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项羽的诗词有哪些?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6-13 点击数:
简介:项羽虽然不是楚汉之战的胜者,但后人似乎对项羽的评价会更高,刘邦的存在感反而不如项羽。

很多文学创作者都喜欢把项羽给塑造成英雄,他本有机会一统天下但却错失良机,最后无奈自刎乌江。

项羽的结局是悲情的,但却给了人们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他的事迹永世流传。

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文人写过赞美项羽的诗词,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其中四位,一起来欣赏下吧。

一、李清

【千问解读】

项羽虽然不是楚汉之战的胜者,但后人似乎对项羽的评价会更高,刘邦的存在感反而不如项羽。

很多文学创作者都喜欢把项羽给塑造成英雄,他本有机会一统天下但却错失良机,最后无奈自刎乌江。

项羽的结局是悲情的,但却给了人们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他的事迹永世流传。

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文人写过赞美项羽的诗词,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其中四位,一起来欣赏下吧。

赞美项羽的诗词有哪些?

一、李清照的赞扬: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 》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这首估计是流传最广的咏项羽诗。

易安居士赞扬项羽生是世间的人杰,死了也是阴间的英雄。

整首诗是前后倒装,说项羽不肯过江东,无论生死都是英雄好汉。

《史记》说当年项羽被刘邦击败,一路杀出重围逃到了乌江岸边。

乌江的亭长撑着一艘小舟准备载项羽回到江东,其实项羽完全有时间和机会渡江: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史记项羽本记》

但是项羽竟然拒绝了他的好意,认为自己无脸回到江东: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史记项羽本记》

李清照认为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是一个有担当的英雄。

她作这首诗的时候,正是靖康之变以后,二帝被俘北上,幸存者南渡建立南宋。

李清照当时作此诗不是简单地评价项羽,借古讽今的意图非常明显。

赞美项羽的诗词有哪些?

二、杜牧的批评: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唐朝胡曾的咏史诗《乌江》写到: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咏史诗写得好不好常常在于诗人是否提出新的观点,胡曾的写法只不过把史记的故事缩编成了28个字而已。

淡如白水,乏善可陈。

对于项羽羞于见江东父老而选择自刎乌江,唐朝的另一位诗人杜牧不以为然,他认为项羽这个人受不了失败的打击,因此批评道: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杜牧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成大事者就应该能屈能伸。

假如你过江回去,也许还能够卷土重来呢?

看过《士兵突击》的人都知道,钢七连有一句口号:不抛弃、不放弃。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项羽的脸皮怎么就这么薄,这么轻易放弃呢?当年韩信能够忍受胯下之辱;刘邦也屡败屡战,被追得老婆孩子都不要了。

项羽你怎么就不能学学刘邦呢?

项羽没有学过三商的概念:智商(IQ)情商(EQ)逆商(AQ),他明显逆商太低,如果学习一点厚脸皮或者干脆不要脸,楚汉之争的结果谁知道会怎样呢?

赞美项羽的诗词有哪些?

三、孟迟说,其实项羽都什么想到了

唐朝的这位诗人孟迟就不太知名了,他与杜牧竟然还是好友 。

杜牧曾经写过《池州送孟迟先辈》,可见孟迟应该比杜牧大不少年纪。

孟迟在这首诗《乌江》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分岂是无遗策,百战空劳不逝骓。

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

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

孟迟认为乌江亭长所说的那些,项羽又何尝不知呢?项羽真得是因为脸皮薄,羞于回到江东见父老乡亲了吗?

项羽只不过已经看清楚了天下大势而已。

他也无法挽回局势。

所以项羽不肯再过江东,就给江东父老留下一些安宁吧。

这样看似乎项羽的人格还是比较高尚的。

不过王安石可没有这样看,丝毫没有给项羽留面子。

他说,即使项羽回到江东,也不一定有好果子吃。

赞美项羽的诗词有哪些?

四、王安石说:就算过江了,江东子弟认你么?

王安石的咏史诗最喜欢翻案,杜牧说: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就质疑: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江亭长在劝项羽的时候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看来项羽还是有东山再起的资本的。

不过项羽却说“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表面上是不好意思,实际上呢?这层窗户纸被王安石一下子捅破了。

《史记项羽本纪》开篇说:”项籍者,下相人也。

“下相是今天的江苏宿迁,并非江东。

项羽当年跟随避仇的叔叔项梁才来到江东(吴中)。

项羽叔侄起兵时的江东八千子弟在南征北战后,还剩有多少呢?项羽后来手下的大将几乎都不是江东人。

而且,叔叔项梁死了,代表江东楚人的范增与项羽决裂后也死了,楚人拥戴的后楚怀王熊心被项羽杀掉了。

项羽和江东还有关系吗?

