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哪名权奸之子被“莫须有”罪名所冤杀呢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是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从小就命大福大。

一岁的时候,他掉进井里,三天以后居然活了过来。

五岁的时候,又掉到山下,居然挂在树上不死。

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他中了进士,一甲第三名,是探花郎。

《》说他这个人的特征,是个子小,皮肤白(短小白皙),注重仪表(善容止),聪明过人(性颖敏),(有权略),城府很深(阴重不泄),似乎天生就是的克星。

和严嵩一样,徐阶得宠,也是因为会写青词(所撰青词独称旨)。

他在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兼东阁大学士,成为“宰相”,排在严嵩(首辅)和李本(次辅)的后面。

徐阶的入阁,使严嵩本能地感到威胁,便多次加以倾害,“中伤之百方”。

然而徐阶每次都能从容对付,化险为夷。

这里面的原因,固然有徐阶的权术谋略,也有嘉靖的偏袒庇护。

嘉靖实在是太喜欢徐阶写的青词了,简直就是爱不释手,严嵩当然奈何他不得。

等到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五月,李本离职,徐阶升任次辅,严嵩就更是扳他不倒了。

何况严嵩这时也力不从心,自身难保。

原来,严嵩揣摩圣意能够,倒有一半以上要归功于他的宝贝儿子。

严世蕃的长相,是脖子短,身体胖(短项肥体),还少了一只眼睛(眇一目),是个独眼龙。

不过,他这一只眼睛,比两只眼睛还厉害。

嘉靖下的手诏,常常语焉不详,(语多不可晓),唯独严世蕃一看就懂(一览了然),一答就对(答语无不中),真可谓“一目了然”。

可是就在这个月,严嵩的夫人去世,依礼,严世蕃要在家居丧,再也不能跟着严嵩去上班了。

那时,嘉靖不住大内住西苑,为了办公方便,也为了便于写青词,就在西苑为阁臣设立办公室,叫“直庐”。

严世蕃不能跟到直庐,严嵩就没了主心骨,只好一接到嘉靖手诏,就派人送回家征求严世蕃的意见。

这严世蕃也真不是东西,居然当真不问国事,整天在家和女人鬼混。

严嵩派人来问对策,也不按时回答,只管自己淫乐,全然不顾老爸。

前面讲过,嘉靖是个性急的人,哪里能容忍严嵩磨磨蹭蹭?严嵩又不能说以前都是严世蕃参谋,只好自己硬着头皮对答(不得已自为之),自然是答非所问(往往失旨),让嘉靖大为不满。

严嵩的青词也越写越差。

这时的严嵩,毕竟是八十二岁的老人了,,江郎才尽,哪里还能写得出好文章?也只能请人代笔,质量可想而知。

嘉靖便越来越不喜欢他(积失帝欢)。

等到半年以后,万寿宫一场大火,就把严嵩的“圣眷”烧了个精光。

万寿宫这场大火倒不是严嵩放的,是自己和宫姬在貂帐里玩火造的孽。

但不管怎么说,万寿宫没了,万岁爷却不能没有地方住。

一个办法是重修万寿宫。

这是嘉靖的想法,但严嵩认为不可能。

因为这时正在修建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国库早已掏空,哪来的人力物力?第二个办法是搬回大内。

这是群臣的想法,严嵩认为也不可能。

因为大内是皇上差一点被害的地方,至今心有余悸,怎么可能回去?严嵩的主张是既不回大内,也不住西苑,而是移驾重华宫。

重华宫修饰完整,比现在临时居住的玉熙殿舒服多了。

严嵩这一番谋划自以为得意,却没想到犯了更大的忌讳。

重华宫是什么?是当年景帝软禁英宗的地方。

因此嘉靖一听便大为恼火:这不是要把朕关起来吗?也是合该严嵩倒霉。

此公可是一向善于揣摩“圣意”的,这回却把马屁拍到了嘉靖的痛脚上。

这时,次辅徐阶说话了。

徐阶说,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确实工程浩大,但正因为三大殿工程浩大,所以能够修复万寿宫。

