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古时候衙门真实情况 历史上真的和电视剧中的一样吗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衙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我们的古装电视剧中,多多少少都离不开衙门,特别是这些年比较火爆的《大宋提刑官》和《铁齿铜牙》等古装电视剧,这给普通观众一个错觉,就是老百姓喊冤都要上衙门击鼓,让县太爷坐堂审案,县太爷大笔一挥,判个秋后处决什么的,这就算结了案,历史上真的是这样的吗? 县令郑板桥 远的不说,我们就从明清两朝的官场制度说起,对于老百姓最常接触的应该是县衙,也就是古代县级政府办公所在地,根据眀朝初期太祖颁行了地方衙署建设应遵循的“范式”,洪武初王祎《义乌县兴造记》载:“今天子既正大统,务以礼制匡饬天下。

乃颁法式,命凡郡县公廨,其前为听政之所如故,自长贰下逮吏胥,即其后及两傍列屋以居,同门以出入,其外则缭以周垣,使之廉贪相察,勤怠相规,政体于是而立焉。

命下郡县,奉承唯谨。

”以上这段文字的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就是:如今皇上继承了国家大统,必须要按礼制管理天下,颁布法令,命令国内所有州县府衙,前厅为商议政事与前朝不变,自县官开始所有在册的公职人员,必须全部在府衙内办公,县衙办公楼后面建两排房屋供公职人员居住,只有一个大门出入,外面一周修建围墙,让所有公职人员互相监督,是否存在贪污受贿或懒政不为,命令所有州县,按照这个标准建设府衙。

衙役 大家看到没有,州县级别的府衙,所有公职人员必须住在府衙内,没有单独居住的权利,老百姓上府衙告状,开始也不是电视剧那样,县官升堂审案,不是所有案是县官审的,首先,在时期,县衙不仅有县令,还有县丞、主簿、典史,这四个官职是有品级的,能享受朝廷的俸禄,一般来讲,县令是正七品官,主管全县所有政务;县丞是从七品,也是县衙仅次于县令的官员,好比现在常务副县长,代县令执行命令;主簿是正八品,类似于现在的县长助理或秘书长之职;典史是从八品或者九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品芝麻官,主要管理监狱和负责抓捕犯人;另外没有品级的还有六房主事,明清时期的六房是对应朝廷的,分为礼房(类似现在的宣传部)、户房(类似现在的财政局)、刑房(类似现在公安法院)、兵房(类似现在武装部)、工房(类似现在的水利局和国土局)、吏房(类似组织部或人事局),三班衙役等。

县令坐堂 我们从影视作品中看到县令审案又是怎么回事呢?在明清两朝,一般小案件有典史办理,或者由六房中的刑房主事办理,最终有没有罪,由县令书面裁决;审案时,对不从实招供的疑犯有的要打屁股,打屁股不是随便的,要退下裤子露出屁股打,这也是封建统治者为了震慑百姓的一种办法,试想在众目睽睽之下被脱了裤子打屁股,是何等耻辱。

如果案子较大,必须上呈到上一级府衙,就是州府或者知府,县令是没有判决死刑的权力,死刑必须有核准才可以,刑部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如果影视中出现县令直接判决犯人死刑立即执行的,只能说这个编剧不懂历史或者忽悠观众,从唐宋开始,正统王朝没有这么草率处理命案的,都是刑部在每年开春的时候,严格审查地方递上来的人命案件,能判死刑的,签订判决书回复给地方衙门,然后统一秋后处决,犯人如果有重大冤屈,还要伸冤的,就要告御状,朝廷准许重审的,案子要交给三司会审,就是、刑部、都察院。

脱裤子打屁股 到了清朝,特别是晚清时期,中国的衙门制度其实也挺科学的,管诉讼的管诉讼,管钱粮的管钱粮,从上至下已经初步有了现代官府的雏形,只是眀朝除了朝廷任命的官职之外,所有公职人员都需要在吏部造册登记,而清朝除了县令、县丞、主簿以外,所有衙门办事人员由县令聘请,或者花钱买个职位,主官喜欢把职位给谁,谁就是这个部门的领导,这个在传中写的很清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刘备是如何通过“三顾茅庐”考核诸葛亮?

