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坐》论语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简介:《侍坐》论语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侍

【千问解读】

《侍坐》论语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侍坐》论语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简介  《侍坐》选自《论语·先进》。

文章记叙孔子师生在一起谈论各人政治抱负的情景。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大多数篇章是简短的语录。

本篇是《论语》中有完整结构的一章,人物的语言情态都写得很有个性,是一段很生动的记叙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

  作品原文  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shěn)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  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

”  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作品注释  1、侍:侍奉,本指侍立于尊者之旁。

  2、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

  3、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因为;长,年长。

  4、毋吾以也: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5、居则曰:居,闲居,指平日在家的时候。

则,就。

  6、如或:如果有人。

如:假如。

或:无定代词,有人。

  7、则:连词,那么,就。

  8、何以: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以,动词,用。

  9、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

  10、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11、乘:兵车。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1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

乎:于,在。

  13、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

加,加在上面。

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

  14、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因,动词,接着。

饥馑,饥荒。

  15、比及:等到。

  16、且:连词,并且。

  17、方:道,义方指是非准则。

  18、哂:微笑,这里略带讥讽。

  19、方:见方,纵横。

  20、如:连词,表选择,或者;  21、足:使……富足。

  22、如: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

  23、其:那。

  24、以:把。

后边省宾语“之”。

  25、俟:等待。

  26、能:动词,能做到。

  27、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28、如:连词,或者。

  29、会:诸侯之间的盟会。

  30、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31、端:古代的一种礼服。

  32、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这里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33、愿:愿意;  34、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35、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36、鼓:弹。

  37、瑟:古乐器。

  38、希: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

  39、舍:放下。

  40、作:立起来,站起身;  41、撰:才具,才能。

  42、伤:妨害。

  43、乎:语气词,呢。

  44、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

莫,通“暮”。

既:副词,已经。

  45、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  46、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几个成人,几个孩子。

五六,六七,都是虚数。

  47、喟然:叹息的样子。

  48、与:赞成。

  49、后:动词,后出  50、夫子何哂由也:何,为什么。

  5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要用礼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道谦虚。

以:介词。

靠,用。

让:礼让,谦逊。

  52、唯求则非邦也与:唯,难道。

邦: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

与,同“欤”,疑问语气词。

  作品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你们)平日说:‘你们是不了解我的!’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  孔子对他示以微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来推行了。

"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但愿意学着做些东西。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  “曾皙,你怎么样?”  (曾皙)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耕之事完毕。

(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

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  (曾皙说):“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孔子说):“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的事)不是国家大事呢?”  (曾皙说):“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  (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如:  (1)如或知尔(连词,如果)  (2)如五六十、如会同(连词,或者)  (3)如其礼乐(连词,表示另提一事,至于)  (4)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去,往)  (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动词,比得上)  以:  (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  (2)毋吾以也(通“已”,停止)  (3)则何以哉(动词,做)  (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5)以俟君子(连词,表目的,来)  (6)为国以礼(介词,用)  方: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道,指是非准则)  通假字  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  2、莫春者(莫,通“暮”)  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礼服、戴礼帽)  2、鼓瑟希(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3、风乎舞雩(风:名→动,吹风、乘凉)  4、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  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  (1)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这一句还是省略句)  (2)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  (3)则何以哉(即,则以何哉)  (4)尔何如(即,尔如何)  2、状语后置句  (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浴乎沂,风乎舞雩  人物介绍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即文中的“由”;  曾皙,名点,字皙,即文中的“点”;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即文中的“赤”。

  人物性格  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自信,知难而进,有军事政治才能。

  曾晳:懂礼爱乐,洒脱高雅,卓尔不群。

  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

  公西华:谦恭有礼,说话委婉,娴于辞令,娴熟礼仪。

  孔子生平和《论语》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关于“吾与点也”  孔子为什么说“吾与点也”,对这个问题,历来是有争议的。

对曾皙说的那段话(“暮春”至“咏而归”),有的是从积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与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的政治主张相符,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教材采用这种理解)。

  另一种是从消极方面理解的,认为曾皙是主张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主张,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有下面一些理由。

  ⑴从孔子的思想看。

纵观孔子的一生,应该说积极救世是其思想的主导方面。

他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他的主张在各国都行不通,他被“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史记·孔子世家》),却“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但由于到处碰壁,有时也流露出消极情绪,特别是他晚年回鲁国后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

《论语·公冶长》中有孔子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的话;《史记·孔子世家》中也说:“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曰:“吾道穷矣……”,这些都是孔子思想中消极的一面。

  《侍坐》中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因为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刘宝楠《论语正义》),孔子去鲁适卫时56岁,(据《史记·孔子世家》)时公西华年仅14岁,大概不可能随孔子出国;又公西华是鲁国人(据《辞海》),也不可能在孔子周游列国时投师孔子,所以公西华成为孔子弟子当在孔子返鲁后,即65岁以后。