为什么呢?三大殿工程有“余料”呀!工程越大,余料就越多。

所以,修建三大殿和修复万寿宫不但不矛盾、不冲突,反倒相得益彰。

嘉靖一听就高兴了,问那要多长时间?徐阶的回答是“可计月而就”。

于是嘉靖龙颜大悦,准其所奏,还钦命徐阶的儿子徐璠承包工程。

徐璠也不负所望,百日之后就如期完工。

嘉靖将其改名万寿宫(原本叫永寿宫),给徐阶加官少师,徐璠也由尚宝丞(正六品)破格晋升为太常少卿(正四品)。

这下子严嵩知道自己不是徐阶的对手了。

于是摆酒设宴,款待徐阶。

席间,严嵩令子孙团团拜倒在徐阶脚下,举杯托孤道:严某日薄西山,这些小子就全仗徐公看顾了(嵩旦夕死矣,此曹惟公乳哺之)。

徐阶立即避席,连连说不敢当,不敢当! 徐阶虽然一副的样子,心里却在磨刀霍霍,暗暗盘算怎样才能彻底整倒严嵩,出这多年所受的窝囊气,也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又被严嵩害死的夏言报一箭之仇。

他的办法是请神仙帮忙。

徐阶知道,嘉靖身边是不能没有道士的。

他最宠信的道士,先是邵元节,后是陶仲文。

但邵元节早在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仙逝,陶仲文也在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升天,于是徐阶便向嘉靖推荐蓝道行。

蓝道行是山东道士,本事是会降紫姑扶乩。

紫姑是何方神圣呢?是管厕所的。

大家不要小看这厕所。

内急的时候找不到厕所,比肚子饿了找不到饭馆还严重。

所以紫姑的乩语最灵。

蓝道行会降紫姑,自然本事不小。

其实蓝道行哪有什么本事。

他的本事是和合伙作弊。

扶乩的过程是这样的:先由皇帝把要问的问题写在纸上,然后由太监带到扶乩的地方焚烧,请神仙用乩语回答。

如果不灵,就要怪太监污秽不洁,神仙不肯降临。

太监当然不愿意背这个罪名,就在焚烧之前先偷看皇帝的问题,然后告诉蓝道行,这样自然就灵了。

蓝道行的乩语一灵,徐阶就可以做手脚。

比方说,徐阶知道严嵩有密折呈奏,就让蓝道行扶乩说:“今有奸臣奏事”。

嘉靖问天下何以不治,乩语就说:贤臣没有得到重用,小人把持朝廷。

再问谁是贤臣,谁是小人,答案也是不难想象的,自然说徐阶是贤臣,严嵩是小人。

不过这种的把戏还上不了台面。

它只能让嘉靖动心,不能让嘉靖动手。

堂堂大明天子,总不能公然下诏,说乩语如何因此必须如何吧!这就需要有机会,比如严嵩正好犯了什么事,或者正好有人弹劾他。

机会也是说来就来。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月某日,天降大雨,一个名叫邹应龙的御史(监察部处长)因为避雨躲进一位太监家,听到了“神仙”说严嵩是小人的事。

