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是欧洲人吗 解析俄罗斯人属于欧洲人吗

【千问解读】
说到俄罗斯人这现今的世界舞台上还是非常非常耀眼的,但是本来俄罗斯好像和欧洲人的关系却不怎样,话说欧洲人都不承认俄罗斯是欧洲人,而且还十分严肃的告诉俄罗斯人,他们是蒙古人,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哦,俄罗斯人到底是不是欧洲人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解析看看到底真相是这样的吧!
对于欧洲人不承认俄罗斯人为欧洲人,这使得俄罗斯非常的尴尬。
反过来亚洲国家更不承认俄罗斯为亚洲人,俄罗斯当作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国家,无论是从人种民族和宗教信仰以及古代文化来看,俄罗斯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欧洲国家。
只不过由于俄罗斯在近代史上的侵略掠夺,在亚洲部分拥有超过其欧洲部分的大面积领土,事实上也是俄罗斯在16世纪中叶,从欧洲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方亚洲方向扩张过来的。
那么欧洲人为何一直不能承认俄罗斯人的欧洲身份呢,这里面有俄罗斯民族进展的一个特殊过程。
特别是在古代上俄罗斯被蒙古人从1240年征服开始,统治时间近250年,俄罗斯人无论语言文化和生活风俗,以及在人种上,方方面面都受到了蒙古人巨大的影响。
欧洲人认为俄罗斯是蒙古人的后代虽然不免有点夸大,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蒙古人给俄罗斯人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不过俄罗斯人主体上还是欧洲人。
一、俄罗斯人是欧洲的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的形成有两次大规模混血。
首次是在中世纪时期北欧海盗维京人入侵中东欧平原,征服了东斯拉夫人也就是俄罗斯的初级阶段。
维京海盗和东斯拉夫人的结合混血有了基辅罗斯公国,现在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以及白俄罗斯人都是从基辅罗斯走出来的。
后来因为内部分裂成为一些小邦国,13世纪蒙古人西征基辅罗斯彻底灭亡。
因为战争其中一支罗斯人东移成为俄罗斯人,其它两支区别成为现在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
13世纪初蒙古人入侵东欧彻底征服罗斯人,俄罗斯所居住的东欧平原,属于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汗国统治。
虽然蒙古人武力强大,但是从人数比例上仍然是少数,蒙古人就利用扶持傀儡政权的办法进行间接统治。
在蒙古人统治俄罗斯的多达200多年里,俄罗斯的王公贵族为了交好蒙古统治者,争相与蒙古人通婚。
俄罗斯人或娶或嫁都以与蒙古人通婚为有身份,这么多的几代人下来,占20%的俄罗斯人大部分是上层贵族与蒙古人有混血通婚。
沙皇一家就先后娶了6位蒙古公主,而占俄罗斯人口多数的农奴和苦力反而没有这个机会。
所以现在俄罗斯人看上去是欧洲人,但仔细留意一下就很容易发现,也有长着蒙古东方人脸型的俄罗斯人。
这就是说,俄罗斯人确实与蒙古人曾经大规模通婚混血,但是还不足以改变俄罗斯人的整体外貌。
偶尔也经常可以发现长相像蒙古人的俄罗斯人,这就是双方通婚混血的结果。
俄罗斯人与维京海盗混血不影响外貌,而蒙古人是东方人长相,欧洲人认为俄罗斯人从人种来看,也已经严重混血。
二、因为蒙古人统治了俄罗斯人两个多世纪,不仅有人种通婚混血现象,而且在对于国家制度和文化风俗上,对俄罗斯人有巨大的影响。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蒙古人的帮助,俄罗斯当作一个统一的公国也很难形成。
俄罗斯从蒙古人哪里学到了军队制度和行政管理,特别是蒙古人彪悍的尚武精神。
没有前面蒙古人的征战欧洲,就没有后来俄罗斯所谓的“战斗民族”,蒙古人嗜土如命的掠夺扩张理念都被俄罗斯人全面继承。
