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防炮台有多厉害?有些什么优势?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从古至今,要塞一直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因为要塞若是在关键的战略位置上的花可以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绝对是进攻者的噩梦。

对于那些拥有着非常多海岸线的国家来说,敌人往往就是从海上出现的。

所以火炮诞生后,各国都积极用装备巨炮的海岸炮台对付敌舰。

岸防炮台有多厉害?有些什么优势?

1381年,卡斯蒂利亚(西班牙前身)军队入侵葡萄牙。

葡军借助岸防火炮击退其海军舰队,保住了里斯本,成为岸防炮作战的最早记录。

此后数百年火炮技术不断发展,岸防炮口径越来越大,射程越来越远,防御也越来越强,成为一道独特的战场风景。

别看坚甲巨炮的战舰在海上横行无忌,一见到岸防炮就要气短三分。

无它,只因一门岸防炮能顶三门同口径的舰炮,哪怕爷爷辈的老炮也能揍得战舰满地找牙。

综其原因:

一是海岸炮占据了地利优势。

背靠大地母亲,炮台可以修的极为坚固,不受任何吨位限制,可以浇筑十几米厚的高标号混凝土装甲,中间再夹上几十厘米厚的钢板。

任何炮弹也休想攻破它,就算一般的原子弹也无能为力。

二是岸防炮射击稳定性极好,不像舰炮那样在左摇右晃中开火,精确性高得多。

三是岸防炮选位好,占据战场上最佳视野和角度,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全局,也可以借助反斜面让敌人攻击不到。

还可以提前标定区域,算好诸元,开火时又快又准。

岸防炮台有多厉害?有些什么优势?

因此再厉害的战舰遇到岸防炮也是能躲就躲,尽量不去招惹。

若有胆大妄为者,也基本没什么好下场。

1940年4月9日,德国以保护为名入侵挪威。

浩浩荡荡的舰队在“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带领下大摇大摆的闯进奥斯陆峡湾。

舰队司令甚至让所有战舰主炮排成一条直线,以示对挪威岸防工事的轻蔑。

然而他错了,凌晨4点左右挪威奥斯卡斯堡要塞2门280毫米岸防炮突然开火。

第1枚炮弹就击中“布吕歇尔”号船尾,舰上迅速燃起大火;第2枚炮弹又击中炮塔底座,打坏了主炮。

颇为讽刺的是,这2门岸防炮还是很久以前从德国进口的爷爷辈的克虏伯火炮,如今对付德国新锐战舰依然好使。

不一会儿“布吕歇尔”号又挨了2枚奥匈帝国出品的古董级“白头”鱼雷,怀着万般委屈的心情翻在水里。

水面上飘着两个大字——活该!

二战期间,岸防炮达到历史巅峰,口径飙升到356毫米、381毫米乃至406毫米以上。

很多岸防炮都是由舰炮转型而来,比如德国SK C/34型406毫米岸炮,就是由未完工的H级战列舰舰炮转化的。

其中3门巨炮安装在法国加莱的“林德曼”炮台里,对着英国多佛港开炮威慑,兼打击从英吉利海峡通过的盟军舰队。

它一共发射了2450发炮弹,成为二战期间威力最大的海岸炮之一。

也是 V1、V2导弹服役前,德国除飞机外唯一能直接攻击英国本土的武器。

岸防炮台有多厉害?有些什么优势?

美国M1919型 406毫米岸防炮也同样由舰炮演变而来,原是“列克星敦”级战列舰的如意兵器,可惜被取消了。

整个大西洋沿岸林林总总矗立着许多炮台,盟军诺曼底登陆时,奥马哈海滩霍克角上6门155毫米岸炮就吓得盟军舰艇不敢靠近,只敢在远处袭扰。

直到200多名“游骑兵”队员冒死登上霍克角,才发现火炮是电线杆伪装的!这也算现代版“空城计”吧。

无独有偶,茫茫太平洋上也有一座无敌的“德拉姆”要塞。

它就像一艘永不沉没的“水泥战舰”,扼守在菲律宾马尼拉湾入口,成为日军躲不开、打不赢、也惹不起的噩梦。

1898年4月美西战争爆发,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古巴、菲律宾殖民地大打出手。

数月后,西班牙老旧舰队在美国新锐舰艇面前败下阵来,不得不签订和约,将菲律宾以2000万美元卖给美国。

“喜提”殖民地的美国欣喜若狂,将其视若珍宝。

防御委员会建议将主要港口加固,在马尼拉和苏比克湾修建一系列由炮台和水雷构成的防御体系。

马尼拉湾入口处有4个位置绝佳的岛屿,分别是科雷吉多尔、卡巴罗、卡拉堡和埃尔弗雷莱。

从1909开始,美国陆续在各岛上修建工事,建成米尔斯堡、休斯堡、弗兰克堡和德拉姆堡要塞。

岸防炮台有多厉害?有些什么优势?

