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成功原因是什么?倒幕战役是决定性因素吗?

在德川幕府末期,日本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不同于封建经济的情况,导致幕府根基直接被动摇。
加上大名、武士、商人和农民,他们对于改革有着迫切的希望,所以这些人组成了倒
【千问解读】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快速跻身于强国之列,为什么明治维新在日本就能成功呢?其中倒幕战役成为了决定性因素。
在德川幕府末期,日本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开始出现不同于封建经济的情况,导致幕府根基直接被动摇。
加上大名、武士、商人和农民,他们对于改革有着迫切的希望,所以这些人组成了倒幕的坚实力量。
黑船事件以后,倒幕运动彻底爆发,幕府再也没有能力维持现状了。
1
在佩里的威胁下,日本不得不签订了《日米通商友好条约》,开放神奈川、兵库、新泻、大阪和长崎作为通商口岸,美国人拥有领事裁判权。
日本不但没有把佩里怒斥为侵略者
反而将其视为促进日本开国的功臣,树立雕像
同时,京都作为日本的神圣古都,其周边十里不允许被日本人视为天狗的美国人进入。
然而,由于不得不允许和美国自由贸易,日本的生丝大量出口,导致京都的丝织品成本大幅上涨,京都商人大面积破产。
随着物价高速飞涨,原本在京都不问政治两百多年的天皇和贵族们也不得不为将来担心了。
京都的朝廷虽然批准了条约,但孝明天皇却大为震怒,而签订这一条约的幕府更是被视为众矢之的,受到全日本的声讨,此前曾预言日本若不整备海防必沦为大清第二的先知者吉田松阴更是喊出了打倒幕府的口号。
不过,聚集在孝明天皇身边的贵族和大名不想走的那么激进,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德川幕府13代将军德川家定天生弱智、身体多病的弱点,尽快确立出身水户藩的一桥庆喜为将军继承人,与其他大名携手尊皇攘夷。
这个相对温和的办法因为保守力量在幕府内部占上风而早早夭折了。
1858年,弱智将军德川家定突然暴病去世,由保守派大老井伊直弼拥立的14代将军、12岁的德川家茂继位。
尽管井伊直弼对日本面临的内忧外患也有清醒认识,但他首先考虑的仍是重塑幕府权威。
1858年8月8日,孝明天皇向水户藩发出批评幕府,要求幕府改革的敕书。
由于之前原计划以武力上京、威胁幕府进行改革的萨摩大名岛津齐彬意外去世,使这道著名的戊午诏书成为了一纸空炮。
站稳脚跟的井伊直弼很快领导幕府开始反扑,指责该诏书是伪造,逮捕了水户藩的鹈饲吉左卫门、鹈饲幸吉,鹰司家的小林良典等人。
京都的关白九条尚忠因此辞职。
不过幕府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掀起了更大规模的抓捕活动。
京都所司代酒井忠义的家臣梅田云滨、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的心腹近藤茂左卫门、越前藩松平春岳的亲信桥本左内等100多人被抓捕处决。
皇族青莲院宫尊融法亲王、德川齐昭和参与此事的多位大名则受到幕府处分,余生不再参加政治活动,史称“安政大狱”。
血腥的镇压活动很快从京都蔓延到各地,不仅此前提倡打倒幕府的吉田松阴被处死,就连幕府内部主张宽大处理此事的川路圣谟和岩井忠濑也都被处分。
一时间,京都上下人人自危,噤若寒蝉。
然而梦想着定于一尊的井伊直政没有想到的是,经过他的这一番操作,原本只是想推动幕府改良的各路诸侯现在迫于威胁不得不真的开始倒幕了。
从家康以来就喜欢利用忍者搞秘密政治的江户幕府很快收到报应,1860年3月3日,井伊直弼在江户城樱田门外的风雪中倒毙在水户脱藩浪人的长刀之下。
之前被寄予厚望的幕政改良者松平庆永和一桥庆喜重新进入江户幕府的权力中心。
然而,武装倒幕的车轮一旦转动,就再难停下。
有一个人在这时悄悄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决定性地改变了幕府占优的局势。
刺杀井伊直弼的樱田门外之变
这个人就是出生在德国北部小城威斯玛,却在1862年担任大英帝国驻日公使的萨道义。
英国和日本之间原本没有多少贸易额,英国议会对日本也漠不关心。
但是,1857年,印度爆发了反英起义,同时,太平天国把与英国有着商业往来的长江流域扫荡一空。
在和东方各民族打过交道以后,萨道义觉得,相比动不动把英国人投入黑牢的印度王公、言而无信的满清王爷、滥杀俘虏的李中堂,受过多年兰学熏陶和吉田松阴等人启蒙的日本人还是可以打交道的伙伴。
正是由于萨道义的活动,日后英国支持明治维新和扶持日本在东方抵御沙俄的外交方针逐步确定下来。
从井伊直政之死中得到教训的幕府开始拉近与朝廷的关系,14代将军德川家茂与孝明天皇的妹妹和宫子内亲王结婚,摆出公武合体的姿态。
然而,孝明天皇对幕府并不放心,在联姻确定后不久就接见了上京参觐的长州藩主毛利庆永,并赠诗给他“国势艰危风浪起,浮云蔽日昼犹昏,赖卿光辉照世间”。
