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兄弟联名高第引风波:最后双双进入翰林院
【千问解读】
从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六年(1880),中国第一状元县安徽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在这些状元名录中,有一个叫王以衔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在浙江湖州的状元名录里,也有一个名叫王以衔的人。他们都是六十年(179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二品礼部右侍郎。
原来他们就是一个人,王以衔祖籍安徽休宁合阳(今属安徽黄山市屯溪区),参加考试时,他已经是浙江归安(今湖州)人了。
王以衔是复试出来的状元,他和哥哥不但让当年的主考官窦光鼎一波三折,降职复职,连都给惊动了,这都与有关。
好在上天有眼,最后的状元还是落在了王家,只是不是哥哥王以铻了,变成了弟弟王以衔。
原来,王以铻、王以衔兄弟二人都参加了乾隆乙卯年(1795年)的“高考”,最终,哥哥王以铻得了第一名(会元),弟弟王以衔荣居第二。
“兄弟联名高第”的消息,让百姓觉得不可思议,“群议哗然”。
和珅连夜向汇报说:“窦光鼎长期担任浙江学政,出于一己‘私利’,或是为了显示其政绩,或是与兄弟试前有染,收下了他们的巨额贿赂,泄露了试题。
因为在王氏兄弟二人的试卷中,都有‘王道本乎人情’一语。
”乾隆皇帝听了也觉得事情有点蹊跷,就换掉主考官重新进行复试。
复试官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
在复试时,原来第一名的王以铻以试卷“疵累甚多”为由,被置于榜末,并取消了殿试资格。
王以铻尽管满肚子委屈也无能为力,只能默默地成为和珅和窦光鼎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而此时的窦光鼎早已降为四品,与其一起受牵连的还有副考官礼部侍郎刘跃云和内阁学士瑚图礼,他们的官位也分别降了四级。
窦光鼎是山东诸城人,乾隆七年的进士。
他脾气耿直,办事认真,长期在王氏兄弟的第二故乡浙江为官,主要担任浙江“学政”,主管教育考试事宜。
因为他曾经揭发过和珅在浙江的爪牙富勒浑、陈祖辉、王亶望等人的贪墨罪行,故被和珅一直视为眼中钉。
复试结束后,考官们把排过名次的前十名交给皇帝圈阅。
大家拆视弥封,一看一甲一名,是原来的第二名王以衔。
由于原来第一名的哥哥王以铻被取消了殿试资格,第二名王以衔又顺理成章地成了状元。
这说明考官窦光鼎等人根本没有弄虚作假,没有作弊。
看到如此结果,和珅也惊得目瞪口呆。
当听到乾隆问这是谁录取的时,纪晓岚连忙回答是他取的。
瞠目结舌的和珅呆了很久才想起向乾隆上奏:“此次阅卷诸臣,皆秉公认真,亦无私弊。
如有失当,何妨易置。
”和珅到此时还没忘让皇帝换下状元这个人。
乾隆皇帝看着和珅和众人说:“若次则彼之兄弟联名。
或出偶然,科第高下,殆有命焉,非人意所能测也,何必易置。
且既拆弥封而再易置,则转不公矣。
”于是“胪唱之日,舆论翕然,盖以二王素著才名也”。
值得庆贺的是,35岁中状元的王以衔成了翰林院修撰,他的哥哥王以铻因为学识渊博,经史根底深厚,后来也进了翰林院。
随机文章墨西哥伊克基尔天然井,深达40米的天然地底游泳池宝马工厂遭搜查事件,为调查尾气排放操纵事件(总部被查)中国和美国的科技差距,中国正缩短和美国的科技差距(引美嫉妒)宇宙最奇特的10个星系,稳定的双胞胎星系照亮四周(蓄力多彩)美国登月被外星人警告,这里是外星人的矿场禁止人类靠近(谣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楚霸王项羽和汉高祖刘邦最早的时候是兄弟 两人关系是如何走向破裂的
清代“夹带”现身:解密清代考秀才是如何作弊
在古代,考试是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于是,也有人希望走“捷径”。
近日,宁波镇海发现了一件罕见的乡试作弊时用的物品——夹带。
这件作弊物品其实就是一块宽40厘米、长60厘米的白绫。
由于年代久远,边上起了毛,颜色也微微泛黄。
白绫密密麻麻布满米粒般大小的小楷,皆为竖直从右向左书写,字迹工整秀丽。
仔细一看,上面抄写的内容大都出自《》,有《论语》、《大学》、《中庸》里的文章。
书写者还在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用红色将其画圈明示,以便考试时“一眼就能瞄到”。
书写者按照篇目名称和内容在白绫上划分了区域。
白绫正反两面都爬满了字,大致估计,有4.4万字左右,差不多能出一本小说了。
为什么断定这是清代的物品?镇海区收藏家协会秘书长洪余庆认为,清代早期,科举考试舞弊严重;此物的质地为白绫,是当时比较流行的作弊“材料”,故推断此物年代在。
此外,夹带上面抄写的内容主要出自《四书五经》,乡试中考这种内容比较多。
由于绫面光滑,毛笔尖也是软的,所以用毛笔在绫面上书写有一定难度,要将绫面绷直后垫上硬物才能书写。
可见,制作这份整齐、详尽的“夹带”定是颇费时日,书写者考试前的“准备工作”做得相当“充分”。
这块白绫曾被折叠成8厘米14厘米大小的长方形,因为边上留下了明显的折痕,很像现在考场上流行的“小抄”。
在考试时,就可以轻松地将它暗藏在靴筒里或者衣袖内,方便作弊时使用。
洪余庆说,古代的作弊方法还不止这个,除了和考官事先打过招呼在试卷上留下记号,还有将一本书缩印很小,放在手掌心偷看的。
不过,古代科举考试对作弊查得也挺严。
据说,在位时,曾对考生的穿戴做过严格的规定:不论是帽子、衫、袍、褂、袜都必须是单层的,皮衣和毡衣要去掉里子,鞋子要求是薄底的……同时,入场前还要脱衣接受检查。
所以,洪余庆认为,除非碰到粗心的考官,其实要把“小抄”顺利带进考场还真不容易。
类似反映科举考试的实物很少,这份保存较为完好的“夹带”则更是珍贵。
洪余庆表示,“在宁波地区还没有见过,在浙江也并不多见。
”这不仅是清代中黑暗竞争的真实见证,也为学者研究清代科举制度提供了实物史料。
随机文章夏朝是禹建立的?还是启建立的?秦始皇是成功的皇帝吗?真实的孙悟空有多凶残,屠杀千余猎户吓死黄袍怪无辜儿子墨西哥711ufo事件回顾,多架ufo惊现天空组队飞行(日食期间)star法则成就故事例文,面试官和求职者必知的案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