可见,孔子“与点”时不可能有积极从政的思想。

  ⑵从孔子对子路和曾皙的不同态度看。

《侍坐》章记载,在子路言志之后,“夫子哂之”。

一“哂”一“与”,态度截然不同。

孔子为什么要“哂”子路?因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子路讲自己能治“千乘之国”,是不谦虚的。

如果曾点志在把国家治理成一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的“太平无事”的理想之国,不是更不谦虚吗?果真如此,孔子就不会“与点”,而只会“笑点”,甚至是“大笑”了。

可见,孔子“与点”,并非因为曾点有济世之大志。

  ⑶从曾点与子路等人言志的不同内容看。

子路志在治“千乘之国”,冉有志在治“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邦,公西华志在为小相,参与“宗庙之事,如会同”。

二三子之志虽有骄谦之分,却无本质之别,都志在为政。

孔子也说:“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而曾点自称“异乎三子者之撰”。

如果曾点志在为政,那么曾点之志何以“异乎三子者之撰”?可见,曾点是“不求为政”的。

  ⑷从《论语》中其他篇章有关记载看。

《公冶长》记载:“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也。

’子说。

”(斯,指仕进之道,说,同“悦”)漆雕开“志于学道不欲仕进,……孔子见其不汲汲于荣禄,知其志道深,故喜悦也。

”(邢昺:《论语正义》)既然孔子喜欢漆雕开的“不欲仕进”,那么赞成曾点的“不求为政”,也就并非偶然了。

《公冶长》里这段记载,正是《侍坐》章里孔子“与点”原因的一个注脚。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

”(《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如是则以丘亦足矣。

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

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

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

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

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7、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赏析  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孔子的政治思想,既有其保守的一面,如他的“礼乐治国”实际上是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的思想,就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我们对于孔子的政治思想,既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盘继承,也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

  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论语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

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

所记录的内容很广,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

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

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

如《学而篇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

  《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

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

《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

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

《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

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往往用极简练的言词写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

梵高《星空》:艺术市场中的天价传奇

在艺术史的长河中,梵高的《星空》无疑是一颗璀璨的,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让它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而它在艺术市场上的拍卖价格,更是令人惊叹,不断刷新着人们对艺术价值的认知。

一、《星空》拍卖价格的起伏历程 梵高的《星空》创作于1889年,这幅画作描绘了法国南部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梵高所见的窗外景色。

画面中,扭曲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和动荡的天空,展现了梵高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挣扎。

多年来,《星空》的拍卖价格一直是艺术市场的焦点。

2018年,有消息称《星空》拍卖价值达到了3.48亿美元,这一价格已经让艺术界为之震动。

然而,仅仅一年后的2019年,又有传闻称它拍卖出了5.19亿美元的天价。

不过,后续有更权威的信息显示,在2021年,《星空》以3.48亿美元的高价成交,再次证明了梵高艺术的无穷魅力。

这一价格不仅体现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市场对梵高这位艺术大师的高度认可。

二、影响《星空》拍卖价格的因素 (一)艺术价值 《星空》是梵高后印象派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梵高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运用,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将内心的情感直接倾注在画布上。

画面中旋转的星空、扭曲的柏树和的村庄,构成了一个充满奇幻与神秘的世界。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星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目光。

(二)稀缺性 梵高的作品数量相对较少,而且他在生前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许多作品在他去世后才逐渐被发现和重视。

《星空》作为他的经典之作,更是具有极高的稀缺性。

物以稀为贵,在艺术市场上,稀缺性往往是决定作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星空》的稀缺性也为其高昂的拍卖价格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收藏。

艺术市场对梵高这样的大师级作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星空》作为梵高的代表作之一,自然成为了众多收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

这种强烈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星空》拍卖价格的不断攀升。

三、《星空》天价拍卖的意义 (一)对艺术市场的推动 《星空》的天价拍卖,无疑为艺术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它吸引了更多的资金和关注进入艺术领域,促进了艺术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同时,也为其他艺术作品的拍卖价格树立了一个标杆,推动了整个艺术市场价格体系的提升。

(二)对艺术价值的肯定 这一价格是对梵高艺术价值的高度肯定。

它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梵高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作品所蕴含的巨大价值。

也激励着更多的艺术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三)对文化传承的促进 《星空》的天价拍卖,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艺术文化的广泛关注。

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梵高和他的作品,促进了艺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同时,也为艺术教育和文化普及提供了契机,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欣赏到优秀的艺术作品。

梵高的《星空》在艺术市场上的天价拍卖,是艺术价值、稀缺性和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不仅是一幅艺术杰作,更是艺术市场和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符号。