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在早年“贩履织席”之时,便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与皇室攀宗亲,已有“我为天子”之语。

及见,即生“上报國家,下安黎庶”之思,与、结拜,招兵买马,投军从戎,遂厕身政治。

厕身政治后,刘备先后依于刘焉、卢植、朱隽、,甚至也一度成为靠山。

最后奔,靠,依,身边逐渐聚集了武如关羽、张飞、,文如孙乾、、简雍之流,初步赢得了一定的政治资本。

但是,这也让天下枭雄深刻地认识到了刘备的野心与竞争能力,曹操所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备乃人杰也,今若不击,待其羽翼既成,急难图也”,将其视为必欲除之的对象之列。

自此,刘备从依曹操,依袁绍,依刘表,最后被曹操追杀,被袁绍追杀,为刘表部下不容,受困在新野小县,已无立锥之地,随时面临曹操大兵压境的危险,到了所说的危难之时,前途难卜。

此种情形下,刘备寻找新的出路已迫在眉睫。

恰值此时,刘备因荆州依刘表几乎被蔡瑁所害,亏得的卢马神勇相救,使得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水镜庄的。

司马徽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刘备所以“命途多蹇”就是因为“左右不得其人”,也就是缺乏人才。

此前刘备对人才并无深刻的理解,他以为诸如孙乾、简雍这些“”(司马徽语)之流便就是人才,所以纵观刘备此前战绩,可为人道者并不多,特别是灭黄巾后须直面实力强大的军阀如袁绍辈便只有逃走的份儿,更别说如曹操之流的枭雄。

司马徽的提醒,让刘备如梦初醒,所以当夜“寝不能寐”,求贤之思已勃然兴起。

正遇徐庶相寻,立刻拜为军师,便大胜曹仁、李典两万五千大军,夺取了曹操的樊城,迫使曹仁、李典远遁,是平生第一次自己。

这一大胜更增强了刘备对人才作用的认识,于是,当徐庶被曹操骗去之时,如遭灭顶之灾,大喊“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值此,刘备真正认识到了人才在决定命运方面的决定作用。

但刘备对于人才的寻求有自己的标准,比如徐庶以单福名初见刘备,为了考查刘备的人品,便以的卢马赠人相劝。

刘备闻言甚不以为然,可以看出刘备用人的不苟。

刘备通过对司马徽和徐庶的询问了解到诸葛亮。

三十五回司马徽告诉刘备说“伏龙、,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闻其说便再三问询伏龙、凤雏情形,然司马徽却避而不答。

致使刘备“因思水镜之言,寝不成寐”,甚至半夜闻有人(单福)来,起床密听,闻之大喜,暗忖此人必是伏龙、凤雏。

及在徐庶的情况下,徐庶又专程推荐并高度评价诸葛亮。

刘备要徐庶将诸葛亮请出,徐庶说“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

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也”,将诸葛亮的才干与、张良相比。

姜子牙、张良是历史人物,难以把握,所以刘备又急忙问:“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徐庶说:“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

此人每尝自比,;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司马徽为天下名士,徐庶的才干也已亲眼见识,这为刘备对诸葛亮的任打下了基础,但是否二人所言果真,正如关羽以为诸葛亮自大的过份,不满地说:“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刘备也尚不能说心无疑虑,所以,当他再次见到司马徽时便有直言相问:“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且当司马徽说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也”,致使众皆愕然。

当然,这个“众”字中刘备必是其一。

所以,刘备要借诸葛亮之助,对诸葛亮的考查势必继续下去,这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缘由。

