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大动乱到底有多可怕?人口减少了60%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7 点击数:
简介:因为英雄豪杰辈出的缘故,很多国人对末年的历史充满兴趣。

在他们眼中,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空前精彩的时期,在不吝赞美之余,长恨此生不能生活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以

【千问解读】

因为英雄豪杰辈出的缘故,很多国人对末年的历史充满兴趣。

在他们眼中,那是一个群星璀璨、空前精彩的时期,在不吝赞美之余,长恨此生不能生活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以此建不世之功。

其实,作为超级大乱世,东汉末年实在不值得推崇,原因无他,死亡率超高,场面太可怕。

东汉末年混战不已,人口数量锐减 东汉末年的大动乱到底有多可怕,可以从损失的人口总数中窥见一斑。

依据东汉中期的人口统计(6500万左右),初年的人口估算(2300万左右),那么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当时的中国损失了近60%、多达4200万的人口(所有数据均参考葛剑雄的《中国人口史》)!而造成人口锐减的原因,主要有战争、饥荒、瘟疫三种原因,在这里笔者逐一做个简述。

军阀混战是导致东汉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汉末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强者着跨州连郡,弱者宰割县邑,相互间征伐攻讨,使得海内混乱不堪。

而就在这无休止的混战背后,则是累累白骨、的惨重代价。

究竟有多少人死于战火,在历史上没有准确的数据,但依据前文所罗列的数据推测,至少在2000万以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死于屠城。

董卓专横残暴,喜欢屠城 作为战争中恐吓、削弱对手的一种手段,各地军阀都对屠城,尤以国贼董卓为甚。

董卓的凉州军团军纪最差,每每在攻克敌军城池后,便将城中财物劫掠一空,将残余的百姓悉数杀光。

其实,不仅董卓这类残忍的军阀喜欢屠城,就连一向宣扬“拯焚救溺”的,也干过这等为人不齿之事。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以替父报仇为由,起兵讨伐,并将刻骨仇恨发泄在徐州百姓身上,所到之处都以屠城作为报复,死于其手的百姓竟然多达数十万(“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见《·卷七十三》)。

虽然数据有严重夸大的嫌疑,但遇难者的数量绝不会低于数万。

曹操攻打陶谦时,曾大肆屠杀徐州百姓 纵观整个东汉末年,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导致天下人口数量锐减,以至于都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见曹操的《蒿里行》)的惨景,生活在这个时代,能保住性命都是件奢侈的事情。

除战争外,死于饥荒的人口也是难以计数。

由于各地军阀大规模征用青壮年为兵,再加上战争、天灾的影响,使得各地普遍出现农田大量抛荒、粮食歉收的现象,从而导致饥荒蔓延。

在当时的情况下,各地军阀普遍严重缺粮,以至于出现“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在江淮,取给蒲蠃”(见《·卷一》)的现象。

袁绍等军阀严重缺粮,不攻自破者极多 面对饥荒,士兵尚且不能填饱肚子,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

由于极度的缺粮,导致百姓们在饥饿感的驱使下,竟然开始以同类为食,导致“人相食”的现象屡见史端。

比如兴平元年(194年)六月旱灾、蝗灾过后,“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

”(见《后汉书·卷九》)。

这样的记载还有很多,不难想象当时的惨状。

战争、饥荒之后必然是瘟疫的大流行,而遇难者人数之多,同样无法统计。

在东汉末年短短30余年时间里,见诸于史册的全国性大瘟疫共有12次之多,而在瘟疫来袭之时,往往死者相枕,阖家灭绝者比比皆是。

作为时代的见证人,曾在《说疫气》一诗中,用极为沉痛的笔触写道“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曹植曾在《说疫气》一诗中描述瘟疫的惨景 在这一连串的瘟疫当中,尤以204-219年间的大瘟疫最为恐怖,直接把昔日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变为“人间地狱”,连贵为上层阶级的“”,竟然也有4人死于瘟疫。

东晋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曾描述过这场瘟疫的可怕性,称“自中原酷乱,至于建安,数十年间生民殆尽。

比至小康,皆百死之余耳”,由此可见瘟疫的极端可怕性。

综上,在无休止的战争、大规模的屠城、大饥荒、大瘟疫的连番打击下,等到三国初年,人口总数锐减60%以上,许多地方更是赤地千里、。

生活在这个时代,如果能平安过完一生,简直跟中“六合彩”一样幸运。

正所谓“宁为太平犬,莫为乱离人”,虽然从艺术角度来看汉末三国很精彩,但没有人真的想穿越到那个时代去生活,不是吗? 随机文章平安京简介朱元璋扮乞丐在路边要饭!回朝后直接怒斩5位一品大臣从月亮上看地球好恐怖,能够弄瞎你的双眼(地球亮闪闪)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盘点,最近160万公里每4年造访地球一次北极有过企鹅吗,专家认为北极没有企鹅(大海雀并不是企鹅)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末为什么撤销广东巡抚,而保留两广总督?