科雷吉多尔岛面积最大,装备了大小火炮30多门;卡巴罗、卡拉堡岛装备了152-356毫米口径不等的岸防炮,都是传统方式加固。

只有最小的埃尔弗雷莱岛特殊,它是一个怪石嶙峋的岩石岛,空间很小,如何建设炮台让工程师困惑了好久。

此时一名陆军工程兵中尉约翰•金曼提出了一个大胆设计:将埃尔弗雷莱岛上层削平,然后用混凝土浇筑成坚固要塞。

要塞顶部安装炮塔和桅杆,桅杆上装各种观瞄设备,就能控制马尼拉湾两岸。

计划很快被批准,经过5年艰苦施工,埃尔弗赖莱岛要塞完工,取名德拉姆堡(Fort Drum)。

完工后的要塞长110多米、宽44米、距水平面12米。

要塞顶部有2座背负式双联装356毫米炮塔,前炮塔正面射界230°,后炮塔正面射界360°,都是15°仰角,足以干掉周边20千米内的任何战舰。

两侧岩壁上是4座152毫米单管炮廓炮,是当时美国巡洋舰的标准主炮。

还有3座76毫米防空炮,用于打击飞机。

要塞上矗立着26米高的鸟笼桅杆,上面有1具4.6米合像式测距仪,3具1.52米直径探照灯和一些测距仪器。

岸防炮台有多厉害?有些什么优势?

堡垒两侧的混凝土厚度达7.6-11米,顶部平均厚6.1米,中间夹着几十厘米厚的钢板,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弹药库、设备室和240名官兵深藏在内部,各区域有纵向通道相连,非常安全。

整个要塞看上去就像一艘战列舰停泊在那里。

要塞建成后几十年都无所事事,岁月静好,炮口都要生锈了。

没想到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平静的炮台将注定不再平静。

日军登陆菲律宾后,迅速向巴丹半岛进发。

1941年12月29日,日本空军轰炸科雷吉多尔岛和附近岛屿,德拉姆堡开始第一次战斗。

日军飞机被科雷吉多岛尔上的防空炮揍得生疼,损失惨重。

1942年2月5日,日本鬼子用4门105毫米、2门150毫米大炮对着要塞猛轰,德拉姆堡被击中100多次,依然完好无损。

不甘心的日军又调来10门240毫米重炮,从附近的皮洛山上开火。

德拉姆堡副炮、高射炮和2个探照灯损坏,2座主炮完好无损。

3月22日后,10门240毫米重炮撤离。

各要塞压力有所减轻,但战斗仍在继续,每天平均有50多架轰炸机飞临。

4月9日,巴丹半岛失守,美军和菲律宾守军投降。

日军开始进攻科雷吉多尔岛及其姊妹岛屿,日军试图用滑翔轰炸摧毁德拉姆堡上的主炮。

轰炸持续了4天,只造成1座主炮台轻微错位。

岸防炮台有多厉害?有些什么优势?

到5月5日,美军已投降近一个月,科雷吉多尔和德拉姆堡上的抵抗仍在进行。

那天晚上,日军组织了2个营进攻科雷吉多尔岛,有2/3被消灭。

不过在长期轰炸和围攻下,各要塞已弹尽粮绝,指挥官乔纳森•温赖特中将别无选择,只能于5月6日投降。

投降前数分钟,德拉姆堡上的主炮仍在开火,捍卫了其永不沉没的“水泥战舰”之威名。

数月战斗中无人阵亡,只有5人受伤。

1944年10月,美军历经太平洋血战重返菲律宾,打败日本取得胜利。

美军一个个清除日军岛屿,德拉姆堡是最后一个。

此时攻守易位,正是报仇的好机会。

面对自己建造的坚固堡垒,美军早已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学会了如何应对——诸参谋不约而同的在手心写下一个“火”字。

他们派出一艘登陆舰、一艘登陆艇来到德拉姆堡。

狙击手控制出口,使日军不敢伸头;工兵破坏电力;然后登陆舰向一个通风口灌入3000加仑汽油和柴油混合物,又在另一个通风口放上炸药。

炸药起爆,一声巨响后沉寂了。

美军正纳闷时,第二声惊雷乍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直冲云霄……

岸防炮台有多厉害?有些什么优势?