刘备主要是通过对诸葛亮的亲属和友朋的观察、询问考查诸葛亮。

《演义》写刘备非常注意从一个人的交游判断人的贤能与否。

如刘备为刘表手下蔡瑁追击,跃马过檀溪后,碰到了名隐士司马徽的牧童,询及司马徽的为人,便首先以其朋友相问道:“汝师与谁为友?”不必说,这是作者创作人物的一种构思方向。

因此,我们看刘备在前两次至隆中时,虽然没有遇到诸葛亮本人,但总是会有所收获,初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的乡人、童子与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再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亮的岳父和诸葛亮的朋友孟公威与石广元。

刘备试图通过对诸葛亮的亲友和朋友的观察了解来认识诸葛亮,因此刘备总是非常主动地与隆中地区的人物交往,所见之人无非诸葛亮。

刘备对诸葛亮周围之人的观察是全面的,如人物形貌体态,言谈举止等。

从人的相貌而言,司马徽“,”;崔州平是“容貌轩昂,丰姿俊爽”;石广元白面长须,孟公威清奇古貌;黄承彦暖帽遮头,狐裘蔽体。

如众星捧月,再看诸葛亮便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其实,三顾茅庐,完全是刘备逐渐了解、接近诸葛亮的一个过程,每一次走进隆中通过对诸葛亮友朋的观察,对诸葛亮就多了、深入一些了解,实际上就是向诸葛亮靠近了一步。

从刘备先后接触的人看,作者确实也是这样布置。

如初顾茅庐,所见是诸葛亮的乡人、朋友和童子,二顾茅庐见的是诸葛亮的朋友、胞弟与岳父,三顾方见诸葛亮草堂独卧。

此层次深浅以家庭和血缘关系说。

初顾听到的是诸葛亮乡人所唱诸葛亮的歌“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再顾得听诸葛亮胞弟歌诸葛亮之作“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见诸葛亮的手书:“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三顾亲闻诸葛亮吟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此层次深浅以距诸葛亮心灵距离远近说。

所以,刘备每顾一次茅庐,约请诸葛亮的态度便坚定一层,一顾茅庐临别仅仅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

”再顾方留下字据表明殷勤的心跡,最终刘备实现了登堂入室面请,与诸葛亮促膝而谈,聆听诸葛亮治国方略,对诸葛亮有了深刻了解,洒泪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刘备对诸葛亮的考查甚至还注意到了诸葛亮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如初顾茅庐,刘备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刘备闻歌,便勒马唤农夫问“此歌何人所作”?又初顾茅庐,刘备向隆中进发,作者写刘备遥望冈,果然清景异常,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

诗曰:“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湲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及至茅庐未见诸葛亮而去,又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感叹不已。

使人想到了唐人的名篇《陋室铭》:“山不在髙,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緑,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纵观上文可见,作者此笔正是要借环境的描写也借亲友的描写,写南阳的,隐示刘备对诸葛亮的考查结果。

随机文章霍金五大预言是什么,2050年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恐怖半人马座最恐怖的星球永远白天,三体擎天柱均出自这里秦始皇地宫被盗过吗,秦始皇地宫藏万吨水银无人敢挖(剧毒)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研发过程,最初精度30米险些夭折巡航导弹的制导过程分析,惯性/GPS/地形匹配混合制导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有关古时候的歇后语

有关古代的歇后语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歇后语吧,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你还记得哪些民间歇后语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古代的歇后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代的歇后语 篇1  NO1、开水锅里洗澡——熟人。