邹应龙一听就明白,严嵩的好日子到头了(帝眷已潜移),于是连夜修成《贪横荫臣欺君蠹国疏》,上奏朝廷。

疏文指控严世蕃贪赃枉法、祸国殃民,应处死刑;严嵩溺爱恶子、受贿弄权,应予斥退。

嘉靖也很快做出批复:严嵩给米百石,退休回家,严世蕃发配雷州充军。

去年一场大火,烧掉了严嵩的圣眷;今年一阵大雨,又浇灭了严嵩的权势。

这可真是“水火无情”。

严嵩倒了,但没有死。

严世蕃也活得很滋润。

他并没有到雷州卫服刑,只在广东南雄住了两个月,就溜回家了。

回家以后也不韬光养晦,反倒,修建私宅。

这就引起了地方官员的注意。

更糟糕的是,地方官注意严府,严世蕃却不注意,气焰十分嚣张。

有一次,袁州府推官(专管刑狱的官员,正七品)郭谏臣到严府公干,严府家奴非常无礼,公然不把他这个朝廷命官放在眼里。

郭推官咽不下这口气,一状告到巡江御史(监察部特派员)林润那里。

林润也是一个想把严家置于死地的,正好手上也抓住了严世蕃的把柄──与罗龙文过从甚密。

罗龙文是什么人?是倭寇王直的亲戚,而且和严世蕃一样,也是从流放地私自逃回的。

于是林润上奏朝廷,状告严世蕃和罗龙文网罗江洋巨盗,私用违制车服,日夜诽谤朝廷,聚众四千余人,“道路皆言,两人通倭,变且不测”。

这就是谋反了。

于是,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十一月,朝廷下令将严世蕃捉拿归案。

那时,严世蕃的儿子严绍庭还在北京当指挥,立马派人通风报信。

严世蕃闻讯本想逃回雷州,谁知早在林润的监视之下,刚一出门,就被逮了个正着。

结果,严世蕃被押解进京,交由三法司审理。

三法司,就是刑部(公安部)、都察院(监察部)和大理寺(最高法院),其长官分别是刑部尚书、都御史和大理寺卿。

像严世蕃这样涉嫌谋反的大案,照例是要“三司会审”的。

严世蕃二进宫的消息轰动了京城。

许多人额手称庆,都认为沈炼和杨继盛的冤案这回总算可以平反了。

林润和郭谏臣是这么认为的,“三法司”长官黄光升、张永明、张守等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他们在判决书里,便大讲严嵩父子如何迫害忠良,而且重提沈炼、杨继盛案。

草稿送到徐阶那里,徐阶问,诸位的意思,不是想救严公子一条性命吧?黄光升几个都说,当然不是,恨不得立马就杀了他。

于是徐阶不慌不忙拿出自己的稿子,上面列举了严世蕃的“反迹”:什么住宅私拟王府啦,什么招募亡命之徒啦,什么谋为外投日本啦,什么串通里应外合啦,,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

蛊惑严世蕃在南昌称王的,是彭孔;挑唆严世蕃勾结黑社会的,是典楧;煽动严世蕃里通外国的,是罗龙文;协助严世蕃诱致外兵的,是牛信。

黄光升等人一看就明白了,立即照抄上奏。

结果,皇帝在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三月二十四日下诏,以“交通倭虏,潜谋叛逆”的罪名判处严世蕃死刑。

而且,根据徐阶的意见,并没有“秋后处决”,而是“亟正典刑”。

沈炼和杨继盛可以瞑目了,历史也终于实现了“实质正义”,尽管方式是如此荒唐。

严世蕃之死,当时就有人认为是冤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明代才女沈宜修诗词特色都是怎么样的呢?

沈宜修生于,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女。

关于沈宜修生平,许多古书文字都有记载。

通过了解沈宜修生平,便可得知这位才女的生平经历。

沈宜修生于1590年,卒于1635年,江苏吴江人士。

沈宜修 沈宜修出生于一个,根据族谱得知,沈宜修的伯父沈璟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

沈璟的侄子沈自晋是明代文学家,著有《望湖亭》等作品。

沈宜修在这样一个家庭出生,自幼深受诗词歌赋的熏陶,长大后的沈宜修自然成为一个才女。

根据沈宜修胞弟沈自征在《鹂吹集序》中写到,沈宜修四五岁时,便能,等到沈宜修八岁时,她对政事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在这种传统观念之下,沈宜修并没有去学堂念书,除了父母偶尔教习读书作诗之外,出于对文学知识的喜爱,沈宜修自己勤加专研。

出嫁之前,沈宜修“读遍书史”,是吴江一带声名远播地才女。

公元1605年,沈宜修时年16岁。

此时,沈宜修嫁给了叶绍袁为妻,俩人,可谓是一对男才女貌的璧人。

沈宜修嫁为人妇后,她将家中琐碎之事打理的井井有条,得到家人的一致夸赞。

加上,沈宜修和叶绍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所以俩人的婚姻生活十分幸福美满。

通过记载,沈宜修和叶绍袁共育有五男三女,他们的孩子各个都有出众的文采。

沈宜修诗词特色 沈宜修的代表作品有《鹂吹集》、《梅花诗一百绝》、《雪香吟》等。

通过赏析沈宜修诗词作品,便可了解沈宜修诗词特色。

沈宜修诗词风格有点像,言辞之间充满了清丽婉约。

沈宜修画像 沈宜修少女时期的作品,大多以描写风光景色为主,比如《望江南·湖上曲十二阙》,这一作品中,沈宜修用大量意象渲染了杭州西湖美丽的风光。

“湖上山,一抹镜中弯。

南北峰高青日日。

东西塔锁碧环环。

淡扫作云鬓”词的上阕,沈宜修用了湖、山峰、塔等意象将杭州西湖的美景勾勒出来。

尤其是,“一抹镜中弯”逼真的展现了山峰在西湖中的倒影。

同时,沈宜修借女子婀娜多姿的形态,摹拟了青山具有的妩媚之态。

通过鉴赏沈宜修作品还可得知,沈宜修诗词特色非常鲜明,着重以感怀、悼亡、咏物等五个方面为题材,道出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在以感怀为题材的作品中,沈宜修用悲伤的字眼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哀痛。

