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同情李煜,但是不同情宋徽宗?
【千问解读】
李煜和宋徽宗,都可以说是一代亡国之君,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文采文艺非常好,李煜重在写词,宋徽宗重在各种文艺,比如书法、绘画等,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或许能成为一代文学家、书画大家也说不准。
不过,他们两位既然都是亡国之君,那为什么李煜相比宋徽宗名气还要好一些呢?人们对李煜比较宽容,为何对宋徽宗那么不可原谅?
悠悠历史长河中,当过帝王的成千上百,还真没哪个像宋徽宗和李后主这般相像的!
都是亡国之君,又同样地纵情声色,还都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甚至民间都暗戳戳地怀疑宋徽宗就是李后主为了报仇的转世……
但问题来了,两人如此相似,为何世人对他俩的观感和评价差距那么大呢?
其实,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不会让李煜来背南唐亡国的锅。
不信你看他亡国的背景是啥?
众所周知,南唐政权存在了39年,总共就3位皇帝。
不,准确地来说,是一帝二主。
李煜的老爸,也就是南唐第二个统治者李璟在位时,在956年跟后周打架赔光了棺材本,连皇帝的封号都给打没了,改称国主,割地称臣,之后的日子基本就是能续一天是一天。
李煜那个割地称臣,把皇帝封号打没了的爹——李璟
尤其是在赵匡胤陈桥兵变,完整地夺取了大周政权后。
算形势,天下分裂已久,统一是众望所归;拼实力,李煜他爹在南唐国力强盛时都干不过后周。
李煜继位,用南唐以抗天下,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就跟斗地主一样,你手握一把顺子,对方就剩王炸,一张张拆着打你也不是对手,这能说明牌技差吗?
更何况,李煜在961年上位,面对实力吊打自己的中原政权还能把南唐社稷续到975年已经很不容易了。
后来,他在面对如日中天的宋朝也没有负隅顽抗,使江南免遭涂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跟朱由检是同一个境遇的人。
无论是南唐还是明朝,交到他们手里时已经续不动了。
区别在于李煜选择放弃治疗,而朱由检自信还能抢救一下。
最终朱由检垂死挣扎以身殉国,算是个悲剧英雄;李煜无所作为,算不上英雄,但也绝对谈不上讨厌。
反观宋徽宗就不一样了,他的老爸宋神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建树,虽说在军事对西夏有所失败,但仍不失为一个好皇帝。
他拿着一把好牌,稍微长点心也不会输到亡国这么惨!
但偏偏这个人real任性,因为喜欢绘画、书法,搞收藏,谁能投其所好,就授予高官。
在他的纵容下,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人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天下大乱,国内民不聊生,激起农民起义。
《水浒传》中,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打出替天行道的口号,打的就是宋徽宗的脸。
而在外交上,他只管书画不问国政倒好,一问就出事。
先是听信蔡京谗言,和金国联手攻击弱辽,成功后,把原本给辽的岁贡上交给金,而宋则可拿回失陷多年的燕云十六州。
这摆明了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朝廷中有识之士都强烈反对,连隔壁的高丽王都看明白了,派人捎来话说:“辽为兄弟之国,存之可以安边;金为虎狼之国,不可交也!”
结果宋徽宗不听啊,辽国一亡,金国就把矛头对准了宋朝,他还要上贡给对方买兵器呢。
受辱程度:内战和被外族所擒,这观感能一样吗?
即使同为亡国之君,李煜和宋徽宗的受辱程度、波及范围及后世影响也都是完全不同的。
李煜作为一个地方政权亡了国,因为主动投降,倒霉的也就只有他一家。
自身被软禁,妻子小周后被侮辱,但南唐的普通百姓该怎么日子还是怎么过日子。
宋徽宗,却是拿整个天下来开玩笑。
他掌握的可是大一统的宋朝,地位比李煜高了不知几个level,天子亡国和国主亡国,这概念能一样吗?
汴京城破,堂堂一国之君,为异族所掳,金兵还俘虏了众多嫔妃、亲王、公主……朝廷的各种礼器、古董文物、宫人、内侍、倡优、工匠等也难逃噩运,被驱掳的百姓不下10万人。
在古人的价值观里,华夏夷狄之分,有如天堑。
刘邦和项羽争霸时屡战屡败,他不觉得耻辱,华夏争鼎,不过胜负而已。
可白登之围,却被视为整个汉室的耻辱。
通过几代君王的共同努力,到汉武帝时痛击匈奴,才一雪前耻。
而宋徽宗竟然沦为异族的阶下囚!
到了南宋,岳飞还气愤地拍遍栏杆,高呼:“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满江红·怒发冲冠》)。
”这个耻辱估计没人能忘得掉,即使过了几百上千年,人们提起宋徽宗,还会觉得羞耻!
更令人不齿的是,他平时纵情声色,国破后还临时甩锅!
