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到底是不是贾南风的干政引起的呢?
【千问解读】
是一场皇族为争权而引发的内乱,是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到底是不是皇后干政弄权引发的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话说得到了司马炎的绝对信任,贾充权顷天下,官居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
他的前妻之女早已为齐王(司马攸)妃,这时已经当了寡妇;为了日后能够抓权,他又谋划把后妻之女嫁为太子妃。
希望一旦太子继位时,他能当上的老丈人由于贾充和他的后妻郭槐都很会活动,司马炎又是个的人,不久之后,他们的活动成功,司马炎竟然把又矮又胖又黑又丑的贾充的女儿贾南风送进宫内,当了白痴儿子的太子妃。
又丑又恶的女魔王贾南风能进晋王朝的皇宫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她本身就是一颗定时炸弹,由于她的进宫,又不断地引爆了原先埋藏的不同类型的定时炸弹。
在不断的爆炸声中,脆弱的西晋王朝终于灰飞烟灭,迅速覆亡。
由于开国之君司马炎只图享乐,不理国事,司马诸王各自为政,争权夺利,诸多矛盾,积累已久,这本来就是一颗颗定时炸弹。
即使有为国为民的人要想消除这些矛盾,也还千难万难;更何况贾南风本来就是按照她父亲贾充的阴谋,嫁给白痴太子司马衷到皇宫里揽权来的。
从公元290年司马炎病死,白痴太子即位,她就把这个傻皇帝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利用皇权,在诸王之间挑拨离间,造成天下大乱,在乱中夺权,乱中谋利。
从290年开始到300年赵王伦起兵入京处死她为止,贾南风掌握朝廷的生杀大权长达十年之久。
愍怀太子事件 毋庸置疑,贾南风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她的政治生涯与八王之乱紧紧捆绑在一起。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老丈人总管内外,成为国家的执政官。
此时的贾南风虽然贵为皇后,却被杨骏压制,不得触碰丝毫政事,于是大恨。
故而,她引楚王司马玮、汝南王为助力发动政变,诛杀了集团,自此开了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
但贾南风不满足于此,她之后又利用司马亮与司马玮之间的矛盾将两人一块击杀,最终取得了朝政的主导权,西晋也暂时进入了一段平稳的时期。
如果局面沿着这一现状继续发展下去未必不是好事,但贾南风却又干了激起众怒的事——她把的独子愍怀太子给杀了。
本就不满贾后主政的大臣与,这下彻底爆发了,赵王率先起来反抗,发动政变将贾后废黜,并将其党羽全部诛杀。
不过,大权在握后,司马伦不甘心只当一个执政大臣,而干脆自己称了帝。
这又惹得其他藩王眼热,他们不干了,联合起来向京师进军,八王之乱就此扩大化,迅速发展成为一场全面的内战。
回顾八王之乱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贾南风之废黜并杀害愍怀太子司马遹一事,是她最为人所诟病的一点,也是这一动乱变得不可收拾的关键节点。
然而,这也是最令人费解的一件事:并无儿子的贾南风为什么要废掉晋惠帝唯一的儿子呢? 动机何在 《》给出的理由有两点: 其一,愍怀太子并非贾后亲子,她担心一旦晋惠帝去世而太子登基,自己很可能会被清算,重演杨氏外戚的悲惨结局。
只有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才能确保没有后顾之忧,但孩子这事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怎么办? 贾南风的招数是假怀孕,然后移花接木,把刚出生的小外甥韩尉祖当做自己的孩子。
随后,她便开始了废黜愍怀太子的计划。
其二,亲信贾谧的谗言与怂恿。
贾谧本,后来因贾充无嗣而入嗣贾家。
贾谧任职东宫,但他自恃为皇后家人而为人骄纵,并不把太子放在眼里。
,他与太子关系闹得很僵,他自然不能让愍怀太子开心地成长下去。
于是,贾谧向贾后进谗言,声称太子有铲除的阴谋,因而建议贾后先下手为强,然后另立一个听话和善的人。
贾后被他说服了。
然而,这两个理由都有不少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假皇子韩尉祖去哪儿了? 他既然是贾后用来代替太子的工具,那么在废黜愍怀太子前,贾后必定对他皇后嫡子的身份广而告之。
但这样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贾氏倒台之际,《晋书》却没有记载他的下场,这未免太过不可思议了。
而当贾谧劝贾南风废太子时,其说辞却为,“如早为之所,更立慈顺者以自防卫。
