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在国际上什么地位?
【千问解读】
说起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相信大家对这两个国家比较熟悉了。
可以说这两个国家都是英联邦的顶梁柱了,不过最近似乎都开始转而追随美国了。
论国土面积,它们在世界都位列前茅;论经济水平,它们又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应该称得上大国和强国。
然而,这两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并不大,总是跟随在所谓的大国后面出现在世界舞台,以前是追随英国,现在是追随美国,好像没见它们当过主角。
存在感如此低,这和它们雄厚的实力不相符啊,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如何沦为世界三流的“地区大国”和“地区强国”?很多人会说,还是体量不够,人口规模太小,相应的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达不到,也就是说不具备一个世界大国和强国的综合素质。
的确,澳大利亚人口2500多万,仅比我们的台湾省多一些,加拿大人口约3700万,也就相当于我们一个黑龙江省。
然而,英法等传统列强在这个人口规模时已称霸世界多年了。
除此以外,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历史,看看有什么历史因素“制约”它们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
欧洲人在17世纪发现澳洲大陆后,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葡萄牙的航海家相继到过这里。
1770年,英国的库克船长将澳大利亚东海岸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
1788年1月26日,英国人在现在的悉尼港升起国旗,包括700多名囚犯在内的第一批英国移民正式落户澳洲大陆。
从此,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澳大利亚人后来也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国庆日。
说起来,澳大利亚与美国颇有历史渊源,美国赢得独立战争建国后,英国只好把原先流放北美大陆的囚犯转送到澳洲大陆,由此带来一批批移民。
随着后来金矿的发现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澳洲大陆逐渐发展成为六块殖民地。
我们知道,大英帝国历来对旗下几个白人自治领有着特殊疼爱。
1901年,澳洲大陆六块殖民地组成自治领,成立了澳大利亚联邦,并拥有了自己的宪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澳大利亚远渡重洋,追随英国同时参加了两场对外战争,一个是第二次布尔战争,一个就是跟随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从那时起,澳大利亚人就表现的特别能打。
一战期间,在著名的加利波利战役中,澳新军团作战格外勇猛,澳大利亚付出数万人伤亡代价,真正实践了为大英帝国战至最后一人的豪言壮语。
澳大利亚人为母国如此卖命,英国人很是欣慰。
战后的巴黎和会中,在英国带领下,澳大利亚以独立国家兼战胜国的身份签署了巴黎合约。
1931年,英国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澳大利亚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然而,澳大利亚人并不适应与英国分开,此后仍唯英国主子马首是瞻,真正做到呼之必来,来之能战。
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关系出现微妙变化发生在二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新加坡的陷落,大英帝国自顾不暇,不仅没罩着澳大利亚,还把澳大利亚几个师的兵力“扣留”在北非战场。
澳大利亚只好自力更生,冲出国门来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他们在丛林中独自与日本人殊死搏斗,后来在美国人协助下打败日本。
从那时起,澳大利亚人意识到能保护自己的不再是英国了,美国才是它以后追随的大哥。
果然,二战后的澳大利亚紧紧追随美国,参加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一系列美国主导的“军事行动”。
也就是说,凡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和亚洲发动的战争,总能看到澳大利亚人的身影。
澳大利亚大概遗憾自己不是北约成员,如果那样,美国在全世界的任何军事行动,澳大利亚应该都不会错过。
