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人们一般吃什么?解析三国时期的饮食文化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6 点击数:
简介:最近,电视剧《虎啸龙吟》的热播,又将人们的视线引回那个英雄辈出、铁马金戈的时代。

慷慨激昂之余不免想到,大英雄也有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历载与发现

【千问解读】

最近,电视剧《虎啸龙吟》的热播,又将人们的视线引回那个英雄辈出、铁马金戈的时代。

慷慨激昂之余不免想到,大英雄也有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历载与发现,来看看三国时期的饮食。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三国时期的有关饮食文献与考古发现都不是特别充足,我们需要参考不少的资料。

好在,从汉代到三国,饮食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

先来看主食,两汉三国时期,主食中最常见的就是小米和大米,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粟与稻。

常见的使用方法为蒸煮。

一般来说,北方以小米为主粮,南方则多食水稻。

稻田 主粮的种植因地制宜,《三国志》记载,时大旱,蝗虫起,()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种稻,民赖其利。

说的是曹魏的大将夏侯惇,在灾荒之年亲自带领将士们兴修水利、种植水稻,同时养兵养民的事儿。

看来这位夏侯将军,可不是简单的一介武夫而已。

除此之外,小麦、大豆也都是重要的粮食组成部分。

不过,当时小麦的食用,并不是像今天这样做成细长、柔软的面条。

史书记载,汉代人直接把麦制成麦饼,叫做糗qiǔ,这是一种干粮,出远门或者行军打仗时,可以很方便地携带。

再或者,把小麦磨成粉,然后做成汤饼,类似于今天的片儿汤。

古人很看重粮食,在汉代墓葬中,经常发现用陶做的粮仓模型,有的上面还写着里面储存粮食的名称,比如上图中能看到的大麦与大豆。

在央视《》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士兵食用玉米的场景,这就一处典型的穿帮了,因为我们知道,玉米原产美洲,明末方才传入。

接下来我们看肉。

两汉三国时期,日常生活能吃到的肉,以鸡、鸭、狗、猪、羊为主,江南地区还有鱼、鳖、虾等水产。

在汉墓当中,也经常出现陶质的动物模型,是现实当中的写照。

普通人家,杀猪宰羊不易,日常生活中,吃鸡应该是最容易的。

而且不光活人吃,给死人上坟也往往会贡献一只鸡。

比如,曾经跟桥玄约定:路有经由, 不以过相沃酹, 车过三步, 腹痛勿怪。

意思就是,咱们说好了啊,我死之后,你如果经从我的坟墓前经过,如果不拿一斗酒跟一只鸡来祭奠我,车马过去三步以后,你肚子疼不要怨我。

还挺幽默的是不是? 至于牛肉,能不能吃到呢?应该讲,大多数时候吃不到,因为三国时,牛耕已经非常普遍,牛是重要是生产工具,一头牛干的活儿顶好几个人,所以不能妄杀。

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

比如,在合肥之战时,为了对抗,专门招募了八百勇士,杀牛犒赏他们。

《三国志》记载: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椎牛也作锤牛,就是杀牛,当时杀牛以大锤或大斧击打牛头。

在汉代的画像石里,就有椎牛的场景。

顺便一提,三国时期吃饭,主要还是分餐制,每个人用一个餐盘,上面罗列着碗、盘。

不过当时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吃饭家伙——分格盘,或者叫多子盒。

在安徽马鞍山东吴墓里,就有这么一件漆器。

没错,就是擒的那个朱然。

最后,再说说喝的,除了水,三国时期最常见的饮料,就是酒了。

两汉三国之时,饮酒之风盛行,不管帝王将相,还是普通老百姓,都爱喝酒。

这方面不仅有大量的文献记载,也有很多考古证据。

2008年,考古工作者在襄樊发掘了一座三国时期的高等级墓葬,有研究者考证墓主人为著名的荆州刺史。

在这座墓葬中,发现了不少酒具。

两汉三国之时,还没有特别可靠的酿造白酒的技术,所以日常饮用的酒,度数并不高,就像今天的米酒。

不过,酿酒需要用到很多粮食,在三国时期,战乱不断,人都往往吃不饱,所以当政者也时不时搞个禁酒,就这么干过。

《三国志》记载了一个有意思的段子: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

吏於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

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 ”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