”假如贾后真的移花接木了一个儿子,贾谧的说法就很让人了。
实际上,从后来的情形看,贾谧与贾后两人试图另立的储君人选应该是淮南王。
所以,贾后养子以代愍怀太子的说法恐怕是时人的污蔑之词,好用来凸显贾南风的权诈与恶毒,即其初始便有废太子之心。
第二个是贾谧的谗言问题。
从《晋书·贾谧传》及《晋书·愍怀太子传》来看,两个人之所以关系不和,起源于三件事: 其一,有一次两个人下棋,期间为棋路发生争执,坐在一旁当看客的成都王司马颖立刻作色,批评贾谧不知上下礼。
其二,贾谧去东宫给太子上课时,太子有时对他毫不理睬,而径直跑到后院玩耍。
其三,贾后的母亲本来想要把女婿韩寿的女儿许配给太子为妻,太子也有这个打算,结果贾南风与她的妹妹贾午都不同意,而另外挑选了的小女儿为太子妃。
王衍还有一个长女非常漂亮,贾后则将她许给了贾谧。
太子知道后,相当不爽,时有怨言。
坦白说,以上的三件事都很难算是严重的冲突,更无关政治立场,且第三件事明眼一看,更是多的是愍怀太子个人的幽怨而与贾谧无涉。
假如贾谧真的是因为这三件事而立志废黜太子,那么贾谧大抵就是个纨绔的官二代形象:心胸狭窄、骄横任性、目无余子,而且又毫无政治谋略。
然而,《晋书·贾谧传》却又有自相矛盾的记载,一方面称赞他“谧好学,有才思”,另一方面,提到他与太子相处时,描述贾谧反应的用词净是“谧惧”、“谧患之 ”、“谧益恐 ”一类,显然与上述的人设极度不符。
此外,与贾谧一道被时人称为文章“二十四友 ”的陆机,在元康六年写过一首嘲讽诗给贾谧,其中有“鲁公戾止,衮服委蛇,思媚皇储,高步承华。
”诗中的皇储指的是愍怀太子,这里,陆机表达了他对贾谧刻意讨好太子行为的不齿。
这又与《晋书》强调贾谧一向对太子骄横的说辞相矛盾。
显然,贾后一党废黜太子背后当另有玄机,要探明这一点,我们必须放弃先入为主的成见。
事情真相 实际上,在主政之初,贾南风一直试图交好太子。
其一,扳倒杨骏、诛杀楚王司马玮而政局稳定不久,贾后便给愍怀太子的生母增加位号,而且又增加了东宫的守备军,使其数量达到一万人的规模,而这个军队的数量占到洛阳总数的一半。
其二,从元康元年到元康九年,这九年的时间里贾后不说谋废太子了,连下诏贬斥对方的举动都没有,如果贾后真的从一开始便有废太子的打算,何以如此? 其三,之前提到太子婚姻问题,从《晋书》行文来看,史官认为贾后不让她的外甥女嫁给太子,表示其对太子的敌视。
可如果真是这样,她为什么还要把王衍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愍怀太子与贾谧呢,这分明是想交好太子的举动。
此外,贾后的母亲一直极力调和双方的矛盾,临终之时还告诫贾后要她尽力与太子搞好关系。
因此,合理的解释是,贾后一方起初努力想要交好太子,然而这一努力并没有成功,后党与东宫最终矛盾激化,而以贾后出手废杀太子为结束。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很大程度上要怪太子一方。
史书一向遵循的是成王败寇的法则,对胜利者大肆渲染而回避他所有的缺点,仿佛是圣人般的存在,对失败者则极力污蔑而视其长处为无物,简直是魔王再生。
《晋书》对失败者贾南风的刻画证明了这一点。
可史官却只是拿容貌、私生活说事,而在核心的国家治理上只泛泛地说她“暴虐日益”,又给不出她残害忠良的资料。
与之相对,尽管《晋书》力图把愍怀太子塑造成如一般无辜受难者的形象,但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在找不到他仁爱贤者的史料,而纨绔子弟的记载却是俯首皆是,于是我们看到《晋书》的行文到处充满着矛盾。
如一面说太子“幼而聪慧 ”,称“贾后素忌太子有令誉 ”,并故意“宣扬太子之短 ”,但本传写的太子事迹却净是他爱好享乐、不尊师长、性情暴躁、贪图美色等,根本看不出有何君子之风,这用得着贾后捏造宣扬吗? 又如上面提到过的婚姻之事,贾后不把自己的外甥女许给太子的真实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能因此证明她对太子的敌视情绪吗?恰恰相反,她让贾谧与太子同娶大臣王衍之女以结为连襟,结好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了。
可笑的是,为了证明贾后对太子的不满,史书却硬说贾后特意把漂亮的长女嫁给贾谧,而将姿色一般的许给太子,颇令人无语。
显而易见,愍怀太子是一个心胸狭窄、脾气骄横、任性妄为而又缺少政治才干的一个人。
当这样的一个人慢慢长大后,他自然会对贾后的垂帘听政心生不满,而又由于他缺少韬略,这种不满必定直接显露出来,因而为人所知晓。
如此一来,贾后与东宫的矛盾便逐渐增加,双方的猜忌与日俱增,以致成彼此不容之势。
而最先图谋发动政变的,其实是支持太子的势力,如中护军赵俊曾力劝太子废后,护卫东宫的左卫率刘卞又试图联合重臣图谋废后,正如吕思勉所指出的,“自朱振以降,赵俊、刘卞纷纷欲奉太子以倾贾后,式乾之事,安敢谓必出虚构?” 只是由于缺乏决断的领导,这些阴谋都没有真正发动起来。