相信在未来,《星空》的艺术魅力将继续绽放,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阳李阳《抗日:从新兵到天神战将!》

鬼子这边听到八路军的冲锋号和喊杀声以后,一个个脸色惊恐。

“八嘎,土八路冲过来了,马上撤退!”“哈压库!”其实小鬼子就是惊弓之鸟,许多人肚子还剧痛,连枪都快拿不稳了,已经失去了战斗的勇气,军心彻底散了,只能仓皇撤退。

但是他们因为中毒的太多,加上伤员也不少,根本跑不快,直接被八路军追了上来。

“同志们,给我打!”刘连长手里拿着二十响,对着鬼子快速射击,子弹打光了拎着大砍刀就上去了,吓得李阳赶紧捡起一支三八大盖跟了过去。

“爹,别激动啊!”看到一个鬼子伤员踉踉跄跄的还想从背后偷袭刘连长,李阳一刺刀就扎了过去,鬼子直接被刺穿胸口,当场身亡。

“爹,你冲这么快干嘛?”李阳背靠着刘连长,不悦道。

“你小子过来干啥,赶紧退到后面去,你不会玩这个,拼刺刀很危险的。

”李阳顿时翻了个白眼,刚才他还杀了一个鬼子呢。

而且他也会两手好嘛!前世虽然没有拿着长枪拼过刺刀,但是拿棍子专门练过,本事不差的,要不然能当八年兵?手里没两把刷子是不可能的。

李阳没反驳,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一刺刀挑开鬼子虚晃一枪,然后抓住缺口一刺刀扎进了鬼子的胸膛,刘连长看的一愣一愣的。

“阳子,你从哪学的?”“书里!”“书里还能学到这个?”刘连长一脸恍惚,然后李阳又捅死了一个试图偷袭他的鬼子。

“爹,你发什么愣呢,别被鬼子捅死了,我还想给你养老送终呢!”“……”刘连长气不打一处来,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嘛!正好眼前出现一个鬼子,刘连长直接把气撒在了鬼子头上。

“我去你大爷的......”咔嚓!—刀砍在了鬼子脖子上,小鬼子当场身亡。

李阳见状缩了缩脖子,老爹是真会白刃战,拿着短刀对长刺刀也能一刀毙敌,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一场战斗没有悬念,鬼子其实就不可以了,加上失去指挥变得溃乱,直接被八路军击溃,除了少数人逃走了以外,剩下的都躺在这里的,没有一个俘虏。

因有鬼子不会想着投降,面临绝境他们也只会想着撤退和死战。

刘连长气喘吁吁的把大砍刀往地上一插,看着周围站着的八路军,不由得悲从中来。

又少了一半,打个顺风仗居然也这么惨,剩下的几乎也人人带伤,就连指导员的大腿都挨了一刀。

“指导员,你没事吧?“刘连长关心道。

“我没事,就是划了道口子,先看看战况吧。

”指导员也是硬汉,虽然以前算是读书人,但走了一道长征就算是书生也变得强大起来。

二人相互搀扶着检查鬼子的军营,果然在吃饭的地方看见了许多中毒身亡的鬼子,然后又在炮兵阵地那边发现了不少毒气弹。

众人不由得—阵后怕,要是没发现的话,明天死的就是他们了。

好在李阳提前发现并且将其毁掉。

只是可惜了那三门炮,不过没留给鬼子也算不亏。

确认鬼子全部完蛋以后,刘连长才下令打扫战场。

李阳这边则是一个帐篷一个帐篷的搜刮。

“这是少佐的指挥刀,不错,我的了。

”“哟,这是望远镜,我正愁没有呢,我的了。

”望远镜被李阳挂到了脖子上。

“还有钢笔,还是派克的,不错,也是我的了。

”“这是啥?雪茄?鬼子还抽这玩意儿呢,带给我爹抽抽。

”“……”几个战士在这个时候蹿了进来,看到李阳还以为是鬼子,吓了—跳。

“阳子,你干啥啊,咋提前开始打扫战场,吓我—跳,我还以为是鬼子呢。

”“你管我干啥,我乐意,你滚—边去,让我先搜完你们再搜。

”“这里面的东西金贵着呢,万一你们弄坏了该怎么处理?”说完不理会俩老兵继续搜刮着,居然让他搜到了一个好东西。

“哈哈哈,狙击枪,还带瞄准镜,看着应该是四倍镜,我的了。

”李阳直接背起了这支九七式狙击枪,纯靠眼睛瞄准头还是差了点,得有瞄准镜啊。

接着李阳什么都不要了,继续去下一个帐篷......一连搜刮了四个帐篷,身上挂着不少好东西的李阳美滋滋的摆弄着身上的东西,结果被刘连长看见了,一把拉了过来怒道:“你身上咋这么多东西,刚劫完道呢?”“爹,这都是好东西啊,你看,有望远镜,我用迫击炮的时候用得着,还有手表,好几个,老值钱了。