”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

刘备禁酒,看到别人家有酿酒的器具,就觉得这等同于私自酿酒,必须处罚。

简雍是个老好人,他看到一男一女在路上走,就故意跟刘备说:老大啊,我看这俩人要通奸!刘备一脸懵逼:老简啊,你咋知道啊?简雍说:他俩都有作案工具啊,这不跟那个酿酒的一样嘛?! 这话,大家听了服不服?刘备也服了,于是宽恕了酿酒嫌疑犯。

说了这么多,大家还是要注意一点,汉末三国,战乱不休,那是个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时代,普通人能保全性命已属不易。

的军队曾以桑葚为食,曹操军队中甚至有吃人肉干的。

随机文章美国总统提出的肥皂水效应,用赞扬的方式批评别人(效果更佳)武则天的最后归宿乾陵地宫,乾陵地宫为什么不发掘(盗墓贼连连碰壁)马尔代夫属于哪个国家,马尔代夫共和国/索尼娃贾尼岛网红岛人死后一般会给谁托梦,直系血亲和鬼魂亲近的人(真相是思念成梦)收集雷电的科学家有哪些,俄国院士利赫曼为收集雷电不幸惨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科学家王贞仪,死时只有30岁

“丈夫之志才子胸,谁言女儿不英雄!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 宣城媳妇、女科学家王贞仪(1768-1797),原籍安徽天长县,出身于官宦之家。

自幼跟从祖母读书,11岁随祖母、父亲赴吉林探望祖父,寄留北国5年。

16岁由吉林到南京,未几随家人奔陕西,经两湖达广东。

18岁回家,第二年再到南京,至此寓居下来。

25岁时嫁于宣城秀才詹枚,婚后夫妻感情融和。

然而当他们风华正茂之际,这位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科学家突患重病,死时只有30岁,世人无不为之动情而惋惜。

聪明好学、博学多才的王贞仪,对天文、数学、气象、地理、医学、文学等颇有研究,著作有50多卷。

她在病重期间,嘱丈夫詹枚把自己所写的文稿托付好友钱九英筹资刊印。

钱九英也是当时的才女,她不负所托,将王贞仪的大部分著作印制出来。

现存有《岁差日至辨疑》、《地圆论》、《日月五星随天左旋论一、二、三》、《月蚀解》及《德风亭初集》等。

王贞仪一生“于书无所不窥”,“于学无所不闻”,“夜坐观天星”,经过“无日夕焉、无寒暑焉、无寝食焉”地刻苦自学,她不但通晓我国古代的《》,而且能解读明末清初由西方传入国内的自然科学书籍,尤其爱读天文数学家梅文鼎的历算著作,是传承中唯一的女畴人。

我国古代将天文、历法和数学合称“历算”,而把从事历算的人称作“畴人”。

据《畴人传》记载,自古至清(代)共列畴人400人,其中清代占了近一半。

此时历算之所以复兴,除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清政府改历的需要,还有就是梅文鼎作为一代历算宗师,所起的“开山之祖”的作用。

梅文鼎与王贞仪相距半个多世纪,她虽未能得宗师的授业解惑,但在继承梅文鼎“学贯中西"的学术思想上,王贞仪以自己的历算成就表现得相当出色,因此学术界定她为女天文学家。

