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瑕有害!世卫组织研究:使用手机和患脑癌没有联系
【千问解读】
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支持的一项手机安全研究显示,使用手机和脑癌风险增加之间没有联系。
根据周二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十几年来全球手机使用时间和范围大幅增加,但脑癌的发病率并没有相应增加,那些长时间打电话或使用手机超过十年的人也是如此。
最新的分析报告包括从1994年到2022年的63项研究,涵盖了近三十年的研究数据,由来自10个国家的11名调查人员评估,其中包括澳大利亚1316世界之最政府的辐射防护机构,这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分析报告。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癌症流行病学教授马克埃尔伍德表示,这项研究探讨了射频辐射对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这种辐射是现代通信和监测技术中常见的一种电磁波。
埃尔伍德强调:“研究的主要问题都没有显示出增加了风险。
”该研究调查了成人和儿童的脑癌、垂体腺癌、唾液腺癌和白血病,以及与手机使用、基站或发射机以及职1316世界之最业暴露有关的风险,但结果显示没有显著的风险增加。
他指出,值得记住的是,这些研究并不完美,但一系列证据表明,就增加癌症风险而言,手机应该被认为是安全的。
研究人员肯卡尼比迪斯表示:“我对研究结论很有信心,因为尽管手机的使用量激增,脑癌的发病率却保持稳定。
”
他补充道,人们听到辐射这个词,就认为它与核辐射类似。
“因为我们在打电话时使用的手机离头部很近,所以有很多担忧。
辐射基本上是从一点传播到另一点的能量,有许多不同的类型,例如,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
在日常环境中,我们总是暴露在低水平的辐射中。
”
虽然手机的辐射量仍然很低,但由于手机使用时离头部很近,因此它对于人体比任何其他无线设备的辐射量都要高得多。
世卫组织和其他国际卫生机构此前曾表示,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手机辐射对健康有不利影响,但呼吁进行更多的研究。
目前,它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归类为“可能致癌”,即2B类致癌物,该机构在无法排除潜在联系的情况下使用这一类别。
但卡尼比迪斯指出,尽管许多公众对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分类感到担忧,但“这种分类并没有那么重要”。
另外,世卫组织委托进行的另一项关于男性生育能力和无线电波的系统审查发现,没有证据表明手机1316世界之最和精子数量下降之间存在关联。
比利时地质学家Jean d'Omalius d'Halloy研究巴黎盆地时提出白垩纪简介
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BC1亿450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前至650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
发生在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是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分界。
白垩纪的气候相当暖和,海平面的变化大。
陆地生存着恐龙,海洋生存着海生爬行动物、菊石、以及厚壳蛤。
新的哺乳类、鸟类出现,开花植物也首次出现。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之一,包含恐龙在内的大部分物种灭亡。
白垩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垩系”,缩写记为K,是德文的白垩纪(Kreidezeit)缩写。
白垩纪时期的大气层氧气含量是现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业时代前的6倍,气温则是高于今日4℃。
白垩纪是在1822年由比利时地质学家Jean d Omalius d Halloy研究巴黎盆地时所提出。
其名称在拉丁文意为“黏土”,意指上白垩纪地层里常见的白垩,由海生非脊椎动物身上甲壳的碳酸钙沉积而成,尤其是球石粒。
这些白垩黏土层可在欧洲大陆与不列颠群岛(尤其是著名的多佛白色峭壁)发现。
年代测定 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白垩纪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的准确时间却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几百万年之间。
在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没有灭绝事件或生物演化的特点,可以明确分开两个年代。
白垩纪结束的时间定的比较准确,是在BC6500万年至6600万年前结束,那时全地球的岩石层都含大量的铱。
一般以为,那时有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在今墨西哥犹加敦半岛留下一个大型陨石坑。
这个陨石造成了大量生物灭绝,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但是这个理论现在有争议。
白垩纪亚层 早期的科学文献将白垩纪分为三个时期,依年代早晚为:纽康姆世(Neocomian)、高卢世(Gallic)、森诺世(Senonian)。
划出一个中统,至于中统的顶底界如何确定,尚有不同意见。
1974~1982年,国际上有一个“中白垩事件”组织,活动非常积极,主要是研究白垩纪期的生物地层学、海侵海退、缺氧事件、地磁场倒转、盐类和白垩的形成、南大西洋和莫桑比克峡谷的开裂,以及印度板块从冈瓦纳古陆的分离等课题。
白垩纪中期不是一个确切的地质时代概念,有人从阿普特期算起到桑顿期,多数人则从阿尔布期算起到康尼亚克期。
中白垩统的划分除中东地区外,国际上很少使用。
白垩系二分法已沿用了几十年,见于大量的出版物及地质图件上,当前不宜于再改动。
白垩系的划分以欧洲海相地层为依据,最初以菊石为标准分6~7个阶(期),后来将某些亚阶升级,增加到12个阶(期),但仍有人习惯于把下白垩统下部的4个阶合称为尼欧可木阶(或译纽康姆阶)。
上白垩统中部的康尼亚克、桑顿和坎潘 3个阶合称为森诺阶。
在这12个阶中可划分出53个菊石带,又以浮游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做为白垩系分阶、分带以及洲际对比的重要依据。
目前的科学文献一般将白垩纪分为晚、早两世,共计12期,都以欧洲的地层为名,从最晚到最早细分如下: 晚白垩世 马斯特里赫特期:70.6 0.6 – 65.8 0.3百万年 坎帕期:83.5 0.7 – 70.6 0.6百万年 桑托期:85.8 0.7 – 83.5 0.7百万年 科尼亚克期:89.3 1.0 – 85.8 0.7百万年 土仑期:93.5 0.8 – 89.3 1.0百万年 森诺曼期:99.6 0.9 – 93.5 0.8百万年 早白垩世 阿尔布期:112.0 1.0 – 99.6 0.9百万年 阿普第期:125.0 1.0 – 112.0 1.0百万年 巴列姆期:130.0 1.5 – 125.0 1.0百万年 豪特里维期:136.4 2.0 – 130.0 1.5百万年 凡蓝今期:140.2 3.0 – 136.4 2.0百万年 贝里亚期:145.5 4.0 – 140.2 3.0百万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要点速览
作为志愿填报的行家,下面老师就来为大家划重点!1发展目标明确化方案从多个维度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设定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涵盖类别设置、招生规模至质量水平等,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2学位定位清晰化博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型领军人才,硕士则专注于应用型专门人才,两者能力水平要求各有侧重。
3类别设置标准化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标准高、程序严,硕士则相对灵活,鼓励学位授权单位探索创新,及时响应社会需求。
4教育规模与质量并进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将稳步扩大规模,强调产教融合;博士则以临床医学、工程类、教育博士为重点,快速提升培养能力。
同时,要求培养单位与行业产业联合,强化实践育人,提升教育质量。
5报考条件详解以下表格详细列举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报考条件,供考生参考: 学历背景报考条件 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直接报名 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后两年及以上,达到本科同等学力 成人高校大专毕业生同上 成人教育本科往届生可直接报考 自考本科毕业生取得本科毕业证后可报考 方案还从编制专业学位目录、与职业资格衔接等多方面提出支持措施,全方位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考生需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合理规划自己的升学路径。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