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坡时,曹操手下为何不敢对阵赵云?
【千问解读】
长坂坡之战,在《三国演义》当中被渲染得十分精彩,很多人都对其中赵云的表现进行了赞叹,简直是惊为天人。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赵云为了寻回刘禅,回到乱军之中,分明就只有自己一个人,曹操手下那些大将却没有一个人敢出来与赵云对阵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赵云难道就有这么勇猛,让他们不敢出战吗?
常山赵子龙在长半坡坡作战曹操,七中七出万大军,杀死了五十多名曹营的将军,并夺得了曹操的宝剑——青釭剑!赵云真的这么好吗?曹营没有人能阻止他?
我认为一方面是作者虚构了战争,或者夸大了赵云的战绩;另一方面,曹操的第一流将领大多没有参加这场战争。
综合两方面的原因,笔者成功地塑造了赵云的英雄形象,再加上民间的添油加醋,赵云变得无敌了。
《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中写道,曹操领兵五十万征徐州刘备,其军队布置为:曹仁、曹洪为第一队,张辽、张郃为第二队;夏侯渊、夏侯惇为第三队;于禁、李典为第四队;曹操自领诸将为第五队;每队各引兵十万;又令许褚为折冲将军,引兵三千为先锋。
赵云与曹操战于长坂坡时诸一流悍将都没有出手,只有一些不出名的将领在于赵云相战。
赵云先是在乱军之中与曹仁部将淳于导相遇,一枪刺死淳于导而救下了糜竺。
接着赵云遇到曹操的护剑将军夏侯恩,几回合后便刺死夏侯并夺得青釭剑。
赵云找到阿斗后,曹洪的部将晏明杀来,三个回合,一枪刺死晏明。
接着名将张郃赶来与赵云相斗,战了十多个回合,赵云不敢恋战而撤走,不料战马掉坑里了,张郃正要上前一枪结果了赵云,不料战马一跃而起,如一道红光冲天,把张郃吓到了,故不再于赵云相战。
赵云才避开张郃没有走几里远,又遇到四将拦路,这四将分别是马延、张郃、焦触、张南。
赵云以一敌四,枪剑齐用,斩了不少士卒,马延、焦触、张南三将是生是死不得而知,但是张郃明显是没有死的。
当此之时在山上的曹操看到此情此景,大是惜才,下令要活捉赵云,不得放箭伤之,正因此故,赵云得以生还。
此后赵云连杀五十余名不知名的曹将,终于冲破重围逃出生天!正当赵云冲出曹军大阵后,又有曹军两翼的两个大将前来送命,此二将就是钟缙、钟绅两兄弟,两人不到三回合就被赵云刺死一个,砍死一个。
这时赵云就遇到张飞了,赵云抱子而去,张飞则负责断后。
张飞则在桥上大喊三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此三声惊死曹将夏侯杰,曹军后撤。
长坂坡之战成就了赵云,也成就了张飞,至少56名曹将战死于此。
当时曹操身边有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一流悍将,他们为何不出手制服赵云呢?我认主要有两条原因:其一、他们没有把握一人击败赵云,又不能联手去击败赵云,毕竟他们都是出名的大将,而赵云当时还是无名小卒,张郃都不能击败赵云,他们单骑出战很可能被赵云反杀;其二、曹操没有命令他们出手擒拿赵云,没有统帅命令,作为一方领兵大将不能主动下场跟敌将杀。
一代奸雄曹操墓发现兵马俑 竟是盗自秦始皇嬴政陵墓地宫?
说说甄宓和一代奸雄曹操父子三人的恩怨纠葛 只能说她红颜祸水
三国时期,民间流传有一句话 江南大、河北甄宓俏 ,甄宓的美貌三国时期也算是家喻户晓,但是甄宓的美貌生在了三国那样一个乱世,对于甄宓来说就是一个灾难。
她的美貌虽然让她侥幸逃生 ,但是也让她大部分的生活都在随波逐流,辗转于各个男人之间不定。
有夫之妇被强取豪夺 三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间争霸战争不断。
甄宓本是次子的正妻,甄宓的美貌世间广为流传,而曹操十分好美色,在民间广搜美女纳为姬妾,并借着征伐之名将战败之士的家中貌美妻妾占为己有。
在听闻甄宓的美貌之后,曹操不免色心大起,动了讨伐袁绍的念头。
(图一:甄宓影视形象) 公元204年,曹操命儿子曹丕攻破冀州邺城,打入袁绍府中。
甄宓害怕自己被发现。
