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十句名言警句 经典名言赏析解释

其实孟子在孔子的儒家学术上有着不同的延伸和扩展,孟子在当时的环境下敢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不过这句话孟子是对君王说的,如果是对百姓说可能孟子就活不了了。
孟子希望每个诸侯国的国君都能实行仁政,但这个“仁“要求太高,而且有些太理想化,但这种高
【千问解读】
《孟子》在儒家学术上的造诣仅次于孔子,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其实孟子在孔子的儒家学术上有着不同的延伸和扩展,孟子在当时的环境下敢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不过这句话孟子是对君王说的,如果是对百姓说可能孟子就活不了了。
孟子希望每个诸侯国的国君都能实行仁政,但这个“仁“要求太高,而且有些太理想化,但这种高标准应该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这次就为大家准备了《孟子》十句名言警句和解释,一起来看看吧。
《孟子》十句经典励志名言,每一句话都深入人心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
在忧患中能够得以生存,因为沉迷享乐,便会走向灭亡。
“生这句话是千古不变的名言,告诫我们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有所戒备,才能够走的更长远。
二、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语出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
徒:仅仅;除此以外没有别的。
君主仅仅有一份善心不足以用来治国理政,也实现不了仁政;只是订立了法律没有执行措施,法律也不会自行实施。
这句话指出只有好的出发点、只有书面上的法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行政和执法的人员,以及一整套行政和执法的措施。
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
拥有道义、施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戚都会叛离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全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这句话是说是否施行仁义是能否得到人心的关键。
四、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
语出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有预想不到的赞美,也有过分要求的诋毁。
”
五、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语出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
品德低下的人,从来没有能够教育别人的。
为人师者,必须品德高尚,因为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如果心术不正,就不可能成为别人信奉的楷模。
社会生活也是如此,如果自己行为不轨,怎么能要求别人呢?
六、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
语出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
孟子说:“君王因无缘无故的滥杀士人,则卿大夫便会离去;君主无缘无故的滥杀百姓;那么士人便可以移居到别的地方了。
”
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指节气、气候以及阴晴寒暑的变化。
地利:土地生产的财富,亦指战略上的有利地势。
人和:指人际关系融洽,即得人心。
依靠天气,不如依靠有利的地势;依靠有利的地势,不如依靠人心的支持、拥护。
此句重点在于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
八、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语出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一个人的毛病,在于自满得意,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
九、人皆可以为尧舜。
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伟大的人。
我们在内心中永远要保持高度的自信,要拥有舍我其谁的勇气,因为成功的机会属于每个人,只要你不屈不挠
十、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语出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
圣人又对于百姓吃饱穿暖了而缺乏教养感到忧虑,就派契为司徒,以怎样来处理人与人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来教导百姓: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有男女的区别,长幼之间要有上下尊卑的秩序,朋友之间要有信用。
这句话指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五种关系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即“五伦”。
应有的道德规范。
史记经典名言故事合集
从史记里能得到非常有趣的历史新闻,只不过让现代人读可能会有些吃力和无聊,看看白话文还是非常不错的。
史记是从上古传说开始记载,所以也带有些神话色彩,但是到了后面也就回归正轨了。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一些史记当中的经典名言还有故事,一起来看看古代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吧。
1、飞鸟尽,良弓藏。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尽:完。
良:好,优。
【译文】飞鸟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来。
2、断不断,反受其乱。
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断:判断,决定。
乱:祸害。
【译文】到了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意图。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4、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译文】有的人相处到头发花白,可是彼此交情还像新认识一样;有的人只路途相遇,停车叙谈、车盖相接那样短暂相处,却好似多年的老朋友。
5、匈奴未平,无以为家。
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译文】匈奴没有消灭,哪有心思顾家呢?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以一己之牺牲来换取整个民族的胜利,他们的精神万古长青。
6、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选自《史记·晋世家》。
举:提拔,推举。
隐:埋没。
【译文】提拔外面的人才,不拒绝自己的仇人,推荐家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
7、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译文】说话讲信用,做事要果断,对许下的诺言必定忠诚地履行。
8、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译文】明智的人不会因违背时势而放弃利益;勇敢的人不会因贪生怕死而损坏名声。
9、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译文】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一大堆不重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能够混淆是非;不止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10、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
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译文】有欲望而不知足,会失去所有的欲望;占有不知节制,会失去已经占有的东西。
鬼谷子经典名句合集 名言翻译
要知道能在春秋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当时的天下大家都会对哲学思想做出很多感悟和贡献,鬼谷子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看古人说话难免有些难以理解,这次 我们就帮大家准备了部分鬼谷子的经典名句和翻译,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思,感觉来一起看看吧。