  NO2、口袋里装钉子——个个想出头。

  NO3、苍蝇叮菩萨——没人味。

  NO4、背着娃娃推磨——添人不添劲  NO5、粪堆上开花——臭美。

  NO6、马槽边上的苍蝇——混饭吃。

  NO7、长江里的石头——经过风浪。

  NO8、刀砍大海水——难舍难分。

  NO9、雕像匠不给神像扣头——知道老底。

  NO10、擀面杖作筷盆作杯——大吃大喝。

  NO11、饭桌上的抹布——尝尽了酸甜苦辣。

  NO12、钢丝穿豆腐——别提了。

  NO13、鞭炮两头点——想(响)到一块了。

  NO14、吃鱼不吐骨头——说话带刺。

  NO15、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NO16、财神爷要饭——装穷。

  NO17、搭棚子卖绣花针——买卖不大,架子不小。

  NO18、抱黄连敲门——苦到家了。

  NO19、冰块掉进醋缸里——寒酸。

  NO20、兜里的.钱,锅里的肉——跑不了。

  NO21、赌徒的嘴巴——尽说到点子上。

  NO22、渡船过河——划得来。

  NO23、断柄锄头——把握。

  NO24、儿媳妇大肚子——装孙子。

  NO25、棺材铺的生意——赚死钱。

  NO26、拉屎啃鸡腿——亏他张得开口。

  NO27、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NO28、茶壶有嘴难说话——热情在里头  NO29、大公鸡打架——全仗着嘴  NO30、汽车压罗锅——死也值(直)了  NO31、强拉秀才成亲——难为圣人  NO32、秀才背书——出口成章  NO33、秀才落陷阱——埋没人才  NO34、秀才拿笤帚——斯文扫地  NO35、秀才念书——咬文嚼字  NO36、考上秀才盼当官——欲无止境  NO37、考上秀才想当官,登上泰山想升天——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NO38、两个秀才当文书——字字推敲  NO39、茅房里题诗——臭秀才  NO40、秀才挥笔——大作文章  NO41、秀才看榜——又喜又惊  NO42、秀才行凶——一笔抹杀  NO43、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NO44、阴间秀才——阴阳怪气  NO45、秀才跳井——明白人办糊涂事  NO46、秀才推磨——难为圣人  NO47、秀才打架——讲礼  NO48、秀才当兵——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NO49、秀才的手巾——包输(书)  NO50、蹲在厕所写八股文——臭秀才  NO51、眉毛上搭梯子——放不下脸  NO52、麻子不叫麻子——坑人  古代的歇后语 篇2  (一)骆驼吃蚂蚁。