清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下指农历),已存在249年的广东巡抚正式撤销。

经过几复几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一月,由两广总督兼管广东巡抚事。

最早提出要废除广东巡抚的,是时任广东巡抚的郭嵩焘。

郭嵩焘的理由是: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同驻广州城,权力界限太混乱,影响办事效率。

全国共有四例总督与巡抚同驻一城,还有湖广总督与湖北巡抚同驻武昌(武汉)、闽浙总督与福州巡抚同驻福州,云贵总督与云南巡抚同驻昆明。

郭嵩焘认为督抚同驻一城,就如同两个县令共管一个县,岂有不乱之理?郭嵩焘上疏是在五年,也就是1866年,此时的他已当了四年的广东巡抚。

郭嵩焘为什么会要求撤销广东巡抚?因为他和时任两广总督的瑞麟严重不对付,龃龉不断。

瑞麟对郭嵩焘颐气指使,学贯中西的郭嵩焘自然不服。

朝廷让查明实情后,对瑞麟和郭嵩焘臭骂一顿。

郭嵩焘一怒之下,辞职回了长沙老家办学去了。

但接替郭嵩焘任巡抚的蒋益澧又和总督瑞麟斗来斗去,弄得广州城乌烟瘴气。

朝廷没办法,又把二人各打五十大板。

同城督抚斗气,这让朝廷更进一步认识到,督抚同城太麻烦。

但是,当时朝廷刚平定,两广形势还太稳定,暂时不具备撤销广东巡抚的条件。

又过了24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外交家薛福成再上折请撤广东巡抚折。

薛福成的理由和郭嵩焘差不多,认为同城不应该同时存在总督和巡抚。

二人虽然互相监视,可保朝廷直接控制,但互相争老大,弊端太多。

由于广东巡抚在级别上要低于两广总督,所以郭嵩焘和薛福成都认为应该省巡抚而留总督。

有清一代,上述四个总督与同城的巡抚关系向来比较麻烦。

同城督抚互相绊马腿的事多到数不过来,这确实成了朝廷重点考虑的大问题。

在变法后的1898年,下了懿旨,询问大臣:撤掉广东巡抚(同时还有湖北巡抚、云南巡抚),是否会对各省造成不利影响,你们赶紧商量。

礼亲王世铎等人则认为巡抚不可撤,说总督管军事,巡抚管民政,各不相干。

互有矛盾完全是督抚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并非督抚同城所致。

另外,粤、鄂、滇三省地形、人情复杂,总督管不过来,由巡抚管理比较合适。

慈禧采纳了世铎的意见,放弃了撤销三省巡抚的计划。

世铎为什么反对撤销三省巡抚?很简单,撤了这些人的官,他们怎么发财?反对变法的多是守旧派,他们自然不想丢掉铁饭碗。

而慈禧是守旧派的总头子,当然要站在守旧派官僚一边。

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廷已入膏肓,必须改变才有活路,慈禧也要做点表面文章。

慈禧同意了撤销云南巡抚和湖北巡抚,但广东巡抚暂时保留。

何之?因为广东“盗贼”遍地,而两广总督岑春煊在广西有事回不来。

所以,先留广东巡抚张人骏,暂代总督,在广东“剿匪”。

撤销广东巡抚,也有一层派系上的原因。

三点:一、有时两广总督是淮军系,而广东巡抚则是湘军系,两派明争暗斗。

二、有时两广总督是满臣,广东巡抚则是汉臣,双方又是台面上下一番乱斗。

三、清末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朝廷撤销几省巡抚,就是要试探自己的远程控制力还有多少。

一年后的六月,张人骏调到山西任巡抚,广东巡抚就空缺了下来。

撤销广东巡抚本就是定好的事情,只不过当时有情况,暂时保留而已。

张人骏离任广东巡抚,就没必要再任新巡抚了。

但从岑春煊的态度看,他似乎不是特别赞成撤销巡抚。

没有了巡抚,岑春煊就要军事(总督)、民政(巡抚)一肩挑了,连喘息的空都没有,太累了。

不但是岑制军累了,他所效忠的大清也累了。

几年后的1912年,累倒的大清成为历史。

随机文章传闻渔民捕获一条真龙,长3米全身雪白吓呆专家猛禽f22战斗机速度2410公里/小时,多次坠毁被叫停(疑设计缺陷)死亡天使萨麦尔,真正的撒旦曾统领百万天使(比路西法更早背叛)老子参透了宇宙真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诠释宇宙奥妙双头龟是怎么形成的,自然界基因突变成畸形/环境污染导致畸形增多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阎乐:秦国末年的关键人物及其生平谜团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末年的风云变幻尤为引人注目。

在这一时期,阎乐作为一位关键人物,因其在被逼自杀事件中的角色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然而,关于阎乐的具体生平和年龄,历史上却留下了诸多谜团。

阎乐的身份与背景 阎乐,作为秦朝末年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的女婿。

赵高,秦朝的权臣,其权势在秦二世胡亥在位期间达到了顶峰。

阎乐作为赵高的亲信,自然也在秦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据史料记载,阎乐曾奉命带兵进宫逼迫秦二世胡亥自杀,这一事件标志着秦朝统治的终结。

阎乐的年龄之谜 关于阎乐的具体年龄,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这使得我们在探讨其生平时面临了不小的困难。

不过,通过一些间接的线索,我们可以尝试对阎乐的年龄进行大致的推测。

首先,考虑到阎乐是赵高的女婿,我们可以从赵高的年龄入手进行推测。

据史书记载,赵高在秦二世胡亥被杀时约为53岁左右。

在古代社会,婚姻年龄普遍较早,特别是对于权贵家庭来说。

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测,阎乐在成为赵高女婿时,年龄应该在青壮年之间,即大约20岁至40岁之间。

然而,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推测范围。

由于缺乏具体的史料支持,我们无法确定阎乐的确切年龄。

此外,阎乐在历史上的活动时间也相对较短,主要集中在秦朝末年,这使得我们更难通过历史事件来推算其年龄。

阎乐的命运与影响 尽管阎乐的具体年龄不得而知,但他在秦朝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却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赵高的亲信和得力助手,阎乐直接参与了逼迫秦二世胡亥自杀的事件,这一事件对秦朝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秦二世的自杀,秦朝的统治迅速崩溃。

随后,和等起义军势力迅速崛起,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而阎乐作为这一历史转折点的关键人物之一,也因其行为而永远被载入了史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东汉末年的大动乱到底有多可怕?人口减少了60%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