战国时期,在一个叫清溪鬼谷的山上(今河南鹤壁市),隐居着一位被尊称为鬼谷子的老人(本名王诩),他每天在山上看书、打坐、冥想,不与世人来往,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但是,两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道教则将他与老子同列,尊为王禅老祖。
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只收过四个徒弟:庞涓、孙膑、苏秦、张仪——他们进山前都只是无名小卒,出山后个个大放异彩、名流千古。
这四人运用鬼谷子传授的兵法韬略和纵横辩术在列国出将入相,呼风唤雨,左右了战国乱世的政局。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鬼谷子的言传身教。
1.天下时势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
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
如果把天下比做大海,风向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
把握时势,就是弄潮。
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
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2.揣天下揣情就是度量他人之心。
若是揣人,则要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然后推知其心之所趋。
若是揣天下,则要透视国情,观其货财之有无,人民之多少,地形之险易,军力之强弱,君臣之贤愚,天时之福祸,民心之向背,然后推知其国运是盛是衰,是兴是亡。
3.谋定而后动弈棋离不开棋子,你们各人掌握的一百八十块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置于局中,才会生动,才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若是一子落错,轻则失地损兵,重则全局皆输,是以任何落子,必谋定而后动。
4.机心与道心机心是术,若无道心统御,术越高,行越偏,到头来不仅难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难能。
世上多少人沉迷于此,祸及自身,殃及他人。
5.悟道的四重境界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
春秋鲁人仲尼闻道,但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不辞劳苦,赶赴洛阳,问道于先圣老聃。
先圣论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悟人世之理,遂立儒家之言。
由此可见,“知道”二字,甚了不起。
6.术与道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
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战胜,用兵之道在于息争。
故善用兵者,并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钧。
7.何谓善言善言者,言则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可使人想所不欲想,行所不欲行;不言则神定如山,势若引弓之矢,可使人心神不安,如坠五里云雾中。
此所谓不言即言,无声胜有声。
8.观天下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
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
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
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不见林莽。
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9.天、圣、人三道天道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之理;圣道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人道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
此三道相辅相成,失此离彼。
远天道,圣道困;远圣道,人道难。
10.何谓摩意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
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
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
11.捭阖道术捭阖道术,皆有循依。
如果揣摩已成,利弊已权,则可决定如何出言。
一般说来,当因人而言。
与智者言,依博;与博者言,依辨;与辨者言,依要;与贵者言,依势;与富者言,依高;与贫者言,依利;与贱者言,依谦;与勇者言,依敢……12.人心之治天下不治,在于人心不治。
人心不治,在于欲念横溢。
欲治天下,首治人心;欲治人心,首治乱象。
治乱不过是个手段,治心才是务本正道。
若是我等只为治乱而治乱,只以强力统一天下,纵使成功,天下非但不治,只会更乱。
13.天下均势所谓合纵,就是保持力量均衡。
秦人若是无力,纵亲反而不成。
秦人只有张势蓄力,保持强大,三晋才有危机感,才乐意合纵。
三晋只有合纵,秦人才会产生惧怕,才会努力使自己更强。
秦人越强,三晋越合;三晋越合,秦人越强,天下因此而保持均势,方能制衡。
14.决断天下诸事,皆因选择,亦皆由选择。
人生之妙,正在于此。
万事万物,涉及决断的只有两种,一是易决之事,一是不易决之事。
易决之事就是当下可断之事,天下诸事,大多属此。
易决之事可分五种:一是值得做之事;二是崇高、美好之事;三是不费力即可成功之事;四是虽费力却不得不为之事;五是趋吉避凶之事。
不易决之事,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15.妄念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
你两者都不是,有此妄念,为何要控制它呢?16.剑道就剑道而论,天下只有三剑。
圣剑又名天道之剑,以道为背,以德为锋,以阴阳为气,以五行为柄,上可断天光,下可绝地维。
贤剑又叫天子之剑,以万民为背,以贤臣为锋,上应天道,下顺地理,中和民意。
俗剑又叫人剑,以精钢为锋,以合金为背,以冷森为气,上可斩头颅,下可剁双足,中可破腑脏。
17.天下分合天下分合,可有两种,一是名分实合,二是名合实分。
武王分封,当属名分实合。
西周初年,天下大势是,周天子威服四方。
周公制礼,诸侯皆受王命,礼乐有序,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
然而,平王东迁之后,情势有所变化,周室式微,诸侯坐大,天下大势开始走向名合实分,终成今日不治乱局。
18.审时度势一个人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定要做到“审时度势”,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
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
把握时势,就是弄潮。
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
圣人知时识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19.捭阖之术捭阖之术,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
捭阖之术,就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
难于何处?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
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理。
20.情心与道心情心与道心其实并不冲撞。
道既存在于万物之中,自也存在于世俗之情中。
天地有阴阳,禽兽有雌雄,世人有男女。
阳阴相合,雄雌相匹,男女相配,此乃道之常理。
情心即道心,道心亦即情心。
生情与修道,二者并无相碍。
不悟情心,难通道理。
缘到情到,缘止情止;情到心到,情止心止。
21.凡人皆有心障常言道,人无完人。
此话是说,凡人皆有心障,或表现为此,或表现为彼。
目中无人,自吹自擂,不求甚解,好高骛远,争风吃醋,自作聪明,凡此种种,心障在于自负;行为孤僻,极少说话,也很少与人合群,此心障在于无自信。
修道之本,就在于去除心障。
22.觉他去除心障,在于自觉,自觉之至,在于觉他。
自觉不易,觉他也就更难了。
也就是说,他障易除,心障却是难除。
人无自信,他人怎么能使他自信呢?无自信者需要悟道,修心;自负者也需要悟道,修心。
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读书不在多,在精,在领悟,故此能修得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