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也有“计程车”?解析记里鼓车的由来与进展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现代,汽车有里程表记录公里数。

其实,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的先民就发明了计算里程的计量工具。

叫做“记里鼓车”,也称作记道车、大章车、记里车、司里车。

的四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刘歆撰写的《西京杂记》记载: “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太仆执辔,大将军陪乘,名为大驾。

司马车驾四,中道。

辟恶车驾四,中道。

记道车驾四,中道。

” 由此可见,最迟在西汉时期,记道车就出现了。

科学家张衡在记道车的基础上,利用齿轮咬合原理,研制了记里鼓车。

《古今注》记载:“记里车,车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古代一种小钟)。

” 这种车分上下两层,上一层设有一口钟,下一层设有一面鼓,车上有个头戴峨冠、身穿袍服的木头人,车子行走十里,木人就会击鼓一次,击鼓十次,就会敲钟一次,以此计算行走的路程。

到了三国时期,曹魏的机械大师马钧,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记里鼓车加以改进,制造了记里鼓车、指南车,同时还改良了织布的绫机,研制龙骨水车,利用水力驱动木偶舞蹈等。

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八月,击败,缴获了记里鼓车、指南车等大量战利品,运回建康城(今属江苏南京)。

《》介绍说:“记里鼓车,驾四。

形制如司南。

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

” 此时的记里鼓车改进为每行走一里,就击鼓一次。

宋朝时期,机械大师卢道隆对记里鼓车再次加以改进。

天圣五年(1027年),卢道隆制造了升级版的记里鼓车。

大观元年(1107年),吴德仁再次改版记里鼓车,“凡用大小轮八,合二百八十五齿,递相钩锁,犬牙相制,周而复始。

” 减少了击钟的齿轮,使车子行走一里,木人同时击鼓敲钟。

新版的记里鼓车外形更加美观,工艺水平远超汉朝时期。

《》记载:“记里鼓车一名大章车。

赤质,四面画花鸟,重台匀栏镂拱。

行一里则上层木人击鼓,十里则次层木人击镯。

一辕,凤首,驾四马。

驾士旧十八人。

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增为三十人。

” 令人惋惜的是,记里鼓车之后多用于出行时的一种仪仗,原本计算里程的功能反而被逐渐弱化。

到了时期,记里鼓车的制造技术彻底失传。

记里鼓车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先人的智慧总是令我们匪夷所思! 后人的传承也总是令我们喟然长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古时候也有“计程车”?解析记里鼓车的由来与进展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