在《岁差日至辨疑》中,她阐述爱国古代发现“岁差"(即常说的回归年比恒星年每年约短少许)比西方早,但为什么发生“岁差”?古代历算家没有统一认识。

王贞仪在接受西方天体力学知识后,分析认为是春分点沿黄道向西缓慢移动而引起的。

正如她自己所说“中西固有所异,也有所合”,应当兼用并取。

王贞仪在自己的文集中陈述着:人出生之后是男是女,只是性别不同,不存在聪明与愚笨的差异,男人能做到的事,女子同样能做到。

女子不如男人,那是因为没有接受同等教育的后果。

男女“务学同一理”都有学有所成的可能。

她直面批评 “妇人女子不当以吟咏诵读为事”、“唯作食缝纫为务”的世俗偏见。

“尝以雄心胜丈夫”,“谁言女儿不英雄”,少年时代的王贞仪就学会骑马射箭,遇到技术之事,就亲自动手做实验。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德风亭集》 据说,宣城文人世家詹枚在南京求学时,就特别欣赏王贞仪的诗词,俩人有着共识,随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王贞仪常常痛斥搞封建迷信的人。

她认为“看风水”完全是骗人的鬼话。

她问道如果看地葬坟,得风水好的,使子孙得高官厚禄,那么这些风水先生死后的葬地如何,自己的子孙又过得怎样呢!她坚信个人努力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不信风水的好坏这神鬼的保佑。

她的这些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言论,直至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据宣城县志记载,末期这里连年水旱灾害,人民深受饥饿之苦,已在宣城生活三年多的王贞仪,对此深表同情。

时为观察史的陈三辰,不仅,却与夫人方觉如把大量金银用于寺庙,王贞仪对此大为愤慨。

方夫人写了一本颂佛的《心经》请她作序,俩人虽为好友,但她拒绝此事,并当面指责说,你们夫妇长期过着奢侈无度的生活,而今荒年在急,人困于饥饿,富厚财物,理应多支公赈,然贵夫妇却把从民间剥夺来的钱俩,用于修寺庙、奉香火、这怎能说是作《心经》行善事哩!真正做好事,是要资助那些嗷嗷待救的乡亲啊! 热心传播科学知识,是王贞仪一生活动中最具社会价值的一面。

她在《地圆说》中,提出6条理由证明地球是圆形。

就是说:①人们依罗盘指示向东行走,或泛舟大海,或舍舟登陆,只要坚持方向不变,必有一天回到原出发点。

②向北方行走,看见北极星渐高,至北极,北极星正在天顶。

③登高望远,登得越高,望得越远。

④望船驶出港口,近处见船身,远处见船桅,渐渐地船进入大海。

⑤月蚀之时,地球在月球上呈现圆影。

⑥在东方看见日出比西方早,“东方日中”,“西方夜半”。

王贞仪还回答人们又一个提问:大地既然象个大圆球,为什么在地球下面和两侧的人能直立行走,而不掉下或侧卧在地面上?她说那是因为地面上的人和物都受着地球庞大的引力所支配,人们所说的上和下,是以朝地心的方向为下,与之相反的方向为上。

懂得这个道理,就自然理解住在地球上的人们,头皆为上,脚皆为下,顶天立地,悠然自得。

在二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有如此的真知灼见,实为难能可贵,这对批判当时还残留的“天圆地方”错误认识,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她为了证明月蚀的原因,就在自家的屋梁上悬一盏灯做太阳,以小圆桌面为地球,镜子为月亮,一次又一次地移动悬灯的高低,镜子和小圆桌面的距离,以视二者之间的变化。

她的演示使围观的亲友和邻居,都能懂得发生月蚀的道理。

王贞仪在宣城时,有一年她对农家说,今年将有涝灾,应该种高杆作物。

隔了一年她又对农家说,今年将会有旱灾,应该种早熟作物。

后来她的话果真应验了。

农家不解,她就解释:她看见蚂蚁群从洼地纷纷移往高阜,推测这一年有涝灾;观察到天空中的云常常呈现鱼鳞状,没有出现圆锥形的雨云,就推测将会有旱灾。

此后,她的邻居外出,或者要做什么事,常常问她天气情况,她回答是晴是雨大致没有差错。

“谁言女儿不英雄”,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生当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女子无疑会受到更多的压迫和岐视,然而她却,大胆提倡男女平等,热心传播科学知识,她那才华横溢又英年早逝的传奇人生,常常为后人赞颂不绝,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称她是“之后,一人而已”。