此后,萨摩的岛津久光也不甘落后上京觐见。
萨长的这种表现让幕府显得有些尴尬,1863年3月,德川家茂在5位大老簇拥下带3000人马上京,与天皇、将军后见德川庆喜一起参拜了京都的石清水八幡宫。
而在这次上京途中,德川家茂受到的并未付诸实施的死亡威胁也让幕府有了整肃京都治安的想法。
从1862年起,京都的守备工作一直由会津藩主松平容保负责。
理论上他应该提供1000名士兵负责京都的治安,但由于会津藩和幕末其他各藩一样遭遇了财政困难,所以实际上处于缺额状态。
各藩的倒幕志士在幕府眼皮底下在京都大肆串联,联络公卿,让幕府非常头疼。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出羽武士清河八郎倡导下,浪士组——后来的新选组就此诞生了。
1864年7月8日,新选组袭击了位于京都三条小桥附近的池田屋,杀死了20多名来自长州、土佐等地的倒幕人士,抓捕数十人。
经此一战,新选组名声大噪,在幕府的支持下由成立时的几十人壮大到200多人,一时在京都横行无忌,又制造了多起暗杀事件。
然而,有两个人侥幸躲过了这次袭击,一个叫桂小五郎(即木户孝允),另一个叫坂本龙马。
制造池田屋骚动的新选组
从池田屋事变中死里逃生的木户孝允一回到长州,就开始鼓动藩里派兵上京,向天皇伸冤。
1864年8月,长州藩2000多名士兵兵分三路,屯兵京都山崎、嵯峨和伏见,向朝廷献上进言书。
在御所内里总管德川庆喜的要求下,天皇下达了讨伐长州的命令。
8月20日,长州军与守卫京都的幕府军发生激战。
虽然原本驻防京都的会津军并不强,新选组纯属凑热闹,由于萨摩军加入幕府一方作战,使战斗形势变得对长州非常不利。
尽管长州军一度打到离天皇近在咫尺的京都御所蛤御门,但在萨摩军的抵抗下,长州指挥官来岛右兵卫阵亡,400多人战死,不得不撤出战斗。
撤退之际,气急败坏的长州士兵甚至炮击了天皇御所。
经此一战,长州藩坐实了朝敌的罪名,在幕府组织的全国军队讨伐下,看来是毁灭在即了。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随后在坂本龙马的斡旋下,在这场禁门之变中打得你死我活的萨摩和长州,竟然联起手来对抗幕府。
1866年3月7日,在京都萨摩藩邸,今天的京都同志社大学,萨长同盟正式成立,而在背后为萨长提供支持的,正是卖给他们军舰、火炮、步枪的大英帝国。
1867年10月12日,在第二次长州讨伐中一败涂地的末代将军德川庆喜,不得不在京都二条城接受了土佐藩主山内容堂的提议,实行大政奉还。
然而,倒幕派并不满足于此。
10月14日,在德川庆喜的大政奉还请求书到达天皇手中同日,倒幕公卿岩仓具视就从年仅15岁的明治天皇手中拿到了讨伐幕府的密诏。
另一方面,一旦幕府放弃权力,一些势力对此同样不满,又交杂着一些阴谋在内,11月15日,在京都伏见区的近江屋,大政奉还的主要建议者、一生多次大难不死的坂本龙马终于倒在刺客刀下,刺客是谁有多种说法,但笔者倾向是新选组。
倒幕派与幕府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京都将再一次、也是迄今最后一次变成战场。
1868年1月2日,德川庆喜在大阪会见各国公使,同时,3万幕府军向京都进发,在京都南部的鸟羽街道和伏见口与西乡隆盛指挥的5000讨幕联军发生激战。
仅仅一天的时间,幕府军全面溃败。
1月4日,惊慌失措的德川庆喜乘船逃离大阪。
追击而来的长州军1月9日才接收大阪,曾经见证了丰臣家族灭亡的大阪城,如今也见证了德川幕府的日落夕阳。
之后随着5月3日江户无血开城,倒幕战争正式宣告胜利。
倒幕的决定性战役——鸟羽伏见之战
在这场由低级武士掀起的历时十余载、波澜壮阔的维新运动中,京都始终是最重要的舞台。
京都的许多町人、商人,也都出于对幕府的厌恶,自发地庇护维新人士,为其传递情报,像坂本龙马就曾藏身在河原町附近木材商的房屋中。
从河原町向北,是京都著名的维新之路,有多个江户时代参与倒幕的藩所旧址。
这条路终点出町柳的常林寺,则是坂本龙马导师胜海舟被幕府免职后闲居的地方。
在池田屋之变中血洒京都的多名长州人士,死后被供奉在京都东郊的护国神社,而他们导师吉田松阴所写的碑文,则永远刻印在了京都府立图书馆门前的石碑之上。
没落古都的特色复兴
2
明治维新后,日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此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1868年人均收入只有大清一半的日本,到明治末期已经成为了追赶欧洲的发达国家。
然而,与全日本的蓬勃向上相比,京都的发展速度却明显滞后了。
随着明治政府迁都东京,京都渐渐成了被遗忘的古都。
虽然明治维新引进的许多新生事物——邮局、电车、电话、股份公司、银行等等也都在京都落地生根,1908年京都安装电话的已经达到了4000人之多,但京都的工商业并没有很大发展。
在明治维新开始30多年后,京都的人口仅仅增长了3万人。
在1898年成为京都首位民选市长的内贵甚三郎就职时提出的雄心勃勃的京都复兴计划——修建铁路、工厂和运河,因为资金问题到他卸任时仍然处于搁浅状态。
