

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

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2.揣天下揣情就是度量他人之心。

若是揣人,则要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然后推知其心之所趋。

若是揣天下,则要透视国情,观其货财之有无,人民之多少,地形之险易,军力之强弱,君臣之贤愚,天时之福祸,民心之向背,然后推知其国运是盛是衰,是兴是亡。

3.谋定而后动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4.机心与道心机心是术,若无道心统御,术越高,行越偏,到头来不仅难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难能。

世上多少人沉迷于此,祸及自身,殃及他人。

5.悟道的四重境界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

春秋鲁人仲尼闻道,但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不辞劳苦,赶赴洛阳,问道于先圣老聃。

先圣论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悟人世之理,遂立儒家之言。

由此可见,“知道”二字,甚了不起。

6.术与道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

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战胜,用兵之道在于息争。

故善用兵者,并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钧。

7.何谓善言善言者,言则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则神定如山,势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坠五里云雾中。

此所谓不言即言,无声胜有声。

8.观天下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

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

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

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不见林莽。

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9.天、圣、人三道天道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之理;圣道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人道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

此三道相辅相成,失此离彼。

远天道,圣道困;远圣道,人道难。

10.何谓摩意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

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

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

11.捭阖道术捭阖道术,皆有循依。

如果揣摩已成,利弊已权,则可决定如何出言。

一般说来,当因人而言。

与智者言,依博;与博者言,依辨;与辨者言,依要;与贵者言,依势;与富者言,依高;与贫者言,依利;与贱者言,依谦;与勇者言,依敢……12.人心之治天下不治,在于人心不治。

人心不治,在于欲念横溢。

欲治天下,首治人心;欲治人心,首治乱象。

治乱不过是个手段,治心才是务本正道。

若是我等只为治乱而治乱,只以强力统一天下,纵使成功,天下非但不治,只会更乱。

13.天下均势所谓合纵,就是保持力量均衡。

秦人若是无力,纵亲反而不成。

秦人只有张势蓄力,保持强大,三晋才有危机感,才乐意合纵。

三晋只有合纵,秦人才会产生惧怕,才会努力使自己更强。

秦人越强,三晋越合;三晋越合,秦人越强,天下因此而保持均势,方能制衡。

14.决断天下诸事,皆因选择,亦皆由选择。

人生之妙,正在于此。

万事万物,涉及决断的只有两种,一是易决之事,一是不易决之事。

易决之事就是当下可断之事,天下诸事,大多属此。

易决之事可分五种:一是值得做之事;二是崇高、美好之事;三是不费力即可成功之事;四是虽费力却不得不为之事;五是趋吉避凶之事。

不易决之事,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15.妄念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

你两者都不是,有此妄念,为何要控制它呢?16.剑道就剑道而论,天下只有三剑。

圣剑又名天道之剑,以道为背,以德为锋,以阴阳为气,以五行为柄,上可断天光,下可绝地维。

贤剑又叫天子之剑,以万民为背,以贤臣为锋,上应天道,下顺地理,中和民意。

俗剑又叫人剑,以精钢为锋,以合金为背,以冷森为气,上可斩头颅,下可剁双足,中可破腑脏。

17.天下分合天下分合,可有两种,一是名分实合,二是名合实分。

武王分封,当属名分实合。

西周初年,天下大势是,周天子威服四方。

周公制礼,诸侯皆受王命,礼乐有序,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

然而,平王东迁之后,情势有所变化,周室式微,诸侯坐大,天下大势开始走向名合实分,终成今日不治乱局。

18.审时度势一个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定要做到“审时度势”,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

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

把握时势,就是弄潮。

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

圣人知时识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19.捭阖之术捭阖之术,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

捭阖之术,就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

难于何处?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

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理。

20.情心与道心情心与道心其实并不冲撞。

道既存在于万物之中,自也存在于世俗之情中。

天地有阴阳,禽兽有雌雄,世人有男女。

阳阴相合,雄雌相匹,男女相配,此乃道之常理。

情心即道心,道心亦即情心。

生情与修道,二者并无相碍。

不悟情心,难通道理。

缘到情到,缘止情止;情到心到,情止心止。

21.凡人皆有心障常言道,人无完人。

此话是说,凡人皆有心障,或表现为此,或表现为彼。

目中无人,自吹自擂,不求甚解,好高骛远,争风吃醋,自作聪明,凡此种种,心障在于自负;行为孤僻,极少说话,也很少与人合群,此心障在于无自信。

修道之本,就在于去除心障。

22.觉他去除心障,在于自觉,自觉之至,在于觉他。

自觉不易,觉他也就更难了。

也就是说,他障易除,心障却是难除。

人无自信,他人怎么能使他自信呢?无自信者需要悟道,修心;自负者也需要悟道,修心。

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读书不在多,在精,在领悟,故此能修得其道。

加入收藏
               

劝人节俭的名言警句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