这个平时低调的“大国”,在战争来临时总是如此兴奋,澳大利亚终于给世界一种好战的印象。
当今54个英联邦成员国中,有16个构成共主邦联,也就是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国家元首,这其中当然有澳大利亚,而且还是当仁不让的骨干成员,这一点从澳大利亚的国旗就有所体现。
虽转向投靠美国,澳大利亚与英国母亲的关系仍非同一般,基本维持一仆二主的状态。
在当今美国主导的所谓国际事务中,澳大利亚依旧发挥着积极作用,比如我们熟悉的五眼联盟。
相比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历史要长一点,欧洲人还没往澳洲大陆移民的17世纪,加拿大这块地方已经是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
1763年,英国在七年战争中打败法国和西班牙,在战后的巴黎合约中,英国几乎割走了法国在北美洲的全部地盘,加拿大从此成为英国殖民地。
美国独立战争前,为了遏制13块殖民地的反英运动,英国在1774年颁布法案,把魁北克地区延伸到五大湖南部,没想到这更助长了殖民地的反英情绪。
美国独立战争后,大量效忠英王的所谓保皇派跑到魁北克,这些英裔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和法裔在文化、观念上无疑会产生冲突。
1791年,英国以渥太华河为界把魁北克一分为二,英裔效忠派居住在上加拿大,法裔居住在下加拿大,上下加拿大分别演变成后来的安大略和魁北克,如今魁北克闹独立仍是困扰加拿大的一大问题。
拿破仑战争期间的1812年,为了配合法国在北美大陆牵制英国,独立不久的美国竟然向英国宣战,以加拿大为主战场打了一场所谓的第二次独立战争。
最终双方算打成平手,美国向加拿大扩张的目的不仅没达到,还被英国人和加拿大人联合来了一场火烧白宫。
但这一仗美国人也打出了国威,维持了五大湖地区的边界,最主要的是向英国人宣告欺负美国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这场战争后,大量英国人和爱尔兰人移民加拿大,再次改变了这里的人口结构。
后来,英国重新把上下加拿大合并为一个省。
1846年,也就是美国和墨西哥爆发战争的这一年,英美签订条约,确定美国和英属北美在西部以北纬49度为界,这条笔直的边界线与后来弯曲的美墨边界线形成鲜明对比,由此,美国和英属北美长久以来的边界争端得以解决,也为后来温哥华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建立铺平道路。
1867年,英国把加拿大省等几块殖民地合并组成加拿大联邦,加拿大成为英国最早的自治领。
作为自治领,加拿大的外交权自然掌握在英国人手里,一战爆发后,英国对德国宣战,加拿大自动加入战争。
为大英帝国而战,这个地广人稀的自治领竟派出65万士兵,英勇的加拿大军团在西线担负了重要作战任务,最终有多达6万人战死,另外约18万人负伤,这样的数据触目惊心,也直接导致了1917年加拿大的征兵危机。
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加拿大就以独立国家身份加入国联。
到1931年,英国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加拿大成为英联邦成员国,正式获得独立,只是还没有修改宪法的权利。
然而,1939年二战爆发,英国刚向德国宣战,第一支加拿大军队就远渡重洋抵达英国,可见,加拿大人不适应与英国分离的状态。
二战期间,加拿大军队依旧表现英勇,先后参加了意大利战役,诺曼底登陆等多场战役,尤其是1942年那场被英国人当炮灰使的迪耶普登陆。
二战后,作为北约重要成员的加拿大自然跟随美国,参加了后来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与澳大利亚不同的是,加拿大偶尔还能对美国说不,在出国打仗方面没有澳大利亚人表现得那么积极和好战。
究其原因,除了两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心态不同,大概还是和当初来到这两个地方的欧洲移民群体有关。
特朗普考虑对这一国家豁免钢铝关税,原因是……
特朗普于当地时间2月10日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令各方为之一颤。
此次通话是在特朗普宣布钢铝关税前安排的。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也表示,当天早上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特朗普同意考虑在美国拟征收的钢和铝关税中豁免澳大利亚。
“我提出了澳大利亚要求豁免的理由,我们还就公开表述的措辞达成了一致,那就是这位美国总统同意考虑豁免,符合我们两国的利益。
”阿尔巴尼斯说。
事实上,特朗普最初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讲话时表示,不会有任何豁免,但随后补充说,他将考虑对澳大利亚给予一定的余地。
至于为何会给澳大利亚“开绿灯”,特朗普表示,美国对澳大利亚的贸易顺差是他考虑豁免关税的原因之一。