1904年,明治维新大英雄西乡隆盛的儿子——西乡菊次郎成为了京都第二任民选市长。
尽管此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但凭借其在日本政界积累的丰富人脉,西乡菊次郎成功地获得了大藏省批准,为了京都市的公共设施建设发行地方债。
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做法,尤其是当时日本正处在日俄战争期间,从上到下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不过,依靠着京都市民对建设自己家乡的热情,西乡菊次郎的债券还是得到了认购。
京都的各种公共工程和城市改造终于在他的任期内得以完成。
京都也迎来了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利用运河上水电站供应的电力,京都实现了全市电灯照明。
到1912年西乡菊次郎卸任时,京都人口增长到50万人,虽然不及200万人的东京和130万人的大阪,仍然是日本第三大城市。
1912年日本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明治天皇的去世。
日本进入了大正时代。
在经济高速发展同时,日本的议会民主政治也不断进步,选举资格对财产的要求不断降低,到1925年实现了适龄男子普选。
同时,在整个大正时代,日本的市民运动一直处于高涨状态。
1915年要求政府取消营业税、纺织品消费税、通行税的市民运动中,京都是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大正天皇时代,昙花一现的“大正民主”
1927年,曾写下以京都为背景的小说《罗生门》的天才作家芥川龙之介自杀,预示了这个国家阴暗的未来。
大正时代的民主光辉昙花一现,很快变成了昭和时代的全民狂热。
曾经支配着世界秩序、用皇家海军为自由贸易保驾护航的大英帝国在一战后的衰落,和欧美各国纷纷在贸易上转向保守主义,让国内市场狭小的日本深受其害。
京都的许多会社和银行也纷纷破产了。
在贸易战中深受重创的日本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的扩张道路。
1937年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开始全面转向战争体制,经济也开始转变为由政府主导的战争计划经济。
京都的很多民营小企业被强制合并,转而生产战争所需的军需产品。
京都市的地方自由选举被取消了,改成在政府指定的候选人中进行选举。
战前弥漫着自由主义和左翼思潮的大学更是成为重点整治对象,发表批评政府言论的大学教授被解聘,大中学生被要求参加军训,学校中成立报国会等右翼团体,对青年一代实行皇国至上思想洗脑。
京都市区在战争中实行宵禁,严禁酒类买卖。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京都也像其他地方一样实行了食品配给制,粮食由政府调配。
不过对京都市民来说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样的日子并不需要持续很久。
1941年4月,一个身材矮小、瘦削的中年人来到京都立命馆大学担任教授。
之前一年,他的作品刚刚在立命馆出版社出版,但很快就成了禁书。
他就是日本对外侵略的主要策划者,被称作战争大脑的石原莞尔。
尽管此时日美战争还未爆发,石原却对日本的战争前途彻底失望。
1938年他因为反对扩大侵华战争被下放到京都的舞鹤港担任要塞司令,现在又不得不退出服役。
早年丧失生育能力、同时是日莲宗虔诚信徒的石原声称自己在一次参拜日莲宗寺院时,面对西沉的夕阳领悟了最终战争的奥义。
他声称,日本领导的东方文明和美国领导的西方文明必有一战,这场战争将会是人类的最终战争,飞机、潜艇、原子弹等先进武器将会被投入使用。
但同时,他认为现在就与美国作战是不明智的,“为了石油去打仗是傻瓜行为”。
日本一定会在这场战争中惨败,但由于苏联的存在,美国不会彻底消灭日本。
日本未来的希望在于和中国组成东亚联盟,然后战胜美国主宰世界。
相比于这些天马行空的观念,石原在立命馆大学的课程更值得玩味。
在两学期的战争史课程中,石原详细地讨论了1812年拿破仑征俄的失败和1795~1815英国对法国的海上封锁。
前者不禁让人想起当时支配欧洲的希特勒发动的对苏联闪电战,后者则是美国对日本封锁的弱化版本。
就像石原预料的那样,军国主义者的洗脑终究敌不过美国人钢筋水泥的威力。
战争很快烧到日本本土,京都也和其他城市一样遭到盟军轰炸。
不过盟军出于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京都本身缺乏发达的工业设施,这些轰炸规模小得不值一提,仅仅在1945年京都东郊扔下了几枚炸弹,36人死亡。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美国第六集团军作为胜利者接管了京都。