宋徽宗和李煜都是出了名的骄奢、爱美人,但李煜在位期间,后宫嫔妃虽多,对他两位皇后却用情极深。
大周后生病时,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
及其去世,李煜续娶小周后。
南唐亡国后,李煜与小周后一同被俘入北宋汴京,携手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
李煜被牵机药毒死,小周后为之殉情同年而亡。
而宋徽宗就比较夸张了,后宫嫔妃不仅非常多,更是把京城的名妓玩了个遍。
原来当亲王时,他就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
当了皇帝后也死性难改,经常微服出宫寻找刺激,为了见名妓李师师,甚至不惜花重金挖地道与之私会。
到头来,因为他的荒淫无道,他的皇后、妃嫔全被金兵侮辱,连公主们也没有幸免于难。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最后的骚操作,面对金军在宋朝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竟然将锅甩给儿子,自己跑路。
可怜的宋钦宗赵桓真是人在东宫坐,锅从天上来!
最后,我们再来论一论他俩的艺术成就。
李煜工书善画,创造了世称“金错刀”“撮襟书”等书画技法;精通音律,创作乐曲《念家山》及《振金铃曲》,重订已经失传的《霓裳羽衣曲》。
但他在词方面的成就最大,被称为“千古词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评价其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
凭一己之力,将宋以前为小道的词地位拔高,这是何等高的评价?从古至今,但凡提到词,就绝对绕不开李煜。
可以说,没有在词上的成就,李煜很可能就像当时后蜀的国君一样,被历史遗忘了。
更何况他评价很高、流传最广的词,几乎都作于国亡之后,哀思之痛更让人同情。
宋徽宗也不赖,在诗画、书法等领域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成就。
他的花鸟画“妙体众形,兼备六法”,堪称佳作;独创的“瘦金体”,开创了一个书法流派,让他的名字和瘦金体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但他的这些艺术成就,纵览整个宋朝,并没有拔尖到NO.1的地步,更何况这些几乎都是在他在位期间所作,正是因为过度好这一口,才昏庸误国。
所以人们看到这些,只会想到这个皇帝当时有多么昏庸无能,才会使整个民族遭受奇耻大辱。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瘦金体都被看作是亡国笔法,受尽唾弃。
说到底,无论是谁,作为亡国之君都要背负一定的历史责任。
有无力回天的悲情色彩、哀伤缠绵的爱情故事、神秀天纵的作词天赋,李煜尚且要遭受不断的批判,又何况是凭实力作死的宋徽宗呢?
靖康之耻中受害最多最严重的为什么是女人?
在北宋晚期,、等人专权,政治十分腐败。
但是在辽国,也几乎出现了同样的状况。
因此金国方面渡海来到北宋,和北宋签订了“”,约定了从南北两线夹击辽国的军事协议。
北宋方面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辽国,因此出兵燕京。
不料在燕京城下,被刚刚从和金国作战前线撤退下来的辽国军队击败。
最后金国从居庸关出兵,一举攻占了燕京。
根据海上之盟的约定,在击败辽国后,将归北宋所有。
但是在灭辽的战争中,北宋方面实在乏善可陈,因此金国拒绝把燕云十六州归还。
此时在金国人的眼中,北宋的羸弱和腐败,已经暴露无遗。
最终金国和北宋经过协商,金国归还燕云十六州,但是北宋方面需要将原先赐给辽国的岁币转赐给金国。
1123年7月,一位名叫张觉的原辽国将领,在投降金国后,又带着金平州来投奔北宋,被北宋接纳。
金国得知此事后,就遣使对北宋进行责问,为何私纳金国叛将。
迫于压力,北宋不得不处斩了张觉,但金国对此依然不肯罢休。
恰好此时,原先一直主张亲宋的完颜阿古打去世,他的弟弟完颜晟继位,是为金太宗。
金太宗是一位军事野心家,他一直主张吞并北宋,因此他以张觉事件为借口,兵分两路,开始了对北宋的战争,并在靖康二年攻克了北宋的首都开封。
因此,靖康之耻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政策性失误和军事性失误,而张觉事件成为了金国入侵北宋的借口,也成为了靖康之耻的导火索。
靖康之耻是哪一年 靖康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耻大辱,北宋不计其数的皇室成员和平民女子,被金国掳掠至北方,甚至连北宋的太上皇和也被金军俘虏。
两位皇帝最终都不能返回,客死他乡。
这场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是哪一年呢? 准确地来说,靖康之耻爆发于公元1126年底,从金国军队攻克开封起,中间见过多次谈判,直到1127年4月金国军队从开封撤军为止,前后长达近半年的时间。