三、俄罗斯人在欧洲人眼里其实就是一个异类,俄罗斯地处欧洲边缘,经济和文化上长期落后于欧洲。
俄罗斯人对于欧洲文明没有什么贡献,在欧洲古代上存在感很低。
欧洲人大多数信仰天主教或者基督新教,而俄罗斯的信仰是东正教。
等到欧洲人抬头看到新的俄罗斯出现的时候,俄罗斯已经蜕变成为四处征战掠夺土地的蛮族,几乎与当年蒙古人一样。
所有的俄罗斯欧洲邻国,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受到了俄罗斯的领土掠夺,都有切肤之痛。
俄罗斯从小小的莫斯科大公国开始侵略扩张,,侵吞了超过原本自身几百倍以上的领土面积,领土横跨欧亚。
欧洲人对俄罗斯是既恨又怕,认为俄罗斯的表现更像蒙古人,但又无可奈何,欧洲人从心里讨厌俄罗斯。
美国人实际上就是欧洲人移民,传承的是欧洲文化,对于俄罗斯的认识与欧洲观点完全一致。
综述、欧洲人不承认俄罗斯为欧洲人身份,是出于文化和古代上的偏见。
俄罗斯民族虽然与外族混血现象严重,但主体上应该还是欧洲人,不过是俄罗斯人继承了一些蒙古人的文化和生活风俗。
欧洲人歧视俄罗斯人的深层次真相,是俄罗斯在近代史上的侵略扩张。
俄罗斯全盛时期领土面积达到2240万平方公里,面积之大超过两个欧洲。
就是苏联解体成为15个国家之后,俄罗斯现在仍然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还是世界第一领土大国抵得上两个美国。
如果说俄罗斯人像蒙古人,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嗜土如命的战斗民族精神。
解析秦孝公之死的真相是怎么回事?秦孝公死后发生了什么事
他于公元前361年至前338年就任秦国国君。
他在位期间,重用有才之人,特别是用来自卫国的默默无名的,让他在秦国施行彻底的改革和变法,很快就改变了秦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秦国一下子就成为了当时的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样的气魄和胸襟不是随便一个君王会具备的,足见秦孝公的博大的胸怀和深远的见识。
秦孝公死于公元前338年,在这个时候,秦国已经成为了任何诸侯国都不敢小觑的强大国家。
在秦孝公最后的时间里,不知是对商鞅的信任还是对自己儿子的不满,他竟然做初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君位传给商鞅。
这一命令一出可谓是震动整个朝野,要知道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君王之位都是由统治者家族内部代代相传的,从来没有传给外人过,秦孝公如此大胆的举动可谓是颠覆了当时人们的认知。
但是商鞅并不是一个对权力十分贪恋的人,他对于秦孝公的命令始终是坚辞不受,无论秦孝公如何劝说都不为所动,秦孝公没有办法,只得尊重商鞅的决定,把自己的位子传给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
秦惠文王继位,他十分忌惮商鞅在秦国的威望和地位,此时再加上他的老师也就是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在一旁的游说,他最终决定以谋反之罪处死商鞅,永绝后患。
于是在秦孝公死的同一年,商鞅因为被逼无奈起兵,最终战败而死,他的尸体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之刑示众。
就这样,为秦国做出突出功绩的商鞅却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
揭秘秦孝公之死的原因 秦孝公是秦国历史上英明神武的一代名君,在他的治理下,秦国可谓是一日更进一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把秦国从一个实力一般的诸侯国变成一个国力强盛,经济富庶的强大诸侯国。
正因他的功绩如此突出,他和其他三位秦国国君秦惠文王、和并称为“”。
秦孝公的一生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扩张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治理朝政上,秦孝公的做法是广纳良才。