战后的日本陷入了深深的幻灭与恐慌之中,由于军事管制导致海外输入粮食和生产原料减少,物价在短短两年内上升了300倍。
1950年,京都西北郊的金阁寺被本寺僧人烧毁,后来成了三岛由纪夫写作小说《金阁寺》的素材,也仿佛是这个动荡时代的寓言:
一个对佛教怀着深深理想主义出家的少年僧侣,在长期的苦修后终于对这座号称为了信仰而建造的寺院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自责,因为无法忍受金碧辉煌的寺院与外界苦难现实的强烈反差,最终将其付之一炬。
战后的日本社会同样处在崩溃的边缘,不过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麦克阿瑟。
金阁寺的焚毁也是战后日本病态心理的体现
被西方史学家看作20世纪最伟大军人的麦克阿瑟深谙马基雅维利的格言,即成功的改革往往保留了旧制度的外表。
在不触动天皇制的前提下,他对日本社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彻底的普选实现了,选举权被扩大到妇女;恢复了大学自治和言论自由;地主的土地被分配给无地农民;庞大的家族财阀被拆解为数百个不相干的小公司;原本用于生产军火的工厂被改造成生产生活用品的企业;颁布了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允许劳动者组织工会。
在经历了战后两年多的极度混乱后,日本经济走上了高速恢复发展的快车道。
1951年,麦克阿瑟因韩战中的争议黯然离去,但日本经济却在3年后迎来了被称为“神武景气”的辉煌时期。
1968年,日本超越西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麦克阿瑟帮日本人民清算军国主义
相比于其他城市的高速发展,缺乏良好自然禀赋的京都在经济上落了下来。
好在从战后第一任民选市长神户正雄开始,京都就确立了建设文化都市的目标,并和西安、巴黎、基辅、波士顿、佛罗伦萨等城市结成了友谊城市。
今天的京都经济水平和人口数量都排在日本第7位,虽然仍远不及日本的一线城市,但其独有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情,幽雅静谧的生活环境,仍然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这里旅行居住。
千年的京都物语也是一部浓缩的日本史,正如京都市的市徽不死鸟一样,虽然迭遭苦难,但终将浴火重生。
最后,附送几个彩蛋。
在大家喜欢的《名侦探柯南》中,虽然发生在京都的故事不多,但柯南剧场版中有3部是以京都为背景:2005年广受好评的《迷宫的十字路口》再现了源义经在京都出生成长所历经的地方;2012年《远海的侦探》发生在京都府下、石原莞尔最后任职的舞鹤港;2017年《唐红的恋歌》则以京都西郊风景幽雅的嵯峨野和渡月桥为背景。
而养着一只灰貂做宠物的京都绫小路警部,他的姓氏自然是来源于京都的绫小路锦市场了。
如果各位读者对京都有兴趣,不妨循着柯南的足迹,在樱花飞舞的春天或红叶烂漫的秋季,来京都一探究竟吧!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清君侧”,仅有一次成功了
第一次“清君侧”:西汉“七国之乱” 西即位后,面对势力越来越庞大的诸侯王,在御史大夫的建议下,决定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景帝刘启 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从景帝二年(前155年)开始,先后削去了楚王刘戊的东海郡,赵王刘遂的河间郡、胶西王刘昂的六个县。
最终在削除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之时,遭遇到了武力抵抗。
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等六王公开反叛,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的名义,举兵西向进发,拉开了“七国之乱”的序幕。
七国之乱形势图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汉景帝在袁盎的建议下,诛杀晁错以满足叛军要求,从而坐实了叛军的反叛罪名。
此后,在和汉将的相互配合下,这次轰轰烈烈的叛乱仅用时三个月便被平定。
历经这次叛乱,当时最大的几个诸侯王遭到了严重打击,为后来推行“”打下了基础。
第二次清君侧:唐朝“安史之乱” 随着唐太宗、等帝王在位期间多次,先后平定辽东、东、吐谷浑等地区,为加强中央对边疆控制、巩固边防和治理异族,于开元十年于边地设立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唐玄宗李隆基 此后,节度使权力不断扩大,不仅管理军事,而且通常兼领按察使、安抚使、支度使等职,从而将辖内的行政、财政、户口、土地等大权全部掌握,做大后的节度使已经对中央形成了极大威胁。