随机文章长门为什么不复活弥彦,或因三角恋所致(长门恐喜欢弥彦女友小南)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分析,惯性/GPS/地形匹配混合制导德国p-1000超级坦克重1000吨,装两门280毫米火炮(堪比巡洋舰)海王波塞冬的武器,波塞冬和哈迪斯谁厉害海螺共和国是什么时候独立的,1982年独立/美国未承认主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诸燕之一:后燕的建立

(384-407年)是时期鲜卑慕诸燕之一,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第五子,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迁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

384年,慕容垂在荥阳(今河南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

初期后燕实力强盛,曾打退东晋、击败、攻灭,但后燕在395年的中输给了北魏,396年六月,北魏攻下后燕都城中山。

自此后燕被,一蹶不振。

后燕迁都到龙城,此时的后燕内乱不断,最终在407年被北燕所取代。

后燕历七位君主,共23年。

慕容垂(326-396年),字道明,本名慕容霸,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累有战功。

被前燕景昭帝封为吴王。

前燕幽帝即位后,慕容垂受到可足浑氏和慕容评猜忌,被迫于370年投奔前秦,被拜为冠军将军、封宾徒侯。

淝水之战中,慕容垂率领的三千鲜卑军队全身而退。

383年,慕容垂得到苻坚的许可来到邺城拜谒祖陵,实际上是联络旧部,准备复国。

当时丁零族翟斌于河南起兵反秦,镇守邺城的立即派慕容垂前去,但只给了慕容垂二千兵马,还派自己的叔伯兄弟苻飞龙率领一千氐族为辅,暗中监视慕容垂。

到了夜晚,慕容垂让在前面领路,氐族士兵走在中间,慕容垂的儿子慕容隆带兵跟在后面。

安排好后,慕容垂让身边的士兵擂响战鼓,慕容宝、慕容隆立即指挥官兵两面夹击,很快就歼灭了氐族士兵,杀了苻飞龙。

杀了苻飞龙后,翟斌带兵同慕容垂会合,归附了慕容垂。

翟斌劝慕容垂称帝,慕容垂说:"慕容暐是的正统,他是我们的国君。

"又对部下说:"洛阳,不是我们的立足之地,不如夺取邺城,控制天下。

"于是带兵向邺城挺进,到达荥阳(今河南荥阳)时,慕容垂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建元燕兴,史称后燕。