“我们对澳大利亚有贸易顺差,这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之一,他们购买了很多飞机。
这是我们会认真考虑的事情。
”他说。
这一点与澳大利亚总理所述一致。
阿尔巴尼斯此前提到了澳大利亚的“关键优势”,“美国自杜鲁门政府以来就对澳大利亚有贸易顺差”,从这些产品的进口量来看,澳大利亚钢铁仅占美国进口总量的1%,而铝占2%。
阿尔巴尼斯还提到了澳大利亚钢铝出口对美国的贡献。
他说:“我们的钢铁是美国制造业的重要资源。
博思格钢铁公司(BlueScope)是美国第五大钢铁制造商。
他们在美国多个州投资了50亿澳元(约31亿美元)。
我认为那里有超过30项不同的投资。
” “我们的铝也是美国制造业的关键资源。
我们的钢铁和铝都是美澳国防工业的关键资源。
”他补充说。
据悉,上述通话是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开始后首次与阿尔巴尼斯进行通话。
去年11月美国大选结束后不久,阿尔巴尼斯曾表示,特朗普在通话中向他保证,两国领导人将保持“完美的友谊。
”
库尔特·迈尔为什么被称为“骑士”?加拿大军官为么宁愿辞职也要保他
而在纳粹德国一干战犯中,却也有一个人被赠予“骑士”的称谓。
这个人,就是库尔特·。
不同于多数出身贵族的纳粹军官,迈尔出身贫寒,父亲早早地在一战中就阵亡了,母亲孤身一人将他养育成人。
为了缓解生活的拮据,还未等成年的迈尔,就成为了一名矿工。
但迈尔不甘心一辈子做矿工,就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学习,并最终在1929年考入了警察学校。
这段艰苦的人生经历,让他拥有了异于常人的韧性和拼劲,为他后来在军事上的一系列突出表现埋下了伏笔。
有意思的是,入学没多久,迈尔就因为一次意外而成了全校闻名的人物,还荣膺“装甲”的绰号。
当时,迈尔原本想玩一场——从高处把一桶凉水浇到同学身上。
结果很尴尬,迈尔滑了一跤,从二楼楼顶掉了下来,身上二十多处骨折。
二十多处骨折,想想都后怕,常人不留残疾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没成想迈尔不仅痊愈了,而且体格比原来更结实。
于是,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装甲”,说他的身体像装甲车一样硬。
不过,当时看似玩笑的话,却在后来成为了现实。
1934年5月毕业后,表现优异的迈尔被选入“党卫队警卫旗队”。
跟在元首身边,自然是少不了表现的机会,短短几年间,迈尔便将铁十字勋章、骑士十字勋章、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收入囊中,甚至还由希特勒亲自授勋,成为德国最年轻的少将师长,完成了一个穷小子从矿工到师长的逆袭之旅。
当然了,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许多人只看到了他平步青云的仕途,却不曾注意他在战争中遭受过18次骨折,还有4次脑震荡。
如果再加上在警察学校时受的那次伤,迈尔身上共经历过40多次骨折加4次脑震荡,竟然还能生龙活虎,这个人的身体素质真是太好了! 不妨来看一下《里戴尔哈特文集》中对迈尔的描述:“他在俄国作战的三年中,到达了德军推进的最远端,即高加索山脉深处。
他曾三次被苏军包围,却每次都带领少数幸存者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出。
” 虽然一直在为罪恶的法西斯卖命,不过迈尔却被人们冠以“骑士”的称谓,一方面固然与他骁勇善战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战争中所坚持的骑士般的原则。
二战期间,迈尔曾率部在法国卡昂地区与加拿大军队展开了长期的激战,当时军队中出现了大量的屠杀战俘的恶劣行径,为了遏制这一暴行,迈尔曾对部下施以严惩。
正因如此,迈尔虽然在战争中给加拿大军队造成了重大伤亡,但是他善待战俘的行为,却获得了对手的尊敬。
因此,1954年尚在监狱服刑的迈尔,当因为战俘问题而再次遭到起诉的时候,加拿大占领军总部全体将官一致对法庭提出了抗议,最终,“骑士”迈尔摆脱了控诉,并在1955年出狱。
出狱后,这个强硬了半辈子的男人并没有消沉,反而依旧乐观积极,奋斗不止。
后来,他进入一家酒厂工作,并担任该酒厂的产品推销员。
没成想,他还是个商业精英潜力股,迅速地帮助这家酒厂获得了成功。
另外,迈尔还一直活跃在前党卫军成员互助会上,为那些前党卫军成员争取最大的福利,这样的努力,一直持续到他1961年51岁生日那天,心脏病发猝然离世才终止。
这个纯粹的理想主义的军人,用他骑士般的精神打动了许多人,据说有五千多人参加了他的葬礼,甚至包括很多昔日的对手。
正如“希特勒青年师师长”休伯特·迈尔在悼词中所说的:“您已经为我们的祖国的命运和自由付出了全部,直到心脏停止跳动之前的那一刻,都未曾停止!” 随机文章布伦东克集中营:强迫囚犯劳动只为摧残其肉体当家作主面对袁绍的十万大军曹操如何用不到两万的兵力赢得官渡之战?探寻美国巨菜谷之谜,大量放射性照射导致蔬菜疯狂生长(辐射变异)切尔诺贝利巨鼠,因为核辐射发生了基因突变/凶残的吃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