早在公元1126年初,金国已经对物产丰富的中原,在经过了宋军和辽国之间的战争后,宋军的弊端已经都被金国看在眼里。
因此,金国便找了一个借口,向北宋宣战。
金国第一次进攻开封的战争并不顺利,他们兵分两路,其中有一路被阻挡在山西太原一带,并没能参加合围开封的作战。
而另一支军队由于孤军深入,也在开封城下被宋军击退。
经过短时间的整顿后,金国再次向北宋发动进攻,到1126年12月中旬,金国两路大军已经对北宋的首都开封形成了合围之势。
怯弱的北宋政府为了避免亡国之灾,答应了金国方面提出的天价战争赔款。
为了支付大笔赔款,北宋政府在开封城里掘地三尺,同时用开封城里的女子用作抵偿。
但是狼子野心的金国人并没有因此满足,他们掳掠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和大量皇室女子后,才撤兵北返,这些被金国掳掠的女子,在金国受尽屈辱,同时身为北宋皇族的帝姬、嫔妃都没能幸免。
靖康之耻的女人下场 在靖康之耻中,无数北宋宫廷女人和平面女子被迫迁往金国,遭到了非人的蹂躏,帝姬贵妃的遭遇,甚至还不如娼妓,是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女俘。
靖康之耻的女人下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是在途中病死,这部分占全部女俘的半数以上。
剩下的,经过,终于到达金国,但等待她们的,却是为奴为娼的生活。
靖康二年四月,金国大军攻克了北宋首都汴梁,的女被拿来当作战争的赔款。
这段历史,成为了军民最不愿被提及往事,也成为了他们拼死抵抗金军南下的动力。
为了减少负面影响,因此南宋时期对这段历史都讳莫如深,但是从民间的一些史书中,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由于无法偿清金国的战争赔款,北宋朝廷采取用女人抵押的政策。
首先被遣送到金军大营的,是蔡京等人的家眷。
由于宋徽宗的女儿福金帝姬已经嫁入蔡家,因此她也在遣送之列。
刚刚进了金营的时候,福金帝姬害怕得要死,但这并不能拯救她的命运,还是被金国的皇子斡离不玷污了,成为了靖康之耻中第一个被蹂躏的宋朝公主。
其中,在汴梁城中搜寻来的女子,依然无法满足金国人的要求,因此从北宋皇室的女性成员中挑选,最终选定了嫔妃83人,王妃24人,帝姬(公主)22人,另有皇室近亲女子成员不计其数。
这些人被送入金军营中的那一刻开始,就被金国人逼迫着更换舞衣,为金国将领作乐所用。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不愿被金国人侮辱,当即被斩杀。
他们,以此来告诫其他北宋女性皇族。
其中宋钦宗的朱皇后不甘为金人所辱,选择了自杀。
靖康之耻的女人下场还远不至此,在迁往北方的途中,她们依然受到了非人的对待,很多人伤痛加身,死在途中。
但是在途中死去的女人,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她们不用活着到达金国,被送入洗衣院,成为娼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帝王为什么并不常穿“龙袍”?
也成为了今日影视剧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网络配图 在很多清朝戏剧中,叙述的故事影射曲解了历史的史实,而使观众误解了真相。
很多人都认为的龙袍必定会有龙,既然是黄袍加身,那也必定就是明黄色的,除了睡觉之外,什么时候都要穿着龙袍,以示自己的天命之身。
其实,皇帝并不是什么时候都穿着一身明黄色的龙袍,龙袍也并不是什么场合都适合穿的。
在清宫内,每逢有喜庆节日的时候,皇帝便要身穿龙袍,参加这些宴会场合。
而当皇帝视察灾情,体察民生疾苦或者出巡打猎的时候,按照服制,要穿行服。
在皇帝所参加的一些隆重场合,比如祭祀典礼、大婚典礼、万寿圣节、殿廷朝会、重大军礼、接见国外来宾使节、召见少数民族首领等的时候,皇帝虽然所穿的袍子上也有龙,但并不是龙袍,而是朝袍,或者说穿的是朝服。
网络配图 朝服是皇帝所穿的主要礼服。
那它和龙袍有什么区别呢?龙袍和朝服的区别在于龙袍没有披领而朝袍有披领,披领就像是披肩一样的大领子;龙袍为衣裳相连的四开裙袍,而朝服则是上衣和下裳并不相连的裙式袍子。
在皇帝衣服的设计上,清朝的统治者融合了,满汉两族的特点。
帝王所穿的是传统的长袍宽袖的礼服,而的皇帝朝服保留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披领和马蹄袖,而上衣下裳也是我国服饰的普遍特点。
根据《大清会典》所记载,皇帝所穿的朝服,根据所参加的场合不同,朝服的颜色也是不一样。
朝服分为了明黄、蓝、红、月白的四种颜色。
皇帝会根据自己的活动安排和时间来选择不同样式和颜色的朝服,比如皇帝在朝会的时候就会身穿明黄色的朝服;在天坛祭天祈雨要身穿蓝色的朝服;在日坛朝日的时候要身穿红色的朝服;在乐坛夕月的时候又要身穿白色的朝服。
网络配图 如此可见,我们普通百姓的各种衣服穿戴,到了皇室那里就有了更加严格的制度和政治意义,就连身为的皇帝本人也要严格执行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