384年1月,慕容垂兵临邺城,镇守邺城的苻丕派姜让出城劝慕容垂及早撤兵。

慕容垂不理这碴,他对姜让说:"回去告诉苻丕,赶快带兵离开邺城,我将在邺城重建燕国,如果他执迷不悟,那就不要怪我对他不客气了。

"慕容垂打发姜让走后,又给苻坚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才能,致使前燕祸起萧墙。

走投无路,只好投奔于你,你对我,我终身不会忘记,时刻都在想着报答你的。

去年讨伐东晋失利,我仍然一心一意拥戴你。

为了前秦的安全,我奉命北巡,没想到苻丕却不让我凭吊祖庙,又对我妄加猜疑。

丁零叛乱,苻丕只给了我二千残兵就逼迫我去平定叛乱,还派苻飞龙暗中监视和刺杀我。

到了洛阳,苻晖又不让我进城。

丁零翟斌等人见我可怜,推我为盟主,随后投奔我的人络绎不绝。

这些全是天意安排,并非我愿。

既然如此,我也受之无愧了。

况且,邺城是我们燕国的都城,理应归还于我。

我现在虽然包围了邺城,但念及你对我的恩情,不想猛攻,希望心平气和的办理交接手续,望你能让苻丕早日离开邺城。

"苻丕看完信后气得暴跳如雷,后悔自己养虎为患,但又鞭长莫及,无可奈何。

慕容垂见苻坚父子软的不吃,就来硬的,下令堵住漳水,用水灌城。

直到385年8月,苻丕才放弃邺城撤到晋阳,慕容垂占领了邺城。

385年12月慕容垂定都中山(今河北唐县王京镇,旧属河北定州),386年2月慕容垂在中山称帝,改元建兴。

并将哥哥慕容儁赐给的名字"垂夬"字之边"夬"字去掉,改名为垂,改字为道明。

386年10月,西燕太尉、尚书令杀死其主后,占据长子(今山西长子)称帝,建元中兴。

慕容垂和慕容永本是同根生的堂兄弟,但在慕容垂看来,必须灭掉西燕。

当时,众将都认为后燕连年用兵,官兵已疲惫不堪,不宜出兵。

只有慕容垂的小弟支持出兵西燕,他说:"慕容永是燕国的枝叶,怎能容忍他擅自称帝,蛊惑人心!从后燕的长远利益着想,应当先消灭西燕,统一人心"。

慕容垂听完慕容德的话,笑着对大家说:"我的主意已定,决不动摇。

我虽然快70岁的人了,但凭我的智谋,足以夺取长子,抓住慕容永"。

394年2月,慕容垂出兵攻打西燕,慕容永闻讯后,急忙把军粮集中到台壁,然后分兵多路抗击后燕军队。

同年8月,慕容垂攻克长子,杀慕容永及其王公大臣30多人。

以后,慕容垂又消灭了自己所封河南王翟辽在黎阳(今河南浚县)建立的翟魏政权。

至此,慕容垂基本恢复了原先前燕的版图,统治区域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成为十六国后期中原地区最强盛的国家。

消灭了西燕,慕容垂,又于395年5月向北魏用兵,当时散骑常侍高湖言辞激烈地对慕容垂说:"我们和北魏是亲家(前燕国主慕容皝曾将妹妹和女儿嫁给了前国君拓跋什翼健为妻),北魏对我们也不错,你为什么还要对他们用兵呢?再说这个人也非,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啊"!这时的慕容垂早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哪里肯听别人的劝谏。

为了堵住他人的谏言,慕容垂罢了高湖的官。

随后派太子慕容宝和、率军8万,命慕容德、慕容绍率骑兵1.8万向北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进军。

后燕和北魏在黄河两岸相持10多天,由于后燕将军慕舆嵩等人企图发动叛乱,慕容宝只得在半夜时分烧掉战船撤离战场。

北魏见机急起直追,在参合陂(山西阳高境)大败燕军,四五万人投降北魏,陈留王慕容绍、桂林王慕容道成等文武将吏数千人被杀。

北魏国主拓跋珪本想放掉被俘的后燕官兵,但中部大人说:"燕众强盛,今倾国而来,我幸而大捷,不如悉杀之,则其国空虚,取之为宜;如获寇而纵之,实乃不可"。

于是,拓跋珪将后燕投降官兵四五万人,全部坑杀,这是十六国时期坑杀人数最多的一次。

慕容宝回到后燕之后,惭于参合之败,于是再次要求出兵北魏。

慕容垂也对这次战斗感到丧气,答应来年大举进攻北魏。

396年3月,慕容垂亲率后燕大军秘密离开中山,越过青岭,经过天门,开山辟路,出其不意地穿过云中,攻陷平城,俘虏了北魏3万多人。

慕容垂在离开中山时,身体就欠佳,攻陷平城后,马上带着战胜品撤离平城。

路过参合陂时,慕容垂见到被北魏杀害的几万官兵尸骨堆积如山,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士兵们见到尸骨,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亲戚和战友,放声大哭,顿时哭声震天动地。