在唐玄宗统治晚期,由于承平日久、国家无事,唐玄宗开始不断懈怠政事,导致统治愈加腐败,政治日趋混乱,这让已经全面做大的看到了机会。
安史之乱形势图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为名在范阳起兵,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
这次战乱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将唐朝从鼎盛时期瞬间推入了深渊,叛乱持续时间长达七年,直到宝应二年(763年)春天才彻底平定。
第三次“清君侧”:元末孛罗帖木儿之乱 元末时期,由于元朝统治腐朽日久,天下大乱,元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孛罗帖木儿便是元末时期镇压起义的重要将领答失八都鲁的儿子,原本父在为维持元朝的统治而奋战,在与红巾军的作战中立下。
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随着久立战功,孛罗帖木儿在至正二十二年(1363年)升任中书平章事,进入权力核心的孛罗帖木儿很快便卷入了元廷内部帝党和太子党的党争之中。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三月,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迫使元顺帝解除孛罗帖木儿的军权,四月又以孛罗帖木儿的不受命为由,联合一起出兵攻打孛罗帖木儿。
于是,孛罗帖木儿便以“清君侧”为名,成为元顺帝的外援,先后两次率兵攻打大都,后月攻入大都。
孛罗帖木儿 八月,元顺帝以孛罗帖木儿为右丞相,在他执政的一年间,虽然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百恢复统治的政策,但对于已经的元廷来说,已经为时已晚。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初,皇太子子爱猷识理达腊与扩廓帖木儿再次发兵攻打孛罗帖木儿。
同年七月,孛罗帖木儿被元顺帝派人刺杀而死。
第四次“清君侧”:明朝“靖难之役” 时期,他将宗室二十五人(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藩王,分驻北部边境和全国各战略要地,想要以此加强皇室自身的力量。
明惠宗朱允炆 这些藩王并不同于前朝的闲散王爷,尤其是他们掌握有一定的兵权。
而由于要经常出兵讨伐北元残余势力,因此镇守北部便将的藩王兵权更重,例如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燕王朱棣更是握有“节制沿边士马”的重权。
当时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朱允炆对此忧心忡忡,于是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六月,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为帝,很快便开始了削藩大业。
继位还不足一个月,建文帝便以谋反为由将周王朱橚削为庶人。
明成祖朱棣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建文帝又连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全部将其废为庶人。
其中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封地大同。
两个月后,岷王朱楩也被废为庶人,迁往漳州。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遣使入京奏事,使者在等人审讯下供出燕王异状,于是建文帝降下密旨,令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逮捕燕王府官属,张信逮捕燕王本人。
但张信却向朱棣偷偷泄露了消息,于是朱棣用计诱杀了张昺、谢贵,随即以燕王府私兵八百人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
在控制北平后,朱棣以“尊祖训、清君侧,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开启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在建文帝和朝廷的一系列脑残作死操作下,最终取得了胜利。