为了掩盖自己的美貌披头散发,以淤泥遮面躲在婆婆刘夫人的背后哭泣。
但是甄宓依然没能躲过曹丕的眼睛,曹丕看到这个披头散发的妇人,拿过湿布将她的脸擦干净后,发现她的之色。
曹丕一见甄宓就为她的美貌倾倒,随机不顾她有夫之妇的身份便禀明父亲曹操要纳甄宓为妾。
曹操派曹丕去讨伐袁绍的目的虽然有抢占甄宓的意图,但他并没有告诉儿子曹丕。
曹丕对甄宓一见钟情后来向曹操请婚,曹操心中早就有意于甄宓,但是曹丕却将甄宓已收入自己府中,曹操对于曹丕与自己抢人的行为很是恼火。
但是,曹操并不能将讨伐袁绍的真正原因说出,所以也只能应允了这门婚事,但是心中对于曹丕的不满已然暗中显现。
再嫁曹丕,引得曹氏兄弟起嫌隙 甄宓虽然不愿意嫁与敌人为妻,但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她没有选择的权力。
她不得不向曹丕屈服,甄宓初嫁入曹家时,曹丕对她宠爱有加,将她立为正妻,甄宓也渐渐放下对于曹丕的抵触之心,不久之后就为曹丕生下了一子一女。
(图二:甄宓与曹丕成亲) 再嫁入曹家之后,曹丕的弟弟也就是曹操的二儿子也不禁被甄宓的美貌所折服,起了爱慕之心,但是甄宓已成为自己的嫂子,曹丕在发现曹植对于甄宓的感情后,兄弟之间也起了嫌隙。
受人诬陷,甄宓失宠被赐死 甄宓与曹丕度过了一段琴瑟和鸣的安稳岁月,但是,对于曹丕来说他的身边向来不缺年轻貌美的女子,逐渐年老色衰的甄宓对曹丕的吸引力慢慢减弱。
甄宓生下两个孩子后衰老的痕迹更加明显,同时曹丕的妾氏在曹丕耳边的煽风点火更加剧了曹丕对于甄宓的厌弃。
郭女王是曹丕在迎娶甄宓不久后拿的妾氏,她不但年轻貌美,足智多谋而且在曹丕夺得世子之位的道路上有不小的功劳。
所以曹丕对于郭女王很是信任宠爱,而郭女王对于甄宓的皇后之位也志在必得。
(图三:郭女王影视形象) 甄宓与曹丕的长子曹叡是不足月便生下的,所以郭女王利用这一点在曹丕耳边煽风点火。
她告诉曹丕曹叡极有可能不是他的孩子,甄宓是怀胎已有两月之后再嫁给他的。
除了郭女王的挑拨之外,曹丕对于弟弟曹植与甄宓的关系一直留有疑虑,这些事情无异于火上浇油。
曹丕称帝后,在洛阳登基并住下,他只将郭女王带去洛阳,但是却将甄宓留在了邺城。
由此可见,此时甄宓与他的矛盾就已经有了苗头。
被冤惨死,死后未能得到哀荣 曹丕对于甄宓对自己的忠诚越来越怀疑,尤其是在他再次回到邺城后,发现他不在甄宓的身边,甄宓却,容貌胜于从前。
再一联想到之前在世子之争时,甄宓为曹植说过话,心中对于甄宓的疑虑更多一层。
而甄宓面对曹丕对自己的怀疑悲愤的写下了一篇《上塘行》,来表达对曹丕这些年来对于自己日渐冷淡,听信他人谗言的不满和怨恨。
这为更加激怒了曹丕,曹丕一怒之下赐甄宓自尽。
(图四:甄宓饮毒酒自尽) 三国时期一代美人甄宓就以这样悲惨的结局收尾。
虽然甄宓已死,但曹丕仍然不解心头之恨,并没有以皇后的礼仪将甄宓下葬,甄宓下葬时以乱发覆面,口中塞满糟糠。
生前让无数男子为之倾心并为了争夺她不惜引起战争的美人,居然会以这般惨状赴死。
遗物被曹丕利用,引发曹氏兄弟争斗 (图五:《洛神赋》) 有传言称实际上甄宓与曹植有意,本来曹植想要迎娶甄宓只是被曹丕抢了先。
虽然甄宓已去但是曹植对甄宓一直念念不能忘,有一日曹丕宴请曹植,故意把甄宓生前用过的玉枕头拿给曹植看。
曹植看后痛哭不已,晚上回到家后,梦中与甄宓相见,并为甄宓写下了一首闻名古今的《洛神赋》,赋中所描绘的洛水女神便是甄宓。
曹植对于甄宓遗物的态度,更加坚定了曹丕对于甄宓与曹植有染的疑心,曹丕想要除掉弟弟曹植的心更加坚定。
兄弟二人就此决裂。
曹植也被兄长流放边地,终生虽然满腹才情却郁郁不得志,那首闻名天下的《七步诗》也正是在这时曹植所作。
结语: 虽然后世对于甄宓与袁家和曹氏父子三人的描述里可能经过了加工和杜撰的成分,但是据史料明确记载,甄宓确实是被曾经深爱她并将他从曹操手中抢来的曹丕亲自赐死的,如此翻转着实是让人感叹曹丕的绝情与甄宓的凄惨。
甄宓的一生很好的诠释了 红颜祸水 这个词。
因为她的美貌袁绍被曹氏家族讨伐而袁家灭亡,因为她的美貌曹操与曹丕父子离心,也是因为她的美貌曹植与曹丕兄弟两手足相残。
甄宓没有动一兵一卒就因为她的美貌掀起了如此大的干戈,但是也正是她的美貌让她的一生都在随波逐流苟延残喘,到了最后落得那样凄惨的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