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没有和珅就没有红楼梦?
【千问解读】
清朝时期著名的大贪官和珅,与现在位列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这一个人一本书,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和珅,可能就根本不会有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这本《红楼梦》了。
这就一定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要这样说?和珅这个贪官,与《红楼梦》之间究竟是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提到清朝的大贪官和珅,我们眼前总是会浮现著名演员王刚老师的那副模样——聪明、狡猾、功于心计、有时候还不失可爱,看见银子就两眼放光。
其实真是历史上的和珅,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样,而是一个标准的高富帅。
相传,和珅相貌清秀,举止儒雅得体,举手投足间常流露出儒雅才子的模样,因此他也被称为满清第一大帅哥。
同时,和珅才华出众,精通汉、满、蒙、藏四种语言,琴棋书画无一不晓,经史子集无一不通,又被称为乾隆朝第一大才子。
长得好、有才华,乾隆帝难道就会重用和珅?当然不是。
和珅三十多岁就能称为乾隆帝身边的红人,不仅是因为他的颜值和才情,更重要的,还是会拍马屁。
乾隆帝的丰功伟业,性格情趣,和珅都一清二楚,他会在合适的时间拍乾隆帝马屁,而且力道、时机把握的都恰到好处。
让乾隆帝开心,也是他当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乾隆帝也常用“有事儿用得上,没事儿拿来解闷”来评价和珅。
所以说,和珅这种有颜值,有才华,听话又有趣的人,最有可能成为满清的第一宠臣。
在影视剧里刻画的和大人也只是贪污腐败还心狠手辣,虽然和事实有契合的地方,但是和珅同那些除了钱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还是不一样的。
才华横溢的和大人,曾经做过一件伟大的事——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是在他的保护下,才得以保存到今天的,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本书的原名叫《石头记》,曹雪芹写这本书,是为了反映和讽刺当时清朝的社会,其中的很多隐喻,引起了市民阶层的很多共鸣,清政府自然将这本书列为禁书,未经允许是不能印刷出版的。
禁书《石头记》一时销声匿迹,没有几个人知道。
而和珅却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每每阅读都废寝忘食,欲罢不能。
因为曹雪芹在写作期间病死,《石头记》只写了八十回,这让和珅非常的惋惜。
和珅觉得这本书堪称世上珍品,非常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它,但是鉴于已经被划为禁书,想要出版非常困难。
于是聪明的和珅想到了一条妙计——续写这部还没有结局的《石头记》,写出一个可以在接受范围内的结局来。
紧接着他找到了时任内阁中书,同样喜爱《石头记》的文学家高鹗,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请他续写《石头记》,并且叮嘱他一定要在结尾描写一些“主流”的内容,这一点非常重要。
同样对《石头记》如痴如醉的高鹗,立刻就答应了和珅的请求,他反复研读了曹雪芹写的那前八十回,经过近一年的写作,终于续写了后四十回,《石头记》的续写大功告成。
看着续写完成的《石头记》,和珅觉得需要改个名字。
新书的名字要“雅中带俗,俗不失雅,不仅能流于市井,同时还上得庙堂。
”
经过反复的思考后,《红楼梦》的名字被确定了下来。
为了能获得最大的支持,和珅将《红楼梦》递给了乾隆帝审阅,乾隆粗略一翻,问了一句“这书怎么样?”和珅立刻答道“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
就这样,《红楼梦》从一部禁书成为了一部皇上亲验的畅销书。
从此,《红楼梦》名扬天下。
从《红楼梦》成书到现在的二百多年中,被后世列入了《四大名著》,成为中国古代小数的巅峰,还形成了一类以研究《红楼梦》为主题的学术流派——红学。
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有赖于和珅的明敏判断和尽力保护。
所以说,红楼能存于世,和珅当居首功。
靖康之耻中受害最多最严重的为什么是女人?
在北宋晚期,、等人专权,政治十分腐败。
但是在辽国,也几乎出现了同样的状况。
因此金国方面渡海来到北宋,和北宋签订了“”,约定了从南北两线夹击辽国的军事协议。
北宋方面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辽国,因此出兵燕京。
不料在燕京城下,被刚刚从和金国作战前线撤退下来的辽国军队击败。
最后金国从居庸关出兵,一举攻占了燕京。
根据海上之盟的约定,在击败辽国后,将归北宋所有。
但是在灭辽的战争中,北宋方面实在乏善可陈,因此金国拒绝把燕云十六州归还。
此时在金国人的眼中,北宋的羸弱和腐败,已经暴露无遗。
最终金国和北宋经过协商,金国归还燕云十六州,但是北宋方面需要将原先赐给辽国的岁币转赐给金国。
1123年7月,一位名叫张觉的原辽国将领,在投降金国后,又带着金平州来投奔北宋,被北宋接纳。
金国得知此事后,就遣使对北宋进行责问,为何私纳金国叛将。
迫于压力,北宋不得不处斩了张觉,但金国对此依然不肯罢休。
恰好此时,原先一直主张亲宋的完颜阿古打去世,他的弟弟完颜晟继位,是为金太宗。
金太宗是一位军事野心家,他一直主张吞并北宋,因此他以张觉事件为借口,兵分两路,开始了对北宋的战争,并在靖康二年攻克了北宋的首都开封。