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攻破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
靖难之役胜利之后,朱棣于1402年7月17日即位。
不仅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地方反攻中央成功的藩王,同时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清君侧”成功之人。
随机文章四川兴文天坑群的地下王国,深达100米的坑底被动植物包围美女效应是什么意思,美女成为各行各业手中的利器(单生狗跪舔)揭秘盗墓人有什么忌讳,点蜡烛预防鬼吹灯/带黑驴蹄子辟邪太阳系为什么绕银河系原因,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围着银河系转美国大脚怪在哪,传脚长41厘米的传说怪兽喜欢活跃在佛罗里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从玄武门之变到唐隆政变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唐朝的政变总是这么容易成功
明明历史不是写小说,剧情不是随心所欲编的,但为什么仿佛有些人就是天生主角,有些人就是没有主角的命? 成功的和失败的政变之间,究竟差了些什么? 现在就让如今的我来尝试解答一下幼时的我这个问题吧。
----------------------------------------------------------------------------------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成功案例,总结一下正面经验先。
玄武门之变 最出名的宫廷政变,莫过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世民通过一场武力政变,杀死大哥建成和四弟元吉(这哥们是个的官二代),逼父皇李渊退位,正式开创贞观盛世。
据我总结,他成功的要素有几点: 1.一同举事的手下必须是铁哥们。
李世民为国征战多年,手下无论文官武将都是共经历过无数生死的交情,所以当他们劝说世民动手的时候,个个都发自肺腑,并非为了荣华富贵。
猛将尉迟敬德第一个站出来说:“如果秦王不动手,我今晚就离开王府,落草为寇算了!” 李世民说,事关重大,我不如占卜一下再决定。
事变前深夜密谋 张公瑾(凌烟阁24功臣之一)跳出来扔掉他的占卜龟壳,说:“占卜是为了决疑,如今不动手就是死路一条,还有什么疑问吗?” 然后李世民又说,不如叫、过来商讨一下再说(此前房杜二人早已被派遣别处当官,调离了亲王府,如果在私自联络等于结党),然后又说,如果他们二人不肯定,你就把他们砍了,人头带来吧。
说完把佩剑交给。
无忌去找二人,还没亮剑,房杜二人就换了道士袍,潜回秦府。
别以为李世民很懦弱,其实他是在试探他的这些手下,到了关键时刻是不是仍旧忠心,所以才假装犹豫不决,让他们先表态。
------------------------------------------------------------------------------- 最强阵容都到齐了,也确保不会有人中途叛变,那就正式行动吧。
擒贼先擒王,政变一般的主要目标,就是除掉敌方首脑。
那么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2.小范围内集中优势兵力,把敌人首脑困在一个狭小空间瓮中捉鳖 其实李世民手里只有守卫秦王府的几百名亲兵,论兵力,太子建成比他多很多。
但是兵多,也阻碍不了李世民使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这招。
李建成、李元吉进宫 这一天,是皇帝李渊下诏让建成元吉进宫,所以他们自然不能带卫兵。
而李世民的士兵就埋伏在进宫的必经之路——玄武门后面。
建成和元吉的马越来越接近玄武门时,才看见李世民就站在城门下。
当他们下意识地调转马头想逃跑时,一支箭已经射出——最大的政敌,就这么除掉了。
接着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死。
3.一不做二不休,必须控制皇帝 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理论上说李世民已经没有政敌了。
因为他的父皇李渊只是想一碗水端平,希望他的儿子之间和平共处而已。
何况现在3个儿子只剩下1个,他无论如何都只能传位李世民了。
但假如李世民选择此时罢手,那么谁能保证李渊会不会秋后算账,以谋反罪把他也除掉?因为在禁宫之内动刀兵,本来已经是死罪。
李渊被迫下诏 玄武门那边解决完后,尉迟敬德马上冲进禁宫,浑身是血地站在李渊面前,逼皇帝下“敕令”,宣布建成和元吉为乱党,李世民剿灭有功。
只有通过皇帝来“对事件定性”,并同时软禁皇帝,才能确保政变取得最终稳固的胜利。
----------------------------------------------------------------- 再看一个正面例子,直接终结统治的“”。