他特地颁布了一道求贤令,面向全天下招募有才之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都可以来秦国做官。
这道命令一出,顿时许多贤能之人来到秦国拜见秦孝公。
这其中,就有一个来自卫国叫商鞅的人来觐见秦孝公。
商鞅是因为在魏国不受重用才来秦国寻找施展才能的机会的,为了试探秦孝公是否值得自己效忠,他一开始跟秦孝公讲的是王道之术,秦孝公不为所动,然后他讲的是霸道之术,秦孝公还是没有反应,最后他跟秦孝公讲了治国强兵之道,秦孝公终于被打动了,就这样跟商鞅聊了几天几夜。
之后,秦孝公就重用商鞅,让他在秦国施行自己的变法主张,终于使秦国的国力显著增强,让其他诸侯国从此不敢再小瞧秦国。
到了公元前338年的时候,秦孝公自知自己的生命已经所剩不多,便想将君位传给商鞅,商鞅却坚持拒绝了。
秦孝公不久之后便因病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
等到秦孝公因病去世他的儿子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商鞅因为被秦孝公的大哥公子虔诬陷而被惠文王以谋反之罪处死,一代功臣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揭秘秦孝公与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提起秦国,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人便是一统天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君主——“千古帝一帝”秦始皇,他的创新性可以说是开天辟地和前无古人的,他结束了时期群雄割据的动乱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丰功伟绩也一直被后世之人所传颂。
但是秦始皇的伟业不是由他一个人就能完成,而是经过了秦国多位雄才大略的君王的共同努力才最终成就了秦始皇的伟业。
其中一位便是他的直系祖先,秦孝公嬴。
秦孝公,出生于公元前381年,在地方志《越绝书》中被称作秦平王,嬴姓,,据《索隐》记载,他的名为渠梁,是秦献公嬴师隰的二子,于公元前361年至381年在位,一共统治了秦国二十四年。
在秦孝公的统治期间,秦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他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肯定是重用商鞅,让他在秦国施行最彻底和全面的变法。
秦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的国力虽然经过他的父亲秦献公的努力止住了衰退的趋势,但是整体局面仍然是比较紧迫和糟糕的。
在这种情况下,秦孝公颁布了一道求贤令,向全天下所有有才之人发出昭告:只要你有超群的智慧和治国之才,无论你是哪国人,是什么地位和身份,秦国都可以让你当官。
这道政令一出,很多贤能之人纷纷来拜见秦孝公,其中就有来自卫国的商鞅。
在和商鞅经过一番详谈之后,秦孝公觉得此人的才能不可多得,于是便重用他,让他在秦国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举措,秦国很便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成为了当时的国家之中最强盛和不容小觑的国家。
说起来,秦孝公其实是秦始皇的“天祖父”: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秦昭襄王之子,秦孝文王之子,秦庄襄王之子就是秦始皇了。
随机文章司马懿没算到晋朝是史上最糟曾孙竟是个白痴皇帝?杨门女将花解语是谁?杨大郎正妻花解语简介雌性巨型蜥蜴不需要雄性就能生育下一代,老鼠攻击信天翁,这些动物都经历了什么揭秘大龄不婚的前世因果,前世风流债今世还/可能备胎到老的结局宇宙中的物质从何而来,来源于宇宙起点大爆炸/能量演化为物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明朝那些杀倭寇如草芥的牛人:真正的高手!