因此,靖康之耻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政策性失误和军事性失误,而张觉事件成为了金国入侵北宋的借口,也成为了靖康之耻的导火索。
靖康之耻是哪一年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北宋不计其数的皇室成员和平民女子,被金国掳掠至北方,甚至连北宋的太上皇和也被金军俘虏。
两位皇帝最终都不能返回,客死他乡。
这场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是哪一年呢? 准确地来说,靖康之耻爆发于公元1126年底,从金国军队攻克开封起,中间见过多次谈判,直到1127年4月金国军队从开封撤军为止,前后长达近半年的时间。
早在公元1126年初,金国已经对物产丰富的中原,在经过了宋军和辽国之间的战争后,宋军的弊端已经都被金国看在眼里。
因此,金国便找了一个借口,向北宋宣战。
金国第一次进攻开封的战争并不顺利,他们兵分两路,其中有一路被阻挡在山西太原一带,并没能参加合围开封的作战。
而另一支军队由于孤军深入,也在开封城下被宋军击退。
经过短时间的整顿后,金国再次向北宋发动进攻,到1126年12月中旬,金国两路大军已经对北宋的首都开封形成了合围之势。
怯弱的北宋政府为了避免亡国之灾,答应了金国方面提出的天价战争赔款。
为了支付大笔赔款,北宋政府在开封城里掘地三尺,同时用开封城里的女子用作抵偿。
但是狼子野心的金国人并没有因此满足,他们掳掠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和大量皇室女子后,才撤兵北返,这些被金国掳掠的女子,在金国受尽屈辱,同时身为北宋皇族的帝姬、嫔妃都没能幸免。
靖康之耻的女人下场 在靖康之耻中,无数北宋宫廷女人和平面女子被迫迁往金国,遭到了非人的蹂躏,帝姬贵妃的遭遇,甚至还不如娼妓,是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女俘。
靖康之耻的女人下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在途中病死,这部分占全部女俘的半数以上。
剩下的,经过,终于到达金国,但等待她们的,却是为奴为娼的生活。
靖康二年四月,金国大军攻克了北宋首都汴梁,的女被拿来当作战争的赔款。
这段历史,成为了军民最不愿被提及往事,也成为了他们拼死抵抗金军南下的动力。
为了减少负面影响,因此南宋时期对这段历史都讳莫如深,但是从民间的一些史书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由于无法偿清金国的战争赔款,北宋朝廷采取用女人抵押的政策。
首先被遣送到金军大营的,是蔡京等人的家眷。
由于宋徽宗的女儿福金帝姬已经嫁入蔡家,因此她也在遣送之列。
刚刚进了金营的时候,福金帝姬害怕得要死,但这并不能拯救她的命运,还是被金国的皇子斡离不玷污了,成为了靖康之耻中第一个被蹂躏的宋朝公主。
其中,在汴梁城中搜寻来的女子,依然无法满足金国人的要求,因此从北宋皇室的女性成员中挑选,最终选定了嫔妃83人,王妃24人,帝姬(公主)22人,另有皇室近亲女子成员不计其数。
这些人被送入金军营中的那一刻开始,就被金国人逼迫着更换舞衣,为金国将领作乐所用。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不愿被金国人侮辱,当即被斩杀。
他们,以此来告诫其他北宋女性皇族。
其中宋钦宗的朱皇后不甘为金人所辱,选择了自杀。
靖康之耻的女人下场还远不至此,在迁往北方的途中,她们依然受到了非人的对待,很多人伤痛加身,死在途中。
但是在途中死去的女人,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她们不用活着到达金国,被送入洗衣院,成为娼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帝王为什么并不常穿“龙袍”?
也成为了今日影视剧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网络配图 在很多清朝戏剧中,叙述的故事影射曲解了历史的史实,而使观众误解了真相。
很多人都认为的龙袍必定会有龙,既然是黄袍加身,那也必定就是明黄色的,除了睡觉之外,什么时候都要穿着龙袍,以示自己的天命之身。
其实,皇帝并不是什么时候都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龙袍,龙袍也并不是什么场合都适合穿的。
在清宫内,每逢有喜庆节日的时候,皇帝便要身穿龙袍,参加这些宴会场合。
而当皇帝视察灾情,体察民生疾苦或者出巡打猎的时候,按照服制,要穿行服。
在皇帝所参加的一些隆重场合,比如祭祀典礼、大婚典礼、万寿圣节、殿廷朝会、重大军礼、接见国外来宾使节、召见少数民族首领等的时候,皇帝虽然所穿的袍子上也有龙,但并不是龙袍,而是朝袍,或者说穿的是朝服。
网络配图 朝服是皇帝所穿的主要礼服。
那它和龙袍有什么区别呢?龙袍和朝服的区别在于龙袍没有披领而朝袍有披领,披领就像是披肩一样的大领子;龙袍为衣裳相连的四开裙袍,而朝服则是上衣和下裳并不相连的裙式袍子。
在皇帝衣服的设计上,清朝的统治者融合了,满汉两族的特点。
帝王所穿的是传统的长袍宽袖的礼服,而的皇帝朝服保留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披领和马蹄袖,而上衣下裳也是我国服饰的普遍特点。
根据《大清会典》所记载,皇帝所穿的朝服,根据所参加的场合不同,朝服的颜色也是不一样。
朝服分为了明黄、蓝、红、月白的四种颜色。
皇帝会根据自己的活动安排和时间来选择不同样式和颜色的朝服,比如皇帝在朝会的时候就会身穿明黄色的朝服;在天坛祭天祈雨要身穿蓝色的朝服;在日坛朝日的时候要身穿红色的朝服;在乐坛夕月的时候又要身穿白色的朝服。
网络配图 如此可见,我们普通百姓的各种衣服穿戴,到了皇室那里就有了更加严格的制度和政治意义,就连身为的皇帝本人也要严格执行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