大火燃烧了数天,后来美军登岛时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只发现了65具烧焦的尸体。

德拉姆堡又回到美军手中。

如今残酷战争已结束,戒备森严的堡垒也失去价值。

随着导弹、飞机兴起,曾备受重视的岸防炮也渐渐褪色。

不过现代化岸防炮仍在很多国家服役,它不如导弹射程远、也不如其精确,但价格低廉、火力密集,能有效补充20~50千米内的防御空间。

既能对舰射击,也能当自行火炮,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俄罗斯A222型130㎜轮式自行岸防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和风漫谈原创,禁止抄袭。

如今的德拉姆堡已解甲归田,成为马尼拉湾上一个著名旅游景点。

它无声的向人们倾诉战争的残酷,也祝福世界永远和平!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有多少?唐太宗李世民之后的帝王是哪位?

看过版本的《》,感觉,小时候过得还有点苦,但是,说起我们位第三位,他的成长历程真是让其他皇子们羡慕不已啊!因为李治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皇帝本人亲自抚养长大的皇子。

天天见面,感情肯定很深,得到皇位的可能性就越大。

李治的出身实在太好,父亲是“贞观之治”的英雄李世民,母亲是“贤哉长孙,母仪何伟”的文德皇后,而且,他一降世,李世民就非常高兴,于是下令在这一天出生的所有孩大大有赏,还在宫里举办宴会,邀请了五品以上的大臣。

在贞观五年的时候,李治就被册封为晋王,随后又授予了并州都督一职,据《·地理志》记载,并州即太原府,而且太原贵为北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可谓是地位全面超然,它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更是李唐的龙兴之地!而李世民将这块肥肉赐给了李治,足以见得这位小儿子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是多大了! 从小就被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养着,李治本人也是十分争气,又聪明又善良,还孝顺,唐太宗心里更加舍不得自己这个儿子了。

在李治7岁时,母亲去世,按理说,没有母妃的皇子应该分配宫殿到宫外居住,但是,唐太宗真的太爱这个儿子了,再加上失去母亲,看起来又那么可怜,于是唐太宗坚持把李治兄妹留在了宫里,自己亲自照顾。

《唐会要》上这样记载道“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褚遂良曾说:“然晋王,陛下亲自抚养,至於成立,上圣深慈,偏所锺爱。

”大家都知道,皇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必须到自己受封的封地去,可是李治这位享有皇帝宠爱的皇子怎么能一样呢,贞观十六年,李治不仅没去封地,反而受到太宗的允许,直接参政!!! 要是换做其他皇子,估计太宗就不会这么放心了,皇子参政,向来会使皇帝内心戒备,对于此事,史书上特别用了“特深宠异”这四个字来形容唐太宗对李治的溺爱之情。

可见,太宗当时就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独宠小儿子。

这种做法让身为太子的李泰看不下去了,这么偏心的父亲,万一太子之位不保怎么办?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易储风波,褚遂良给太宗谏言道,您就是因为太偏心了,所以太子才会这么没有安全感,急着让你把皇位交给他,他以后还愿意杀了孩子将皇位传给弟弟。

您应该考虑让李治去封地了!可是太宗对于这个很有道理的建议的反应让人深思,《旧唐书》写到:“太宗涕泗交下曰:‘我不能。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册立李治为太子,李治的为人他最知道不过,李治特别善良,如果他将来成为皇帝,那么一定不会出现兄弟相残的情况。

作为一个父亲,他真是偏心到了极点,当然,更偏心的还在后面,当他立15岁的李治为太子后,他又开始操心了,小儿子太善良,万一守不住这个皇位怎么办,兄弟能力又那么强,大臣挟持他了怎么办,于是他又开始替李治未来登基之后扫清障碍。

这个父亲溺爱小儿子已经到了的地步了,分享一则书信,你看了就知道。

《两度帖》(唐太宗征高丽时写给李治的信)原文: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

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

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

耶耶,敕。

大意就是,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书信,却还不见你的。

爸爸我担心的要死呀。

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一样。

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

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

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

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

爸爸,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孙权是如何看待孙策 和演义中的分别有多大呢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岸防炮台有多厉害?有些什么优势?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