——小收拾  (二)红楼梦里的贾府。

——大有大的难处  (三)萝卜青菜。

——各人所爱;各有所爱  (四)从墓坑里爬上来。

——死里求生  (五)阎王爷使计谋。

——诡计多端  (六)窝窝头上坟。

——哄鬼;骗鬼;哄死人  (七)吃着肥肉唱歌。

——油腔滑调  (八)金棒槌敲门。

——富啦  (九)眼前埋地雷。

——一触即发  (十)枯井里打水。

——枉费工;徒劳无功;徒劳无益  (十一)卖油的梆子。

——挨敲打的货  (十二)强拉秀才成亲。

——难为圣人  (十三)烟囱里招手。

——往黑处引  (十四)热锅上的蚰蜒。

——团团转  (十五)二郎神的钢叉。

——两面三刀  (十六)吃米不记种田人。

——忘本  (十七)盲人走路。

——分不清东南西北  (十八)猴子吃大蒜。

——翻白眼  (十九)骑马过独木桥。

——难回头;回头难  (二十)花绸子做尿布。

——屈才  (二十一)跳河闭眼睛。

——横了心  (二十二)皮匠不带锥子。

——真好  (二十三)虾公头上戴大枪。

——没人怕  (二十四)走路算账。

——财迷转向  (二十五)三分面粉七分水。

——十分糊涂  (二十六)猪八戒扮新娘。

——其貌不扬  (二十七)老太婆上台阶。

——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二十八)蚂蚁讲话。

——碰头  (二十九)叫花子看滑稽。

——穷开心  (三十)柴火上浇汽油。

——一点就着  (三十一)单人唱戏。

——独角  (三十二)晚点的火车。

——赶得上  (三十三)墨斗鱼的肚子。

——黑心肝;心肠黑  (三十四)娃娃吃面条。

——瞎抓  (三十五)瞎子拉胡琴。

——练好的本领  (三十六)失火踢倒油罐子。

——火上浇油  (三十七)穿着高跟鞋上山。

——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三十八)自水煮豆腐。

——淡而无味  (三十九)墙上挂琵琶。

——不谈了  (四十)一家十五口。

——七嘴八舌  (四十一)泥巴匠砌砖。

——后来居上  (四十二)赶车不带鞭子。

——光拍马屁  (四十三)二百五上天。

——痴心妄想;妄想  (四十四)酒盅里拌黄瓜。

——施展不开  (四十五)枕着扁担睡觉。

——想得宽  (四十六)天安门前的狮子。

——一对儿;明摆着  (四十七)偷南瓜带摘葫芦。

——两不耽误;两得其便  (四十八)泥鳅跌汤锅。

——看你往哪钻  (四十九)当家神卖土地。

——一贫如洗  (五十)隔年的馒头。

——早发的  (五十一)猪八戒败阵。

——倒打一耙  (五十二)年三十讨口。

——丢人现眼  (五十三)大姑娘拜天地。

——头一回;头一遭  (五十四)屎壳郎坐轮船。

——臭名远扬  (五十五)背靠悬崖。

——没退路了  (五十六)醋坛里酿酒。

——坛坛酸  (五十七)瞎子跳加官。

——盲目乐观  (五十八)木脑壳跳舞。

——幕后操纵  (五十九)墙头上种白菜。

——难浇  (六十)厕所里放芝麻。

——香臭不分  (六十一)地摊上卖书。

——没架子  (六十二)小娃娃拾炮仗。

——慌了手脚  (六十三)大白天打更。

——乱了时辰  (六十四)阎王爷敲门。

——内中有鬼  (六十五)云彩里盖大厦。

——空中楼阁  (六十六)三尺长的.锯子。

——又拉又推  (六十七)肥狗咬主人。

——忘恩负义  (六十八)大姑娘掌钥匙。

——当家不做主  (六十九)老太太吃炒胡豆。

——咬牙切齿  (七十)脚踩牛屎。

——一塌糊涂  (七十一)劳动号子。

——一呼百应  (七十二)电影里的夫妻。

——假的  (七十三)放出去的风筝。

——越飞越远  (七十四)叫花子打狗。

——一手功夫;边打边走  (七十五)瞎子逛大街。

——目中无人  (七十六)泥瓦匠出身。

——和稀泥  (七十七)冬天的蟒蛇。

——有气无力  (七十八)走一步思三思。

——考虑周到  (七十九)夜行人迷了路。

——方向不明  (八十)石匠会铁匠。

——硬对硬  (八十一)心眼里灌铅。

——不开窍;难开窍  (八十二)筛子装水。

——漏洞百出;漏洞多  (八十三)电视上的画面。

——说变就变  (八十四)丝绳系骆驼。

——不牢靠;不可靠  (八十五)打柴人回山庄。

——两头担心  古代的歇后语 篇3  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张飞吃豆芽小菜——碟  3.关公醉酒——没看出来  4.孔夫子搬家——迁书(谦虚)  5.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6.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7.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8.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9.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10.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11.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12.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3.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14.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15.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16.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17.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18.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19.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20.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21.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22.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23.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24.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25.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26.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27.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28.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29.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30.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31.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32.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33.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34.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35.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36.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37.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38.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39.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40.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41.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42.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43.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44.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45.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46.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47.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48.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49.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50.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51.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52.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53.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54.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55.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56.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57.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58.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59.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60.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61.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6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63.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64.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65.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66.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67.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68.宋江的眼泪—— 虚情假义  69.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70.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71.猪八戒吃猪肉——忘乎所以  72.孙二娘开店—— 谋财害命  73.石迁偷鸡—— 不打自招  74.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75.梁山上的军师——吴用(无用)  76.孙权嫁妹妹——赔了夫人又折兵  77.唐三藏取经——好事多磨  78.孙悟空拜唐僧——改邪归正  79.孙悟空72变—— 神通广大  80.孙猴子上天宫——得意忘形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解析古时候衙门真实情况 历史上真的和电视剧中的一样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