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太子都是帝王立起来的 帝王为什么不能随意废太子
【千问解读】
对历史帝王和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上帝王想要把太子废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比如汉高祖刘邦想要废掉刘盈这个太子,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并没有成功,还是让刘盈继续当太子。
而汉高祖刘邦最终也搞得灰心丧气,在戚夫人面前丢了脸,还对着戚夫人唱悲哀的歌。
隋文帝把杨广立为太子,最终他想废掉杨广,重新立杨勇为太子。
但结果是,他不但没能把杨勇立为太子,而且最后他很快就丧命了。
由此可见,帝王想要废掉太子,重新确立一个人为太子,确实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说起来,太子是帝王立起来的。
既然是帝王立起来的,照理说,帝王对太子就有绝对的权力。
他想废掉太子,应该是非常容易的。
可为何,最后帝王废太子却非常困难,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认为重要有三个方面的真相。
汉高祖刘邦画像
一、否定继承规则难。
任何帝王立太子,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实行的。
如果想把太子废掉,首先必须否定这个规则。
如果没有否定这个规则,就没办法否定你所立的太子。
汉高祖刘邦之所以无法废掉刘盈,就是因为它是按照“嫡长子制”的规则来实行的。
如果汉高祖刘邦不想让刘盈当太子,他就得废掉“嫡长子制”这个规则。
但是这个规则已经延续了很多年,想否定这个规则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不能否定的。
既然连规则都无法否定,那么,帝王凭什么把这个太子废掉呢?
就算废掉规则,也是麻烦的。
比如,康熙帝王废掉胤礽,使得大家觉得,康熙帝王不是按“嫡长子制”来选择皇位继承的,而是按照“选贤制”来选择的。
毕竟清朝那时候,对于皇位继承应该用什么规则,并没有明确要求。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推荐了八王爷胤祀。
但是,当大家推荐八王爷胤禩的时候,康熙帝王却勃然大怒。
康熙帝王的这个生气,让大臣们无所适从。
大臣们无所适从,本来就是一种对规则的不清晰。
隋文帝画像
二、打破权力结构难。
当一个人被立为太子以后,虽然帝王反对大臣们交接东宫,不愿意朝廷中的大臣们过早围绕在太子身边,形成一种权力集团。
毕竟这个权力集团,很有可能与帝王的皇权发生冲突,对国家不利。
但是无论帝王怎么打击,只要一个人被立为太子,也就意味着他是潜力股,朝中大臣以及太子身边的亲人,都会自然而然围绕在太子身边,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如果帝王想换太子,,那就不仅仅是换太子的问题,而是要打破这个利益集团的问题。
一个利益集团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你想轻易把这个利益集团打破,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汉高祖刘邦想换太子,身边的很多大臣都站出来反对,就是因为这些人从自身权力的角度来考虑。
因为一旦换了太子,换上了戚夫人的儿子,这些大臣和戚夫人的关系都不好。
等到刘如意上台后,他们将来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
隋文帝想换太子,传话让人把杨勇带来,从而把皇位传给杨勇。
但是因为隋文帝身边都是杨广的人,所以他们当然不愿意换太子的事情发生。
所以,他们才会在第一时间把情况告诉杨广。
而杨广也因此提前行动,杀掉了杨勇,同时还害死了隋炀隋文帝。
最后,隋文帝换太子的事没有成功,还把自己搞死了。
武则天画像
三、帝王立场稳定难。
古代上有很多次换太子事件,最后都是因为帝王自己立场不够坚定,最终没有成功。
比如汉高祖刘邦想立刘如意为太子,结果后来他自身的立场不够坚定,一看到大臣反对,他也就打了退堂鼓。
明成祖朱棣想要换太子,他不喜欢他的太子朱高炽,想换给朱高煦。
但是后来他自己的立场发生了改变。
他觉得朱高煦性格过于残暴,而朱高炽虽然软弱,但是相对来说比较仁慈。
再加上他又看中了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觉得皇位传给朱瞻基,大明的江山更能够往下延续。
所以还是选了朱高炽。
武则天想加强武家人的力量,传位给武家的侄儿们,但是她最后没有这样做。
帝王的立场为什么不稳定呢?一方面是形势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很多人,不断给帝王传递不同的信息,因此才会这样。
总之,看起来太子是帝王立的,但由于有各种因素的作用,因此帝王想换太子,确实很难。
参考资料:《史记》《隋书》《旧唐书》等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