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佐晋武公“曲沃代翼”的韩万,最后什么结局?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了魏赵韩。
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
【千问解读】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了魏赵韩。
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一带)。
将公室剩余的土地全部瓜分。
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魏赵韩三国之中,赵国是嬴姓诸侯国,也即和秦国同宗同源。
与此相对应的是,和,则是诸侯国。
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韩国来说,先祖名为韩万。
韩万,姬姓,,曲沃(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一带)人。
名万,谥武, 故称,生卒年不详。
作为中韩国的先祖,韩万曾辅佐曲沃武公(晋武公)。
对于晋武公来说,将韩原封给了韩万作为采邑,因而以韩为氏,其后人成为了晋国的卿大夫,乃至于和、瓜分了晋国。
一 首先,根据《》、《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韩万(?-?),姬姓,韩氏,名万,武。
对于韩万来说,有观点他出自西周时期的韩国(史记·韩世家),也有观点认为他是次子,曲沃庄伯之弟,曲沃武公(晋武公)的叔父(史记·索隐)。
对此,在笔者看来,不管哪一种说法,韩万都出自姬姓诸侯国。
对于西周时期的韩国来说,按照介绍,韩国(西周初年―前757年),西周至春秋初期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始封国君是周武王之子。
周武王击败之后,基本上控制了原来的疆域,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
但是,对于周武王来说,如何牢固控制刚刚攻占大片领土,成了一个严重问题。
于是,他采用分封制的策略,把他的同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
一个个诸侯国来,镇守一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西周时期的韩国,被册封到了今陕西韩城市和山西河津县东北一带。
而这,促使其承担了拱卫西周都城镐京的重任。
不过,对于这些姬姓诸侯国来说,还是在东周时期逐渐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
二 十四年(前757年),始于西周时期的韩国,被晋国所灭。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显然是因为周洛邑后,自身实力和地位下滑,导致其无法干涉这些大国兼并小国的行为,比如春秋初期的、、等大国,也都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
在始于西周时期的韩国灭亡后,韩万来到了晋国,并辅佐曲沃武公这位君主。
公元前709年春季,曲沃武公进攻翼城,大军驻扎在陉庭。
在这场战役中,韩万为曲沃武公驾车,在汾水边的低洼地追赶晋哀侯,由于骖马被绊住才停下来。
夜里,俘获了晋哀侯和栾共叔。
公元前708年,曲沃武公派韩万杀死了俘获的晋哀侯。
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杀死晋侯缗,即位为晋侯(晋武公)。
在此基础上,晋武公将韩万封在韩原。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曲沃代翼的过程中,韩万立下了大功,这是他可以获得韩原这一封地的重要原因。
曲沃代翼,又称为曲沃代晋、曲沃克晋、曲沃篡晋。
是春秋时代早期一次晋国长达近70年的内战,最后,晋国的公室曲沃武公攻入了晋都翼城,打败了晋侯缗,取代了晋国的君主,小宗篡夺大宗,成为礼乐崩坏的初始指标事件。
三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在晋武公及其子晋献公在位时期,晋国近乎疯狂的横扫太行山以西,领土面积不断扩大,国力迅速膨胀。
晋国逐渐强大起来,后又连续吞并周边16国,开疆拓土,为以后称霸、接霸、乃至晋悼公复霸以及晋国延续150年的霸主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曲沃代翼也为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
因为晋武公本来就是以小宗取代大宗,所以,在他成为晋国君主之后,自然不会信任晋国公室。
在此基础上,晋国公室走向了衰落,韩万等卿大夫家族获得了重用。
因此,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大权自然也被魏氏、韩氏、赵氏等卿大夫所掌握了。
当然,对于韩万来说,只是获得了封地,成为晋国的卿大夫,这距离建立韩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春秋后期,韩万的后人,姬姓,韩氏,讳虎,原名韩虎,成为韩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公元前453年,韩康子和赵襄子、一起打败了智伯瑶,瓜分了他的领地,只给晋幽公留下两城,他们三家的领地更大了,超过了众多诸侯。
在中,韩康子、魏桓子原本跟随智伯瑶一起攻打赵襄子。
但是,在赵襄子的劝说下,韩康子、魏桓子背叛了智伯瑶,这促使晋国实力最强大的卿大夫——智氏被消灭了。
而这,自然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换而言之,如果是智氏笑到了最后,那么,晋国就要出现类似于“代齐”的结果,而不是三家分晋了。
四 最后,在韩康子之后,成为韩国正式建立后的第一位君主。
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韩景侯(?—公元前400年),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
公元前408年,韩国攻打郑国 (韩灭郑之战),夺取雍丘。
公元前407年,韩军在负黍遭郑军击败。
公元前403年,韩氏与赵氏、魏氏一同受封为诸侯,正式建立韩国。
公元前400年,韩景侯联合赵、魏二国攻打楚国,攻至桑丘(一作乘丘)。
不久,韩国都城阳翟遭到郑军包围。
同年,韩景侯去世,其子继位。
综上,回顾韩国的建立过程,无疑是比较漫长的。
其中,对于韩万来说,自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正是因为参加了曲沃代翼的战役,并获得了晋武公的器重,韩万得以在晋国获得了立足之地。
当然,对于韩万的后人来说,也非常厉害,毕竟,晋文公时期,晋国拥有至少十多个卿大夫家族。
但是,最终只是三家分晋,这意味着大部分卿大夫家族,都在互相倾轧的过程中灭亡了。
所以,韩氏能够坚持到春秋末期,自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晋国韩氏是如何崛起的?晋国又是如何被灭的?
