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克图条约是在哪一年签订的是怎么回事?恰克图条约简介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7 点击数:
简介:恰克图条约是中俄两国于1727年(五年)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旨在规定中俄在蒙古北部边界(中段边界)及政治﹑经济﹑宗教等诸方面相互关系。

应清政府划分国界的建议,

【千问解读】

恰克图条约是中俄两国于1727年(五年)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旨在规定中俄在蒙古北部边界(中段边界)及政治﹑经济﹑宗教等诸方面相互关系。

应清政府划分国界的建议,俄国特命全权大使萨瓦‧务拉的思拉维赤于雍正四年十月初八至次年闰三月十四日在北京同清政府代表吏部尚书察毕那﹑理藩院尚书特古忒﹑兵部侍郎图理琛三人会谈,两国代表在恰克图草签有关两国政治﹑经济﹑宗教诸方面相互关系的《恰克图条约》。

条约使俄国得到了清朝领土(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国土割让给俄国)、贸易、宗教等项利益。

条约概述 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是雍正年间与俄国签订的划定边界和通商的两个条约。

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中俄中段边界待定。

俄国利用这个机会,不断蚕食中国领土。

清廷多次与俄国沙皇政府交涉,要求双方早日划定边界及解决与此有关的问题,沙皇政府。

清于雍正二年(1724)断然停止中俄贸易。

俄国庞大的商队在中俄贸易中赚取了丰厚利益,为保住这一财源,不得不于雍正二年派出谈判代表。

萨瓦·务拉的思拉维赤被任命为“特遣驻华全权大臣”,率领俄国使团赴中国谈判。

雍正四年冬俄国使团到达北京,清廷派吏部尚书查弼纳等人为代表,双方进行了6个月谈判,就原则问题达成了10项协议。

接着,两国使团前往边界上的布拉河畔,在中方退让的情况下,按俄方提出的划界方案达成协议。

雍正五年八月三十一日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

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中经恰克图附近的楚库河(赤奎河),西迄唐努乌梁海地区西北角的沙毕纳伊岭(即沙宾达巴哈)的边界走向,中间树立界碑,以南属于中国,以北属于俄国。

根据这个条约,又签订了《阿巴哈伊图界约》和《色楞额界约》,以详细勘分边界。

《布连斯奇条约》签订后,俄国的“边境居民对这一条约高兴得无法形容,因为他们看到这一条约不仅没有使他们的土地面积缩小,反而更加扩大了,有的地方扩大了几天行程的面积,有的则扩大了几个星期行程的面积,从而给俄国带来了不少好处。

”【 (俄)尼古拉.班蒂什-卡缅斯基 著《俄中两国外交文献汇编 1619-1792》第167页】 雍正六年六月二十五日,中俄两国全权使臣在恰克图正式签订了两国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总协议《恰克图条约》。

条约共11款,主要内容有四:①边界,其内容与《布连斯奇界约》相同;重申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关于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地区暂行存放的规定;②贸易,规定俄国商队每三年来北京一次,恰克图为边界贸易地点;③允许俄国在北京俄罗斯馆内建造东正教堂;④交换越境人犯。

上述条约,正式规定了中俄中段边界,在一定时期内限制了俄国的侵略。

中国方面主要成果是确定了两个边界,获得俄方送还逃人的许诺,切断了俄国对中国西北叛乱者的援助。

俄国则取得了在北京和恰克图的自由贸易权利(参见阿勒坦布拉格),并获得了原未完全控制的色楞格河下游地区。

规定了中、俄两国此萨彦岭为界,立鄂博为界碑,外蒙古(即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恰克图条约》签订后,中俄双方根据条约在边境着手开辟贸易点。

由于条约规定的另一地点库克多博-祖鲁海图市场地处偏僻,而且远离中俄通商历史形成的主要商路,因而贸易情况始终不佳,不久就被放弃。

于是“恰克图互市”就成为19世纪中叶前中俄贸易往来的惟一法定渠道。

条约文本原存于中华外交部,现典藏于中国台北外双溪的国立博物院。

随机文章帕金森定律的解释,无能领导任用能力低下的助手致组织臃肿什么梦预示姻缘到了,做梦梦见自己去相亲/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恐龙时代后是什么时代,哺乳动物时代的来临/人类祖先的开始南极为什么没有人类,平均海拔2350米/时常有风力12级暴风雪十三颗水晶头骨的神秘传说,传闻集齐13颗可避免地球偏离轴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明上河图》中的那道城门,是“汴京保卫战”中的哪道门