但不要以为中国人全是废柴——真正的高手都在草莽之中,下面来说几段畅快淋漓的故事,看看那些杀倭寇如草芥的牛人。
1. 刀是好刀,人是凶人 暴雨倾泻中,一辆汽车风驰电掣般咆哮而来。
尼奥站在路中央,脸上依旧冷的,就在汽车即将撞上他的瞬间,他挥起手中的日本刀,雨点横飞中,汽车被一刀劈成两半…… 这是好莱坞科幻大片《黑客帝国》里的一幕。
电影里的日本刀,斩汽车、斩僵尸、斩铁血战士,无坚不摧,俨然成为好莱坞大片第一利器。
日本刀斩汽车是吹牛皮,斩断质量低劣的刀枪却毫不含糊。
元军两次征日战役中,幸存回来的士兵都对锋利的日本刀印象深刻,称自己的刀枪很容易被砍断。
网络配图 的官军同样对倭寇手中明晃晃的日本刀心存忌惮,戚继光记载道:“长刀,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
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已夺气矣……遭之者身多两断。
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
”《倭变事略》中记载:“一贼出哨亭外,我兵攒枪刺之,贼斫一刀,十数枪齐折,兵皆徒手而奔一处。
” 大臣唐顺之作过一首《日本刀歌》: “有客赠我日本刀,鱼须作靶青绿绠,重重碧海浮渡来,身上龙文杂藻行。
怅然提刀起四顾,白日高高天炯炯!毛发凛冽生鸡皮,坐失炎蒸日方永。
闻到倭夷初铸成,几岁埋藏掷深井,日陶月炼火气尽,一片凝冰斗清冷。
” 日本小小岛国,如何制造出这么锋利的宝刀?这个疑问,连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也回答不出:“(倭刀)不知用何锤法,中国未得其传。
”明末的博物学家屈大均则有离奇的考证:“闻其国无论酋王鬼子,始生,即以镔铁百淬之溪中,岁凡十数炼,比及丁年,仅成三刀。
其修短以人为度,长者五六尺,为上库刀;中者腰刀;短小者解腕刀。
初冶时,杀牛马以享刀师,刀师卜日乃冶,以毒药入之,刀成埋诸地中,月以人马血浇祭,于是刀往往有神。
其气色阴晴不定。
每值风雨,跃跃欲出,有声,匣中铿然。
”很明显,这个解释一半是,一半是中国传统铸剑方法的发挥。
从理论上说,刀具要想锋利,就得硬,越硬越锋利,但过硬就容易折断,所以古代的刀剑制造者,往往穷尽一生研制,怎样使刀刃又锋利又不至于折断。
日本刀在学术上叫做平面碎段复体暗光花纹刃,是用低温高炭钢,反复锻打淬火冶炼研磨而成,简而言之,经过刀匠一系列繁琐细致的加炭锤打、淬火、研磨,可以确保刀刃的硬度和韧性。
当然,使用起来也需要很细致的保养工作。
除了工艺上的,日本刀独特的弧月形设计,也是它超强切割能力的奥秘所在。
首先,日本刀本身的弧度符合工程设计原理和物理学原理,双手握刀更能在各种不同的角度下,随心所欲地展现出最大的切砍范围;其次,日本刀的刀刃有锐利的斜面,结合厚厚的刀身,就像一个楔形,最适合切割。
对于血肉之躯来说,这样挥舞如飞的利器绝对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武士刀传奇》里演示了用各种世界名刀砍假人的效果,唯独日本刀将假人斜劈成两半,比起同为世界名刀的大马士革刀,切割的效果更胜一筹。
除了刀本身,双手握刀的刀法,是日本刀另一个可怕之处。
我们常说的日本刀,日本人自己称为剑。
在日本剑道中,剑法一共有九招:唐竹、袈裟斩、逆袈裟、左雉、右雉、左切上、右切上、逆风、刺突。
这些看似的招法,其实不外乎这几下:当头直劈、斜劈、横扫、下撩、前刺等几个基本动作,但配合起锋利的日本刀,单兵作战起来,威力就大了。
和戚继光同时代的武将何良臣就不胜感慨:“日本刀不过三两下,往往人不能御。
”晚明武术家屈大均在他的《广东新语·语器》中的一段描述最为精到:“其人率横行疾斗,飘忽如风;常以单刀陷阵,五兵莫御。
其用刀也,长以度形,短以趋越,蹲以为步,退以为伐。
臂在承腕,挑以藏撇。
豕突蟹奔,万人辟易,真岛中之绝技也。
”网络配图 中国古代没有双手握刀法,明代官军的刀都是短刀,就算长枪也是木头把,很容易被一砍两段。
冷兵器的近身格斗很是凶险,当然不会像电影、小说里那样翻来滚去大战几百回合,日本刀的长度、锋利度和双手握刀的手法,都足以瞬间定生死。
不过,日本刀再锋利,刀法再神奇,都是表面。