这些哀痛主要表现在父母离世、女儿早夭、丈夫宦游等方面。

当沈宜修还在少女时期时,母亲便已离世,面对至亲逝去的哀痛,沈宜修用“哭兮不复闻,回肠空自裂”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哀痛之情。

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沈宜修诗词特色偏向李清照,但是沈宜修诗词作品中所流露的幽怨凄切之情更多偏于朱淑真。

沈宜修的婚姻 通过叶绍袁的《午梦堂集》可知沈宜修的婚姻生活平淡而幸福。

沈宜修16岁时,便嫁给叶绍袁为妻。

沈宜修蕙质兰心,又对诗词歌赋有独到的见解,所以深得丈夫叶绍袁的喜爱。

喜欢读书的沈宜修一有闲暇时间便,写诗作词。

沈宜修 婆婆见沈宜修美丽多才,担心沈宜修作诗会影响叶绍袁读书。

为了不让叶绍袁分心,婆婆便让沈宜修放弃写诗作词,把一颗心都放在操持家务上。

虽然沈宜修对婆婆的要求非常不满,但是沈宜修毕竟自幼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丝毫不敢违背婆婆的意愿。

沈宜修和叶绍袁结婚数年后,叶绍袁为了专心准备考试,便和堂弟住在学馆备考。

每当叶绍袁作好策论之类的文章时,他都要拿回家让沈宜修批评指导。

沈宜修每次都能一针见血的指出叶绍袁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叶绍袁听完沈宜修的建议后,非常佩服沈宜修的见地。

除此之外,沈宜修经常帮助叶绍袁抄写策论之类的文章,以便让叶绍袁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考试。

总体来说,沈宜修的婚姻生活有喜有忧,喜的是沈宜修和叶绍袁恩爱不已,孩子们听话懂事,这让沈宜修非常欣慰。

忧的是,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太多,爱年早逝,让沈宜修夫妇大受打击。

爱女离世后,沈宜修经常以泪洗面。

三年后,沈宜修在对女儿深深地怀念中离开了人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科举无小事!解析明代如何公正评定试卷?

导读:是一个奇葩的王朝,虽说后期大都是一个个,但是,明代的制度相对起来是十分完善的。

制度在明代已经走向了成熟,各种评定试卷的流程都已经细化,那么明代是如何评定试卷的呢? 明代的官办学校,中央学校叫“国子监”,地方学校叫“儒学”。

国子监的学生叫“监生”,即“太学生”。

地方儒学按照行政级别,分为府学、州学、县学,学生叫“生员”,俗称“秀才”。

明代府、州、县学的生员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小县则四五人),考取的难度可见一斑。

“秀才”算是有了“功名”,属于士大夫阶层,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可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

若是打官司输了,百姓可以打屁股,但对秀才只能打手心。

明代秀才着装也,戴“头巾”,着“蓝衫”,样式也是朝廷统一制定的,是身份的标志,不是任何人都能随便穿的。

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其次称“增生”,三等为“附生”,其中“禀生”公家还按月发给廪米六斗。

现在的本科大学虽然没有考秀才难,但至少是全国或全省组织的统考,所以从形式上来说,“高考”还是高级别的考试,但最多相当于明代的“乡试”。

乡试是一省范围内考试,参加者为秀才,考中者就是“举人”。

中举之后,就算正式进入了统治阶级,可以被人称做“老爷”。

举人有做官的资格,可以在吏部候缺,如果国家有缺的话直接可以当官,担任教职,去做学官,还有机会参加大选,谋个候补知县之类的小官。

当然可以既可以继续上进,参加会试,谋求更大的政治前途。

但考中进士就更难了,明代一科少的全国不足百人,多的也只有两三百人。

明代的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

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

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举人原则上即有选官的资格。

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这就是顶级冲刺了。

乡试分三场举行,三日一场,先一日入场,后一日出场。

每个考生一个考试场,是单间,这种单间即“号”,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考生进去之前先搜身,每人发三根蜡烛,进去后房门马上封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

考生答卷完毕将试卷交受卷官, 试卷送弥封所。

剩下来就是考官评卷,考生等消息了。

明代的试卷的评阅,是十分严格也是非常公正的,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作弊的可能,否则将受到严厉惩罚,直到杀头。