一个是太平盛世的巅峰之作;一个是的生死大战,没想到,它们竟然能联系到一起。

确实如此,如果在“之耻”前,没有张择端记录下北宋这繁华的一刻,也许我们永远也无法一睹汴京昔日的风采了。

兴盛和衰败,原来就在一瞬之间。

昨天我们说了汴河对于“汴京保卫战”的影响,今天,我们来看看汴京城的城门。

在《清明上河图》中,只出现了一道城门,就是在接近轴底的地方,整幅画的1/6处。

城门左侧,就是城区;城门右侧,就是城外,也就是郊区。

这样看:《清明上河图》大部分都是描写的汴京城外的景色。

在金兵打来以前,我们可以看到:汴京城的城门是比较松懈的,甚至连2个像样的站岗士兵都没有看到。

也许在他们心中,永远也不会想到汴京城有朝一日会成为战火纷飞之地。

看过大型历史战争剧的朋友,心中的城墙估计是这样的: 而《清明上河图》中的城门是这样的: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座城门的时候,心里也感觉有很大的落差。

这种门和城墙,怎么经得起砲石的轰打呢? 但通过专家分析,的城墙就是这个样子的,如果你看到的《清明上河图》上的城墙是很现代的,反而证明你看到的画是假的。

看着这样一道门,笔侠心中不由好奇:这到底是汴京城的哪一道门呢?金军是从这道门攻进去的吗? 要解开这个谜团,就得结合汴京城的平面图,和“汴京保卫战”的进程来看。

第一次“汴京保卫战”,完颜宗望没怎么打,围了一段时间城就撤了,所以很难找到蛛丝马迹。

而第二次“汴京保卫战”就详细多了,完颜宗翰(粘罕)和完颜宗望(斡离不)围着汴京城狂攻了1个多月,其中争夺最为激烈的就是城东的善利门、通津门和城南的宣化门,我们结合平面图来看看这几座城门。

大家注意看图:善利门和通津门实际上是两道水门,只有宣化门是一座陆门。

而《清明上河图》里面是一座陆门,那就只有可能是宣化门。

再来看宣化门的位置。

宣化门在城南,而汴河在城东,汴河进城只有2道门,就是通津门和上善水门。

这样看来,上善水门的位置和《清明上河图》里面的那道门更接近。

而且,汴京的粮仓大多集中在通津门和上善水门内,所以,金兵才会疯狂地攻打这2道门。

但问题是:这2道门都不是陆门。

由于实在无法在汴京城找到一个和《清明上河图》描述完全相同的场景,所以,笔侠只有大胆地猜测:张择端有可能把几个不同的片段融合到一起去了。

也就是说:城门是城门、虹桥是虹桥、汴河是汴河,它们可能来自不同的取景,只不过被张择端创作到一幅画里面去了。

实际上,金兵猛扑了通津门好几次,都没有得逞,被北宋“四大将门”之一的姚友仲击退了回去。

后来,他们又猛攻宣化门,姚友仲几乎与城门共存亡。

关键时刻,兵部尚书孙傅竟然相信妖道郭京的“六甲神兵”,将原有守军撤下来,才最终导致城门失守。

随机文章乌兹别克斯坦地狱之门,1000度的地狱门户燃烧54年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把苏联骗了十几年(致其解体灭亡)军方唯一承认的外星人事件,比利时不明飞行物事件/13万人目击揭秘蜥蜴是恐龙的后代吗,蜥蜴是恐龙的食物/长得像并无亲属关系进击的巨人世界的真相,大地恶魔赐予的巨人之力/巨人分裂成两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城条约是何时签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又称《关于明治十七年京城暴徒事变的日韩善后约定》(明治十七年京城暴徒事变ニ关スル日韩善后约定),是1885年1月9日日本与朝鲜在朝鲜首都汉城(今首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这个条约是为了处理""的善后事宜而缔结的。

日本原本介入甲申政变,但被驻扎朝鲜的清军打败。

事后日本反而借口"使馆被焚"、"侨民被害"而要求朝鲜方面谢罪、惩凶、赔款,遂以外务卿井上馨为大使来朝鲜,强迫朝鲜签订《汉城条约》。

该条约不仅使日本挽回了在甲申政变中的损失,更将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朝鲜,同时也为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做了铺垫。

背景 1876年,日本以武力轰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自此以后,日本便与朝鲜的在朝鲜半岛展开争夺,这种竞争在1882年朝鲜""以后更加激烈。

当时清朝和日本在朝鲜都有驻军,但清朝的势力明显占据优势。

清朝的驻军数量为3个营约1500人(1884年5月前为6营3000人),而日本的驻军只有1个中队约200人(1883年7月之前为2个中队的兵力),而且由于历史原因,朝鲜官民大多亲近中国而反感日本,朝中"事大党"占绝大多数。

日本自然不甘心,于是以"文明开化"为诱饵,在朝鲜大力扶植亲日势力,"开化党"就是朝鲜亲日势力的代表。

开化党以金玉均、洪英植、朴泳孝等年轻士族为主,对日本非常崇拜羡慕,而他们对内打算进行式的改革,对外依靠日本夺取政权。

日本政府起初对开化党大力培植资助,但后来又有所顾虑,对开化党的援助渐露难色。

正巧此时驻朝清军由于的吃紧而从朝鲜调走一半,开化党遂准备借助日本力量发动武装政变,清洗事大党大臣,夺取政权,他们找到当时的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求助。