影视形象中的张氏兄弟 武周后期,男宠乱政。
张易之,张宗昌是最得武则天宠爱的男宠兄弟,不仅受到满朝不正直的官员巴结,还随意以谋反罪诬陷政敌。
当时朝廷正直派的五位大臣实在忍不了,于是拿着太子当旗号搞政变,铲除男宠党。
我们来看看这次政变有没有与玄武门之变相似的成功要素: 1.举事者都是铁哥们/或有共同目标。
首先,五大臣无疑是铁板一块,有着推翻男宠党的共同目标。
其次,武则天的统治由于是篡夺她儿子的位,,所以只要喊出“还政于唐”,就有利于政变士兵们团结一致。
第三,五大臣们长期郁郁不得志,如果政变成功就会荣华富贵,不政变则迟早被整死,所以政变的“盈亏比”很高(套用了投资概念,哈哈),因为他们have nothing to lose. 2.集中兵力围困敌首脑。
这次五大臣的选择进攻策略同样是玄武门,一突破就直接包围皇帝寝宫。
过程中还是有些惊险的。
首先是男宠党在玄武门也有亲信统军,但五大臣安插了多个中层将领,则可顺利架空他们,举事时一刀砍了,则可控制士兵。
到达玄武门后,五大臣突然发现,另一支禁宫独立兵力——千骑,竟然巡逻至此。
如果此时凭正面交锋开打,则势必,武则天及男宠们肯定能趁乱溜走或找救兵。
正在剑拔弩张之时,太子李显(当过几个月皇帝然后“被退位”的)被拥上前。
千骑见是太子,可能也是民心向背问题,就是就不再阻拦。
3.控制皇帝 神龙政变 就这样,大臣党顺利进入后宫,二张刚听见躁动探头出来张望,就被砍了。
他们的尸体被挂到洛水桥,一夜间便被愤怒的百姓割光皮肉,可见民心站在哪一边。
武则天被软禁后第一天,命太子监国;第二天,传位太子;第三天,太子登基,恢复国号为唐,仍称(武后前他做过20多天皇帝时,就叫中宗,沿用旧号),大赦天下。
第八天,政变五大臣全部封相。
同年11月,软禁中的武则天病逝,终年81岁(这么老还有男宠,也是天下奇葩,所以才能是武则天) ------------------------------------------------------- 唐中宗经过二十多年的饱受惊吓,早已经变得软弱怕事。
所以重新即位后,他发誓对她的妻子女儿加倍补偿,无论提出什么要求,他都露出慈善的笑容,满口答应。
谁知道一补就补过头,韦后的亲戚迅速被封大官,形成后党;女儿经常写好诏书,然后把内容挡住,拿去给父皇盖玉玺,中宗也不看内容,宠溺地无一不答应。
安乐公主就凭这招,又封了很多亲信占据要职。
真昏啊。
有一次,公主找中宗说,想当皇太女,以后传位给她。
这个词也真是有创意,估计历史上她是首创的。
虽然中宗对女儿宠溺过头,不过这个要求好歹是拒绝了。
在中宗看来,这只不过是女儿胡闹。
但这件小事反应了一个事实:武则天的先例让很多有野心的女性看到了登上顶峰的希望,从而都想尝尝当武则天第二的滋味。
。
。
-------------------------------------------------------------------- 韦后和公主的步步紧逼,使太子坐立难安,因为他不是韦后所生,自然而然成了政敌。
更何况,就算是亲母子,武则天不也把儿子们当政敌,一个个摘掉吗?坏风一开,就难以收拾。
于是乎,太子也想来一场政变,铲除韦后和公主。
(真是变上瘾了,就如同女皇之风仍在一样,神龙之变的成功也使得很多不知量力的人以为政变很容易) 好了,案例3来了。
那么这次太子政变,有没有满足成功三要素呢? 1.举事者铁板一块。
(不存在的) 首先,目前的时局,想通过政变咸鱼翻身的投机者不多。
朝中大臣要不就是韦后或公主党,无立场的就忠于中宗,更何况中宗名正言顺,没什么人想革他命。
所以最后,参加起事的只有大臣李多祚(与后党敌对)和成王李千里(硕果仅存没被武则天灭掉的远房宗亲)。
2.集中兵力困敌首脑。
(不存在的) 这次的政变选择了兵分两路,一路去杀(韦后的情夫,韦党的首脑),一路进宫杀韦后,公主和(韦后女助手,流行的额头梅花妆就是她原创的)。
第一路顺利把武三思的头砍飞了,但是第二路则遇到了麻烦。
由于外面已经杀声震天,打草惊蛇,宫里的人正准备无头苍蝇般逃窜。
为什么上官婉儿会在历史里有一席之地?这时候就显真功夫了。
她脑子快速转动,立马跑到皇帝李显面前禀告:太子犯上作乱,扬言要先杀奴婢,再杀公主和韦后,最后杀皇上! 其实太子压根就没想动皇上啊~不过这种时候,皇帝逃命都不够时间,还有时间思考?你说他会信谁?外面杀声震天的太子,还是面前楚楚可怜的婉儿? 上官婉儿就这样通过一句话,成功把皇上和自己捆在一条船上,最坏的结果,就是自己死了,但皇帝也会拉上垫背。
太聪明了,这种人在游戏里智力简直99. 皇帝等一行人慌忙登上玄武门,这时候太子党才赶到,形成了需要仰攻的局面。
这里又输了一着。
对比之前的两次政变,都是敌人还在睡觉,玄武门已经到手了。
3.控制皇帝。
(不存在的) 现在形成了对峙。
不过太子这边有三五百人,皇帝身边区区100人,估计还夹杂不少宫女。
如果此时太子下令强攻,多半是稳操胜券。
但是,他竟然犹豫了。
原本计划里,他没有想过要与父亲为敌。
这临机应变能力,比上官婉儿差九条街。
难道他没有看过历史,看看他的先辈李世民是怎么做的吗? 先控制了父亲再说!事后可以给他当太上皇嘛。