赞美项羽的诗词有哪些?

王安石说出了项羽的担忧:就算你项羽回到了江东,那么江东子弟真愿意和您一起卷土重来吗?哪里是什么项羽”耻向东吴再起兵“,估计项羽还担心他们不会把自己绑了献给刘邦吧?

关于项羽的选择到底对不对,诗人们众说纷纭。

对于项羽来说,回想当年的风光时刻,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千百年以后,有人写诗云: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假如当年项羽不沽名钓誉,而是听了范增的话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哪会有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惨剧呢?可惜历史不能重来,倒是给诗人们留下了争论不休的话题。

密境幽思:吴文英诗词的艺术密码

词坛群星璀璨,以的 密丽 风格开辟出迥异于姜夔疏朗清奇的审美新境。

这位被周济誉为 奇思壮采,腾天潜渊 的词人,用341首存世词作构筑起一座七宝楼台,其艺术探索既是对传统词体的突破,亦为后世词学发展提供了全新范式。

一、意象编织的密丽美学 吴文英的词作如同工笔重彩的画卷,在有限篇幅内铺陈出令人目眩的意象群落。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上阕五十一字中, 羞红颦浅恨 的拟人化花朵与 旧堤分燕尾 的几何意象交织, 千丝怨碧 的柳色与 仙坞迷津 的仙境想象并置,形成视觉与心理的双重冲击。

这种 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 的创作特征,既延续了诗学的瑰丽传统,又通过时空跳跃的蒙太奇手法突破了传统词作的线性叙事。

其修辞艺术尤为精妙,常以通感手法打破感官界限: 愁眼春风,镜里三分瘦 将触觉的 瘦 转化为视觉意象, 水涵空、阑干高处,乱鸦送斜阳 则赋予飞鸦以人的愁绪。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典故运用,如《齐天乐》化用《幽明录》刘晨遇仙典故,仅以 箭径酸风射眼 暗藏仙凡永隔之痛,使典故成为情感载体而非史实复述。

二、结构突破的时空诗学 吴文英彻底颠覆了传统词作的章法逻辑,创造出独特的 意识流 结构。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从灵岩山实景切入,突然转入 箭径酸风 的历史幻境,再以 宫里吴王沉醉 勾连古今,最后以 问苍波无语 收束现实,形成三维立体的叙事网络。

这种 空际转身 的技法,使词境在虚实间自由流转,正如所言: 梦窗密处易学,厚处难学。

其时空处理呈现出惊人的实验性,常将不同历史维度的场景并置:在《莺啼序》中,吴宫旧事与眼前景物叠合,历史虚无感与个人身世之悲浑然一体;《风入松》借 黄蜂频扑秋千索 触发往事追忆,在物是人非的今昔对比中暗藏生死相隔之痛。

这种 实处皆幻,幻处皆实 的构思,使词作产生强烈的陌生化效果。

三、音律与情感的完美共振 作为精通音律的词人,吴文英对词牌格律的遵循达到苛刻程度。

《风入松》四叠长调通过平仄起伏模拟情感波澜,首叠 残寒正欺病酒 以仄声起调营造孤寂,末叠 蓝霞辽海沉过雁 转平声透出渺茫余韵。

其双声叠韵的运用更显匠心,如 檀栾金碧,婀娜蓬莱 的连绵词组合,既符合词牌声律要求,又强化了视觉的华丽质感。

在情感表达上,吴文英开创了 忧郁缠绵 的美学范式。

其恋情词《思佳客》写却穿插 人间梦隔西风 的仙界视角,将个体情感升华为永恒的精神追问;怀古词《八声甘州》借历史兴亡抒发宿命般的哀感,形成 的中和之美。

这种将私人情感历史化的处理方式,使词作获得超越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四、争议中的历史定位 吴文英词作自诞生起便饱受争议,张炎批评其 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却也承认其 奇思壮采 。

这种矛盾评价恰恰印证了其艺术探索的先锋性。

晚清常州词派周济提出 梦窗立意高,取径远 ,将其与并立为词学典范;耗费三十年校勘《梦窗词》,更彰显其词史地位。

在现代词学视野中,吴文英的价值得到重新评估。

其结构创新被视为对传统词体的突破,心理深度描写则预示着文学表现力的拓展。

正如叶嘉莹所言: 梦窗词的价值不在于易懂,而在于其提供的艺术可能性。

这种超越时代的审美追求,使吴文英成为宋词艺术化进程中的重要坐标。

在吴文英构筑的密丽词境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风格的彰显,更是整个时代审美范式的转型。