就是从晋国分出去的国家。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韩国这个国力不是很强盛的国家,是怎么开始兴起的。
晋国所处位置在山西多盆地,不像中部多平原,占领一个盆地就可以和另外一个盆地对抗。
晋献公即位后,对同姓势力的削减导致异姓势力增加,回国后,只能重用异性的。
晋国中后期开始,卿大夫的势力越来越大,也就是异性公族开始崛起,晋国卿大夫、、、智氏是最大的权力掌控者,还主要包括两大家族郤和栾。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地盘,一直在互相攻打。
智氏家族在战争中不幸失势,土地被韩赵魏瓜分。
这一事件就是传说中的三家分晋。
韩,赵,魏三家派使者去见周天子,要求周天子封他们为诸侯,周天子这个时候不承认也没有用。
晋献公时期以后,晋国同族的势力得到削减,与此增强的就是异姓贵族的势力了。
韩氏为代表的一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韩氏的先族是一个叫的人开始走向政治舞台,他开始也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司马,他的贡献是参加了一场战争,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那么,韩厥在晋国与交战的时候究竟立下了什么战功,为啥会得到提拔和重用呢?晋献公时期,晋国只有两军。
时期,设立三军。
上中下三军,三军有6个统帅,打仗的时候称为统帅,不打仗就称为六卿。
所以,六卿有封地、武装。
后来为了争夺六卿,展开了很激烈的斗争。
在晋国讨伐齐国的时候,韩氏家族有一个人叫韩厥,在这场战争中随军出征。
韩厥立下了战功,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当时比较骄傲轻敌,说先把晋国的军队灭了再吃早饭。
意思就是灭掉晋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呢,晋国的军队很勇猛。
当时晋国军队的主帅是,郤克是个瘸子,曾经被齐顷公嘲笑过,他一开始打仗就受伤了,但是他还是坚持敲鼓知道坚持不住了,他的助手就帮他敲。
古代是击鼓进军,鼓声鼓舞士气。
晋国的军队跟着主帅的战车,,齐国的军队大败。
齐顷公就打脸了,不光吃不成早饭而且打了败仗,他逃了。
这时候,韩厥追了上来,紧追不停。
韩厥的跟班都被齐顷公的警卫用箭射伤了,但是韩厥还是紧追齐顷公的马车。
这时候韩厥扶了一下跟班,齐顷公的警卫就和齐顷公换了个位置。
古代的警卫和主帅的位置是固定的,警卫和齐顷公换了位置后,命令假警卫去打水,齐顷公就坐别的马车走了。
可以说那个警卫使用的调包计很高明啊,自知道躲不过去,还是让齐顷公逃走了。
韩厥也比较糊涂,分不清楚谁是真正的齐顷公,韩厥就抓到了假的齐顷公,回去复命。
但是也算他立功了,回来后韩厥就被提拔为六卿,就相当于韩厥开始掌握了兵权并且有了封地。
这就是氏族初步的发展。
韩厥成为六卿后,也意味着异性在晋国势力的发展壮大。
可以说,晋献公的举动为后来晋国被灭埋下了伏笔,也为韩国的建立作了“贡献”。
随机文章韩国人喝酒不醉是大忌!来自美国的他该如何招架?为何唐朝以前没以江南为经济命脉?佛罗里达州马尔伯里天坑,采矿废料造成的天坑(深56米)乌兹别克斯坦地狱之门,1000度的地狱门户燃烧54年爱因斯坦对鬼的解释,脑电波就是人类的鬼魂/脑电波轮回假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韩厥:春秋时期晋国韩氏崛起的关键人物
以上四位,笔者在上文已有详述。
韩简与韩舆两代是韩氏衰落之时:韩简受晋惠公重用,但韩原之战晋国战败后,史书再无关于韩简的记载出现,再加上即位后,晋惠公亲信之臣受到压制,韩氏处于家族发展史上最低点。
所以史书记载韩舆之子为家臣。
与韩厥同时活跃于政坛的还有一位韩氏之人——韩穿。
史书关于韩穿的记载很少,只有三处:《左传》在公元前597年的晋楚、公元前588年晋景公作六军、公元前583年晋侯使韩穿出使。
《左传-宣公十二年》:夏六月,晋师救郑。
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
士会将上军,佐之。