”“还有这指挥刀,佐官刀,你挂着肯定很威风,到时候就是咱八路军最靓的仔!”刘连长听着李阳说着奇奥秘怪的话,直接劈手抢过指挥刀,怒道:“说什么屁话,旅长都没指挥刀,我挂着干啥?”“还有,你这俩望远镜,自己留一个就行,,剩下那个给我!”说完就从李阳的脖子上取过了望远镜挂到了自己脖子上。

“嘿嘿,爹,这其实就是我给你准备的。

”“放屁,老子用你准备?”刘连长不客气道,然后指着李阳身上挂着的东西道:“你这些东西全放下来,还有你这手表,全都上交,团长都没个手表呢,正好给他们送过去。

”“不是,爹,这我抢来的。

”“什么你抢的,你是八路军的,你抢的就是八路军抢的,得归部队,别让抽你啊!”刘连长很顾家,直接拿走了李阳身上的挂件,甚至想连狙击枪都要拿走,不过被李阳阻止了。

“爹,这枪你们不会用,给我吧!”“啥不会用,不都是枪嘛,你小子少给我打马虎眼!”刘连长才不相信李阳呢。

“哎呀,你看到这上面的瞄准镜没,你知道这是干啥的不?”刘连长看着枪上的小圆筒子,有些纳闷,“这玩意儿干啥的,好好的枪给装—管子干啥?”李阳彻底无语了,老爹真是个土包子。

“爹,这东西叫瞄准镜,和望远镜差不多,能放大敌人的身体,增加准确度。

”“瞄准镜?就跟机关枪上装的一样?”刘连长是知道瞄准镜的,毕竟有些机枪上会装载,但步枪装的他还没见过。

“是啊,这是狙击手才干用的。

”“狙击手是啥?”“爹,你咋跟蓝猫调皮三千问一样呢,问题那么多!”李阳不耐烦的抢过狙击枪走开了,气得刘连长脸黑黑的。

“这臭小子就是欠揍。

”打扫战场很快,最终他们居然还得到了两挺九二式重机枪,还有五挺轻机枪,这下发财了。

“指导员,还有啥?“刘连长兴奋的看着指导员问道。

“哦,还有三八大盖八十五支,掷弹筒三具,子弹不少,应该是鬼子新运来的,还没来得及打开就全廉价了咱们。

”“连长,咱这一次真发财了。

”指导员的脸也笑开花了。

可就在这个时候,刘连长忽然脸上闪过—道痛苦之色,直接倒了下去。

“老刘,你怎么了?”指导员扶住昏迷的刘连长大喊卫生员。

李阳听到后,急忙冲了过来。

“指导员,我爹怎么了?”“应该是伤口发了,得赶紧送医院才行。

”指导员急的不可以。

“别急,我先来做急救处理。

”李阳也一脸后悔,怎么把这事忘了呢,光顾着打胜仗高兴,忘了老爹受了伤。

只见李阳拿出药品,给刘连长做紧急处理,随后指导员就要把人抬上担架。

“哎,指导员,医院在什么地方,离这里远吗?”“远,有上百里地呢!”“那抬担架有毛用,太慢了。

”李阳直接炸了,上百里地人早都不可以了。

“我们抬到后面有专门的马车。

”“那也不可以,马车太慢了。

”“可我们只能这样。

”指导员也很无奈,师部医院太远了,许多战士就是因为这样才死在了送去的途中。

李阳也着急,不过这个时候他忽然发现了不远处的一辆三蹦子。

“有了,那有鬼子的摩托车。

”指导员一看,有些气馁,“可我们没人会开呀!”“我会呀!”李阳点了点头,三蹦子没什么难的,他会。

不到一会儿,李阳就把三蹦子开了过来,把刘连长放进挂斗里,背后坐着一个受了伤但认识路的战士,嗖的一下就朝着师部医院开了过去。

此刻,386旅一团团部,团长满脸焦急的坐在指挥部里。

—团大部分都冲出了包围圈,现在只剩下三连还没有消息了。

“三连还没消息吗?”—旁的政委赶忙回道:“提前撤退的命令已经派传令兵送了过去,只是不知道三连还......”政委硬生生的把在不在三个字咽了下去。

是啊,三连负责阻击两百多个鬼子一天一夜了,这个任务太艰巨,三连又缺少支援,现在讲不定还真不在了。

“我不管,继续派通讯兵,一定要知道三连是生是死!”—团长有点土匪性格,不会放弃自己兄弟,所以这个时候很急躁,凌晨四点也睡不着。

殊不知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个战士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报告道:“团长,有三连的消息了。

”"

加入收藏
               

《侍坐》论语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