明代的官军不是输给日本刀,而是输给倭寇“每战,辄赤体单列,提刀突前”的剽悍勇武。
对此,明朝人又何尝不知:“倭性好杀,无一家一人不蓄刀者,童而习之,壮而精之。
而我堂堂天朝,一统之盛,礼陶乐化,偃武已久,民不知兵欤,遇小丑遂若强敌。
” 要战胜强悍之敌,只有一种办法:比他更强悍! 2. 张公一斧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一股上千人的倭寇自闽东杀向闽北,一路洗劫了寿宁、政和两县,于十二月初逼临松溪县。
见倭寇势大,县令王宾首先写信求和,称愿意纳粮米银两,请求退兵——这是地方官的无奈,没有官军保护,只有几十个衙役的小小县令有什么办法保境安民?很快倭寇的回信来了:限令在一周内,献白银万两、骏马两百匹,如有延误破城屠民! 这下王县令傻眼了:松溪县是个全县人口不超过3万的弹丸小城,哪里有白银万两、骏马两百匹可献?也许,倭寇是故意提这样苛刻的条件,本身就没打算放过松溪县。
倭寇把全城逼到了绝路,更激发了民众的愤慨,家家出丁,户户献粮,一支自发组织的守城敢死队形成了。
从王县令开始,全城的男女老幼横下一条心:和倭寇拼了! 松溪城虽小,但城墙修筑得很坚固,在敢死队的严防死守下,一路的倭寇碰到了硬钉子,一连攻了三天没有丝毫进展,只好撤到乡间掠夺粮食民财。
转眼新年来到,正月初一,倭寇,他们对这个顽固的小城恨之入骨,更希望打破城池好好过一个肥年。
这次,有备而来的倭寇搭起了几部云梯,嗷嗷叫着爬梯攻城。
一个骁勇的倭寇头目率先爬到了城垛处,手舞双刀驱散了守兵——城头的守兵一片惊慌,眼看防线即将崩溃,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名叫张德的汉子手举大斧冲过来,一斧将这个倭寇头目砍落城下!守兵士气大振,接连杀掉了几个爬上来的倭寇,并搬起大石头,把云梯砸得粉碎。
艰苦的松溪保卫战,一直打到正月十五日,倭寇死伤惨重,却无法入城池一步,最后不得不向这座顽强的小城屈服,逃遁而去。
松溪县城固守四十余天,牺牲军民一百余人,包括立了大功的张德,但是挽救了全城百姓。
这场发生在福建北端小城的攻守战,放在明代抗倭战争的历史中很微小,微小到除了当地县志,其他史料上都不曾记载。
对历史很小,对当事双方很大,战斗进行地如此漫长,相信双方都异常艰苦。
倭寇苦,他们没想到遭遇这么顽强的抵抗,他们得咬着牙冒着守兵的弓箭和大石头仰攻;守兵苦,他们本是老百姓,而现在却要冒生命危险作战,但他们退无可退,他们就是这座城市最后的防线。
张德何许人?据《松溪县志》记载,他是个力气很大的挑夫,家有妻子儿女,自告奋勇参加守城。
凭此一战,张德青史留名。
松溪人、明朝名臣魏溶感慨道:“张公一斧,合城数万口得以保其首领,厥功懋矣!” 留下姓名的挑夫张德是英雄,没有留下姓名的一百余人同样是英雄。
比起邻县的不抵抗而遭涂炭,他们的英勇不屈保住了城池,保住了妻儿老小——他们用英雄般的死,告诉世人,生命应该这样有尊严的活。
松溪县城外有座著名的古迹:湛卢山,相传为春秋时名匠欧冶子铸剑之地,山名因其铸造的名剑湛卢而命名。
可惜正如后人所吟:“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卢之剑亦悠悠。
”时光匆匆,中国的宝刀宝剑技术泯灭已久,干将、莫邪、巨阙、湛卢这些中国的传奇宝剑,只能留存在悠悠传说之中。
在名剑的故里,将手持双刀的倭寇砍落城下的,不是宝剑而是斧子——只要中国人的武勇精神不失,日本刀再锋利,又何惧之有? 3. 僧兵的大铁棍 除了斧子,日本刀还有一个克星:大铁棍。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倭寇侵入苏州、杭州一带,官军前来抵挡,却“遇之辄败”,用《嘉靖东南平倭通录》里的话形容:“江南人素柔软,倭挥只刀,银光耀日,望风奔溃,倒戈就戮。
” 但是江南人不是都那么“柔软”,硬邦邦的僧兵来了。
网络配图 嘉靖年间的僧兵是在卫所军不堪一战,朝廷征调客兵、乡兵的大背景下开上战场的。
僧兵中有云游四方的行脚僧,有来自苏杭本地寺院的僧众,有来自中原名山名刹的武僧,如少林寺、伏牛山、五台山,他们受当地军事长官檄调,自为部伍。
这其中,少林僧兵是主角。
今天的少林寺里,还留有一块时期的碑文:“嘉靖时……倭寇等倡乱,本寺武僧屡经调遣,奋勇杀贼,多著死功。
”郑若曾在《江南经略·僧兵首捷记》里记录了少林僧兵的几次战役:第一战,倭寇犯杭州,“三司领僧兵四十人御之”,大破倭寇。