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
、赵婴齐为中军大夫。
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
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
韩厥为司马。
及河,闻郑既及楚平,桓子欲还,曰:“无及于郑而剿民,焉用之?楚归而动,不后。
”随武子曰:“善。
会闻用师,观衅而动。
……士季使巩朔、韩穿帅七覆于敖前,故上军不败。
赵婴齐使其徒先具舟于河,故败而先济。
《左传-成公三年》:晋作六军。
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赏鞍之功也。
《左传-成公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
饯之,私焉,曰:“大国制义以为盟主,是以诸侯怀德畏讨,无有贰心。
谓汶阳之田,敝邑之旧也,而用师于齐,使归诸敝邑。
今有二命曰:‘归诸齐。
’信以行义,义以成命,小国所望而怀也。
信不可知,义无所立,四方诸侯,其谁不解体?《诗》曰:‘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犹丧妃耦,而况霸主?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诗》曰:‘犹之未远,是用大简。
’行父惧晋之不远犹而失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
” 我们从上边三段关于韩穿的记载可以看出,韩穿的地位是很高的,因为势力强大的赵家之人赵同、赵括、赵婴齐等仅为军中大夫,而韩穿也为军中大夫。
并且韩穿于公元前588年进入十二卿之列。
韩穿的地位原来是高于韩厥的,公元前597年,韩厥为军司马,执牚军纪,而韩穿为上军大夫,韩穿自己是领有军队的。
当时的军队都是从封地来的,说明韩穿很有可能是韩氏家主。
公元前588年,韩厥的地位才超过了韩穿,韩厥从军司马升任新中军将,韩穿从上军次大夫升任为新上军佐。
到公元前583年,韩穿的地位没有变化,但很受晋景公重用,派他出使鲁国,让鲁国将汶上之田送给。
前583年,晋国发生了“”,赵同、赵括被杀,晋景公将六军减为四军,韩穿在这次军事调整中退出了历史,史书再无其记载出现,而韩厥的政治生命又延续了近二十年。
史学家们对韩穿的研究是个空白,而韩穿可能是韩厥之前的韩氏家主。
他们是同一辈人,这一点是没错,韩穿可能要长于韩厥,并为韩氏家主。
第一,前597年韩穿是上军大夫,大夫是仅次于卿的一级爵位,是有封地的,而同时的韩厥仅为军司马,明显没有领韩氏封地上的军队。
第二,韩穿退出记载的时间要早于韩厥,虽有早逝的可能,但结合他原来地位高于韩厥,这就增加了其要年长于韩厥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笔者认为韩舆去世后,韩穿继其位为韩氏家主,而韩厥为了前途,成了赵氏家臣。
当时家臣是很遍的,赵盾当时一手遮天,韩厥凭借赵盾的力量,在政治上斩露头角,成为军司马,而韩氏家主韩穿在赵盾时是不得志的,但晋景公即位后,对赵氏进行了打压,韩穿因此得到重用,成为上军大夫。
之后,韩厥凭借自己的才能,地位越来越高,而韩穿早于韩厥去世,韩厥成为晋国正卿后,其后人也渐成韩氏大宗。
韩厥能成为韩氏在晋国崛起的关键,除了才能,其长寿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公元前615年,秦晋河曲之战,韩厥即已为军司马。
此时他大概二十来岁,因为他于公元前572年出任晋国正卿,前566年告老,五十年的政坛活动时间,往前推,前615年时韩厥20岁左右的可能性为大。
前615年出任军司马得益于赵盾的重用。
赵盾当时为晋国正卿,晋君基本是个摆设。
而韩厥当了军司马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赵盾的御戎给斩了,当时御戎相当于司机,犯的错误就是让马车脱离了队伍。
而韩厥一没有给赵盾面子,二不惧御戎之勇,因为其不守军纪,韩厥将其杀了。
赵盾不仅没有责怪他,还表扬了他,并预言韩厥以后能执晋国之政。