当姜夔的清空词风成为雅词典范时,吴文英却选择以 密 破 疏 ,用瑰丽的意象、跳跃的结构、幽微的情感,在宋词史上刻下独特的印记。

这种艺术探索的精神,恰似其词中 乱鸦送斜阳 的意象,在历史长河中投射出永恒的艺术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密境幽思:吴文英诗词的艺术密码

词坛群星璀璨,以的 密丽 风格开辟出迥异于姜夔疏朗清奇的审美新境。

这位被周济誉为 奇思壮采,腾天潜渊 的词人,用341首存世词作构筑起一座七宝楼台,其艺术探索既是对传统词体的突破,亦为后世词学发展提供了全新范式。

一、意象编织的密丽美学 吴文英的词作如同工笔重彩的画卷,在有限篇幅内铺陈出令人目眩的意象群落。

《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上阕五十一字中, 羞红颦浅恨 的拟人化花朵与 旧堤分燕尾 的几何意象交织, 千丝怨碧 的柳色与 仙坞迷津 的仙境想象并置,形成视觉与心理的双重冲击。

这种 密处能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 的创作特征,既延续了诗学的瑰丽传统,又通过时空跳跃的蒙太奇手法突破了传统词作的线性叙事。

其修辞艺术尤为精妙,常以通感手法打破感官界限: 愁眼春风,镜里三分瘦 将触觉的 瘦 转化为视觉意象, 水涵空、阑干高处,乱鸦送斜阳 则赋予飞鸦以人的愁绪。

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典故运用,如《齐天乐》化用《幽明录》刘晨遇仙典故,仅以 箭径酸风射眼 暗藏仙凡永隔之痛,使典故成为情感载体而非史实复述。

二、结构突破的时空诗学 吴文英彻底颠覆了传统词作的章法逻辑,创造出独特的 意识流 结构。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从灵岩山实景切入,突然转入 箭径酸风 的历史幻境,再以 宫里吴王沉醉 勾连古今,最后以 问苍波无语 收束现实,形成三维立体的叙事网络。

这种 空际转身 的技法,使词境在虚实间自由流转,正如所言: 梦窗密处易学,厚处难学。

其时空处理呈现出惊人的实验性,常将不同历史维度的场景并置:在《莺啼序》中,吴宫旧事与眼前景物叠合,历史虚无感与个人身世之悲浑然一体;《风入松》借 黄蜂频扑秋千索 触发往事追忆,在物是人非的今昔对比中暗藏生死相隔之痛。

这种 实处皆幻,幻处皆实 的构思,使词作产生强烈的陌生化效果。

三、音律与情感的完美共振 作为精通音律的词人,吴文英对词牌格律的遵循达到苛刻程度。

《风入松》四叠长调通过平仄起伏模拟情感波澜,首叠 残寒正欺病酒 以仄声起调营造孤寂,末叠 蓝霞辽海沉过雁 转平声透出渺茫余韵。

其双声叠韵的运用更显匠心,如 檀栾金碧,婀娜蓬莱 的连绵词组合,既符合词牌声律要求,又强化了视觉的华丽质感。

在情感表达上,吴文英开创了 忧郁缠绵 的美学范式。

其恋情词《思佳客》写却穿插 人间梦隔西风 的仙界视角,将个体情感升华为永恒的精神追问;怀古词《八声甘州》借历史兴亡抒发宿命般的哀感,形成 的中和之美。

这种将私人情感历史化的处理方式,使词作获得超越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四、争议中的历史定位 吴文英词作自诞生起便饱受争议,张炎批评其 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却也承认其 奇思壮采 。

这种矛盾评价恰恰印证了其艺术探索的先锋性。

晚清常州词派周济提出 梦窗立意高,取径远 ,将其与并立为词学典范;耗费三十年校勘《梦窗词》,更彰显其词史地位。

在现代词学视野中,吴文英的价值得到重新评估。

其结构创新被视为对传统词体的突破,心理深度描写则预示着文学表现力的拓展。

正如叶嘉莹所言: 梦窗词的价值不在于易懂,而在于其提供的艺术可能性。

这种超越时代的审美追求,使吴文英成为宋词艺术化进程中的重要坐标。

在吴文英构筑的密丽词境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风格的彰显,更是整个时代审美范式的转型。

当姜夔的清空词风成为雅词典范时,吴文英却选择以 密 破 疏 ,用瑰丽的意象、跳跃的结构、幽微的情感,在宋词史上刻下独特的印记。

这种艺术探索的精神,恰似其词中 乱鸦送斜阳 的意象,在历史长河中投射出永恒的艺术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赞美项羽的诗词有哪些?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