竹添进一郎爽快答应,日本政府却并不赞成协助开化党发动政变。

然而,在日本政府的指令到达朝鲜前,开化党已经于1884年12月4日发动了"甲申政变",杀死6名亲清大臣和1名宦官,同时他们还给日本公使馆送去据称是朝鲜国王(朝鲜高宗)亲笔所写的求助谕旨,上面只有铅笔写的四个字"日使来卫"(一说"日本公使来护朕")。

竹添进一郎接到国王谕旨以后带了200名日军前来协助开化党夺权。

12月6日,朝鲜事大党请来袁世凯、吴兆有率领的1500名驻朝清军进宫讨伐开化党。

开化党和日军被清军打败,甲申政变被镇压下去。

甲申政变期间,朝鲜百姓普遍认为开化党勾结日本挟持国王,窃取国柄,因此对开化党和日本人恨之入骨,排日风潮又起。

数万汉城市民及部分中国侨民、士兵攻击日本商店和民居,300多名日本侨民如潮水般涌入公使馆中避难。

12月6日夜晚,开化党人金玉均、朴泳孝、徐载弼、徐光范也跟随竹添进一郎和日军败退公使馆中。

竹添打算带着日本侨民与开化党人撤退,临行前烧毁公使馆机密文件,却不料失火将整个公使馆烧毁。

金玉均等开化党人仓皇逃走,在仁川搭上日本邮轮"千岁丸"号,才得以逃回日本。

有40名日本官兵和商民死于甲申政变及其后的排日风潮中,死者中地位最高的是公使馆武官矶林真三大尉,他是在"游历"朝鲜内地后返回汉城途中受排日风潮波及而被朝鲜群众打死于汉城南郊,此外有90多名朝鲜百姓在甲申政变后的排日风潮中被日本人所杀。

竹添进一郎并未在政变后立刻返回日本,而是躲在仁川日本租界的领事馆里。

竹添在向日本政府报告政变情况后,一面处理抚恤死伤者等事宜,一面应付朝鲜外务督办(督辨交涉通商事务)赵秉镐的抗议,与之以照会形式往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12月13日,日本政府接到了竹添进一郎的报告,先派参事院议官井上毅赴朝鲜调查情况,然后对国内宣传中国和朝鲜无故损害日本的权益和尊严,将政变的责任全部推到中国和朝鲜身上。

于是日本朝野为之愤怒,一些右翼团体组织许多日本学生在东京上野公园举行"清国膺惩大会",并且游行示威抗议中国的"暴行",骂中国人为"豚尾"、朝鲜人为"韩奴"。

一些日本人甚至组织义勇军,要求日本和法国联合进攻中国。

除了《朝野新闻》外,大部分日本舆论都主张强硬政策,其中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上撰文表示若无法和平解决,日本必须"断然诉诸武力、迅速结局",并判断在以中国为假想敌的这次战争将会以日本获胜、"永远被尊为东方的盟主"结束。

不过,日本政府并没有被民间的亢奋情绪所左右,最终采取了和平解决的方针。

除了自知理亏外,最重要的因素是当时日本尚不具备与清朝决战的实力,也没有财力去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再加上当时中法战争正在进行中,若中日开战则可能导致渔翁得利,使日本极为重视的台湾落入法国手中。

当时,日本政府中主导朝鲜事务的是外务卿井上馨和宫内卿,他们都出身长州藩,竹添惹出这么大一个事端,也会给萨摩藩出身的政敌们以把柄,因此他们急于掩盖真相、力求从速解决。

12月16日,井上馨从家乡山口回到东京。

12月19日,日本政府决定任命井上馨为特派全权大使,赴朝鲜处理甲申政变的善后事宜,21日授予委任状。

日本政府预计朝鲜必然会追究日本在政变中的责任,若纠缠于这一问题只能越洗越黑,所以要求井上馨极力避免讨论责任问题,只强调政变后朝鲜人对日本人的攻击、日本使馆被焚、日本官民被杀的事实,以逼迫朝鲜政府谢罪、惩凶、赔款,从而确保之后日本能顺利与清政府谈判。

随机文章小行星撞击地球2018年若发生,威力堪比1000颗原子弹美国民兵3式洲际导弹能打多远,14800公里可实施全球打击亚马逊旗下蓝色起源发射火箭回收成功,私人公司推动太空旅游死亡体验馆有什么感觉,体验死去活来的感觉(并非真正死亡)揭秘属什么的人不能养龟,兔、龙、狗与乌龟从图不能养(招来厄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恰克图条约是在哪一年签订的是怎么回事?恰克图条约简介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