这支40人的僧兵队伍首领是天真、天池二人,其中天池是少林僧。
第二战,翁家港之战,击溃倭寇,斩首六十余级。
僧兵队伍是少林僧天员率领的84名苏州僧兵,和少林僧月空率领的18名杭州僧兵。
说僧兵硬,不是夸张。
首先,他们的武器硬。
明代松江府(今上海市)人张鼐在《吴淞甲乙倭变志》记载,少林僧兵“俱持铁棍,长七尺,重三十斤,运转便捷如竹杖。
”棍为少林功夫之魁,少林和尚的棍术天下闻名。
而且铁棍是长武器、重兵器,尤其是锋利日本刀的克星。
《云间杂志》载:“一贼舞双刀而来,月空坐不动,将至,身忽跃起,从贼顶过,以铁棍击碎贼首。
于是诸贼气沮。
”《吴淞甲乙倭变志》载:“贼队有巨人穿红衣舞刀而来,领兵僧月空和尚遍视诸僧,皆失色。
独一僧名智囊,神色不动,即遣拒之。
兵始交,智囊僧提铁棍一筑跃过红衣倭左,随一棍落,其一刀贼复滚转。
又跃过红衣倭右,又落其一刀,倭应手毙矣。
” 其次,他们的脾气硬。
翁家港之战前,为了争夺指挥权,苏州和尚和杭州和尚首先来了场“比武夺帅”的内斗。
天员和月空都是少林僧,不过天员是正宗少林寺出家的和尚,月空只是少林旁支。
所以天员当时嗔怒道:“吾乃真少林,尔有何所长,而欲出吾之上乎?” 口说无凭,打一架即见分晓。
杭州和尚推举了八个武功最强的僧人,天员却一个人应战。
天员当时站在露台上,八僧从台阶登上,拳脚相加,却被天员一一化解,一个都上不去。
八僧不服,拿出刀剑从殿后绕出,围攻天员。
“天员急取殿门长闩横击之。
众力不得近,反为天员所击。
”见到“真少林”天员果然厉害,月空只好“求免,十八僧伏地称服”。
再看一个《倭变事略》里记载的一个无名和尚。
《倭变事略》的作者采九德是浙江海宁人,耳闻目睹了许多倭寇事迹记录成书,虽然不是官史,却可信度很高。
嘉靖三十二年,一股倭寇在浙江登陆后,杀败多支明军一路掳掠,他们的首领是个称“二大王”的年轻人,《倭变事略》里记载他“每战辄挥扇用幻术惑众,独衣红袍,骑而行。
”一般的倭寇都是衣着简陋的步卒,独有他穿红袍骑马,很是扎眼。
至于采九德称“挥扇”为“幻术惑众”,是古代文人的一贯作风:对少数民族、外寇等不熟悉的敌人作战方式,一概称为“幻术”、“妖术”。
这股倭寇一路杀到海宁县时,明军指挥陈善道率军抵御,不幸战死。
陈善道是浙江都指挥佥事、督运(相当于地方军事大员)万表的女婿,出师前丝毫没把倭寇放在眼里,家人准备了酒饭,他却豪言道:“吾灭此而后朝食。
”很有温酒斩华雄的气概。
可惜力不从心,才一接战就兵败身亡,得到消息的万表,当然十分悲痛。
这时,救星来了。
万表将军平常乐于施舍,对穷人、孤寡、僧人很慷慨大方。
有一个少林僧也受过他的好处。
这个少林僧自幼在江湖上行脚挂单,武艺高强,他的武器是一根大铁棍,“以故大钱贯铁条于中,长约八九尺,重约三四十斤。
”因为感念万将军的施舍之德,少林僧决定替他为女婿报仇。
少林僧独自来见万表,昂然说道:“我愿为万公灭此倭贼。
” 少林僧很有号召力,很快召集了八十多个江湖党徒,准备齐当迎击倭寇。
两军对阵时,少林僧见到骑马摇扇的“二大王”,脱口而出:“此蝴蝶阵也,吾当破之。
”他命令部下每人头上簪一朵石榴花,然后,少林僧独自撑着一把伞,作采花状。
“贼二大王者,望见僧,即若缚手然,盖以术破之也。
”——我猜测摇扇和撑伞都是发信号,明明是少林僧精通阵法,破了倭寇的蝴蝶阵。
但青天化日下,贼摇白扇,僧撑雨伞,这一幅多少有点诡异的画面蒙住了时人,当成是类似上的法术之战了。
见敌人束手无策,少林僧上前用铁棍轻松击杀了“二大王”,又棍杀了十几个骁勇的倭寇。
少林僧本来想一个不剩的杀光这群倭寇,但发生了意外:有一些跟随出战的明军,见有便宜可捞,纷纷争抢起倭寇的首级,你拉我拽,甚至自相杀伤。
网络配图 少林僧大怒,哗的合上了伞——收了法术。
剩下的倭寇如梦方醒,抵抗了一会就四散逃走。
身怀异术的和尚,为酬一饭之恩勇抗强敌。
《倭变事略》里这段抗倭经历写的颇像唐传奇里的故事。
关于嘉靖年间僧兵的参战故事,地方志留有很多绘声绘色的记载,当然是因为僧兵出众的武艺,使得屡吃败仗的中国人大为振奋。
郑若曾对僧兵的功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倭变暴作,连战败三十七阵。
天员一战于翁家港,再战于白沙滩,倭贼二百五十余人,斩刈无遗。
自时厥后,我民方知倭为可敌。
而兵气渐奋,捷音渐多,实天员一战有以倡之也。
其安中国之神气,功岂小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