这其中二人的政治智慧和眼光不得不让人佩服,不是奸臣与小人所能具备的。
韩厥的第二次粉墨登场就是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此时的韩厥已经年近四十,其职位还是军司马,他劝中军将荀林父退兵,因为他认识到当时晋军最大的弊病是赵氏势力太大,而荀林父为帅时间不长,不能很好的驾驭手下各派势力。
果然,各将不听主帅号令,私自出战,荀林父被迫全军跟进,结果晋军大败,晋国霸业中衰,成为霸主。
韩厥地位的质变是在公元前588年,这是史书记载的韩厥的第三次出场。
这一年,晋国与齐国进行了。
晋国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率八百乘,发动了恢复晋国霸业的第一战。
同时也是为郤克受辱于齐进行的复仇之战。
韩厥在这一战中表现突出,差点生擒。
齐顷公手下与其君换了衣服才使齐顷公得逃。
韩厥在作战前梦见其父韩舆对其说话,让其居于车中,使韩舆没有被射死,而其左右之人俱为射死。
这一战后,齐君亲到晋国朝见晋景公,并愿尊景公为王,景公拒之。
之景公扩晋军为六军,韩厥因功受封为新中军将,成为十二卿之一,其身份地位发生质变。
因为成为卿之后,就进入了公臣之最高列,在分封制中处于第三级,为后来的奠定了基础。
卿是封地非常大,并且其后代可以继位为卿;卿是领一军的,有军事保障;卿处于决策层,可以左右国家决策。
之后韩厥地位渐升,并终成为一把手,位至正卿中军将。
韩厥的第四次出场是公元前585年,晋景公为了铲除赵氏,在做最后的准备,他想迁都,远离赵氏势力所在地。
晋都原来在绛城,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十里故城村。
晋景公迁都的主张出来后,大部人主张迁到富裕的郇,今山西省新绛县西。
韩厥主张迁到相对较贫,但居住环境较好的新田(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其利有三:一是还富于民;二是不易得病;三是既远离了赵氏势力,也远离了晋公族势力,政治上有利于晋君,也有利于平衡公族与异姓。
最后晋景公听从了韩厥之谋,迁都新田。
同一年,挑战晋国,赵氏主张与楚开战,韩厥主张避楚峰芒,认为晋国还不足以战胜楚国,晋军主帅栾书听从韩厥之言,退兵,为公元前583年晋战胜楚奠定基础。
而此时的晋国政坛分成了三派:正卿栾书与结为一派,赵氏为一派,士氏、、韩氏为中间派。
和郤氏联合以对付赵氏,晋景公也依靠栾氏与郤氏来对付赵氏。
公元前583年,下宫之难后,韩厥第五次出场。
赵盾之子赵朔大约于公元前590年去世,其妻为景公之姐,公元前587年传出了赵朔妻与赵朔叔叔赵婴齐通奸的丑闻,起婴齐被赵同和赵括排挤到了齐国。
公元前583年,赵朔之子已长到十来岁,但赵家的利益赵朔什么也得不到,当时的赵氏家主是赵括。
于是赵武之母庄姬向其兄晋景公告发赵氏兄弟谋反,晋景公向栾书和郤锜求证,二人认为确有此事,于是晋景公下达了诛灭二赵的命令,赵同与赵括被灭族。
之后韩厥站出来,认为赵氏之祀不该绝,于是赵武成为赵氏家主,并继承了封地。
我们其实可以看出来,韩厥是很会揣摸君主之意的。
晋景公要灭的是赵同与赵括兄弟二人,他还需要赵氏来平衡其他家族势力,于是韩厥站出来保存下了赵氏。
之后,晋景公重组晋军,韩厥从新中军将升为下军将。
公元前574年,晋国再次发生内乱,先是栾书借之手除掉,之后栾书与荀偃联合,囚禁晋厉公。
韩厥第六次出场,再显不畏强权的本色,怒斥栾书与中行偃,并因此受到公元前573年即位的晋悼公的重用,取代栾书成为中军将,执晋国之政。
他执政之后,辅助晋悼公复兴晋国霸业,晋悼公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厉害君主。
公元前566年,年逾七旬的韩厥告老,其少子继其卿位,直至前514年,韩起去世。
韩起也活跃于政坛五十多年,此父子二人的长寿,为韩氏成为奠定了基础。
随机文章历史这么有趣,为什么历史课本却这么无聊?隋炀帝杨广的政治行为是怎样的海恩法则是什么意思,海恩法则与墨菲定律区别(任何事故都可预防)如何克服瓦伦达效应,患得患失是走向成功的最大阻碍(保持平常心)灯泡为什么是真空的,灯泡为什么是梨形的(里面是惰性气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