然而,局势已经变得越来越紧张,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最终,谋略更胜一筹的贾南风果断出手废黜了愍怀太子,并在探知大臣试图拥立废太子后而立刻将其赐死,这自然是政治斗争下的必然结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
李时珍因受其父影响,多阅读医学书籍,注重实践和知识的结合。
李时珍终其一生在医学研究上,为了修改明朝以前的关于本草记载的错误,和为了完整本草的加载,李时珍开始了数十载的实地调查。
李时珍出门都是背着背篓穿着草鞋,带上纸笔,和自己的儿子、学生便开始长途跋涉的旅途。
因此李时珍不仅发现了许多以前未被发现的药草,还又搞清楚了许多药物的疑难之处,例如曼陀罗花的毒性试验,不仅了解了曼陀罗花的性能,还研制出解药等等。
网络配图 李时珍还对动物学有一定的调查和研究,例如穿山甲的生活习性,还有的研究,不仅补充了本草的记载,还研制出白花蛇的药性治疗。
不仅如此,李时珍还对矿物药有一定的涉猎,到访多个矿场,发现铅是有毒的,不是之前的本草书籍中记载的是无毒物质,还有“水银”并不是成仙之药,服用并不可以长生不老,而是常年累积会致癌,有毒物质,打破封建说法。
李时珍行遍数地,有万里之行,翻山越岭,终于完成《本草纲目》,深受后世人敬重,这本本草书籍是我们中国明朝之前药物学的总结,深受世界重视,不仅在医学界造成影响,也为其他学科如生物、化学做出贡献,达尔文还称这本书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流传至世界,而李时珍其他的医学之作如《频湖脉学》对中医的临床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可谓是中医典型之作,在中医学中拥有深远影响。
网络配图 明朝的医学名家李时珍是一个对医学很是严谨之人,最先他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很多记录的本草是无从查证的,李时珍对待学术严谨的态度不允许这样的事情被记录下来,再用来医治人,这样会犯很大的错误,严重到会致使人死亡,于是李时珍便开始他的四处游历和考察的生活。
李时珍是个做事严谨细致的人,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他才能抛弃历史积累下来的错误,重新找到正确的解答,来避免继续的错误。
正如李时珍在游历的过程中,去考察穿山甲的的外貌还有它进行捕食或者其他状态是不是和《本草经集注》中的说法是一样的,便随猎人进深山实地考察,之后发现穿山甲的生活习惯确实如书所言,但是也有不一样的,穿山甲并不是靠鳞片来捕食蚂蚁的,而是靠它的长舌头进行诱捕,因此李时珍修改了《本草经集注》的错误记载。
网络配图 李时珍因为这样求真严谨的精神才有一本当时完整的本草百科全书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且李时珍不仅要眼见为实,还要亲自尝试辨别才会记载在书中,其不惧危险,勇敢实践的精神也是为我们所赞叹的。
时珍常为了分别外形很相似的药草,就亲自尝试味道和分辨药效来达到辨别的效果,在医学事业上脚踏实地,为了考察药草行万里路,不畏艰苦,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赞颂的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时候官员们被抄家之后 家里的女眷下场到底是什么
古代大臣犯罪被抄家之后,抄家女家属怎么处置? 古代的男人犯了重罪,没有严重到要满门抄斩,只是被罚抄家,那么不仅他要遭殃,家人也要跟着受罪。
抄家并不仅仅是针对一个家庭的财产,同时还有家庭中的人员,连请来的丫鬟都 要受到处罚。
尤其是女人,这些家庭中的女成员在被抄家之后处境都十分悲凉。
官员们被抄家之后,家里的女眷大致有三种下场。
第一种是被流放,流放大致不是西北就是东南,之前流放岭南非常盛行,宋代之后岭南经济发展,流放大都去了西北,这些女子大多数都死在了路上,少数能活下来到了西北的,也难免要经受流离失所的痛苦,再也没有衣食无忧的生活不说,还很可能被欺负,还可能因为冻饿而死。
其二:将整个家族全部都变成奴隶,这些女子将会成为别人家里的下人,虽然地位非常的底下,但是还有自由,比那些流放千里之外的犯人好的实在太多了,虽然最终都是过着奴隶般的生活,但是只有还可以活命机会,未来还是有一线希望的。
第三种:被强迫送入妓院接客。
这种惩罚应该是最狠最折磨人的一种了,最著名的就要数时期。
教坊司的女人走在外面必须穿蓝色衣服,这样大家就能很清楚的分辨谁是教坊司的人,谁地位更低一点。
除了这些女人,她们的男人也有特殊规定,被规定必须头戴绿色头巾,腰上绑红色褡膊,脚上穿带毛的猪皮鞋,而且在街上行走的时候只能靠路两边走。
和那些女子一样,走在街上都会被普通良民所歧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