这时候,皇帝喊话了:你们都是朕的卫士,何苦作乱?此时斩杀反贼,你们都能升官! 基层的士兵也真好骗,随便开个空头支票,就有大部分调转枪头(所以太子的第一点做得太烂了,完全没有铁哥们)。
太子只好调转马头逃离京城(这也够懦弱的,这时逃了,普天之大有容身之处?早知如此你几秒钟之前怎么不下令总攻,所以真是愚蠢之极),最后在荒郊就被身边的士兵砍了脑袋,拿回去领赏了。
--------------------------------------------------------------------------- 太子被灭了之后,韦后党借机会搞“肃反扩大化”,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一人,很快,韦后党便权倾朝野。
中宗的不闻不问使韦后权力欲迅速膨胀,很快,她就觉得,现在的一切都满足不了她,她的下一个追求,就是成为武则天第二。
她当了女皇帝,就把她女儿安乐公主立为皇太女,所以两人一拍即合。
但是,李显才50来岁,又心宽体键,生活幸福,看来不到7,80岁都不会死。
既然如此,看来韦后只能设法加速这个进程了。
唐中宗 景龙四年,中宗吃了一碗汤饼后,就突然七窍流血暴毙了。
韦后马上宣布长安戒严,第二天又把五个后党成员升为宰相。
中宗有两个儿子,一个31岁,一个16岁。
韦后当然准备伪造遗嘱,立16岁那个为继任皇帝了,幼主好控制嘛。
但是长幼有序,立幼不立长,仍引起很多无派系的大臣反对。
-------------------------------------------------------------------- 就在韦后开开心心地在禁宫里捣鼓这些时,一股潜伏于朝堂之下的势力开始有动静了。
那就是中宗的弟弟,睿宗。
还记得武则天“三摘黄瓜”吗?中宗是那第三根黄瓜,当了20多天皇帝被武则天废了,然后立了她的四儿子睿宗李旦。
当然,睿宗也没干多久傀儡就被撸下来了,但好歹也是有名号的。
既然中宗死了,为什么不让睿宗重新上台,而立一个16岁的幼主呢?很多正直派的大臣会这么想。
有了广泛的民意,政变起来自然更容易(没错,又要变了) 这一次政变的主角是——睿宗的三儿子,日后的。
(再变几次就进入了,读者们再忍一忍啊)。
还是成功三要素,我们看看李隆基做得怎样。
1.手下都是铁哥们。
这点李隆基早有铺垫,很早前就与禁军结交,称兄道弟,又赐饮食金帛。
不过光这样或许不够,但是敌人又帮了她一把。
韦后掌权后,担心禁军不服,于是想到打人立威,动不动打得皮开肉绽,使得禁军兄弟对韦后恨之入骨(又一个不读历史的主,不知道时是怎么死的吗?),所以禁军兄弟都死心塌地跟着李隆基杀韦后,完全不担心被反间。
2.包围禁宫,取敌首脑 公元710年六月,一队花匠模样的人进入禁宫,其中一个气质凛然的年轻人,不用说就是我们的主角。
他们进入某花匠的房间潜伏,一直等到半夜二更,才开始动手。
首先进攻的,还是玄武门。
关系再怎么铁,也不可能收买守门的所有人。
但是有一两个内应就足矣。
内应迅速放他们进来,把睡梦中的韦后一党砍了,然后向其余慌乱的御林军大喊:“韦后毒死先帝,危害社稷!我等今夜应同心协力诛賊,拥立相王(即李隆基的爸,先帝的四弟,第四跟“黄瓜”——李旦),若有人暗助逆党,一律斩杀!” 你看,这才是有水平的喊话,有萝卜又有大棒,先把造反理由说得光明正大,然后再说跟着我们混有什么好处,最后再说如果反抗就死。
比案例三中的太子愣住几秒硬是不下命令强太多了。
越往里面攻,竟然越多士兵加入政变部队的行列——口口相传的估计也是上面那三板斧,这宣传工作好的。
唐隆政变 韦后从杀声中惊醒,这是她第二次经历政变了。
虽然这次聪明了点,直接奔往御林军处,但是,所有人早已把她的头当成白花花的领赏银子了——于是韦后、公主,上官婉儿,这一帮梦想重温武则天人生轨迹的女权谋者,就这么走到的生命的终点。
政变过后,李旦第二次登基,仍称睿宗,李隆基被立为太子,随后睿宗退位为太上皇,李隆基正式登基,是为唐玄宗。
—————————————————— 通过以上这么多案例,我们发现想要成功,除了一些基本共通点你要做得足够优秀之外,也有不少“老天爷赏饭吃”的运气成分,仿佛王者自有天助。
例如李隆基那次政变,就差点有一个花匠由于害怕,不敢开门想临阵脱逃,后来是这花匠的老婆说,你现在做逃兵,如果政变成功,他们会找你问罪;如果政变失败,他们也会供你出来。
这才使花匠回心转意出来开门。
但相反,失败的那些,往往这些偶然因素就都是朝着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
所以有时候,天命也是挺重要的。
而天命,好像也和你是不是“师出有名”成正比。
所以,越能得民心的政变理由,会得到越多无形中的支持。
随机文章海底龙宫塞班岛蓝洞,美丽景色散发死亡的气息最高维空间是什么,或是无数三维空间的合集(无依据)河北ufo最真实视频探秘,树林上空惊现碟状飞行物(视频疑似作假)star法则成就故事例文,面试官和求职者必知的案例揭秘余震和主震的区分,主震释放超过90%的能量/余震可能持续几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