首先,明代评阅乡试试卷的人员要求很高。

评阅人员, 一是考试官, 二是同考试官。

考试官与同考试官,任职务条件一般为科举资历必须是贡士以上资格,并且必须是外省人, 必须是在职的府、州、县学教官。

这些人很内行,也是在职人员,是不敢徇私舞弊的。

其二,防范措施严密。

即使有胆敢徇私舞弊的,作弊成功的概率也太小。

明代乡试试卷的评阅大致有五道程序: 一是应试者答卷完毕后, 将试卷交受卷官, 经过吏员的弥封、糊名, 再由受卷官收回, 盖上戮印后, 送至弥封所。

二是弥封官将试卷折登、弥封、糊名、编号, 交誊录所。

考生试卷经过统一誊录,很难留下作弊暗号。

三是誊录官将考卷用朱笔誊录后, 交对读所校对。

对读后,交收掌所收藏。

四是改卷开始,试卷先交同考试官评阅。

同考试官看中的试卷,向主考试官推荐。

五是主考试官再将这些被推荐的试卷进行评阅。

整个过程, 均由内外监试官监督。

其三,问卷中的分工负责与相互监督。

明代科举考试试卷评阅的具体办法,一是在试卷评阅后,必须由改卷人员签名并写下评语。

二是一份试卷不由一人评阅, 而由三至四人评阅。

考生的实际水平,并非一个说了算,保证了评卷的公正性。

其四,试卷水平有横向比较。

明代乡试卷少有客观答案,所以试卷评阅过程中必须相互比较,评出优劣。

方法有: 对比评阅法、词句评阅法、证据考察评阅法、经义衡量评阅法等。

对比批改法,即用一卷与同科其他试卷答题之比较,来评阅考生的试卷。

此法的特点是通过比较来权衡试卷的优劣, 具有鲜明的对比性。

采用对比法,一是同场其他考生的答卷相互比较,实行“货比货”,这种方法使用较多。

二是对照当时流行的所谓“时作”,比对模本,相比之下见出高下。

词句评阅法,即考试官对考生答卷中的词句作出评价的一种评阅方法。

判断的方式主要是词句是否简明扼要, 文字是否简练明了。

证据考察评阅法,即考试官对应试者答卷中论据是否充分、取舍是否适当的一种改卷方法。

经义衡量评阅法,即考试官运用儒家的“四书”、“五经”等经典意旨和、、等儒家、理学大师的思想来衡量答卷质量好坏, 判断试卷水平高低的一种改卷方法。

后两种方法,等于使用“标准答案”。

明代乡试试卷的评阅,并不评定“得分”,而是评出“等级”,依据“等级”排出“名次”,最后确定中试或淘汰试卷。

试卷的等级也不是简单地划定几个等次,而是由考试官对试卷给出“批语”。

考试官对试卷的批语, 字数不等,少则两个字,如“典雅”、“精结” 、“明确”、“得体”等。

多则数十字,如嘉靖十年顺天府乡试中考生苏志皋的答卷, 同考试官教授张某批语长达54 字,文云: “ 我朝建南北二京, 实行天下形势之大, 而列圣世德相承以培万年之基, 实在于此。

是策能言之而未又以得人心, 正君心为保守之道, 尤为有见意。

得士如此, 可以闻于矣。

”这等评价,明显是考官看中考生了! 考试官的批评实际上是有“结构”的,不是想怎么写就怎么下笔。

文字较长的批语, 其结构一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考试官谈自己对考题主要论点的看法,第二部分则是考宫对答卷的具体评论。

——从试卷的保密,到试卷的客观批阅,加上试卷相互间的优劣比较,明代“高考”阅卷工作是严密而公正的。

应考者的实际能力与水平,很难因考试官一人的好恶而失去公允。

一般来说,明代的科举还是比较公平的,但是,在国器私用的年代,没有绝对的公平,就比如说,大明首辅就曾经干过这种事。

随机文章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秦始皇陵发掘44年无人敢挖(技术菜)世界各地不明飞行物解析,5%飞行器来历至今不明宝鸡秦汉墓地摇钱树,秦汉墓地惊现摇钱树/并非秦人物品揭秘迅猛龙真的很聪明吗,智商比同时代恐龙高/理解人类指挥不可能揭秘生物界中奇特的眼睛之谜,复眼捕捉高速猎物/猫眼夜晚像白天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明代哪名权奸之子被“莫须有”罪名所冤杀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