慕容垂听到哭声,悲伤、气恼、懊丧、愤恨一起涌上心头,口吐鲜血,病情由此加重,走到上谷(河北易县)时,已经奄奄一息,他十分吃力地口授了几句临终遗言:"现在国家多难,丧礼从简。

为了防止强敌伺机捣乱,到京师以后再发丧"。

说完就了。

396年6月,太子慕容宝继位。

8月,北魏主拓跋珪见慕容垂新死,后燕国内混乱之际,亲率大军40万进攻后燕。

9月,魏军攻克后燕的并州(山西太原)。

10月,魏军西出井陉关(河北井陉),直逼中山。

北魏军队一路,后燕守军或弃城逃跑,或望风而逃,只剩下邺城、信都(河北冀县)和中山三城闭门固守。

11月,拓跋珪亲自督军围攻中山,数日不下,于是改变策略,放弃中山,先攻邺城和信都。

397年2月,尚书郎慕舆皓与妻兄苏尼等亲信密谋,企图杀死慕容宝,另立赵王慕容麟为。

后因苏尼告密,阴谋败露,慕舆皓及同谋数十人被捕杀,慕容麟逃亡丁零。

但守城官兵,多为慕容麟的属下,慕容宝怕受其害,率一万骑兵出城北返龙城。

慕容宝逃走后,中山城中官民更加惊恐,于是拥立太谷太守、开封公慕容详为帝,慕容详于5月称帝,改元建始,随后,杀了北魏特使、拓跋珪之弟拓跋觚,又诛慕容宝的王公大臣百余人;慕容宝的后妃,尽为慕容祥所占有,他整日与诸女淫乐,无恶不作;中山城内大饥,饿死者无数。

7月,逃到丁零部的赵王慕容麟偷袭中山,将慕容详及其党羽300多人斩首,自立为帝,改元延平。

这时,中山城中已基本断粮,慕容麟允许城中百姓出城采稆充饥,不几日,国库粮尽,慕容麟只好率兵2万,逃出中山,就食于新市,魏军兵不血刃,占领中山。

魏军掘慕容详之墓,开棺戮尸;又捕获杀害拓跋觚的凶手,刀锉万段。

同时,派兵追击慕容麟,与之战于派水,又战于义台,慕容麟失败,携妻带子,入西山,间道逃往邺城,自去帝号,仍称赵王,投靠了叔父范阳王慕容德,后被慕容德以谋叛罪处死。

慕容宝在北还龙城途中,在蓟城(北京西广安门)与前来接应的次子慕容会会合。

慕容会是慕容宝的庶子,从小多才多艺,很受爷爷慕容垂的宠爱,被封为清河公;慕容垂出讨北魏、进军平城时,令他"代摄宫事,总录政务,礼遇一如太子",在众臣心目中,成为既定的皇太孙。

慕容垂临终时,让慕容宝立他为太子,但因慕容宝喜欢他的小儿子、濮阳公慕容策而没有照办,为此慕容会极为不满。

这次慕容会前来救援中山,进展十分缓慢,并在卢龙附近停留了3个多月,不向中山进发,后在慕容宝的再三责备下,才慢吞吞地进到蓟城,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不满。

所以,同慕容会一见面,慕容宝就把慕容会的军队分给了他的两个弟弟慕容农和慕容隆。

夺了慕容会的兵权,慕容会的脸色自然十分难看,慕容宝见状,预感到留下慕容会终究是个祸害,便把自己的想法坦率地告诉了慕容农和慕容隆,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

不料他们二人都说:"慕容会年纪还小,只知道对你撒娇,不会有别的意思,我们把它好好教育一下就是了"。

慕容会被剥夺兵权的消息一传出,慕容会的军营里如同水浸油锅,官兵们不约而同地来到慕容宝的住处,齐声说:"慕容会天资聪明,权略超人,我们愿意和他同生共死。

希望陛下和皇太子暂时留在蓟宫,允许慕容会带我们解除北魏对中山的包围,然后回来接你们回国都"。

慕容宝的大臣们见慕容会如此得人心,对他更加嫉妒,于是都劝慕容宝尽快杀掉慕容会。

但还没来得及动手,慕容会已经派仇尼归等壮士20多人,潜入慕容隆的帐中,杀死了慕容隆。

随后又指挥官兵攻打慕容宝。

慕容宝派慕容腾迎击慕容会,自己率百余骑,疾驰200里,逃回龙城。

慕容会因不敌慕容腾,率几十人逃到中山城,被慕容详斩杀。

398年1月,慕容宝在龙城二次接见击败魏军,请他回朝主政的邺城守将慕容德的使者。

2月26日,慕容宝不听众臣的劝告,决定由太子慕容策镇守龙城,自己率百官南下,他以慕容腾为前军、慕容农为中军,自己率后军。

途中,原慕容隆的旧将段速骨、宋赤眉等人不愿再南下征战,在乙连(似在辽宁建昌附近)发动兵变,杀了乐浪威王慕容宙、中牟公段谊以及宗室诸王,拥立慕容隆的儿子、高阳王慕容崇为主。

南下大军纷纷溃散,慕容宝也逃到了中军慕容农的营地。

后慕容农投降叛军,被乱军杀死。

慕容宝、、慕容腾等少数轻骑继续南下。

很快,在龙城的尚书兰汗平定了叛乱,杀死了叛军头目段速骨、宋赤眉等人,废掉慕容崇,拥立太子慕容策为主。

而慕容宝等人到达邺城近郊后,才得知邺城已经失守,慕容德已经在滑台(今河南滑县)建元称帝,建立了。

慕容宝无处容身,只得返回龙城。

临近龙城时,和慕容宝同行的大臣们觉得气氛不对,劝慕容宝谨慎从事。

慕容宝几个月来受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只想赶快回到龙城;再者,他想到兰汗是他的舅姥爷,又是他儿子慕容盛的岳父,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没想到慕容宝刚到距龙城40里兰汗的外邸索莫汗陉时,就被兰汗的弟弟兰难(又称加难)杀死。

随后,兰汗又杀死了太子慕容策及王公大臣百余人。

398年4月,兰汗建元称帝,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昌黎王,改元青龙。

因为兰汗的女儿嫁给慕容盛为妻,在妻子和女儿的苦苦哀求下,兰汗没有杀他,并任他为侍中、加左光禄大夫。

7月,慕容盛使用离间计,使兰汗兄弟互相攻杀。

兰汗被慕容盛的亲信部将李旱、卫双等人杀死,慕容盛以长乐王称制,改元建平。

10月,慕容盛即皇帝位,改年号为长乐;尊嫡母为皇太后,伯母(慕容垂长子慕容令之妻)为献庄皇后。

慕容盛的妻子兰氏本应立为皇后,但因其父兰汗的缘故,不得立为皇后,仍号为妃,但慕容盛也没再立皇后。

400年,慕容盛的生母段氏病故,慕容盛尊伯母丁氏为皇太后,同时立慕容定为太子。

401年8月,慕容盛在兵变中被前将军段矶(慕容盛生母之侄)所杀,在位三年。

随机文章世界徒手攀登失手频发,男子从20米高悬崖掉下摔成粉碎墨西哥最毒的山王蛇,一口毒液令人类30分钟死亡(长相美丽异常歹毒)海贼王之幻兽系果实,不死鸟马尔科抗衡黄猿无压力竟不是第一揭秘大龄不婚的前世因果,前世风流债今世还/可能备胎到老的结局海啸的主要观测方法,观测海中地震和海面高度/建立海啸预测中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人们一般吃什么?解析三国时期的饮食文化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